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教育校園科技文體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17世紀古地圖 台灣怎像半顆啃剩的番薯
 瀏覽682|回應1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02 02:56:46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地形外觀原本像是番薯的台灣,在康熙時期所繪的地圖中只有西半部。 圖/台史博提供
分享看過東半部一片空白、或是分裂成三塊島的台灣地圖嗎?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最近舉辦「台灣地圖節」活動,在臉書上PO出一張只有西半部的台灣地圖,引發網友猜謎、熱議。
原來是一七一四年(康熙五十三年)法國耶穌會教士馮秉正等人,奉康熙帝之命測繪地圖(即著名的《皇輿全覽圖》),來到台灣測繪時,因當時清帝國在台灣實際可控制的範圍未及東部,台灣當局規範了一條「番界」,以致馮秉正的足跡僅及台灣西部,畫出來的台灣地圖,因而像是被咬剩的半顆番薯。

台灣最早出現在世界版圖時,繪圖者是依船員們途經驚鴻一瞥印象,把台灣畫成三塊小島或是一連串小島。

「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台灣地圖」(漢聲出版)收錄了一五九二年荷蘭人布朗休斯印刷的「東南亞地圖」,就把台灣畫成三個小島。一六二七年英國人出版的「世界知名地區全覽圖集」,當中的「中華帝國圖」也把台灣描繪成三塊島。四百多年前的「東印度群島圖」則把台灣、琉球一帶畫成一連串小島。

直到一六二五年,荷蘭人才完成他們第一張精確將台灣描繪成一個島的地圖並且發行出版。

西方人在大航海時代瘋地圖,誰能掌握航線、誰就掌握商機。出身荷蘭的林斯豪頓,在一五九六年出版《東印度水路誌》記述了他從印度回到荷蘭沿途的第一手經歷。適逢歐洲各國想搶占東南亞的香料生意,這本超實用的指南,被翻譯成多國語言,造成出海熱潮。台灣因是航向日本的地標,也被收錄在此書中。

地圖還成為新富家庭的擺飾;為避免過度留白,有些地圖會在圖框及空白處各出奇招,例如:「東印度群島圖」把航海途中遭遇到的奇風異俗、船難、海妖、美人魚都畫上地圖。

「中華帝國圖」的圖框上方有陸上行舟、澳門半島、北京和十六世紀日本處決天主教徒的情景;左右兩側還畫了明代男女、日本武士及緬甸男女的服飾,另有歐亞帆船、海怪,充滿東方式的異國風情。

「台灣地圖節」將進行至十一月八日,台史博有地圖展及手作活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93594
 回應文章
寶島「沃野千里」圖 勾引鄭成功攻台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02 02:56:48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描繪17世紀熱蘭遮城繁華風貌的「大員圖」,學者認為與促使鄭成功攻台的地圖形制相仿。 圖/台博館提供
分享文獻記載,國姓爺鄭成功攻打台灣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華人通事何斌曾獻上台灣地圖、鼓吹台灣有「沃野千里」,建議他拿下台灣。
北伐失敗後,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攻取台灣,除了有「反清復明」的政治因素,也有經濟考量。因鄭成功自認只要通商日本,然後下販呂宋、暹羅、交趾等南洋國家,他以台灣為基地所建立的海上王國,足以「通洋裕國」不必臣服於清廷。

可惜當時說服鄭成功奪取台灣的地圖形式已不可考。專家認為,十七世紀荷蘭人畫的台灣地圖,台灣常被誇大為島嶼的中腹有一個大海灣的模樣,推估跟何斌當年獻給國姓爺的地圖很類似。

台灣博物館研究人員吳佰祿說,台博館典藏了好幾幅這類型的地圖,如描繪十七世紀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一帶)繁華風貌的「大員圖」等,都把台南的台江內海一帶畫得很誇張,這是因為當時人畫地圖,會誇大較熟悉或較令人感興趣的部位。圖中特別突出大海灣,是為了凸顯這裡有可供貿易船隻停靠的好港灣,有利可圖。

台博館既典藏國寶級的「鄭成功畫像」,還擁有傳世唯一的鄭芝龍、鄭成功父子合像,這幅畫像的上半部為鄭芝龍畫像,他穿著中式服飾,其下穿得很「日本風」的鄭成功畫像,呈現了江戶時期日本人眼中的鄭氏父子形象;這和台灣人熟悉的著明式官服的國姓爺形象大異其趣,也讓人聯想起他的日本血緣。

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田川氏,鄭芝龍則是半商半盜的「海商」。鄭芝龍投降清廷後,鄭成功繼續領導父親的舊部屬及明朝遺臣與清廷對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93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