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
2014.04.22 03:11 am
近百萬台灣人在海外工作,遇到勞資爭議時,卻求助無門,勞動部將設「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蒐集各地的勞動法令、平均薪資、各行所得等,提供給國人參考。
國人赴海外工作成為立法院社環委員會昨天質詢焦點,根據海基會、外交部與立委蘇清泉等統計,常駐海外工作的台灣人已近百萬人。其中常駐大陸工作的人數最多,約有八十五萬人、越南五萬人、澳洲三萬五千人、新加坡四千人、港澳五千人、日本兩千人。
台灣人在不同地區的工作性質也有差異,勞動部、立委蘇清泉指出,台灣人在大陸工作,多擔任高階台幹;到新加坡、東南亞、日本從事餐飲等服務業;在澳洲則從事農場、屠宰場等勞力工作。
去年一位台灣年輕人到澳洲肉廠打工,清洗掛羊鉤子時,不小心掉入滾燙的鍋爐,下半身嚴重燙傷,經直升機送醫搶救,還被仲介要求自付一百多萬的直升機費用,國人在海外工作權益不保問題,浮上檯面。
勞動部昨天報告指出,將建置「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蒐集國人較常前往地區如大陸、港澳、日本、澳洲、東南亞的勞動法令,包括勞基法、基本工資、各行各業平均薪資、生活消費等資訊,供國人參考。甚至有立委半開玩笑建議勞動部應該盡早研擬設置「台勞司」。
立委李桐豪建議,勞動部應掌握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與工作性質,才能夠決定未來勞動政策方向。立委王育敏則建議我政府學習韓國,主動協助有意到海外工作的青年求職,開拓青年的視野。
勞動部長潘世偉回應,不會走韓國的方式輸出台灣人才,但會進一步掌握國人在海外工作的人數與工作性質。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表示,歷任勞委會主委一碰到青年海外就業的問題就害怕,好像怕背負「外勞輸出」的罪名,但這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即使不面對,年輕人還是往海外跑。」
辛炳隆建議,海外台商缺人才,政府可以媒介台灣年輕人前往,比出國去做勞力工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