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軍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閒談「張靈甫」和「以貌取人」
 瀏覽69,249|回應219推薦43

YS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3)

ZH
Abr
祝福您
亓官先生
登鋐
知識就是力量!
toy688
Jove
洞半仙
寄居者

more...

國共內戰是一個很不愉快的話題。這段歷史雙方的報導有相當大的出入,在離開內戰這個話題前,我想為國軍將領說幾句話。

 

共軍雖然贏得這場內戰,但是過程十分慘烈。共軍的將領也沒有他們說的那麼神勇。共軍贏得勝利很重要的原因是情報的滲透。蔣介石的國防部參謀總部都被共產黨滲透,這場戰爭國民黨是贏不了的。

 

令人痛心的是,一些抗日的名將在對日作戰中如此英勇為國奮戰立下赫赫戰功,卻在國共內戰中犧牲了,真是不值。而這些內戰勝利的共軍將領在抗戰時卻沒有出過什麼力。共軍規模最大的戰鬥是彭德懷的「百團大戰」,其次是由林彪指揮的「平型關之役」,但是這兩個戰役在抗日戰爭中並沒有產生重大的影響,更談不上是關鍵性的戰役。即使這樣,彭德懷都被毛澤東批評為冒進。共軍在抗日戰爭中貢獻很小,憑什麼共軍將領得到更高的歷史評價?

 

歷史是由勝利的一方寫的,因此共軍將領的指揮才能和參與的戰役都被刻意的誇大,而這些英勇抗日的國軍將領就被惡意的扭曲甚至醜化,這是不公正的。

 

張靈甫與粟裕就是上面這個論點最好的例子。張靈甫是抗日名將,從上海保衛戰著名的「羅店戰役」,轟動全國的「萬家嶺戰役」,震驚中外的「長沙會戰」、「上高會戰」、「常德會戰」,一直打到「芷江會戰」大敗日軍的「雪峰山戰役」,那一次不是抗日戰爭的關鍵戰役?而粟裕只打過內戰。誰對國家和民族更有貢獻大家各自心裏有數。

 

張靈甫和孫立人一樣,都是投筆從戎的熱血青年。孫立人是清華大學土木系畢業,到美國普度大學,普渡畢業後再進入維吉尼亞軍校。張靈甫是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再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他們都是文武雙全的國軍將領,文化水平遠高於共軍將領,愛國的熱忱也勝過共軍將領,抗日救國的貢獻更毫無疑問遠遠超過共軍將領,他們是民族英雄。

 

張靈甫對日作戰非常英勇,是智勇雙全的將軍,也是對日抗戰的常勝將軍。令人感動的是,8年抗日戰爭期間張靈甫領兵打仗三過家鄉而不歸,媲美四千兩百年前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中華民族每當有難的時候總是會出現這種英雄豪傑,他們無私的奉獻和犧牲使我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不論你是甚麼政黨,只要你是中華民族的後人就不能不對張靈甫將軍欽佩和感謝。

 

張靈甫陝西長安人,聰明好學,成績優異,師友敬重。身在亂世,他胸懷大志,嘗對人說:「男兒當手挽狂瀾,做中流砥柱」。張靈甫一表堂堂,體格雄偉。YST 認為張靈甫的長像非常男人(見下圖),陽剛中展現英氣,比陰柔和娘娘味的馬英九帥多了。

 

 

英俊豪邁的張靈甫將軍(1903-1947)

 

各位好生端詳,慢慢琢磨,如果同意張靈甫比馬英九還帥,就按一下推薦。呵呵呵!

 

你們不要笑我以貌取人。我講美國人心目中的第一總統,林肯,的一個小故事給你們聽。

林肯做總統的時候,有人引薦一位人才來應聘某個職位。林肯和這位人士談話後,幕僚詢問總統是否聘他,林肯回答「不」。

幕僚問:為什麼?

林肯回答說:我不喜歡他的長相。

幕僚大驚說:總統閣下,你怎麼能以貌取人呢?

林肯說:一個人的面貌四十歲以前是父母決定的,四十歲以後是自己決定的。

 

中國人喜歡相面,原來美國人也有好此道的。林肯的說法一定有很多中國人同意。YST 不是面相家,但我也認為一個人的「正邪之氣」有時候是可以從面相中看出一些端倪。國軍中有些將領一臉正氣,可以讓人立刻感受到他們愛國愛民、大義凜然、剛正不屈的精神。張靈甫、孫立人都是這樣的將軍。相反的,共軍的一些將領就不怎麼樣,賀龍穿了元帥服還是一個土匪樣。

 

我們再拿當今人物做例子。朱鎔基並不是美男子,但是面露正氣。今天中共的政協主席賈慶林,堂堂大陸第4號人物,就是滿臉的邪氣,標準一副貪官像。顯然江澤民沒有林肯的智慧。

台灣政壇看看民進黨那批人,從陳水扁那對賊眼到四大爛人的怪相,杜正勝、陳哲男的邪門全寫在臉上,這些人連笑容都透著一股邪氣。邪氣最重的是邱義仁,一看就不是個東西。

中國人說「相由心生」,只要看看民進黨這批鳥人就覺得這個說法還真有幾分道理。

 

張靈甫的長子張居禮說他自己生於一九三六年,一生和父親相處的日子只有四十五天。張居禮提起他父親總是尊稱「將軍」,因為他父親把國家擺在第一位。

 

我們小時候都讀過林覺民的「與妻絕別書」。很少人知道張靈甫也寫過同樣的書信,不是給妻子,而是給哥哥。在上海保衛戰打響前,張靈甫是74軍305團的團長。面對武器遠遠優於自己部隊的日軍,張靈甫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給哥哥的家書曰:「此次對日之戰,為國家民族爭生存,兵凶戰危,生死難卜。家人當認我已死,絕勿視我尚生。余果死,堂上雙親,請兄奉養;膝下諸子,望兄撫教;余妻守嫁,聽其自然。」

 

張靈甫就是這樣告訴家人當他已經死了,然後開始和日軍展開長期的殊死戰。他對部下的訓示是:「作戰須步步求生,而心存時時可死;蓋有光榮戰死之決心,乃能做絕處逢生之奮鬥!」真是一個鐵錚錚的漢子。沒想到日軍殺不死他,但是卻在內戰中死在自己同胞的槍口,這種犧牲太不值得了。

 

關於「孟良崮之戰」,74師是重裝備師,是平原作戰的機動部隊,不適於山地作戰。張靈甫是抗日名將,不是傻瓜,不可能連這點都不知道,他自己也說過國防部有人想要他的命,他就死給他們看。我認為張靈甫的原意是他可以死中求生,打一場漂亮的反包圍戰。張靈甫的確是主動把部隊拉上山,但是我不相信張靈甫是自願把部隊拉上山,當然更不相信他看不出粟裕想包圍他。我們都知道,華東野戰軍在蘇北的淮安與淮陰一帶是被74師徹底擊敗、遭受重大損失後才逃到山東南部的,所以「三野」的司令員陳毅本來是張靈甫的手下敗將,陳毅不可能在軍事指揮上比張靈甫高出一節。

 

74師進入孟良崮山區是國防部的命令。當時有調動國軍大權的是國防部的作戰廳長劉斐中將,這個調動74師的命令是他下的。劉斐後來被証明是地下共產黨員,他不但把國軍故意調往不利的地方,更與延安的中共領導一直保持聯絡,通風報信,使共軍得以早作相應佈置。但是中共的軍事分析從來不提他們在情報上的成功滲透,而一味誇大共軍將帥調度得宜和料事如神,在評論上失之公允。這就是為什麼我說:「粟裕再厲害只打過內戰,他和王耀武不在一個等級」。只有對外作戰才能夠真正顯出將軍的指揮才能和士兵的作戰能力。

 

但是,即使在作戰計劃被滲透的種種不利的情況下,只要國軍將領不要離心離德74師是不會被殲滅的,孟良崮這場仗國軍還是可以戰勝,因為國軍有兵力和火力的優勢,只要友軍迅速趕到戰場就足可消滅「三野」主力。這一點,張靈甫的判斷是正確的。這是我前面文章用它來比較「鉅鹿之戰」時所強調的重點,古今兩個會戰,它們勝敗的關鍵都在一個「快」字。

張靈甫將軍不但死得冤枉(服從國防部的命令),而且非常不值(友軍支援不力)。

 

可惜一代抗日名將張靈甫就這樣為國捐軀、鞠躬盡瘁,不但屍骨無存,死後還被中共扭曲了戰史並且污蔑為有勇無謀。國家對不起他,中華民族更對不起他。

 

任何一個政府隱瞞、扭曲、和詆毀自己的民族英雄不但非常愚蠢而且是不可原諒的。

YST 認為今天中共的政權已經十分穩固,應該有足夠的自信在「抗日戰爭史」和「國共內戰史」上比對雙方的筆記,然後作出公平的評價。尤其對這些在抗日戰爭中為民族生存作出重大貢獻的國軍將領,中共政府應該給予正確的歷史地位並且加以隆重的表揚,更要把他們轟轟烈烈的事蹟寫入教科書。這些將領都是民族英雄,中國政府必須這樣做才對得起中華民族,也才能對自己的後世子孫有清楚的交代,目前中共的論述把所有抗日戰爭的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是說不過去的,也無法服人。

 

在和日軍拼命的戰場上,張靈甫多次負傷不退繼續奮勇作戰,浴血奮戰的張靈甫雖然在一九三九年成了跛腿將軍(「上高會戰」右腿骨被炮彈炸斷),但是卻沒有打過敗仗。

從中國的國家觀點來看,張靈甫作為一個職業軍人全心全力效忠國家,對日作戰身先士卒戰無不勝,是軍人中的軍人。相比之下,抗日戰爭陳毅和粟裕身為軍人做了甚麼? 

從中華民族的歷史來看,張靈甫將軍為民族的存亡鞠躬盡瘁立下赫赫戰功,毫無疑問是我們偉大的民族英雄。陳毅和粟裕顯然不是民族英雄,連邊都夠不上。

什麼叫做「英雄」?

歷史總有一天會還張靈甫將軍一個公道。

 


清晨獨自慢跑的 YST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回應文章 頁/共2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推薦一篇文章
推薦1


漢服騎射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从苏东坡和佛印看国共之争

https://www.ccthere.com/article/3645998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09747
如果你是在回覆我的話
    回應給: Chang(ChangLS) 推薦1


漢服騎射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其實我從未為改革後的中國共產黨辯護過。

聽來的一個笑話:

一個導演抱怨:“如果我把國民黨拍得很好,他們說我美化國民黨;如果我把國民黨拍得很壞,他們說我影射現實。”

在某地一起鄉民圍攻政府的群體性事件中,鄉民闖入政府後將政府門前的匾上“為人民服務”當中的“人民”二字撬掉了。

對了,我想起來了,胡錦濤在2004年還說過一句話:“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這個黨的最高領導人能有這樣的認識,足夠讓我欣慰了。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93862
嘲笑前代的人, 能保證不被後代嘲笑?
推薦1


Cha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YST

65年前的勝利, 讓某些人還陶醉在過去的勝利果實裡。人民拋棄過國民黨, 因為它不得民心。今天的共產黨自問是否還深得民心? 是否相信人民將來不會拋棄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92487
敗了60多年了,國軍還沒想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敗
推薦2


漢服騎射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Retiredbum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軍隊主要是在敵後發展起來的。竊以為這個“敵後”二字很能誤導人,讓很多人覺得戰線日軍一側的“敵後”與已己方一側的“後方”一樣的安穩。殊不知這個“敵後”是真正的日軍佔領區,是隨時可能遭遇日軍圍剿的地區,是大智大勇如毛澤東者才有可能打入的地方。共產黨在敵後的地盤的每一分擴張都是通過對敵鬥爭得來的,都是對淪陷區的解放,都是真正的抗日行動。正是基於這樣的長期的鬥爭經驗,共軍才得以成長為威武之師,正義之師。要按某些人所說的,共軍不過是躲在日軍後方偷奸耍滑睡大覺,偷空將農民拉到自己的隊伍裏來,這樣的隊伍就算組織起來也只是一群魚腩之師烏合之眾,怎麼可能在後來的國共對決中戰勝槍林彈雨中生存下來的國軍?

另外臺灣的同胞可能沒有見過大陸的歷史教科書所以有一些誤會。大陸的教科書從來沒有說國民黨不抗日,只是說國民黨不敢發動群眾所以只能是消極抗日只能從正面戰場抵抗日軍,所以一敗再敗。而共產黨積極抗日敢於發動群眾,所以可以將侵略者陷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前些年臺灣某電視臺曾到大陸、日本等地尋訪資料,拍了一部紀錄片叫《一寸河山一寸血》,本意是因為對共產黨只宣傳自己的抗日功績不滿,要為國軍正名的。攝制組到日本找到當年的戰爭資料,裏面提到到戰爭的中後期,日軍投放在佔領區對付共產黨的兵力已經超過半數了。這個事實其實與毛澤東《論持久戰》完全一致,而且也證明了共產黨在敵後的活動是卓有成效的。

再看國共內戰爆發前的雙方軍力對比:

国共内战前国民党的总兵力为430万,它占有3.39亿以上人口、73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它不仅接收了100余万日军和数十万伪军的装备,而且美国还为他训练和装备了50万军队。

解放军的总兵力为127万,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军的步兵武器;解放区的人口为1.36亿,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而且是被分割、包围的,在物质上得不到任何外援。

顯然國軍是有巨大優勢的。然而國軍居然敗了。為何?中共的解釋是民心所向。也許你不同意,可是如果不是這個原因,又會是什麼呢?

有人說“沒有死在日本鬼子手裏,卻是死在中國人的內戰!”可是他們並不是坐在那裡等著共軍來殺的,他們是在戰場上打敗了死的。那些死在他們槍下的士兵不同樣是“沒有死在日本鬼子手裏,卻是死在中國人的內戰!”?這樣的感慨是廉價的,因為內戰也有義與不義的區別。

譬如:

国民党对沦陷区的“劫收”风潮

李宗仁谈国民党接收日伪资产:接收实为“劫收”

國民黨大員如此不堪,也就怪不得人民琵琶別抱了。

至於以貌取人,其實我是同意其有一定合理性的。只是,就算張靈甫將軍真如YST所說是英明神武之人,以他一人之才華也不足以抵國民黨整體之沉淪。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92074
英烈千秋
    回應給: 含笑顛半步(fcpy19898) 推薦3


Retiredbum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驀然回首 (新納粹的認知戰)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YST

Please also see my writing posed at http://udn.blog.com/kkuo0810/13784148, thanks.
 
Gen. Zhang Zizhong and his army of broadsword
2014/06/01 00:04

A couple of days ago, I happened to watch a TV talk show that mentioning  Gen. Zhang and his broadsword-equipped soldiers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It's amazing to find there is a TV station which is still willing to tell its audience such a historical stuff in today's Taiwan.  (Many a year ago Taiwan did shoot a film about his biography, and Mr. Ke Junxiong played the part of Gen. Zhang.)

Actually, Gen. Zhang and that famous 29th Army were not originally Chiang Kai-shek's own force; they belonged to Gen. Feng Yuxiang, a patriotic warlord, who lost a civil war to Chiang in 1931.  Befor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broke out in 1937, Japan rejected any Chinese "central armies", Chiang's own forces, to station in norhtern China, (At that time Japan had already occupied Northeastern China and part of inner Mongolia.)  so it was mainly the 29th Army who took the responsibility of defense.  But how could they use poorly equipped weapons to confront the enemy with much more sophisticated arms like Japanese?  They had to resort to something else: training, morale, discipline and that legendary broadsword. 

My father used to tell me that when he was young he once watched Gen. Feng's soldiers drilled and trained at his hometown.  My father said every Feng's soldier could easily do giant swings on the horizontal bar, and they could hold the unshielded broadsword to perform any dangerous moves, including crawling, without hurting themselves.  Pitifully the army lacked "Central Principles".  They chanted the slogans in the form of question-and-answer like  "Who pays you?", "Marshal Feng!"; "Who gives you food and clothes?", "Marshal Feng" and so on.  Basically they were a private force, but even so they would not diminish their zeal when defending their country.  Today, there are 張自忠路, 佟麟閣路, 趙登禹路 in Beijing in commemoration of three generals of former 29th Army who were killed in action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87201
我很想看看你長的什麼樣子
推薦4


含笑顛半步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無知者,無畏
驀然回首 (新納粹的認知戰)
Retiredbum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笑了,你為什麼不去找一找週恩來的照片

你們這是要封建文化復辟麼,都什麼年代了還相由心生,有道理歸有道理,可這只能算是老話,不能算是普世價值.老話還講過"女大三抱金磚",你們有幾個老婆是正好大自己三歲的?

就不明白,非要在這比對國共兩者的優劣幹什麼,且不說兩者都有功過,就算是比出來個高下又如何!?只單單為了滿足自己那點小小的自尊心,進而認為自己站在了輿論的制高點嗎?這簡直就是"阿Q"的再生,與潑婦罵街無異!

國共兩黨本是同根生,共軍多少將領都是蔣中正當年的學生,國軍多少將領又是共軍高層的同鄉?

==========================================

張自忠其人,說是英雄也好,裡面固然有國民政府的美化與包裝;說是反動派也好,裡面當然也有共黨政治宣傳的需要;

說大陸刻意抹殺國軍的抗日功績,有,但不是全部.否則大陸哪裡來的那麼多張自忠路和佟麟閣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86910
兩岸""將了一軍"還是??半斤八兩
推薦0


達卡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自古以來 英雄都是悲劇居多  等待歷史還原真理

~~~~~~~~~~~~~~~~~~~~~~~~~~~~~

 

中共政府應該給予正確的歷史地位並且加以隆重的表揚,

更要把他們轟轟烈烈的事蹟寫入教科書。

這些將領都是民族英雄,中國政府必須這樣做才對得起

中華民族,也才能對自己的後世子孫有清楚的交代,

目前中共的論述把所有抗日戰爭的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

就是說不過去的,也無法服人。

 

 

~~~~~~~~~~~~~~~~~~

 

 

 

張靈甫將軍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英雄~~台灣留存下來的將軍何嘗不是貪生怕死烏合之眾~~尤其是貪得無厭為其子享受

"榮華富貴"多次出來賣老臉  羞辱  惡言  痛罵

宋省長<搗蛋>的郝軍頭""既無格又無恥"台灣養了這

一拖拉庫的米蟲"與中共  就是半斤八兩"""

 



出處: 閒談「張靈甫」和「以貌取人」 - 天下縱橫談 - udn城市 https://city.udn.com/3011/2095117#ixzz3CGGgNKuG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85079
思變
    回應給: YST(YST2000) 推薦0


曌文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改變提升華人的中興思想!

極須市長提筆傳真以振人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73222
勢異而已
推薦1


desertfox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omvst

八年抗戰下來國軍已師老兵疲不願打內戰, 共軍剛好相反; 戰士打不死可分田, 領導們有功可分坐江山.

歷史上朝代更替都是一個模式的; 舊朝老大衰敗, 而另一方則方興未艾, 其勢則異寧為不取而代之乎? 在這種大勢下國軍將領即使都像胡璉一般結局也是一樣, 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武帝如何? 但最後還不是下輪台詔?

所以談張如何粟如何沒啥意義; 影響歷史進程, 人不是唯一的因素, 而大環境的作用其實更關鍵.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68162
同意杨柳春风的观点,不过张灵甫的抗日功绩也应宣传
    回應給: 杨柳春风(ypf8508133) 推薦0


王老三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哈!我两边全占了。不过这确实是我内心的观点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67599
頁/共2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