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2007.11.01潘小莘/台北報導、楊秀員、吳昆宗/彰化報導
米價要漲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昨天量販、超市通路依舊同聲否認,並指出以往每當遇到天災糧損,農戶都會要求漲價,糧商也趁機抬價,但通路商絕不會隨之起舞。
白米漲價聲起,通路業者認為,有哄抬的因素在內,因為二期稻雖欠收,一期稻的庫存量仍多,而且還有進口米挹助及政府公糧釋出,市場上的白米根本不會有短缺的問題。
有業者甚至透露,雲嘉一帶是台灣的米倉,中間商手中掌握的白米量很大,只要幾位糧商聯合,就有能力掌握市場。另外種稻的農民確實很辛苦,農會為了幫助農民增取補助,也會跟著喊漲。
愛買、家樂福、大潤發昨日重申,到年底前白米都不會漲價。愛買甚至表示,從未接到廠商要求漲價的通知電話,而且一期稻米的存糧仍多,消費者不需擔心食無米。
家樂福指出,寧可斷貨也不會讓白米無端漲價;大潤發說,米價是長期操作,非並浮動價格,說漲就漲。
至於松青、全聯社、頂好等三家超市,也無漲價計畫。這些超商還指出,雲嘉地區的米若漲價,超商可以轉往別處收購,所以沒有漲價的理由。
通路業者也相信,白米是國民的主食,具指標意義,若稍有波動,有為的政府理應不會放任漲價,一定會釋放公糧平抑價格。
儘管米價持續上漲,中華民國傑出農民協進會理事長施欽雄則強調,這波漲勢,獲利的只有糧商,農民絕對沒有得到好處。
農糧署中區分署副分署長陳新立則表示,昨日蓬萊米每公斤卅四點廿五元,比去年同期的卅四點一元,其實僅微漲百分之零點四,因此米價已大幅上漲的說法,其實並不確實。不過陳新立也說,昨日農糧署的定期釋糧數量,確實已較上次多了兩百噸左右。
傑出農民協進會理事長施欽雄則說,這波稻米漲勢,獲利的只有糧商,農民絕對沒有得到好處。他說,颱風造成稻穀歉收,又因為品質差,糧商收購,只會削價不會漲價。
尤其台灣加入WTO後,進口米很多,就算是國內稻穀歉收,糧商也可以大舉進口來挹注,根本不怕國內稻米會短缺。糧商如果以台灣米歉收來抬高米價,確實值得政府重視。
讓施欽雄更不服氣的是,糧商進口稻米與好吃的台灣米混合一起,再用台灣米的價格出售,就是很不合理。糧商更理直氣壯,指兩種米混合包裝有標示,就是合法,但消費者無從辨認,就是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