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張爺 ~~ 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祖國」?「祖國」?──新中國六十年的文化成績單
 瀏覽5,500|回應24推薦9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9)

獨孤無劍
精衛填海
筆記阿本
璇璣
大陸配偶台灣媳婦感謝馬政府准我全家團圓
早早安(顏俊家)
樂在其中
NetSpider
Chocola

引用 國慶閱兵 國學大師 (杜念中)

杜念中這則評論寫得不錯。他從季羨林受溫家寶禮遇一事說起:原則上,這表示中共對傳統文化碩儒耆老的一種形式尊重。也呼應了胡六點的第三條「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

不過他話鋒一轉,提到2006年一場「網路票選國學大師」活動。季羨林尚且擠不進這五十名「國學大師」候選人名單中呢,而這候選名單可是當代學者所集體擬出的唷!

再看看當選的那十位,若非早故,或著流亡台灣,就是留在大陸受盡中共的整肅與折騰:

王國維、錢鍾書、胡適魯迅梁啟超、蔡元培、章太炎、陳寅恪郭沫若、馮友蘭

其中唯一能在中共政權裡悠游自得,竟是最卑劣無恥的紅朝學閥郭沫若!

這張悽慘無比的「國學大師」名單,就是新中國六十年要交給我們的文化成績單麼?以這般「國學大師」名單,PRC還有臉自稱誰的祖國呢?

參考→  「慶祝祖國六十年華誕」~~真是笑死人 Chocola

【後記】

當選前十名裡,真正夠資格的候選人只有王國維、陳寅恪、章太炎和梁啟超。純就學術來論,郭沫若、錢鍾書和馮友蘭還算得上半個。魯迅只是一代文學名家罷了,至於胡適、和蔡元培的國學成績則連陪榜資格都沒有。

而在我心目中,榜上的真正文化英雄只有三位:陳寅恪、王國維和梁啟超。國學大師排行榜不那麼重要。

將該文評論陳寅恪的重點用橘色字體標出~~那是為了向陳寅恪致敬。


國慶閱兵 國學大師 (杜念中)

2009年09月30日蘋果日報

為了慶祝60年國慶,中國要舉辦建國以來聲勢最大、武器最先進的閱兵。這些年中國強調「和平」崛起,總希望避免強大的形象威脅鄰國。但大舉閱兵終究令人生畏。雖然老百姓看武器就如元宵看花燈,曲終人散後往往船過水無痕;然而大規模閱兵看在鄰邦眼中,深刻印象外必然伴隨著恐懼,很難磨滅。

中共高層禮遇季羨林

中國對內強調和諧社會,從上到下儼然不乏振興儒家文化之勢。近年來中國領導人也開始學得敬老尊賢,尤其對於宿學之士,往往禮遇有加。兩個多月前病逝的學者季羨林就被總理溫家寶待為上賓。季羨林生前最後幾年,溫家寶每年都要親訪這位被稱為國學大師的學者,噓寒問暖一番。季羨林過世,溫聞訊立刻趕往醫院弔唁,禮數之周到,過去相當罕見。在一般人眼中,中國領導人能如此尊重讀書人,一則改善了領導人的形象,同時也讓讀書人特別受用。
有人說,溫家寶和中共高層禮遇季羨林,是因為絕大多數鴻儒碩彥已經凋零,大師難覓。有人猜測,尊崇大師固然是為了擺起尊學的姿態,但未嘗沒有些許悔過的心情,因為共產黨執政這一甲子,迫害過太多飽學之士了。這話純屬猜測,毋須認真。但共產黨迫害學者的紀錄倒是班班可考。
兩年前,中國舉辦了一場網路票選國學大師的活動,主辦人十分認真,轟動一時,但也引發爭議。活動由學者湯一介、龐朴、馮其庸等人會同20幾位海外顧問先提名50位候選人,然後由網友自50人中選出10位「心目中的國學大師」。結果當選者為王國維、錢鍾書、胡適、魯迅、梁啟超、蔡元培、章太炎、陳寅恪、郭沫若、馮友蘭。溫家寶尊崇的季羨林大師既未獲得提名,自然不可能當選了。
當選的這10位大師,大多若非1949年前即已作古,就是已離開了中國。真正在共產黨統治下生活過的只有錢鍾書、陳寅恪、郭沫若和馮友蘭4位。其中郭沫若是科學院長,也就是代表共產黨統御知識分子的領導人。其餘3位的遭遇現在大家已是耳熟能詳。錢上過五七幹校接受改造,陳拒向紅朝屈服,最後在中山大學遭迫害而死,馮則是與四人幫妥協,僥倖存活。猶記得80年代初期,馮友蘭赴母校哥倫比亞大學接受榮譽博士學位致詞時,三句話不離「黨的領導」,「黨的正確」。一代大家幾十年來因為不斷受到驚嚇以致變得如此謹小慎微,其情堪憐。至於其他獲提名但落選的國學大師候選人,情況也是大同小異。

「無自由無優美文學」

這就是國學大師們的遭遇。和這些人比起來,季羨林算是幸運的,不過他在民間讀書人的心目中,無論如何也不能和他敬重的老師陳寅恪相比。陳寅恪的地位在文革後逐漸上升,其人、其事、其學經30年終於成為顯學,靠的並不是總理、國家主席的重視,而是中國內外自發性的發掘與研究。陳生前既不屈從蔣介石,也不服膺毛澤東,只強調「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兩句話原是陳寅恪所寫王國維紀念碑中之文,後來由書法家黃永玉刻在陳氏廬山之墓上。
陳寅恪在《論再生緣》中說無自由之思想,則無優美之文學。此一般人固以為老生常談,但在當今中國仍然意義深遠。缺乏「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中國無論如何吹捧製造大師,也絕對出不了大學問家。就如中國即使舉辦更多次閱兵,充其量只能證明中國還在追求船堅砲利,結果造成臨邦驚恐不安,離胡錦濤常講的「近悅遠來」的美好境界只會遠,不會近。

作者為《蘋果日報》社長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35787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淺見以為,回胡老
    回應給: 胡卜凱(jamesbkh) 推薦2


ronaldot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Chocola
張爺

胡老您的申論確實夠具體、清楚、和明確,區區在下我還無法提出一套「言而有據」和「言之成理」的論述來批駁。

僅先以幾個問題來詰問您,胡老請接招:

1.請問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哲學本身,如何用「可計量的、硬體的、和/或物質層面因素,來解釋這些面向或它形成的過程?難道它們不是「不屬計量的、非硬體的、與非物質層面「文化」或「文明」。

2.「文化」或「文明」若有核心,其核心 必為一種價值判斷:真或假/美與醜/善和惡,請問:真假、美醜及善惡又如何用「可計量的、硬體的、和/或物質層面因素,來解釋這些或它形成的過程?敝人反而以為,這些非純然「可計量的、硬體的、和/或物質層面的價值判斷可能才是「文化」或「文明」的核心與基礎,而非其他「可計量的、硬體的、和/或物質層面因素,比如:忠恕/仁愛思想之於儒家文明,或者空虛/自性思想之於佛教文化。

此二點,還請胡老釋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60268
淺談「文化」與「文明」
推薦1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hocola

請參考:

Every human being participates in a culture, defined as "the arts, customs, habits... beliefs, values, behavior and material habits that constitute a people's way of life" (2). A civilization (or civilisation) is a complex society or culture group characterized by dependence upon agriculture, long-distance trade, state form of government, occupational specialization, population, and class stratification.

"Civilization" is often used as a synonym for the broader term "culture" in both popular and academic circles (1). However, in its most widely used definition, civilization is a descriptive term for a relatively complex agricultural and urban culture. Civilizations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cultures by their high level of social complexity and organization, and by their diverse econom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以上摘錄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Civilization

並略做編排。

申論:

1.       「文明」一詞已不常被使用。它當初是一些「白人優越論者」或帝國主義的御用學者,為了和所謂「原始社會」對比,以「啟蒙」或「解放」(解救?)來包裝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動而大量使用的詞彙。

此外,現在「文化研究」領域的主流意見是:

「文化」和「文明」並無優、劣可言,或:我們沒有一個「客觀」的尺度來評鑑「文化」或「文明」的優、劣。

它也是一般人不再談「文明」,以及不再區分「文化」和「文明」的「文化」背景之一。(視「優」、「劣」的定義,我對這個觀點持保留意見。)

2.       請注意上文中的civilization is a descriptive term for a relatively complex agricultural and urban culture.”

目前已沒有或很少有所謂的「農業社會」;另一方面,大部分的社會都是以都會為單位的「複雜」組織。所以,我認為「文明」在當下沒有什麼「分別」作用。它是一個過時的詞彙、術語、或概念。只要查查期刊或新書目錄,就可發現以「文化」和「文明」為標題的論文及書名,比例大概在10:1左右。

3.       「文化」是「文明」的基礎。如果我們承認中國有一定水準的「文明」,否定或低估中國「文化」的成就,是不合邏輯的思考模式。這也是我的論點:

面對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實力,批評中國『文化』,我認為或是忽視現實、或不了解什麼是『文化』、或無理取鬧(= 『意識型態』言說)

4.       我是唯物主義者。我不認為有「不屬計量的、非硬體的、與非物質層面「文化」或「文明」。或者說,(我認為)不論「文化」或「文明」,都建立在「可計量的、硬體的、和/或物質層面因素上。我相信,只要你能提出一個「不屬計量的、非硬體的、或非物質層面「文化」面向,我應該有能力用「可計量的、硬體的、和/或物質層面因素,來解釋這個面向或它形成的過程

5.       以上是我的淺見,我相信它們相當具體、清楚、和明確。歡迎提出一套「言而有據」和「言之成理」的論述來批駁。我很願意參與討論。當然,在討論之前,我們需要對:

l   誰的「文化」?

l   什麼是「文化」?

l   如何評鑑「文化」?

這三個議題取得共識。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59858
文化vs文明
    回應給: 胡卜凱(jamesbkh) 推薦2


ronaldot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Chocola

文化與文明的分際連學者都很難有共識 , 胡老您論述的內容屬計量的、硬體的與物質的層面較多,區區在下我認為偏向"文明面",與欄主所要批評的"文化"比較不相干;不過我們當然也注意到中共當局也開始重視屬於質的、軟性的與精神層面的文化提升,應予肯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59554
誰的「文化」?什麼是「文化」? 如何評鑑「文化」?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請參考:

「六十年過去,今日中國已逐漸躍升為全球最重要力量、發展成為擁有最多人口的工業化國家、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系、並建立了世界級的大學體系,成為全球科研基地、又實現了軍事現代化,並與所有主要大國建立和平外交關係,這些成就都是值得慶賀的。

別忘了,中國也是全球最先走出,並將帶領全球走出經濟衰退的國家。」

David Shambaugh, China at 60: The Road to Prosperity, 何耀雄譯, 中共建政60年成績單(中文精簡版),

https://city.udn.com/2976/3639556?tpno=0&raid=3642849&cate_no=80786#rep3642849

胡卜凱:我認為「文化」是國力和社會活動力的基礎。面對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實力,批評中國「文化」,我認為或是忽視現實、或不了解什麼是「文化」、或無理取鬧(= 「意識型態」言說)(最近的消息:中國當前的GDP已破八衝九。)

中國人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個人自由,超過二億人擺脫貧窮,愈來愈多中產人士有餘錢旅行、投資、購買豪宅並裝飾自己的家教育高度普及化,約二億青少年接受中小學課程,二千一百萬人接受大學教育,每年更有三十萬人遠赴海外留學。中國人識字的比率從1949年的20急升至現在的接近全民識字。」

David Shambaugh, China at 60: The Road to Prosperity, 何耀雄譯, 中共建政60年成績單(中文精簡版),

https://city.udn.com/2976/3639556?tpno=0&raid=3642849&cate_no=80786#rep3642849

胡卜凱:誰的「文化」?什麼是「文化」?「文化」如何評鑑? 我認為「文化」的成果需要由多數社會成員享受,也表現在多數社會成員的生活水準上。該文作者(和區區、在下)都對中國社會的其他需要改變、改革、或改進的地方有報導和批判。但從「文化」這個面向批評中國或中共的「成績」,在我看來,或是忽視現實、或不了解什麼是「文化」、或無理取鬧(= 「意識型態」言說)。「成績」是就具體結果及表現和過去比,和其他人、政黨、國家比;不是和烏托邦或虛擬標準比。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59520
這又不是新聞
    回應給: Chocola(jennyc122) 推薦0


shouminc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共玩這把戲有其脈絡可循,根本就不是件新鮮的事。

說穿了這不過是政治鬥爭爭取法統的一種手段而已。反正在華人那無可救藥的政治意識型態下有這種說法並不奇怪。

反倒是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國家認同需要趕緊明確化,而不是大打模糊仗,否則難保有一天不出大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45615
中共近年採用的「歷史兼併法」,刻意模糊歷史演進的真相,混淆兩岸分治的政治現實。
推薦3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張爺
文俠隱
Chocola

備忘以下評論~~~~~


中國時報  2009.10.08

北京觀察-從三次「歷史巨變」到三次「偉大革命」

王銘義

     六十七歲的胡錦濤,八十四歲的江澤民,前後任中共總書記、軍委主席,同時站在天安門城樓上「閱兵」與「陪閱」,這是六十年來所僅見的場面。江胡兩人不但掌控中國廿年來的黨政軍大權,他們還企圖站在有利的歷史制高點上,宰制兩岸現代史觀的詮釋權。

     天安門城樓高懸毛澤東的畫像,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廣場,則豎立著孫中山的畫像,象徵著新中國是承續辛亥革命的法統正朔。胡錦濤在國慶大典上以高亢的語調宣稱:「六十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經過近代以來一百多年的浴血奮戰,終於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胡錦濤將一九四九年成立的新中國,和一九一一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都算成新中國的革命史,連國民黨推翻清王朝的那場革命,也被含混說成是新中國的革命進程。這正是中共近年採用的「歷史兼併法」,刻意模糊歷史演進的真相,混淆兩岸分治的政治現實。

     胡錦濤去年底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卅周年大會發表講話時,即曾使用「三次偉大革命」,概括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歷程,這種為建立新的現代史觀,而簡化兩岸變遷歷史的論述,目的是為削弱在台灣殘餘的中華民國法統,並藉以強化新中國的法統地位。

     胡所稱的「三次偉大革命」,第一次是指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第二次是指中共領導的革命,推翻了帝國、封建、官僚資本主義,建立了新中國;第三次革命是指改革開放,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胡所標舉「三次偉大革命」的史觀論述,應是源自於鄧小平所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的基本邏輯,更延續了江澤民在一九九七年所提「三次歷史巨變」的觀點,呈現出共產黨人獨特的歷史視角與自我的現代史觀。

     江澤民說:「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江胡先後強調都是「孫、毛、鄧」的革命傳人,重塑史觀論述的深層用意,明顯可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44779
另外兩首歌~~~
    回應給: 張爺(soros)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Chocola

張爺談到的這兩首歌Chocola都聽過,僅就這兩首歌比較起來,我個人覺得黃自這首「抗敵歌」無論詞曲與意境都高過洗海星的作品不以道里計~~~~

另外有兩首歌的歌詞與旋律也很殺,那就分享出來嘍~~

《黃埔軍校校歌》 詞/陳祖康 曲/林慶梧

《台灣進行曲》 詞/王武雄 曲/羅大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37824
ROC黃自 VS PRC洗星海
推薦2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Chocola
樂在其中

田園火雞曾讚賞大陸官方推崇的民族音樂家洗星海

但洗星海怎麼比得上黃自?

因為政治因素,黃自音樂在大陸曾經長期受冷落,正因為如此,希望ROC人民更不要遺忘這位真正有音樂天賦,有真情,有熱血,更值得紀念的音樂家。

以下是黃自的〈抗日歌〉

再聽聽洗星海的作品(保衛黃河)

不難發現這兩位大家作品的根本差別是:

一流與二流的差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36896
期待~~~
推薦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張爺

張爺說 :

我曾提到自己對晚明史「有點研究」,又提到張岱,衝著幾位網友的找碴,我提到幾位晚明將領的八字。

這些人搞不清楚,本人研究歷史也是「二重證據法」,將易學數術和歷史做整合。

下一次,我會找時間在尋王之盟露一手讓各位瞧瞧~~包您聞所未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36685
這一篇及文章出處有興趣可看看~~~
推薦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張爺

作者: sishujizhu     2008-11-20 16:41      “二重證據法”思想形成始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44929101009due.html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36651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