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2x112010123100409,00.html
社論 - 一樁令人嘆息又遺憾的悲劇
2010-12-31 中國時報 【本報訊】
歲末寒冬,傳來八十四歲的老先生親手釘死八十歲妻子的事,讓人極度驚駭與悲傷。將相守近一甲子的老妻用釘子釘死的王敬熙說,這一切都是為了愛─為了愛,他不要讓生病的妻子受苦;為了愛,他讓妻子先走一步;為了愛,所以他決定讓妻子安樂死。
據報導,王敬熙妻子孫元平的教會牧師透露孫曾表示並不想要安樂死,這引起王敬熙不滿,甚至揚言提告。他在部落格裡提及跟妻子十多年前就談過要安樂死這件事,王敬熙確認妻子也同意要安樂死。安樂死目前在台灣還沒有合法,這個極具爭議性的議題雖然不是不能討論,不過,無論孫元平是否如同王敬熙所說的,早就想好要安樂死,王敬熙以釘子釘死妻子的過程與方式,怎麼看,實在都與「安樂」相距太遠了。王敬熙給妻子吃FM2讓她沉睡,但是在釘的過程中,妻子還是痛得醒了過來,王敬熙還得捂住妻子不讓她呼吸才能繼續執行。
就被釘的孫元平而言,這不是安樂死,這是酷刑;就王敬熙來說,用如此殘忍的手法親手殺死妻子,又何能有安樂可言?對遠在美國的兒子和他們的家庭而言,突遭如此家變,日後人生會蒙上怎樣的陰影,也很讓人同情。據報導,王敬熙曾在自己的部落格表示兒子都在美國,對老人家真的很不好。言下之意,他與老妻在台灣的生活確實有寂寞之感。但成年子女客居異鄉或許有其選擇與難處,外人實在難置一詞,評論其不在台灣就是不孝。
人老了,有兒女相伴一起生活很好,然而人生在世,很多事情總難如意,常常也就只能在各種生活條件下協調出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為了不要孤獨終老,有的老人家搬到國外去和國外的兒女一同生活,因為中壯年的兒女工作家庭都已在國外落地生根,要他們遷回台灣,有實務上的困難,因此退休的老年父母只能學習去遷就成年兒女。然而,也有很多老年人確實難以適應國外生活,兒女又回不來,老人家只能選擇在台灣獨居,但儘可能保持與社區、教會等團體來往,讓生活有個照應。
王敬熙與妻子並不是活在全然沒有任何資源的環境裡,他們夫妻感情不錯,經濟狀況沒有問題,又有教會等人際資源,孩子也曾請外傭分擔照顧的責任,可以說,王敬熙與妻子孫元平雖然年紀大了,但他們並不是生活無著、孤立無援的老人。
或許外人看來,王敬熙與妻子的生活並沒有到無解、必須自我了斷的程度;教會牧師就說,雖然孫元平有帕金森氏症,但不是非常嚴重,畢竟她都還可以自己去教會。當然,一個人覺得人生沒有希望、還值不值得活下去,常常是主觀的感受的問題,或許旁人認為還可以的生活,但當事人就是覺得難以忍受;甚至為了凸顯旁人認為的「沒有問題」是錯誤的,有些當事人會特別想要以激烈的手段來對抗、抗議,讓人看到他的不平、感受到他承受的壓力。長期在這樣的心情之下,的確可能會讓鑽牛角尖的想法愈來愈強烈,終至最後真的做了令人遺憾的事。
很多人對王敬熙親手結束老伴生命的做法感到「其心可議,其情可憫」,八十多歲的老人要一個人照顧生病的老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因此,面對這個親手殺死老妻的老人,人們也責備不下去。然而,王敬熙是否的確「其情可憫」呢?卻仍是見仁見智,一個人究竟有沒有權力/權利決定另一個人的生死,這不只是法律議題,更是道德議題─自稱「王老頭」的王敬熙或許可以坦然面對殺妻後的法律制裁,但他的兒孫們要如何從罪咎與懊悔中走出來?王敬熙讓自己的兒子連生生氣的立場都不能有、不敢有;他以愛之名所做的事,卻是讓妻子沒有選擇地走向死亡,讓兒子沒有選擇地活在悲劇與罪惡感中。
台灣早已是高齡化社會,像王敬熙與孫元平這樣相依為命的老夫婦、甚至過著一個人的老後的高齡者已愈來愈多,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再加上經濟成長緩慢,很多青壯輩自顧不暇,要全然擔負「養兒防老」的責任談何容易?因此,面對老人家,恐怕已經很難單單依靠個別家庭的力量,國家的政策必須要更積極的介入;另一方面,老人家們也得要學著自強,更要學習懂得尋求周遭的資源來幫助自己,別讓自己一再陷在孤立的絕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