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婚姻甘苦談
市長:
A-Li
副市長:
譚敬宇(胡椒)
加入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情感交流
/
婚姻愛情
/
【婚姻甘苦談】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不分版
字體:
小
中
大
看回應文章
不管是念自然組或社會組,大學教育只是完成人生的基本知是階段
瀏覽
2,907
|回應
1
|
推薦
0
marriage4825
等級:
留言
|
加入好友
觀點麥克風》念自然組 就高人一等嗎
陳崇峻/台大國發所碩士
今年大學指考又如同去年般出現自然組學生搶佔社會組學生名額的爭議。究其原因,除了許多社會組校系僅採取國、英、數成績,使自然組學生足以通吃外,較不令人注目,卻越來越明顯的因素則是自然組前段學生普遍程度較高,使大多數社會組學生在喪失史地優勢情況下腹背受敵。
為什麼程度好的學生會傾向就讀自然組呢?為什麼連傳統以文科見長的北一女中都出現自然組班級居多的現象呢?以我個人在自然組與社會組班級差距近七比一的建國高中接觸的學生中得知,除實際就業方便與升學管道暢通外,尚包括以下種種:如「唸自然組還可以轉社會組且更具附帶價值,但唸社會組就難以回頭,好像有做二等人的感覺。」
「社會組尤其文法科所討論的問題,天天充斥於輿論和市井閒談,似乎人人皆可做,也能做政治家、當法官,讓人比較難以感受到學術的神秘感與個人價值感。」
「自然組科系必須用到實驗器材與實際操作,不像社會組科系通常可以透過自習旁聽而獲得與本科生相等的學習環境與機會。」
甚至,還有學生拿諾貝爾文學獎充斥許多非文科背景與非高等學歷的現象來佐證唸社會組的弱勢和「不必須」。
對於上述,我除了用學問無貴賤以及適性發展來回應外,只能更擔心在這種迷思與強弱價值觀下成長的未來精英是不是會更加喪失人文的素養與精神?是不是會造成所謂冷門科系招入素質低弱學生的惡性循環?希望本文能引來更多人對國內教育的關心與檢討。
================================================================「唸自然組還可以轉社會組且更具附帶價值,但唸社會組就難以回頭,好像有做二等人的感覺。」
有以上這種想法,不只是學生本身還包括老師和家長,不可否認蘇媽媽也是。但對數學不好的女兒來說,卻堅持要唸社會組
『我為什麼要多考一科數學甲來打擊信心,我覺得,我針對我的專長全力以赴比較能達到目標‧‧‧‧』
我雖有些遺憾〈心中還是希望她念三類組〉,但還是放手讓她去讀她專長,由這次的大考我更相信,對於孩子的性向,當父母不要加諸太多我們的主觀價值來影響孩子未來的選系,我們要做的是依孩子的能力和興趣加以分析,作為其選系的參考,就是對她/他們最好的幫助
10年河東10年河西,一日千里的社會變動,只要大學四年,真正學到所學,這些能力是他/她們未來能在世界舞台競爭的基礎,也是我們給他們最好的本錢。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89&aid=184011
回應文章
選擇排序方式
最新發表
最舊發表
念自然組 未必人文素養低落 ,當年選社會組 現正治理國家〈轉載〉
推薦
0
marriage4825
等級:
留言
|
加入好友
念自然組 未必人文素養低落
洪肇基/學生(台北縣)
日前拜讀了《念自然組,就高人一等嗎?》這篇大作,內容所述的自然組問題,我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是為何程度好的學生念自然組而不念社會組。然而,我所就讀的北縣某公立高中,當初高一選組時,同學中程度、成績較好的,選擇一類組(也就是社會組)佔多數,而當屆全校第一名的也是選擇了社會組。
我所認識的同學,以及本人(本人即是念自然組的)當初所選自然組的原因,其實多數都是在社會科領域表現不佳,以及沒有興趣才來讀自然組的。
著名的作家酖侯文詠,他即是自然組出身的,在我周圍的自然組同學,其人文素養、思想有不少比社會組的同學還優秀。該文所提及的問題,不光只會在念自然組的學生上,就讀社會組的學生也會發生。我們學生只是照著自己的興趣走,就得扣上人文素養低落、迷失的價值觀的帽子,是否太沉重了點?一味的要檢討教育制度時,何不先檢視這個已經烏煙瘴氣的社會整體價值觀來的更為恰當?
【2003/07/07 聯合報】
當年選社會組 現正治理國家
劉競明/醫師(台北市)
日昨拜讀國發所學長「念自然組高人一等嗎?」一文頗有感觸。我在卅年前讀建中時,數學、物理老是考不好,回家問老爸的意見,是否可轉丁組(法政貿易等系)?老爸還是堅持要我讀甲組(理工);因為老爸認為甲組將來畢業之後好找工作,且科技發展前途無限。父命難違,我後來念了化學系,沒想到畢業之後,在因緣際會之下又接著讀學士後醫科。幾十年來看著社會變遷、政權轉移,多元化的價值觀取代了當年唯有學醫及理工才有出息的心態。當年讀社會組的同學與學長,不少人士已經真正的在治理國家!而筆者呢,也只是某大企業之下之醫師「從業員」,和工程師、醫管師一樣,只是「專業」之一種。
我並不後悔選擇醫師為終身職業;但是在漫長的習醫、學醫與行醫的過程中,我發現到連國內當年最高分入學的醫學系畢業生,及已經執業的醫師們,所最欠缺的不是專業技術、也不是醫學知識,而是「人文素養」。
欠缺人文素養的醫師,奢望他把病患當「人」看,是很難的;想要他們營造尊重、關懷與別人分享的環境也很難;也正印證了學長所言,增加未來醫師及科技人員的人文素養,才能讓他們真正關心這個社會與國家,也才會真心愛台灣,愛這塊土地。
【2003/07/07 聯合報】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89&aid=184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