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花源詩 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曆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于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
語譯:秦始皇暴虐,擾亂了天下正常的秩序,賢能的人避開了禍亂的世界。在黃、綺等四賢(秦末隱士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甪(ㄌㄨˋ)里先生四人,因避秦亂而隱居商山,年皆八十多歲,鬚眉皓白,世稱為商山四皓。)到商山避亂的時候,桃花源的先人也離開了秦始皇統治的社會。這些人的蹤跡逐漸湮沒,來桃花源的路徑也荒廢了。大家互相叮嚀致力耕種,太陽下山便回家休息。桑竹茂盛成蔭,五穀隨著季節種植。春天養蠶便收成蠶絲;秋天莊稼成熟收穫,不用繳交賦稅。荒路被草木掩蔽,阻礙與外界的往來,只有村裡的雞狗互相鳴吠著。祭祀還用古代的儀式,衣裳沒有新製的式樣。兒童縱情地邊走邊歌唱,老人高高興興地到處遊玩。從草木茂盛知道是和暖的春天,樹木凋謝知道是風急的冬天。雖然沒有歲時的記載,但四季自成一年。生活過得欣喜快樂,哪裡用得著智慧!桃花源人的奇異蹤跡隱蔽了五百年,突然有一天顯露出這種仙境。桃花源中的淳樸風氣與澆薄的世俗既然不同,所以仙境出現之後立即重新深深地隱蔽起來。試問世俗之人,怎能測知世外桃源的事情?我要乘著清風,高飛去找尋與我志意相合的人。
◎〈桃花源記〉與〈桃花源詩〉詩文對照
桃花源記
桃花源詩
( )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