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消費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誤會大了! 塑膠容器底編號非耐熱度
 瀏覽3,102|回應3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 2010.08.09 03:03 am

隨身杯的底部,三角形是表示七號的SAN塑膠材質。
記者鄭朝陽/攝影
 
塑膠材質編號不代表容器耐熱程度,而是辨認材質的回收標誌。
記者鄭朝陽/攝影
 
官方活動贈送的隨身水壺,除了容量刻度外,完全沒有標示。
記者鄭朝陽/攝影

為了響應環保,自備隨身杯、壺的人愈來愈多;但如果依照容器底部的編號判斷耐熱程度,那誤會可大了!環保署說,塑膠容器底部一到七的編號,是回收容器時辨認材質的回收標誌,和耐熱程度無關。

主管食品容器的衛生署也坦言,目前「未強制標示材質和耐熱溫度」,民眾要搞清楚隨身杯、壺耐熱程度,以免把毒物喝下肚。環保署主任秘書劉銘龍建議,外帶熱飲盡量用不鏽鋼或合金內膽的隨身杯(壺),較無健康風險。

環保署明年起推動自備環保杯買飲料可享折扣的新措施,減少用過即丟的外帶杯消耗量。不過,部分提早實施的餐飲業者發現,許多民眾拿運動水壺或沒有標示材質和耐熱程度的塑膠容器購買熱咖啡、燒仙草等熱飲,業者好心提醒「你的杯子、水壺是幾號的?」消費者才發現容器底部的號碼,但能耐幾度高溫?依舊霧煞煞。

環保署資源回收基金管理委員會表示,過去包括專家、學者都誤以為塑膠容器底部的編號,除了代表塑膠材質,也能判別容器的耐熱度,「這真是一場誤會」。

基管會說,其實這只是國際通用的「回收標誌」,中間一到七的數字代表材質;像五號的聚丙烯(PP)熔點高達攝氏一百六十七度,用它製成的容器可耐攝氏一百廿度高溫,做成隨身杯、壺,裝一般熱飲沒有安全顧慮。

基管會表示,五號雖可耐高溫,但若吹瓶時做得薄一些,或業者為了容器外觀效果添加其他塑料,導致耐熱度降低,就不見得能裝熱飲了。

又如編號七的塑膠材質,包含可分解塑膠材質PLA,它只能裝常溫食品或冰品,無法耐熱。如果能在容器上標示材質、耐熱度,是最簡單、一勞永逸的做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08778
 回應文章
如果環保杯有毒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社論】 2010.08.10 02:38 pm 
 
今天早上讀了有關環保杯耐熱度新聞的人,如果好奇拿起自己的隨身杯、隨身水壺檢查一下底部的材質編號,可能不少人會發出一聲慘叫:「天啊,我的環保杯有毒!」

很多人的隨身杯並非足夠耐熱的材質所製成,盛裝熱飲會釋放出有害物質。雖說這事可歸咎於民眾的環保知識不足,但環保署既然要推動民眾自備環保杯購飲料打折的措施,正確的知識文宣總該事先多做一點吧?

台灣民眾環保意識很強,其實還沒等到政府大力推動,就已經有不少人隨身自備環保杯、環保筷,減少用過即丟的容器消耗量,為環保進一份心力。尤其是,97年8月行政院公布政府機關開會不提供紙杯之後,更多人就隨身帶著環保杯了。很多店家也早已推出「帶杯抵扣」的活動共襄盛舉。舉手之勞愛地球,這些「環保先行者」應該受到鼓勵,但現在看來,因資訊不足反而可能受害。

自從環保變成「政治正確」以後,資源回收、垃圾減量這些環保行為也都有了「商機」。市面上快速出現各式各樣的環保商品,從環保筷到環保杯,而公司行號年節送禮,上市公司的股東贈品,甚至官方活動的贈品,也常見這類產品,以彰顯環保意義。

大家一起愛地球,但現在證明,未必所有的廠商都會珍愛消費者安全。用5號的聚丙烯材料做成的環保杯,雖然理論上可以耐高溫,但廠商有無摻雜其他塑料,甚至標示是否確實,民眾完全不知;更別說以7號塑膠材質製造的器皿,完全不耐高溫。主管食品容器的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沒有強制要求廠商標示容器材質和耐熱度,就這樣,環保產品的商機當中可能隱藏著健康危機。

新聞標題寫著「誤會大了」,詳細介紹環保杯的材質區別和耐熱度的辨識方法。但這不只是一場誤會,也不是一場笑話。那些率先帶著隨身杯買飲料、自以為正在做環保的民眾,硬生生地把自己變成了白老鼠,至今可能已經喝下了不少有毒物質。環保署「你嘛幫幫忙」,推廣環保措施要多為消費者著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11689
日本強制標示 我還在研究中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 2010.08.09 03:03 am
  
針對塑膠類食品容器標示,日本已強制規範必須在容器本體註明材質、耐熱溫度、容量和必要警語,台灣進度是「還在研究中」。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副組長馮潤蘭坦承,目前對食品容器僅要求廠商標示廠商名稱、電話和地址,但材質、容量、耐熱溫度和注意事項都沒有強制規定,只鼓勵業者自行標示,「這方面台灣的確有進步的空間」。

馮潤蘭說,由於塑化產品使用的原料日新月異,種類繁多,像隨身杯、壺的材質常常用多種單體塑化物組合而成,例如常見的七號PC(聚碳酸酯)水壺,各家組合的成分可能都不一樣,耐熱溫度高低不同;不過,若要求業者清楚標示,衛生署的試驗標準也要跟著成分變動而調整,工程相當複雜。

她說,其實衛生署訂有「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試驗標準」,明確規範塑膠食品容器在連續卅分鐘的攝氏九十五度高溫測試下,不得溶出塑化劑等有害健康物質,理論上通過這些測試的產品,盛裝熱飲沒有安全顧慮,但就是欠缺強制標示規定。

馮潤蘭說,為因應規定,衛生署已委託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研究食品容器材質、耐熱溫度和注意事項的標示做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08782
觀察站/微波保鮮盒 蓋子打開了嗎?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 鄭朝陽】 2010.08.09 03:03 am 
 
很多人的一天是從熱咖啡開始的。為了響應環保,買了隨身杯帶著走,但是因為產品標示制度的缺陷,讓隨手做環保的美意,可能反成毒害自己健康的隱形殺手。

市面上的塑膠隨身杯(壺)五顏六色,在業者用不同圖案、搭售優惠等促銷手法的引誘下,吸引消費者收集,但這些產品是否含有害重金屬(添加染料)、飲用時是否會喝下杯體溶出的物質?消費者常無從得知。

一般以為這類環保杯壺裝冷水就沒事,但像聚碳酸酯(PC)容器碰到酒、醋等酸鹼度較強的物質,或用清潔劑清潔、刷洗,都會溶出致癌物「雙酚A」,這些「注意事項」總是付之闕如。

不僅如此,上班族用來帶便當的可微波保鮮盒,也暗藏危機。環保署官員指這類保鮮盒的盒身可微波,耐熱約攝氏一百廿度,但盒蓋和扣環用的材質不同,多半不可微波,有溶出塑化劑之虞。然而,不是沒有標示,就是在盒身用英文說明要「打開盒蓋微波」,一般民眾多半不會注意,陷於健康風險之中。

產品標示是讓消費者從外觀就能清楚判定材質種類、耐熱溫度和使用方法的具體做法,目前「食品衛生管理法」僅要求食品容器標示製造廠商名稱、電話和地址,實在過於陽春,衛生署難脫怠惰之責。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0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