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
市長:garway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前言
 瀏覽14,524|回應225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單元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

初定每月51015202530

各貼文二篇

預計一年九個月全部發表完畢


 

《菜根譚講話前集》

 

前言

 

1本書的要旨與內容

本書一般人看作是聖典,但一提到聖典兩個字,就以為是二千年以前的釋迦牟尼、耶穌、孔子、老子或莊子等的經典,又或是其他一宗一派的祖師寫成的宗派聖典,其實這本「菜根譚」根本不是那樣古老的書籍。這本書大概是三百年以前的著作,著者並非大宗一派的祖師,而是一個涉獵過道教、儒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故他能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這可以說是一部澈研三教真理的結晶。著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翫味體會其中具有困苦艱章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功量。所以它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著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很深,字句雖是片斷的,但它却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於世道人心的書籍。

菜根譚共分前後二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章,後集有一百三十五章,共計三百六十章。其體裁是一種隨筆,也有人看做是語錄,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是儒教的現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謂三教合一,集結儒釋道各派的精華,冶於一爐,誠為曠古稀世之奇箴寶訓。

 

2本書的著者與由來

本書著者隱君子洪自誠,明代人,號叫還初道人。可惜關於他的事蹟,沒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難斷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當時社會局勢十分混亂,他對於功名富貴看得很淡薄,而專心埋首於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聯瑾」、「樵淡」、「筆疇」、「傳家寶」等書,都是當時的警世教言,雖然後世無傳,但這本「菜根譚」却放着不朽的光明,歡迎讀它的人不少。從「菜根譚」中見出著者的思想、文辭、性格等,絕不是一般學者如膠柱鼓瑟或侈言清談者流所可比擬的。

 

3代表東方文藝特色

如果把東洋與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較,西洋的文章是較為客觀寫實的,描寫生動而有力,但蘊藉的意味並不深遠。東洋的文章,用字雖然不多,含意却特別隽永豐富。因此西洋的文意如油畫,東洋的文章則如文人的墨寶,不著華麗而韻致無窮。東洋的文章解釋方面不大注重,叫人自己去省悟,去自覺,這可說是民族性的自然趨向。因此,菜根譚充分代表了東方文藝的特色,這大概沒有人能夠否認吧。

 

4菜根的意義之推究

推究菜根的意義,菜就是普通所謂青菜的菜葉,菜根如蘿蔔、大根、牛蒡、莓菜等,是一種粗俗淡泊的食品,在「鶴林玉露」一書說「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這時當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的刺戟語,其意義是老百姓如無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療饑渴,那麼這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卽知當時執政者的成績如何。因此「菜根」二字,當時十分流行。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堅忍清苦磨煉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這是作者洪自誠親身體驗孕育出來的結晶。故本書頗通人情世態,裡面包蘊甜、酸、苦、澀等之人間味道

 

 

5菜根譚之異類和參考書

「菜根譚」也有同名異類的,如乾隆五十九年,以還初堂主人的識語為冠的洪應明之著作便是,這與本講話所用的底本,雖然有人說是同人異名,其是不管是內容、編纂等都有懸殊的差異

洪自誠的「菜根譚」分為二集,洪應明的「菜根譚」不但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項,尤其裡面散見清朝石惺齊之「續菜根譚」的語句,故我們可以斷定洪應明的「菜根譚」是後人的合纂,唯洪自誠的著作才是正宗。

本書問世後,博得許多人的讚賞,學者間皆爭先恐後地著了很多的續篇,或類似的書籍,就中以清朝石惺齊的「續菜根譚」二卷,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比較出色。

 

 

 

本文作者:聖印法師

中華佛教學院院長

慈明寺萬佛寺住持

中視「大法輪」華視「菜根譚」節目主持人

 

番外篇

本回《菜根譚講話前集》及2014年發表之《菜根譚講話後集》,皆抄錄自作者于中華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廿一版「菜根譚」部份內容。

張貼文皆為精減版。

 

老詼訝

備註

【如遇不可抗拒之因素阻擋(如:節日、過年)或偶突發事件干擾(如:電腦送修),則待修好年假完再行補登】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98823
 回應文章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一七一、心慮意淨,明心見性。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七一、心慮意淨,明心見性。

心虛則性現,不息心而求見性,如撥波覔月;意淨則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鏡增塵。

「心虛」,空心不想任何事情,無念無想的狀態。「性」,本然之性,卽本性。「息」,休息。「撥波」,撥弄水之波浪。「覔」,探索,尋拔。「意」,心的作用,意向。「淨,清」淨是無惡意邪念潔白之意。清是澄清無絲毫污濁。「了」,明了。了脫,與解脫之意同。「索鏡」,在鏡面照見人物。「增塵」,灰塵積叠的很厚。

講:

心、性、意三者俗語叫做心,但這裏却有點區別,所說「性」就是萬物之性,也可以叫天性,只有澈悟的人,才能夠照見本性。所謂心念也就是本性的作用,所謂意識也就是心的馳騁與奔走。本性好比是主人,心念是經紀人,意識是受命的夥計。這三種東西雖然在人身裏面發生作用,但結果仍要看主人的本性。當心中空寂一事也不想的時候,就會現露出來本性。假如善惡是非取捨憎愛的各種念頭不能熄滅想要徹見本性,那宛如鏡中看花水裏撈月是決不可能的事。當着意識淨化,不被妄想與煩惱所污染的時候,心念自然澄清了,假如意識不清而妄想尋求心念的清明,那就恰如有塵污的鏡子上面想要見出鏡子的光明,也是決不可能的,因此悟道見性,先須明了心念,明了心念先須清淨意識。佛家所說「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道理也在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1093
一七二、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七二、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我貴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帶也;我賤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則原非奉我,我胡為喜。原非侮我,我胡為怒。

「貴」,身分高貴。「奉」,崇奉。「峨冠大帶」,高冠,寬大之帶。古時高官之禮服。「賤」,身分之微末低下者,。「布衣草履」,穿布衣着草鞋,古時貧窮人的服裝。

講:

我身居位於高官高位,人都尊敬我,其所尊敬我的德高望重,多半是尊敬我身上華貴的衣服,與其說是尊重人物不如說是尊敬地位。

我身的地位在於低賤的民間,人都對我輕視。其所輕視者不一定是我的人格與德行。多半是輕侮我身所穿的布衣草履,因而就侮辱了我的身分。

由此看來我在高官高位之時,人對我的尊敬並非真實的對我尊敬,所以我也不必太喜歡。又我在民間,人對我的侮辱也並非真實對我污辱,所以我也無須發怒與計較。

從前有一個和尙穿着破衣服托着鉢向一個富豪之家去化緣,這富豪對他非常的輕視,連一文錢都不施捨給他。後來這和尙換了金色燦爛的袈裟又到富豪之家去化緣,富豪把他請到內堂,供養一桌豐盛的素齋,並且佈施了很多的錢。和尙於是把袈裟和衣服一齊脫下來,放在床上,把素齋和佈施的錢一齊供奉在袈裟和衣服的面前,而他自己連手都不觸一下。主人很奇怪問他什麼緣故?和尙說,施主今天的供養不是供養小僧,是供養的袈裟和小僧的衣服。所以我把素齋和佈施奉獻到素齋和衣服的前面。好叫他們享受施主的盛意,主人於是大感慚愧,連忙請和尙恕他以前的失禮。

以上這個例子是說尊崇權勢而輕蔑貧賤是愚蠢的行為。和尙以巧妙的說教以警戒富豪的愚癡。

峨音鵝。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1089
一七三、慈悲之心,生生之機。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七三、慈悲之心,生生之機。

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古人此等念頭,是吾人一點生生之機,無此,便所謂土木形骸而已。

「念頭」,同情之念慈悲之念。「生生之機」,人類生生發展的根本機用。「土木形骸」,土雞木偶,無情感無神經無靈魂之謂。

講:

古人認為人旣是萬物的靈長,則應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所謂人道也是幫助天地發育生生不已的機用而生的。人類也就是這生生發育的根本。所以應當對於萬物懷有慈悲心。如果人類沒有這種念頭,就是無情無義的東西,與土木無異,也不過等同形屍走肉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0908
一七四、勿為欲情所繫,便與本體相合。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七四、勿為欲情所繫,便與本體相合。

心體便是天體:一念之喜,景星慶雲;一念之慈,和風甘露;一念之嚴,烈日秋霜;何者少得。只要隨起隨滅,廓然無礙,便與太虛同體。

「心體」,心之本體。「天體」,天地自然宇宙之本體。「景星」,極少見的星。「慶雲」,又作卿雲。太平時代的瑞氣,瑞雲。「震雷」,震動強烈燥鳴之雷。「暴雨」,烈雨,暴風雨。「和風」,勳和之風,夏季之涼風謂之和風。「甘露」,太平之世所降之甘露。一名天酒。孫氏瑞應圖:「甘露為美露,其凝如脂,其甘如飴,一名膏露,一名神漿」。「烈日」,夏季之日熱度強烈。「秋霜」,秋日之寒霜。「少」,缺少之意。「廓然」谿然開朗。「太虛」,太空。卽天,杜甫之詩:「東嶽雲峯起,溶溶滿太虛。」

講:

人的本體是一個小天地。我心生出了喜悅之念,天也就現出景星慶雲。我心生出了忿怒之念,則天也就降下雷雨風雹。我心生出了威嚴之念,則天就表現出烈日秋霜的景色。此所謂「上應天象,下應人事」,是天人合一的道理。

這喜怒慈嚴四種念頭好像是天有四時景象,對於心體來說是缺一而不可,一切都是必要的現象,此四者完全是一致協調的,隨起隨滅過而不留的,所以人心也是一樣。但天是都能作用在適當的時候,故人蒙上天恩惠,而化育生長,綿延不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0901
一七五、無事寂寂以照惺惺,有事惺惺以主寂寂。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七五、無事寂寂以照惺惺,有事惺惺以主寂寂。

無事時,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時,心亦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無事時」,閒暇無有事情。「昏冥」,昏暗,不明瞭。「寂寂」,寂靜。沈着默然之貌。「惺惺」,心中沉靜,悟解道理,明白之貌。「有事時」,有事忙碌之時。「奔逸」,跑出,逃出,奔放逃逸。「主」,專主,主持。作主。

講:

人在周圍的環境沒有什麼變化的時候,心就像在睡眠時候一樣,心體的運用也非常遲鈍。心雖如此安靜但若和外界的事物相接觸,則如同明鏡般的映照出來,決不使外界的動作有所逃脫。如果不能以靜寂來照見的話,則心就陷於昏冥欲睡的狀態,對於一切意外事件的事理,都不能靈活敏捷了。

反之,當我們遇到了意外事變的時候,心就忙亂不易控制,這時候一定要求其心靜沉着,自己的警覺,以理智冷靜的頭腦去應付。

總之,本篇是說心之為用在閑暇之時,不可任其昏冥而入於眠睡狀態,在有事之秋,也不可狂亂慌張,始可免除錯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0560
一七六、明利害之情,忘利害之慮。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七六、明利害之情,忘利害之慮。

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

「議事」,評議事情。「事外」,事件之外。「情」,情形。「任事」,負實行事件的責任者。「事中」,在事件當中。所謂當事者。「慮」,考慮,念慮。

講:

古諺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置身於事外的傍觀者,才能夠虛心平氣來評議是非,辨別利害。所以他的判定是正確的,反之,置身於事中首當其事者,應當忘掉利害的念頭而能一心一意的處理,才可以使事業成就。一個國家立法機構是評議政事的。而行政機則是實行政事的,但是立法機構如果被行政機構所驅使,或是行政機構受立法機構過分的牽制,則兩方面都不能夠善盡其職,而要使政治改善勢所不能,這就是如上面所說的一樣,立法者雖然是居於超然地位,但是應當熟悉事務內中的利害情形,而執政者雖然是居於當事人地位,但是應當忘却利害的顧慮。能夠這樣的做法,則是一秉大公出於至誠,一切政事才能完滿而無阻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0559
一七七、操持嚴明,守正不阿。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七七、操持嚴明,守正不阿。

士君子處權門要路,操履要嚴明,心氣要和易,毋少隨而近腥羶之黨,亦毋過激而犯蜂蠆之毒。

「士君子」,有學問德行高尙之人。「權門要路」,有權有勢之門地。居於樞機重要的地位。卽是立於廟堂執天下政權的地位。「操履」,操是心的把持處。履是履行處。卽所謂品行。「嚴明」,嚴正光明。「心氣」,心情,氣度。「和易」,溫和平易。「少隨」,隨波逐流,放縱隨從。「腥羶之黨」,腥,魚肉之氣味。羶,獸肉之氣味。食腥羶者又有受賄賂之意。「過激」,過於激烈。「蜂蠆之毒」,蜂是黃蜂尾有針可螯人畜,蠆為蠍類之蟲有螯可放毒螯蝕人畜,比喻小人之侵害君子。

講:

君子得志的時候,處於國家的樞要地位,要使威權行於天下,那就應當操守嚴明,心氣和易。要守正不阿。勤勉修身,以天下為己任,不稍放鬆。不事營私,不結小人,不邪惡,執法公正無私,作事須無過與不及,能夠如此殊不致有近惡濁,以招腥羶之氣觸犯小人而受不必要的禍患了,。

宋范仲淹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因為他有這種偉大的政治理想,所以他才能成為廟堂之器。這實在值得後世執政者的效法。我人作事必須要有防患未然的精神。凡事必須預先有了預備才能夠免去後患。怎樣才能做到以上的地步,還要由正心誠意修身正德方面下手,更必須要言出必行,才可以擔當起政治上的重責啊!

蠆音瘥。

螯音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0334
一七八、渾然和氣,處世珍寶。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七八、渾然和氣,處世珍寶。

標節義者,必以節義受謗;榜道學者,常因道學招尤;故君子不近惡事,亦不立善名,只渾然和氣,纔是居身之珍。

「標」,標榜,表示出來。標示招牌。「榜」,與標榜的意義同。「道學」,指宋之程子朱子所倡理氣心性之學。此處單指道德而言。「尤」,過失,受非難責備。「渾然」,無稜角缺點渾厚雍容之貌。「善名」,美名,名譽。「和氣」,溫和氣象。「居身之珍」,安全保身的珍寶。

講:

有學問的人往往被無學問的人所恥笑,有道德的人往往被險詐的小人所排斥,有道行修養的宗教家往往被欺世的假慈善家所誹謗。世間往往是認假而不認真。但是真正達到學問淵博道行高深的學問家宗教家們,他們決不說一句罵人的話,看起來也決不受他人的注意,這是和氣不露頭角,居身處世的最好辦法。

以節義為外表的人,決不是真正的節義。以道學為號召的人,也決不是真正的道學。所以標榜節義反而因節義受社會上人士的褻瀆,以道學為號召的結果是反受世人的批評和嘲笑。

君子不標節義不榜道學,只是慎審而不做惡事,亦不立善名受世間的褒揚。因此只有渾然和氣不露鋒鋩,才是處世之道渡世之寶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0331
一七九、誠心和氣陶冶暴惡,名義氣節激礪邪曲。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七九、誠心和氣陶冶暴惡,名義氣節激礪邪曲。

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的人,以和氣薰蒸之;遇傾邪私曲的人,以名義氣節激礪之;天下無不入我陶冶中矣。

「欺詐」,欺騙狡詐。「感動」,使其感動導之向善。「暴戾」,暴逆乖戾,與正道相違背的人。「薰蒸」,薰陶蒸染,卽化惡為善之意。「傾斜私曲」,心地偏狹利慾薰心,歪曲事實不正之人。「名義氣節」,名是名分,義是義利,氣是氣概。節是節操之意。「激礪」,磨勵。「陶冶」,陶是製造陶器,冶是打造金屬器具,轉而為感化教育人才之意。

講:

人性本是善良的,無論對於任何邪僻奸惡的人,都可用方法引導他感化他,不但可以減少為惡,並且可感化向善。比方對虛偽奸詐的人,就要誠心誠意的對待,使他感動得改變了欺詐的行為,對於粗暴不講道德的人,我們就要以以溫和的心情相接觸,就如焚名香以去惡臭。其暴逆之性就必定融合化於和平氣氛之中。對於一己私利私慾而欺心的人,我們就要給他名譽義理與節操,使他本心恢復到善境,用這樣的作法,旣不損人性,又合乎人的心理,能用適當的工夫,天下的人都能歸於教化而成善行。假若是以善心而不能去其惡行,那就是自己的德薄或熱心不足的緣故吧。

在日本史上後三年之役,源義家殺了他的敵人安位宗任而俘虜了他的弟弟貞任,義家赦了他的罪過,命貞任作為他自己的近侍。貞任心裏打算要替哥哥報仇,義家對此事或許明知而不問,絲毫也不加警戒。貞任想要殺掉義家的機會很多,但是見了義家的威嚴,躊躇而不敢下手,經過一年,有一天義家外出,只有貞任一個人隨侍著,他在義家的後面走着,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幾次想要拔刀殺掉義家,但是看見了義家溫和慈祥的態度,還是不忍下手。等到義家回府之後,貞任幡然覺悟,向義家自首請罪,義家安慰了一番並未加以責備,貞任此後對義家更為心服,就終生效忠於義家。這故事證明了和氣足可薰陁暴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0105
一八〇、和氣致祥瑞,潔白留清名。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八、和氣致祥瑞,潔白留清名。

一念慈祥,可以醞釀兩間和氣;寸心潔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

「慈祥」,慈是慈悲,祥是和善。慈祥就是深愛的善意。「兩間」,天與地謂之兩間。「醞釀」,釀成,製造。「寸心」,古說心於胸之方寸之中,與一心之意同。「百代」,卽是百世,永久之意。「清芬」,清香芳香。「昭垂」,傳留,傳到後世。

講:

慈悲的兩個字可以解釋為慈悲之心,人有慈悲心,便會有非常大的力量。所謂醞釀兩間和氣也就是可以製造出天地之間的溫和氣象。從前有一個學生,周遊西洋各國,看見買賣奴隸的事情太不人道,把人當成下等動物同樣的看待,實在覺得殘酷。於是他主張解放奴隸,各國人受了他的感動遂全都開始實行解放奴隸。

而寸心是說人的心在胸中只有方寸之大,古語說:「一心潔白,留芳千古。」中國古時候有一個名叫楊震的人,夜間有人給他送賂賄,說這件事誰也不會知道請他收下,楊震當卽告訴行賄的人說:「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何可以說誰也不知道?」終不受賂賄,所以楊震四知的清廉潔白名譽,乃得傳之於後世。總之,人的一念至誠,可以動天地,所以我們應當勤去惡念而常起善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0102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