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知識和議題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淺談「文化」與「文明」
 瀏覽944|回應5推薦3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落伍者
風之彩
胡卜凱

請參考:

Every human being participates in a culture, defined as "the arts, customs, habits... beliefs, values, behavior and material habits that constitute a people's way of life" (2). A civilization (or civilisation) is a complex society or culture group characterized by dependence upon agriculture, long-distance trade, state form of government, occupational specialization, population, and class stratification.

"Civilization" is often used as a synonym for the broader term "culture" in both popular and academic circles (1). However, in its most widely used definition, civilization is a descriptive term for a relatively complex agricultural and urban culture. Civilizations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cultures by their high level of social complexity and organization, and by their diverse econom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以上摘錄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Civilization

並略做編排。

申論:

1.       「文明」一詞已不常被使用。它當初是一些「白人優越論者」或帝國主義的御用學者,為了和所謂「原始社會」對比,以「啟蒙」或「解放」(解救?)來包裝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動而大量使用的詞彙。

此外,現在「文化研究」領域的主流意見是:

「文化」和「文明」並無優、劣可言,或:我們沒有一個「客觀」的尺度來評鑑「文化」或「文明」的優、劣。

它也是一般人不再談「文明」,以及不再區分「文化」和「文明」的「文化」背景之一。(視「優」、「劣」的定義,我對這個觀點持保留意見。)

2.       請注意上文中的civilization is a descriptive term for a relatively complex agricultural and urban culture.”

目前已沒有或很少有所謂的「農業社會」;另一方面,大部分的社會都是以都會為單位的「複雜」組織。所以,我認為「文明」在當下沒有什麼「分別」作用。它是一個過時的詞彙、術語、或概念。只要查查期刊或新書目錄,就可發現以「文化」和「文明」為標題的論文及書名,比例大概在10:1左右。

3.       任何一個社會的「文化」是該社會「文明」的基礎。如果我們承認中國有一定水準的「文明」,否定或低估中國「文化」的成就,是不合邏輯的思考模式。這也是我的論點:

面對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實力,批評中國『文化』,我認為或是忽視現實、或不了解什麼是『文化』、或無理取鬧(= 『意識型態』言說)

4.       我是唯物主義者。我不認為有「不屬計量的、非硬體的、與非物質層面「文化」或「文明」。或者說,(我認為)不論「文化」或「文明」,都建立在「可計量的、硬體的、和/或物質層面因素上。我相信,只要你能提出一個「不屬計量的、非硬體的、或非物質層面「文化」面向,我應該有能力用「可計量的、硬體的、和/或物質層面因素,來解釋這個面向或它形成的過程

5.       以上是我的淺見,我相信它們相當具體、清楚、和明確。歡迎提出一套「言而有據」和「言之成理」的論述來批駁。我很願意參與討論。當然,在討論之前,我們需要對:

l   誰的「文化」?

l   什麼是「文化」?

l   如何評鑑「文化」?

這三個議題取得共識。

本文原載:

https://city.udn.com/57666/3635787?raid=3659858#rep3659858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659910
 回應文章
「言之成理」的條件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我們要理性的評鑑一個社會的「文化成就」,我認為前置條件是:

a.  界定或說明「什麼是文化?」

b.  界定或說明(被討論的是)「誰的文化?」

c.  界定或說明「如何評鑑文化?」

你可以有,也非常可能會有,不同的「評鑑」方式或思考模式。歡迎提出來給大家參考。如果我能接受,我願意就你的「評鑑」方式或思考模式來討論。

以上這段話的基礎是:

1.  我不認為目前有一個通用的,關於「文化」的界定。

2.  我不認為目前有一個通用的,關於「評鑑文化」的方式(例如,我們兩人的「評鑑」方式看起來就非常不同)

3.  由於以上的考慮,誰的「評鑑」方式比較合理或「說得通」,要看從前提到結論的過程是否合邏輯;和引用的理論及事實是否被多數人接受

同樣的,你可以有,也非常可能會有,不同的評鑑「論述」是否合理或「說得通」

的方式和標準。歡迎提出來給大家參考。如果我能接受,我願意和你討論。

以上這段話的根據是目前通行的「溝通理論」。

我不願意喃喃自語、大呼小叫、胡說八道,所以我的文章都遵循三段論式。一方面方便我自己檢查我說法的「說得通性」,另一方面,提供其他人檢查我說法的步驟。你可以有,也非常可能會有,不同的文風。只要不涉及公共議題,我尊重你的權利和自由。否則,我可能會批判或攻擊。這個立場的根據之一是目前通行的「溝通理論」;另一個因素則源於我個人對在公領域胡說八道的強烈厭惡。

我沒有「反證」或「反推」。如果你了解「三段論式」,你可以參考下列程式;如果你不了解「三段論式」,你可以參考任何一本討論邏輯學的書:

大前提:「文化」是國力的表現。

小前提:目前中國的國力大家有目共睹,而且受到高度評價和肯定。

結論:目前中國社會的「文化」應予高度評價。

你可以不接受以上的「大前提」;你可以不接受以上的「小前提」;你也可以不接受以上的「大前提」和「小前提」。因而,你(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但是,如果你接受以上的「大前提」和「小前提」,同時宣稱你使用(傳統)邏輯方式來思考,則你需要接受以上的「結論」。否則,就是我說的:

「或是忽視現實、或不了解什麼是『文化』、或無理取鬧(= 「意識型態」言說)。」

當然,我沒有明白的說明:

1) 我認為我的兩個「前提」有理論和事實根據;(我也認為)它們被多數人接受(否則我不會以它們為前提)

2) 我認為一般人都使用(傳統)邏輯方式來思考,否則我傾向不發言。這是孔子()亂邦不入」的教誨。

只要你提出我能接受的不同「前提」和評鑑「論述」的方式和標準,我願意參與討論。否則,我尊重你的「思想」自由。但由於「文化」和「中國社會」都是公共議題,我保留批判或攻擊(我認為)胡說八道論述的權利。

在目前全球經濟衰退,許多「大國」的GDP呈現負成長或低成長(低於12%)的時候(如美、日),「GDP破八衝九」代表中國社會整體(包括政府、企業界、和人民)的經濟活力,以及政府整體的行政(在此指各級官員擬定政策及執行政策)能力。根據我(和一般人)的了解,它們都是文化面向之一。經濟政治是文化的具體表現,具體表現的基礎是勤奮、智慧、(效益)理性等一般人說的「軟體」,或尼采及亞理斯多德等說的(國民)「氣質」。

經濟力關係著全民的生活水準。這是我除了強調「什麼是文化?」外,也強調「誰的文化?」這個概念。

我的文章一定有理論和事實根據。在我的論述架構內,我很努力做到「言之成理」。因此,沒有一定的理論「水平」邏輯訓練,的確不容易了解我的論述脈絡或「抓出頭緒」。不過,我寫文章的目的不在嘩眾取寵,而在切磋琢磨。所以,我雖不自以為「曲高」,但相當甘於「和寡」。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663595
關於「意識型態」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已說過很多次,一個論述是否說得通由兩個因素決定:

a.  是否被多數人認為「說得通」;

b.  是否具有「內部一致性」。

就你的論述來說,前者由大家公評或公論,我沒有意見。後者則因為我不知道你的「文化」、「核心」、和「價值觀」是什麼意思,我無從置喙

所謂「基本假設」的「基本」一詞,一是指它們(目前)不可能,或還沒有,被證明或反證;其次,指一切論述都需要某一個或某一些這樣的「假設」做基礎。根據極端知識社會學的理論,既然這些「基本假設」不能被證明或反證所有的「知識/論述」都是一種(基於某種觀點或意見的)「意識型態」。我雖然不同意這個觀點,但我提不出反駁它的理論。在知識性論述中,我使用「意識型態」一詞時,視上、下文脈絡,它有三種「所指」:

1)  政治鬥爭武器;

2)  能自圓其說但無法和現實印證的說法;

3)  能自圓其說以及能和某些現實印證的說法。

我沿用馬克思的術語,通常也稱第一類為「虛偽意識」或「意識型態」;

我沿用馬克思和曼罕的術語,也稱第二類為「意識型態」;

我接受一般自然/社會科學家的用法,我通常稱第三類為「理論」和/或「學問」。

我不認為(目前)有普遍(絕對/永遠)成立的「真理」。因此,我從不否認「唯物主義」是第二類和/或第三類的「意識型態」。我只是(根據我所知)認為它比其他同類的「意識型態」,如「唯心主義」或「虛無主義」,要好用而已。「用」 在此相當於「解釋自然和社會現象的能力。」

我深知學海無涯,所以我也從不否認我的任何一個觀點是第二類和/或第三類的「意識型態」。我只是在表達它們時,很努力的試圖做到「言而有據」和「言之成理」。而且,我隨時候教;當我無法反駁別人的批駁時,我會願意修改它們。

很多人都不同意我的觀點,我也不同意很多人(包括康德、馬克思、韋伯、以及所有採取「唯心主義」為「基本假設」者)的某些觀點。所以,在我看來,「同意」或「不同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1.  如果你重視一個議題,你能不能針對(你不同意的)「論點」提出批駁

2.  如果你堅持一個說法或想法,你所使用的概念是否清楚明確;你的推理過程是否具有「內部一致性」;以及你的結論是否能對應於某些現實。

這是你需要,而且只需要,回答你自己的問題。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663589
「價值觀」的沿革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0.    前言

的確,我們的「理想」、「道德觀」、「價值觀」、和/或「行事原則」等等,是我們行動的「指導綱領」,或它們將「制約」我們的選擇、決定、和行動。

我們在分析和思考問題的時候,需要考慮一些相關的周邊條件:

a.     發生時間的先後;

b.     統計上是常態還是個別現象;

c.     有沒有牽涉到不同群體的利益衝突;

...

等等。

1.    文化起源簡介

文化和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常都有摸索、鬥爭、修改、宣導(洗腦)... 這一類步驟。

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的先人只有環境、(環境帶來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需要(求生)。我們的先人並沒有文化和價值觀可做為行動的「指導綱領」。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現在稱為「知識」和「技術」)來自摸索和運氣。所謂「運氣」,在此指隨機發生的事件。例如,火、石器、輪子、和銅、鐵器等等的使用。由於人類有「記憶」,在比較、歸納、和演繹等過程後,逐漸去蕪存菁,這是韋伯所說「效益理性」(或譯「工具理性」)這個能力。經過去蕪存菁過程後所保留下來的就是「文化」的雛形。

某些人因為「運氣」好或力氣大,來到或強佔了能夠發生或發展農耕的地區(地形、地質、氣候等等),如中東和中國的兩河流域。農耕的好處或優勢是人們能夠累積馬克思所說的「豐裕價值」(舊譯「剩餘價值」)。於是社會開始分工、階層化、的過程。也開始有「知識份子」。所謂「知識份子」,指記憶、比較、歸納、演繹、想像、和語言等等能力特別發達的人;或因為「運氣」好而有促進這些能力發展基因的人

只有在這個時期後,人類才發展出城市和複雜(社會)組織等等。有了它們後,人類社會需要價值觀」來規範和限制社會成員的(互動)行為。這是「價值觀」興起的的第一個背景。

以上是在我摘錄wikipedia那篇文章中,何以作者說:

However, in its most widely used definition, civilization is a descriptive term for a relatively complex agricultural and urban culture.

這段話的原因。

2.  價值觀」的沿革

由於分工和能力不同,人類社會開始形成不同的階層和群體。由於任何一個地區的資源都不敷分配,或有不敷分配的可能,或大家了解有資源後可以養小鬼、養二奶、養狼狗、養打手、養武士、養三客流、養知識份子等等。各階層和各群體的帶頭大哥/大姐都要爭奪資源分配權。才能維持各自的「帶頭」地位和身分。這是「價值觀」興起的的第二個背景。

什麼是「價值」?對我有利的東西,或能夠幫助我養小鬼、養二奶、養狼狗、養打手、養武士、養三客流、養知識份子等等的東西就有「價值」。

宰制階層不會親自上街或下海爭奪資源(萬一出師未捷身先死,搶不搶得到資源並無意義)。於是/她們找來一批知識份子和等而下之的三客流,替自己炮製一套「虛偽意識」,美其名曰「道德觀」或「價值觀」,來號召、驅使、和唬弄一般老百姓(或西歐政治史的「市民」),做宰制階層的「群眾」、炮灰、革命烈士、或賣命三郎。

這就是上一篇留言中所提到,「上層建築」、「意識型態」「合理化」、「大話論」、「宰制論述」等等概念和/或論述的通俗版或精簡版。

3.    結論

我並不否認「道德觀」或「價值觀」的影響,及其做為行動「指導綱領」的功能。但是在我選擇或實踐某個「價值觀」前,我會搞清楚:

l   誰的價值觀?

l   如何評鑑這個或那個價值觀對的價值?(換句話說,這個「價值觀」是引導我去當炮灰?還是能幫助我包個二奶或養條小狼狗?)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662444
論述基礎 -- 什麼是「文化」?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0. 前言

首先,我在上一篇留言提到:

「 當然,在討論之前,我們需要對:

* 誰的 『文化』 ?

* 什麼是 『文化』 ?

* 如何評鑑 『文化』 ?

這三個議題取得共識。 」

由於你並沒有就「 什麼是『文化』 ? 」提出界定或說明。所以,我以下只能以我對 「文化」的了解來 做為討論基礎 。

文化的特色之一是它有社會性和地區性。知識、神 (上帝)這類人類共有的概念,不包含在我們此處所說的「文化」之內。不同社會和地區對神(上帝)的看法或觀念(一神、多神、無神等等),則屬於「文化」。知識、神(上帝)之類在「人類文化」概念之內,也就是說,相對於可能接觸到的外星人,我們可以談「人類文化」這個概念。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我所說的基本假設。它們是知識層面的議題,不是「文化」議題。

現在就我所知,和根據我的一套基本假設,來回答你提出的兩個詰問,請指教。

1.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這個思想的基礎,來自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例如:

「我『每次』碰到『火』 (或『尖』的『東東』),就會『痛』。」

雖然以前的人認為「痛」是一種「感覺」,但久而久之, (多數人)了解到造成「痛」的情況,總有某個或某種「物」的「存在」和(我跟它的)「接觸」。其他經驗如:饑、渴.性衝動的解決,也都需要這個或那個「東東」或「西西」;也就是說,吃「飯」、喝「水」、打「手槍」等等。

由於我們有神經「系統」和神經「細胞」所造成的「記憶」,在比較、歸納、和演繹等過程後,一些人得到「凡事都有物質『因』。」這個結論。它就是所謂的「唯物主義」。

我們現在知道:「感覺」和比較、歸納、演繹等過程的基礎是我們的神經「系統」和神經「細胞」。所以,「唯物主義」基於「可計量的、硬體的、和 /或物質層面的」因素。所謂「知道」,在此指我們可以用神經「系統」和神經「細胞」來「解釋」相關現象,和以此「解釋」做為我們行事(如醫治)的「依據」。「解釋」現象和根據「解釋」來行事(如醫治),是「唯物主義」的應用。

我不知道這個解釋是否讓你滿意;如果你能說明一下為什麼你質疑:

「如何用『可計量的、硬體的、和 /或物質層面』因素,來解釋"唯『物』主義"形成的過程?」

或許我可以針對你質疑的原因,說得更對題或更清楚一些。

至於「唯『心』主義」形成的過程,大致類似「唯『物』主義」形成的過程。

對某些人 (如柏拉圖和亞理斯多德)來說,「解釋」現象不足以滿足他/她們對「知識」的要求,例如控制自然。他/她們希望能找到「第一因」來達到這個目的。當時人類的知識不足,於是有種種假設。「心」是眾多假設之一。另外有些人希望以一套「大話」來謀取權力或利益,「心」這個假設也符合這類人的需求。

不論「唯物」或「唯心」,都是先人試圖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的努力。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而已。只是根據「唯物」這個假設,我們人類在追求知識和發展技術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順。所以相信或接受它的人比較多。

2. 文化的核心和價值判斷

「『文化』或『文明』若有核心,其核心必為一種價值判斷:真或假 /美與醜/善和惡,請問:真假、美醜及善惡又如何用『可計量的、硬體的、和/或物質層面』因素,來解釋這些面或它形成的過程?」

由於你並沒有就「 什麼是『文化』 ? 」提出界定或說明。所以,我不知道你使用「文化」這個概念時,你的「所指」是什麼?因此,我不知道你的「核心」一詞指什麼「東東」或「西西」而言。

其次,我不了解「『文化』的『核心』 必為一種 『價值判斷』。」這個命題的 (理論或現實)「根據」是什麼?請略做說明。我可以考慮或同意以下這個命題 -- 文化的特色是(該文化或社會中)某種約定俗成(或大多數人共有)的價值判斷。

我認為:

「文化」是人類求生存這個活動所累積的經驗和成果。

如果你接受這個概念,則不妨考慮我第二個關於「文化」的看法:

「文化」的「核心」是我們面對的自然環境,它們所帶來的問題,以及我們根據經驗所發展出來的一套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和方法。我的「核心」在此指:重要或關鍵的組成條件、元素、或成分。

如果你不接受我以上對「文化」的任何一個看法,則請考慮上面我對「共識」的要求。

如果一定要談「價值」,我認為「文化」所追求的「價值」是個人的生存和社會的穩定存在 (後代子孫的生存)。但很多人會認為「求生」是「本能」。我沒有辯論「求生」是「本能」或是「價值」的興趣。

一般人所謂的「價值判斷」,在我看來,只是我們爭權奪利時,拿來打扮自己行為「正當性」的遮羞布,或想促銷狗肉時,高高掛起的一顆羊頭。如果你熟悉馬克思的術語,它們就是「上層建築」和「意識型態」;如果你熟悉弗洛伊德的術語,它們就是「合理化」的「藉口」;如果你熟悉李歐塔的術語,它們就是「大話」、「神話」,或我說的「鬼話」、「屁話」。它們並不是「文化」的「核心」。

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兩蔣的「反攻大陸」、陳水扁的「愛台灣」或「獨立建國」、民進黨的「司法人權」、以及小布希的「人權」、「反恐」、和「世界和平」。另一個中國文化的案例:儒家的一套道德論述被拿來當做幫助統治者「維權」的「社會規範」。換句話說,它成了「律他」而不是「自律」的道德。用格蘭其的術語,此之謂「宰制論述」,或魯迅的話:「吃人的禮教」。

雖然我不同意你的命題,我仍然可以根據「唯物主義」回答你的詰問。

善、惡的判斷:已如上述。如果你不同意,可以進一步參考尼采的《道德沿革論》和社會學中關於「道德 (的社會)基礎」的研究。

真、假的判斷:視「真」、「假」的定義,「真」、「假」的判斷有很多類。我只接受基於現實的「真」、「假」判斷。不基於現實的「真」、「假」判斷,我認為都是上述的「意識型態」之類。

美、醜的判斷:你可以參考大腦神經學中關於「美」的「視覺基礎」研究,如「黃金比例」的理論。演化心理學對人類「選擇基礎」的研究等等;例如:原始社會成員對「波霸」的偏好,可能基於從生活經驗 (即統計上),奶大和奶水多(= 小孩容易帶大)有正向的相關關係;原始社會成員對「肌肉男」的偏好,可能基於身體壯碩的男人和他們帶回獵物的多少有正向的相關關係,屌大和精子活力(受孕機率)及性交快感有正向的相關關係等等。這些對美、醜的判斷,都有現實和物質層面的考量。我不完全同意根據演化心理學所發展出來的某些理論,但其中有些說得通的理論,則可供參考。同樣的,藝術社會學和弗洛伊德的「(藝術)昇華說」都從現實和/或物質面討論藝術的創作。

本文原載:

https://city.udn.com/57666/3635787?raid=3659858#rep3659858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661092
誰的「文化」?什麼是「文化」? 如何評鑑「文化」?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請參考:

「六十年過去,今日中國已逐漸躍升為全球最重要力量、發展成為擁有最多人口的工業化國家、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系、並建立了世界級的大學體系,成為全球科研基地、又實現了軍事現代化,並與所有主要大國建立和平外交關係,這些成就都是值得慶賀的。

別忘了,中國也是全球最先走出,並將帶領全球走出經濟衰退的國家。」

David Shambaugh, China at 60: The Road to Prosperity, 何耀雄譯, 中共建政60年成績單(中文精簡版),

https://city.udn.com/2976/3639556?tpno=0&raid=3642849&cate_no=80786#rep3642849

胡卜凱:我認為「文化」是國力和社會活動力的基礎。面對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實力,批評中國「文化」,我認為或是忽視現實、或不了解什麼是「文化」、或無理取鬧(= 「意識型態」言說)(最近的消息:中國當前的GDP已破八衝九。)

中國人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個人自由,超過二億人擺脫貧窮,愈來愈多中產人士有餘錢旅行、投資、購買豪宅並裝飾自己的家教育高度普及化,約二億青少年接受中小學課程,二千一百萬人接受大學教育,每年更有三十萬人遠赴海外留學。中國人識字的比率從1949年的20急升至現在的接近全民識字。」

David Shambaugh, China at 60: The Road to Prosperity, 何耀雄譯, 中共建政60年成績單(中文精簡版),

https://city.udn.com/2976/3639556?tpno=0&raid=3642849&cate_no=80786#rep3642849

胡卜凱:誰的「文化」?什麼是「文化」?如何評鑑「文化」?

我認為「文化」的成果需要由多數社會成員享受,也表現在多數社會成員的生活水準上。該文作者(和區區、在下)都對中國社會其他需要改變、改革、或改進的地方有報導和批判。但從「文化」這個面向批評中國或中共的「成績」,在我看來,或是忽視現實、或不了解什麼是「文化」、或無理取鬧(= 「意識型態」言說)。「成績」是就具體結果及表現和過去比,和其他人、政黨、國家比;不是和烏托邦或虛擬標準比。

本文原載:

https://city.udn.com/57666/3635787?raid=3659858#rep3659858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65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