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舒子榕/台北報導】 2011.05.21 03:12 pm
台東家暴中心張姓督導說,如果政府總是將保護性社工的專業及經驗視為糞土,不提供保護性社工危險職務加給,保護性社工的高流動率,會成為長久難改的現象。她說,考試院提出提高社工職等,也應該提供危險職業加給,給保護性社工更多保障,否則在多重壓力之下,保護性社工待不久,也很難徵到人,三個約聘的保護性社工職缺,徵了八個月乏人問津。
張姓督導說,考試院研議提高社工人員敘薪,卻忽略無論是擔任保護性社工的正職或約聘人員所面對的生命威脅,更需要政府保障。保護性社工負責被害者的生命安全,但是誰來為保護型社工的生命負責?
她說,政府編制的公職社工師不夠,大量使用約聘人員,像她自己已經從事社工工作將近七年,礙於手邊案子多,連考公職的時間都抽不出來,至今仍是約聘。要留住人才,政府得從待遇面下手,尤其應增列危險職務加給,就實質工作內容給薪,而不是看社工到底是不是公職社工師,否則同工不同酬將造成怨懟橫生與人才流失。
她舉例說到,曾有家暴加害者威脅她,若再介入案子,哪一天她的孩子回家可能就少一條腿、少一隻手。對一個母親來說,這樣的威脅是刺到心坎裡的。保護性社工與救助型、一般性社工不同,一般性社工從事經濟補助資格審查等工作,被一般人視為天使,保護性社工面對性侵、家暴、兒少保護等案件,不但要協助受害者,還要力抗加害者的威脅。
另外,手邊堆積如山的個案,也壓得社工喘不過氣。張姓督導說,家暴案件量每年以驚人速度倍增。民國97年,台東家暴中心新增案件量是1200多件,98年新增1700多件,99年新增1900多件,這些新增案子加上舊案,一個剛入行的菜鳥社工,背負超過100個案子,每天從早上7時工作到晚上9時,還經常要夜間出勤。
張姓督導一位方姓部屬,今年3月過勞死,張姓督導滿滿的悲憤與自責,她在談到社工生命安全不受保障的困境,感到很無奈。她說,自己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腎臟、子宮、卵巢,還有喉嚨都發出警報,前幾天剛出院的她,已經萌生退意,心寒時,就什麼都想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