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流言板(409)最後由誰來收拾川普「總統之路」﹖ — 不看好川普政權(五)
川普自認為或被認為﹐是身在華府﹑華爾街既有政治﹑金融﹑財經體制﹑勢力圈之外﹐與既有體制﹑勢力圈對抗而贏得大選。這一想法是很幼稚可笑的。
為川普抬轎﹑護航出大力而助川普當選的華府國會共和黨大咖議員們﹐豈不正是政治體制內人物﹖川普致富發跡以來﹐日日醇酒美人不缺﹐在豪奢排場中與之周旋的﹐不就是達官貴人富商名流﹐彼此利害攸關﹑互通有無﹐又豈缺華爾街金融﹑財經體制內人物﹖連川普的內閣閣員﹐幾乎都是億萬富豪﹐包括來自華爾街者﹐他們更豈是支持川普選民中極大多數天天擔心失業﹑健保不保的普羅大眾﹖
由前臺看﹐今日美國政治舞台上的戲份全給川普一角獨佔了﹐但後台卻是由國會共和黨大咖議員掌控的﹐比如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乃其中翹楚之一﹐已有媒體封稱之「2017年風雲人物」。
依我品評﹐麥康諾是共和黨的功臣﹑川普眼前的救星或將來的煞星﹑美國政治上自由派眼中的「老奸巨猾」(參閱「正﹑副總統的故事」)。
2016年共和黨總統提名人初選階段﹐當許多共和黨實力派大咖﹐包括眾院議長萊恩(Paul Ryan) ﹐都或早或晚﹑或明或隱地與川普劃清界線﹐麥康諾卻是極少數不對川普明顯惡劣言行加以嚴厲批評者之一。
在麥康諾這類保守派共和黨重量級人物眼中﹐川普是流氓還是君子﹐不重要﹐共和黨是不是有可能把歐巴馬遺留下來的執政權奪下﹐才是唯一最神聖任務。
既然川普之外的其他共和黨參選人物﹐即便內部共和黨民調所示﹐都難匹敵川普在共和黨選民中人氣﹐去對外抗衡民調一直領先﹑各方看好的民主黨喜萊莉. 柯林頓﹐更無勝算。(事實上﹐選舉結果證明柯林頓所獲普選選民票數﹐大大超出川普280萬票﹐都使川普覺得有失面子而無端指控選舉作弊才至於此﹐甚至下令調查﹐結果抓到幾起「弊案」﹐卻都是與共和黨籍選民有關﹐包括川普家人﹐於是草草了事﹐不繼續調查。)
所以﹐麥康諾一幫共和黨大咖決定孤注一擲於川普﹐便全方位地﹐以所有合法的或所有遊走法律邊緣的暴力方式及非道德手段﹐一方面宣揚川普優勢﹐同時掩蓋或淡化川普的劣跡﹐極盡全力為川普護航﹐以期總統連帶國會選舉勝出。
川普靠選舉人制度而獲多數選舉人票﹐終於當選總統﹐這絕對是共和黨團隊之功。川普當然自認是他一人之功。不過﹐共和黨大咖們奪下執政權這唯一最神聖任務圓滿達成﹐根本不在乎川普自大攬功﹐因為共和黨在參﹑眾兩院都掌握過半數席次﹐凡川普的施政及人事任命﹐吻合國會共和黨大咖議員們的價值觀﹑意識形態﹐當然一定樂得運作通過﹐面子給足死愛面子的川普﹐沒有關係﹐但凡川普的施政及人事任命﹐不合國會共和黨大咖議員們的價值觀﹑意識形態﹐當然運作否決﹐就算票數有時不足(有跑票)﹐但加上一定反川普的民主黨議員票數﹐一定可以不予通過。再加上﹐有副總統潘斯做為應付一切不測意外的備胎﹐至少四年﹐國家政策的方向﹑內涵﹐確定掌握在共和黨國會議員大咖們手裡﹐牢不可破﹗
所以﹐川普當選看似威風凜凜﹐其實四年任期是成是敗﹑是功是過﹐也是牢牢掌控在國會共和黨大咖們手裡。
川普是個有72變化﹑翻個筋斗十萬八千里﹑大鬧天宮﹑無神能擋的孫猴子﹐但在大咖們長年掌握運作下的國會共和黨議員團隊﹐卻是如來佛。
本人看來﹐川普出面代表共和黨選舉總統獲勝﹐固然正好滿足他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的強烈權力慾望﹐只是美國保守派陣營也正好利用川普為保守派價值效勞。川普是美國整個政治宗教保守派陣營中一枚衝鋒陷陣的馬前卒﹐並非保守派陣營真正領軍的統帥。在國會共和黨重量級議員萊恩﹑馬侃﹑魯比歐﹑克魯茲﹑葛拉翰等人眼中﹐川普雖畢業於名校﹐卻是言行舉止低俗﹑自大﹑狂妄﹑狎褻之粗鄙商人﹐他們本人或家人都曾遭川普以極其嚴重的言詞侮辱﹐也都曾表示不屑與川普為伍。至於麥康諾﹐是幾十年在所謂政治體制內打滾的老狐貍﹑老油條﹐又豈有可能與所謂政治體制外的川普惺惺相惜﹖只是自有打算﹐不與川普撕破臉。
接下來四年﹐川普「所謂的總統」之路﹐以麥康諾為首的共和黨既有體制內大咖議員們﹐既可是繼續攙扶川普政治生命一把的福星﹐也可能是將來倒打川普政治生命一耙的煞星。他們心裡早有收拾川普「總統之路」的大局藍圖﹕
1﹑川普第一任期期滿之前﹐有災難性的意外﹑死亡﹐由副總統潘斯繼任﹐共和黨政權無礙。(已經有預言家放話說﹐川普做不滿一任﹐並將之與美國歷史上短命任期的總統相提並論。)
2 ﹑川普第一任期期滿之前﹐兩黨同意彈劾﹐下臺﹐副總統潘斯繼任﹐共和黨政權無礙。
3 ﹑川普第一任期期滿﹐未獲共和黨提名競選連任﹐副總統潘斯獲得提名﹐敗選或勝選﹐共和黨繼續執政機會﹐並不縮小。
4 ﹑川普第一任期期滿﹐獲共和黨提名競選連任﹐敗選或勝選﹐共和黨繼續執政機會﹐並不縮小。
5 ﹑川普第一任期期滿﹐獲共和黨提名競選連任﹐勝選﹐又至少四年﹐國家策的方向﹑內涵﹐確定掌握在共和黨國會議員大咖們手裡﹐牢不可破﹗川普當選連任﹐看似更加威風凜凜﹐其實四年任期是成是敗﹑是功是過﹐還是牢牢掌控在國會共和黨大咖們手裡。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