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中國脈動錄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國是否正觸摸發展的天花板 - 世界新聞網
 瀏覽1,270|回應7推薦2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麥芽糖
胡卜凱

中國是否正觸摸發展的天花板

世界新聞網社論, 04/01/11

自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伴隨著中國制訂實施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二個五年規畫,對中國發展新路,有不同的聲音。既有中國持續高速、超越美國論者,又有中國遭遇陷阱、面臨風險論者。在這兩種聲音之外,中國政府智庫還有一種觀點,即中國發展已在觸摸天花板,將要出現經濟減速現象 

中國持續高速論者,以被推舉去世界銀行做首席經濟學家的林毅夫為主。中國持續高速發展,是林的永恒觀點,不過是將以前的30年改為現在的20年,把目標設定為超越美國。其主要論據,是過去20年中國經濟成長最快,根據中國在未來20年將保持年均8%的速度增長的判斷,預測中國20年後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但中國的經濟學家,大都不同意「超美」預測。主要有三種觀點,

一種認為未來五年間乃至10年間,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國家都會經濟放緩,需求減低,這令外向型為主中國經濟,被迫減速

二是由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GDP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且未來10年,國富而民窮的中國都不見到得能追上日本,超越美國更成笑談

三是中國高速發展,雖已位居世界老二,但已付出沉重代價,GDP應否仍成目標已是問題,而高速發展走到陷阱邊緣,令整個發展戰略要重新考量 

在這種觀點之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府直屬智庫的研究報告,為中國領導人提供了新的決策參考,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在「觸摸天花板」了。更形象的說法,是原來躺著搞社會主義,後來坐著搞計畫經濟,市場經濟令中國站了起來,但剛站起來頭就撞到天花板,令中國跑不起來。 

用智庫學者的語言,中國這回「觸摸天花板」,被稱為遭遇「高增長的邊界」,也就是過去30年中國高速發展,過去10年有年均10%的高成長,現在不能再持續了,走到了邊界,經濟要減速了,發展要出現轉折了。 

「高增長邊界」的觀點,也來自於「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不過參照的不是南美、東歐這類國家,而是德國、日本這類戰後追趕型經濟體,發現一個規律,是當人均GDP達到1.1萬國際元的時候,增長速度一般會下降3%左右。由於中國2010年的國際元已經將近8000,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大概三至五年就會到1.1萬國際元的水平。 

也就是說,如果按客觀發展的規律,中國現在起可能遭遇兩種狀況,一種是跨不過中等收入的陷阱,經濟發展進入停滯、社會矛盾轉而尖銳,步入發展高危階段;另一種情況,就是發展到達「高增長邊界」,經濟出現持續減速。 

眾所周知,中國學界有關「中等收入陷阱」討論,已持續十多年,只不過現在警報聲更響;而對「高增長邊界」,沒有討論當然也沒爭論,只作為研究成果提供決策層參考。所以未深入研究者,可能盲目提出中國持續高速發展論,甚至高叫「超美」的口號;可能沉淪在「陷阱」的分析中,對未來發展盲目悲觀。 

中國現在的問題,是政府當局已明白「陷阱」的險惡,也相信「邊界」的可怕,已經開始要做發展減速的準備,但又未能脫出過去發展的套路,包括以環境換GDP,以和諧換GDP,以土地換GDP,「十二五」規畫的重民生、重環境資源等思路,還難以落實在發展指標上。 

除政府想慢而慢不下來,再一點可怕的是中國的發展一旦慢下來,將百病叢生。一方面是經濟的粗放、以投資拉動的現狀,決定一慢就沒經濟效益,各項經濟指標都要跟著下滑;另一方面是社會矛盾已積累到一定火候,發展一慢下來,就業問題、收入問題、保障問題等重車將撞到一起,形成大爆炸。 

目前擺在中共決策層面前的,也就兩條路,一是以「中國國情」戰勝經濟規律,以強刺激來獲取大反應,跨過陷阱、超越邊界,但失敗的例子太多;再就是主動減速,避免失速,所有重大的轉變,實際都只能在減速中來實現,特別是改革,更是要有背水一戰的豪情。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12584880/article-%E4%B8%AD%E5%9C%8B%E6%98%AF%E5%90%A6%E6%AD%A3%E8%A7%B8%E6%91%B8%E7%99%BC%E5%B1%95%E7%9A%84%E5%A4%A9%E8%8A%B1%E6%9D%BF-?instance=frm1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4587625
引用者清單(1)
2011/04/05 21:07 【不平則鳴】 邯鄲學步的英式中文
 回應文章
改得「信、達、雅」
    回應給: 麥芽糖(myata) 推薦1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麥芽糖

多謝。改得「信、達、雅」。

的確,我頗有同感。例如:我使用「上限」,而不用「天花板」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4589596
中國尋求發展的突破
    回應給: 胡卜凱(jamesbkh) 推薦0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市長鈞鑒:

老丐試圖為此文的標題, 重新書寫.

看到這些媒體工作人員, 將英文直接翻譯的生澀文字, 實在感嘆!

如有冒犯, 還請海涵!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4589542
論點有待商榷
    回應給: 竹林士(hwangc99) 推薦1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麥芽糖

歡迎光臨和惠賜高見。閣下的標題做了兩個判斷或論斷,也各舉了一個論點。但它們的說服力似乎有待商榷。

地理因素的確會限制經濟發展的速率和/或程度,但在今天的技術情況,我不相信它是一個決定性或重要的因素。或許你具體的舉出其相關性或相關度,大家可以有一個討論的基礎。

經濟發展目的的確是造福人民。既然你同意中國人民還是相當或相對貧窮,則應該會認為中國有發展經濟的需要。至於高速不高速,或怎麼樣的速率和/或程度比較適合,自然是另一個層次的議題。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4589487
中國無法高速發展 也不需要
推薦0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般討論都忘記ㄋ重要因素:地理條件
沒有完全一樣的大國,
德日模式,也不適用,
其實中國地理條件,不如他們,
否則怎會到今天,還是窮人大國?


經濟發展目的,是造福人民,
而非創紀錄,
所以從世界工廠轉型為市場,方向正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4589239
學風和方法論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只有經濟學最基本的入門概念,以及一些道聽途說來的理論。你的問題相當專門,不是我能力所及。

就我所知,西方社會科學以實用掛帥,因此有你提到的特色。具體的說,他/她們事事講究數據、證據、和經過經驗考驗的理論。其次,西方社會也是開放社會,所有論述必定經過公評、公論、和檢驗。中國大陸社會的學風在這兩點上來說,恐怕差了不只30 - 50年。或者說,60%以上的中國大陸學者都會以「為『人民(主人)』服務」為己任。類似的西方學者大概佔30 - 40%方法論的不同,猶其餘事。

這個差異不在個別學者的「人格」,而在西方社會中,有財力包養學者的人,除了「人民(主人)」外,還有各行各業的財團或企業主。而在中國,即使是財團或企業主,通常也跟「人民(主人)」掛勾或需要向「人民(主人)」融資。

這是你點到為止的論述方式?

本文原載:

【新聞對談】>>《聲援中國茉莉花革命》留言: #420;回應留言: #419

http://tb.chinatimes.com/forum1.asp?ArticleID=1494986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4588030
不同的方法論 -- 韋大寶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作者 -- 韋大寶

西方經濟體的獨立預測系統,通常都以純經濟體系的工具予以分析、討論、預測,並且進入可行決策模式的建立、與選擇或是整合。

大陸經濟體的預測系統則以政治經濟理論體系的工具為基礎,完成以上同樣的流程。似乎較能解讀來自大陸的相關論述。此二者的差異性看似極微,導致的結果卻差異極大。

是不是呢?

本文原載:

【新聞對談】>>《聲援中國茉莉花革命》留言: #419;回應留言: #417, 418

http://tb.chinatimes.com/forum1.asp?ArticleID=1494986

(略做編輯及加上標題 -- 卜凱)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4588021
開放社會和經濟發展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開欄中用了「經濟規律」和「客觀發展的規律」兩詞。由此可見該文作者或其資訊提供者並不十分了解社會科學的性質。

我想任何人都不會認為任何一個社會可以長期維持高經濟成長率。這個現實和任何「規律」無關,它只是由於一個複雜系統所面臨的變數太多,而所有這些變數能長期都不出紕漏的或然率幾等於零。

中國是否會碰上發展的瓶頸或「天花板」?當然可能。但是,如果我們從歷史學到任何「規律」或教訓,那就是:

a.       每個情況都有它和某些類似情況相近的通性,以及它個別的特性;

b.       如果人類能理性周全的思考,我們通常能找出一些處理這些通性和特性的方式/方法;如果一個社會的成員找不出處理重大問題的方式/方法,這個社會大概就沒有存活下去的能力和/或資格。

馬克思預測景氣循環將把資本主義帶上末路。雖然熊彼得也不看好資本主義的前景他提出「創新企業家」理論來說明何以馬克思的預言還沒有實現。根據過去近100年世界經濟的發展,熊彼得這個理論有它一定程度的可參考性。我也曾借用他的理論來論述:

何以中國社會需要政治改革,走向開放社會。

我的論點很簡單:

1)     以中國社會目前「民窮」的現況,中國必須再維持10 -- 20年的高經濟成長率;

2)     在達到某個經濟發展的Plateau後,如果一個國家要持續維持高經濟成長率,需要一定數目的人民充分發揮/釋放她/他們的潛力和創新力;

3)     只有生活在開放社會中,一般人民才有發揮/釋放她/他們潛力和創新力的環境和可能性

4)     所以,為了中國社會的長治久安中國領導人需要(早就)開始規劃政治改革

以上1 3三個個論斷都有其前提;這些前提是否說得通,當然需要討論。

開欄中的最後一句話看來很突兀,以上可以看成是幫助該文作者解釋其來由。中國有13 -- 14億人,如果1/420 -- 40歲的人民能充分發揮/釋放她/他們的潛力和創新力,這個能量就足以推翻開欄文所舉出的「經濟規律」和「客觀發展的規律」。這就是上文中「特性」一詞的所指。或許開欄文「中國國情」也是此意。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4587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