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
市長:garway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前言
 瀏覽14,534|回應225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單元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

初定每月51015202530

各貼文二篇

預計一年九個月全部發表完畢


 

《菜根譚講話前集》

 

前言

 

1本書的要旨與內容

本書一般人看作是聖典,但一提到聖典兩個字,就以為是二千年以前的釋迦牟尼、耶穌、孔子、老子或莊子等的經典,又或是其他一宗一派的祖師寫成的宗派聖典,其實這本「菜根譚」根本不是那樣古老的書籍。這本書大概是三百年以前的著作,著者並非大宗一派的祖師,而是一個涉獵過道教、儒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故他能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這可以說是一部澈研三教真理的結晶。著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翫味體會其中具有困苦艱章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功量。所以它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著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很深,字句雖是片斷的,但它却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於世道人心的書籍。

菜根譚共分前後二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章,後集有一百三十五章,共計三百六十章。其體裁是一種隨筆,也有人看做是語錄,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是儒教的現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謂三教合一,集結儒釋道各派的精華,冶於一爐,誠為曠古稀世之奇箴寶訓。

 

2本書的著者與由來

本書著者隱君子洪自誠,明代人,號叫還初道人。可惜關於他的事蹟,沒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難斷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當時社會局勢十分混亂,他對於功名富貴看得很淡薄,而專心埋首於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聯瑾」、「樵淡」、「筆疇」、「傳家寶」等書,都是當時的警世教言,雖然後世無傳,但這本「菜根譚」却放着不朽的光明,歡迎讀它的人不少。從「菜根譚」中見出著者的思想、文辭、性格等,絕不是一般學者如膠柱鼓瑟或侈言清談者流所可比擬的。

 

3代表東方文藝特色

如果把東洋與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較,西洋的文章是較為客觀寫實的,描寫生動而有力,但蘊藉的意味並不深遠。東洋的文章,用字雖然不多,含意却特別隽永豐富。因此西洋的文意如油畫,東洋的文章則如文人的墨寶,不著華麗而韻致無窮。東洋的文章解釋方面不大注重,叫人自己去省悟,去自覺,這可說是民族性的自然趨向。因此,菜根譚充分代表了東方文藝的特色,這大概沒有人能夠否認吧。

 

4菜根的意義之推究

推究菜根的意義,菜就是普通所謂青菜的菜葉,菜根如蘿蔔、大根、牛蒡、莓菜等,是一種粗俗淡泊的食品,在「鶴林玉露」一書說「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這時當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的刺戟語,其意義是老百姓如無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療饑渴,那麼這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卽知當時執政者的成績如何。因此「菜根」二字,當時十分流行。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堅忍清苦磨煉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這是作者洪自誠親身體驗孕育出來的結晶。故本書頗通人情世態,裡面包蘊甜、酸、苦、澀等之人間味道

 

 

5菜根譚之異類和參考書

「菜根譚」也有同名異類的,如乾隆五十九年,以還初堂主人的識語為冠的洪應明之著作便是,這與本講話所用的底本,雖然有人說是同人異名,其是不管是內容、編纂等都有懸殊的差異

洪自誠的「菜根譚」分為二集,洪應明的「菜根譚」不但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項,尤其裡面散見清朝石惺齊之「續菜根譚」的語句,故我們可以斷定洪應明的「菜根譚」是後人的合纂,唯洪自誠的著作才是正宗。

本書問世後,博得許多人的讚賞,學者間皆爭先恐後地著了很多的續篇,或類似的書籍,就中以清朝石惺齊的「續菜根譚」二卷,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比較出色。

 

 

 

本文作者:聖印法師

中華佛教學院院長

慈明寺萬佛寺住持

中視「大法輪」華視「菜根譚」節目主持人

 

番外篇

本回《菜根譚講話前集》及2014年發表之《菜根譚講話後集》,皆抄錄自作者于中華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廿一版「菜根譚」部份內容。

張貼文皆為精減版。

 

老詼訝

備註

【如遇不可抗拒之因素阻擋(如:節日、過年)或偶突發事件干擾(如:電腦送修),則待修好年假完再行補登】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98823
 回應文章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一五一、雲去而本覺之月現,塵拂而真如之鏡明。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五一、雲去而本覺之月現,塵拂而真如之鏡明。

水不波而自定,鑑不翳則自明,故心無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現;樂不必尋,去其苦之者,而樂自存。

「定」,定靜之定。「鑑」,光可鑑人,乃照耀反射之意。「翳」,遮掩而不明。「混」,溷濁不清,混合不分。

溷音混。

講:

水不遇見風,就不會掀起波浪,自然歸於平靜安穩,鏡子沒有塵土的掩蔽,自然就會現出光明。人心本來是清潔澄澈的。只因為被妄想的塵垢所遮蔽,而消失了本來的光澤。只要拂拭掉那些煩腦與妄想,則其清淨光明的本來面目就出現了。

歡樂是不必去強求的,只要能夠除去使他本心苦痛的私慾私見就好了,至於妄想尋求歡樂,結果是心也不得安穩平靜,歡樂也就一點都得不到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4072
一五二、一念能動鬼神,一行克動天地。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五二、一念能動鬼神,一行克動天地。

有一念犯鬼神之禁,一言而傷天之和,一事而釀子孫之禍者,最宜切戒。

「一念」,心一動念。「鬼神之禁」,卽天地鬼神禁誡的事。「天地之和」,天地自然的和平氣象。俗謂和氣致祥。「釀」,釀造,酒在出鍋發酵的時候叫釀。此處是「造成」之意。「切」,深切。嚴切。

講:

人作事假如稍不留意,就容易招致失敗,而遭到不測禍患。所以對於一言一行都不可以不加謹慎。

人有一念不修而犯了上天的禁誡,因一言不慎而破壞了世間的和平,有一事不謹而釀成了後世子孫的禍患。因此我們不能輕起一念,亂發一言,錯做一事,古德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又古代兵法說:「一言不慎身敗名裂,一語不慎全軍覆沒。」怎能輕擧妄動,草率的用事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4069
一五三、情急招損,嚴厲生恨。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五三、情急招損,嚴厲生恨。

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頑。

「急之」過於急迫。「白」明白,清楚。「寬」寬緩。「躁急」焦躁,心情躁急。「速」迅速的發生。「操」操縱,使役他人之意。「縱」棄置放任。「化」感化,使他柔順。「頑」冥頑不靈,頑固不能通融。

講:

一件事情發生了,想調查澈底是頗不容易,在真相未明之前,應當放寬一步任其自然發展,慢慢的終必水落石出,如果操之過急,反而容易引起他人的忿怒和反感。增加求真實結果的障礙。

其次是關於支配他人使他對你服從,如果自己巧用心機施行操縱,反而招致他的不服從。不如聽其自然,使對方心悅誠服的遵從。所謂以德服人者真服也,以力服人非真服也。如果只知道嚴厲管束,反而使他頑抗不服,事情就愈弄愈壞而不堪收拾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3808
一五四、不能養德,終歸末節。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五四、不能養德,終歸末節。

節義傲青雲,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鎔之,為氣血之私,技能之末。

「節義」,自己固守不變的道義。與節操之意相同。「傲青雲」,一說學德高於一世。另一說是高位高官。此處是指後者而言。「傲」,傲然以臨下。乃高位高官的人對於其屬下的態度。「高白雪」,文章之格高清新而高遠,關於白雪之曲的故事,文選第四十五卷有宋玉對楚王問一節:『楚襄王問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註:不濟之行為)乎,何士民衆庶不譽之甚耶。」。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其中屬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其中屬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其中屬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於流徵,其中屬笸者不過數人而已。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原來白雪之曲其調高其趣深,故解者甚少,今引用之而謂:「較白雲猶高。」,是乃調高和寡之意。「德性」,道德的本性。「陶鎔」,燒陶土以造瓶瓮,鎔金屬以作器物。卽鍛鍊修養之意。「血氣之私」,一時心情興奮的私行。「技能之末」,無用之末技與藝能。

薤音械。

笸音叵。

講:

把陶土拿來燒煉,才能成為光滑無比器皿。把鋼鐵拿來熔鍛,才能成為堅硬寶貴金鋼。陶鎔的意義也是如此。一切的物質都須經過鍛鍊才能有所成就。人的節義雖然可以高傲過青雲,文章可以妙勝過白雪,假如不是由道德的心鍊出來的節義和文章,則他的節義不過是自私的。而文章也不過是普通的,這也許與那俠客的節義與騷士的文章毫無差別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3801
一五五、急流勇退,與世無爭。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五五、急流勇退,與世無爭。

謝事當謝於正盛之時,居身宜居於獨後之地。

「謝事」,由世事中引退辭謝。「正盛」,全盛,極盛。「居身」,居住己身之場所。「獨後之地」,人所不取殘餘的土地,與人無爭的場所。

講:

古語云:「功成身退」這是君子之教,當着事業全盛時期能毅然引退,自己也意足,他人也羨慕不已。平時置身的場所也應當選擇與世無爭的地位,這樣去做,不但是自己安全,就是他人也不會嫉妒,實在是明哲保身受人尊敬的好方法。

以漢代的韓信張良與漢高祖謀事來說,就是很好一個例證,張良能夠明哲保身,功成而身退,僻穀以求仙,終於以保全了他的聲譽。韓信不明這個道理,致屢遭貶抑,終於被殺掉了性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3427
一五六、慎德於小事,施恩於無緣。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五六、慎德於小事,施恩於無緣。

謹德須謹於至微之事,施恩務施於不報之人。

「謹德」,謹慎於德行。「至微之事」,些須小許。「恩」,施捨恩惠於人。「不報之人」,受恩不報的人。

講:

人若想要進德修業,就要處處努力,必須在人所不注意的極微細小的事情上加以留心注意。如果認為是小事情而不去做,只注意大的地方不犯過錯,而小的地方錯誤重重。且認為小疵不致妨礙大體,那就錯誤了。因為小事往往會變成大事,而大事的結果都是由小事漸漸累積得來。所謂「千丈之堤壞於一穴。」這個話我人應加以三思的。

其次是施恩於人,決不希望人家報答,世間有些人對人施恩,並且使受恩者的精神感到受他的厭迫。這樣一來「恩」很可能變成「仇」了。所以最好是施恩於不能報恩或無力報答的人,才是真正施捨了恩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3423
一五七、文華不如簡素,談今不如述古。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五七、文華不如簡素,談今不如述古。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詣朱門不如親白屋;聽街談巷語,不如聞樵歌牧詠;談今人失德過擧,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市人」,市中之人,卽齷齪爭利的人。「山翁」,住在山中的老翁。「朱門」,王侯貴人權門勢家,從前貴人的家門多用朱紅色的丹漆塗之。「詣」,拜謁,訪問。「白屋」,用白茅草修葺屋頂卽是貧人之家。「街談巷語」,街巷的談論,卽市中的謠傳,現在所謂馬路消息。「聽」注意聽聞。「樵歌牧詠」,樵夫牧童的歌唱,詠與歌同。「失德過擧」,不道德的過失與擧動。「嘉言懿行」,合於道理的適當言詞,以及本着道德的適當行為。

講:

由人的行為來看,在表面上好像是有利益,但在實際上則有傷道德,遺誤終身的事情,往往是不少。

都市上的人多半是生活浮華,擧動輕薄,人在都市生活久了,難免會染上不良習氣。所以不如去和那上中隱退的老人去談心。高官位大的富貴之門,日子久了也難免會沾染了壞的習慣,趨向墮落生活,所以不如去和那居住在茅屋的窮人相親近,反而比較有益。

聽街頭巷尾的傳聞消息,使人動氣,名利觀念便縈迴於心中不去,使情緒紊亂,如果能退居到田舍去聽那些樵夫牧童的山歌之樂,心中就悠然自得。其次是談論現代人的言行得失,這也是於人有損於己無益的事。如果人把古聖先賢的立身處世及可歌可泣的史蹟加以琢磨,於本身的增進學識修養道德都有很大的幫助。又何樂不為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3074
一五八、修身種德,事業之基。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五八、修身種德,事業之基。

德者事業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

「基礎」,建築房子的第一步,土臺。事物的開端。「棟宇」,棟是屋頂,又一間房屋,房屋連間者謂之棟。屋簷以下謂之宇。「堅久」,堅固長久。

講:

建築一個房屋必定先要打好地基。如果根基不穩固,那麼所建的房屋就必定不堅固。人作一番事業,也必定要先建立基礎,如果基礎不堅牢,事業也隨之就不能悠久。這基礎就是人間不可缺的道德。

有堅忍不拔的道德基礎,則所營事業必定圓滿,如果建立的道德厚了,則其功業也必定更加的悠欠綿長,反之僅憑着一時的利害互相為用,縱使成功也不過是一時而已。決不會悠久綿長的。這正彷佛建築房屋一樣,根基不穩固的房屋是不會支持長久的。

古德說:「德為善政,政在養民,正德,利用,厚生。」古人為政的基礎也在於道德。唯有正德然後才可以利用才可以厚生。然後才可以解決了民生問題,所以一切事莫不是以道德為基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3073
一五九、心善而子孫盛,根固而枝葉榮。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五九、心善而子孫盛,根固而枝葉榮。

心者後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

「後裔」,子孫。「榮茂」,繁榮茂盛。

講:

我身和子孫的關係,好比是樹木的根和枝葉一樣,根本堅固則枝葉必定茂盛繁榮。根本薄弱,則枝葉也就不會發達了,所以身心必須健全,才能期待子孫綿延不絕,但這裡所指的我身,並不是肉體,而是體內的心。心正則積德,子孫就蒙受更多的恩惠。如果心執着於妄念,失去了光明,多行不義之事,流為社會上的害蟲。而這種人還天天在神佛面前膜拜祈求自己子孫的繁昌,那無益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2744
一六〇、勿妄自菲薄,勿自誇自傲。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六、勿妄自菲薄,勿自誇自

前人云:拋却自家無盡藏,沿門持鉢效貧兒。又云:暴富貧兒休說夢,誰家灶裡火無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誇所有,可為學問切戒。

「前人」,是說古人,此處則指王陽明先生。「自家」,與自己相同。「無盡藏」,無限的財寶,無論如何使用也使用不完。維摩經佛道品:「祐利衆生之諸有貧窮者,現作無盡藏」。「沿門」,捱着人家門口,卽是按着每一個門戶而行。「鉢」,古僧侶盛食物之用具,今則於托鉢時沿門化緣盛米盛錢之用。「效貧兒」,效法窮人的孩子。明王陽明詩:「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碁,拋却自家無盡藏,沿門持鉢效貧兒。」。「暴富」,忽然間發了財。「說夢」,不根據任何道理的胡說,比之為說夢。「暴富貧兒休說夢」乃指忽然發財的窮人,擅自誇富,講出無有根據無有道理的昏話。「誰家竈內火無烟」,乃是指任何人家都多少有點財產,戒人不要自誇自傲。「昧」,不明不知。「所有」,所持有的東西或財富。「箴」,規誡。「切戒」,懇切的誥誠。

講:

學佛入門有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這是說心卽是佛,人人皆備,只求諸內心,勿求於物外。我們不要抛却自家的寶藏去向人家乞討。不要向人自誇所有,人人皆有良知與明德。良知與明德是與生俱來,所以聖賢君子之道,只是求諸於本心,只是修身養性的功夫高人一籌。須知道本無涯,學無止境。如果能在格物致知方面下功夫,則修身正德之道,自然非你莫屬了。

竈音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2743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