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对市长新书的一些疑问,和延伸的想法
2014/08/15 07:52 瀏覽8,019|回應13推薦6

应何是住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無知者,無畏
reaizuguo*😻中美之間
riquelme
黑豆花
oboe
YST

看到市长回应了我的下列评论非常高兴,应市长要求开新栏发表。以下有一些新修改的部分,一并用了蓝色字体标注。

我刚刚看完前三章,有一些疑问想向市长请教。

首先,关于市长建议大陆武力拦截美对台军售,我有一些疑问。

    1、我并不知道对台军售何时交付,如何获得时间地点情报并拦截。若是拦截形成对峙,造成渔业及航线的停滞,是否政治成本过高?

    2、目前来看,时间站在我们这边,开战越晚,我们优势越大。所以在美国撑不住要开战之前,大陆不是应该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吗,拦截军售会不会给美国开战的直接借口?

其次,市长提到,一旦开战美国会直接宣布否认一切由中国购买的国债,我也有一些疑问。

    1、之前市长一直说,美国国债是有价债券是可以直接市场交易的,直接否定中国所购买之债券是否可行?

    2、若美国可以否认中国所购美国国债,他日便可否认他国所购之国债。如此一来即便能阻止战时中国抛售美元,却同样打击了美元的信誉。是否能够见效,是否有这个必要?

再者,市长论述中国对付美国美元霸权的方法,俱是从大趋势入手,最终的关键还是落在军事力量的对抗上。我认为是没有错的,但是我总在想,中国有没有可能运用经济战,踩在美国开战的底线边上,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点点挤开美元?(补充:之前忘记写进来了,最近一段时间,国内连爆外企黑幕,又接连对高通、微软和汽车展开反垄断调查。我感觉一场经济暗战已经开始了,奈何这个领域不在我的知识范畴内,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希望大家指教)

    1、建立并扩大各种贸易组织,开设自贸区。这个最直接的办法已经在做了,如市长所说,若世上大部分的贸易与中国直接相关,却使用第三国的货币,这是没有基础的。美国若无法搞乱局势,使自贸区流产,那就只能亲自上阵了。

    2、不断建立货币互换机制,在贸易中挤开美元。货币互换与各国单方面储存美元不同,不存在被美国以“铸币税”的形式剥削的情况。但是我在想,若是中国对某一国保持出超地位,他们除了互换之外仍是要额外购入人民币对吗?该国又势必不能加印钞票来换人民币,为了满足对人民币的需求它会不会主动要求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使用人民币来完成。如此一来人民币便以庞大而全面的工业体系优势为基础,以非强迫性非剥削性的货币互换为起点,刀不血刃地建立起世界货币的地位。这是我的一点猜想。

    3、(这个有点长)美国运用美元抢劫的手段,就是用美元赊账取得货物之后,再用金融手段整垮对手国的经济,以达到赖掉债务的目的,俗称“剪羊毛”。在剪完拉美,亚洲,欧洲之后,这些地区已经没有羊毛可以剪了,而且“长羊毛"的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转移到了中国身上。所以今后除了中国以外,美国已经没有地方可让其“剪羊毛”了。而中国独特的体制,让美国想动用金融手段剪羊毛变得非常困难。如市长所说,美国人的消费是中国人省出血汗钱供养的,但是这些消费是以债务的形式进行的,如果美国不能赖掉账务,那就是破产分裂的后果(所以我非常赞同市长“须有一战”的判断)。故而尽管困难,美国仍然一直在积极寻找机会使用金融、经济手段弄垮中国经济。

    之前种种暗战我就不列举了,现在中国有一种新的应对方式,海外并购。

    中国的企业已经成长起来了,把热钱带来的外汇储备变成了他们征战海外的基础,等于挖个管子把热钱漏出去。不但如此,还把美元这种“传销商品”变成了固定的可以生钱的资产。美国对此是深有恐慌的,所以你看泰国、乌克兰,哪里要和中国做生意,哪里就乱。有这么巧合么?近来要搞金砖银行,这个墙角挖的更狠,直接断了美国把持的世界银行集团一条活路。受到的阻力绝不会小。但是一旦做成了,美元又离崩溃更进一步。

最后,对于市长有关“论述”的论述,我有一些想法。

我觉得,中国除了“和谐社会”和“中国梦”之外不需要其他的论述了。放倒美国之后,“和谐社会”就是我们最强的论述。

因为中国未来不会走上美国货币霸权的老路,中国的老大地位,会建立在“实业霸权”之上。中国(主要是国企)会在全世界投资办厂,入股、吞并各种资产,让全世界给我们打工。而国企上缴的利润会变成我们的养老金,医疗补贴,和各种福利。可以说是“我养活全世界,全世界伺候我”的节奏。

这是可以我们预见的。有人会说真这么好的话,为何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不这么做?事实是,他们并非不想,实不能也。关键在于,他们缺少人口。更准确的说,他们缺少人才。这个人才指的不是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而是基数庞大的能够随时填充跨国大企业中层骨干的人才。

举个例子,有人说,中国经济不过是血汗工厂堆砌起来的,当中国的人力成本高于其他国家(比如好些东南亚国家),中国的经济也就无以为继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现在中国的人工就已经不便宜了,比中国人力成本低的国家遍地都是,国际大资本转移了吗,逃离中国了吗?没有。因为比中国人力成本低的地区,他们不具备中国所具备的条件:

    1、足够大的市场;

    2、便利的交通物流条件;

    3、最重要的一点,中国每年有八九百万应届高等院校毕业生,这些简单培训后就可以胜任各种各样的岗位需求。

这是其他低人力成本国家无法实现的,人才数量的限制使得他们的国家无法容纳太多的外来投资,限制了投资的空间。所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和覆盖率极高的中高等教育,是中国崛起的最大保证之一。我们的人才数量非但可以满足国内中资外资企业的需求,而且足以支持我们向海外扩张而无须受到当地人才数量的限制。

“实业霸权”与“货币霸权”的区别非常之大,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非常深远。首先“货币霸权”导致美国必须在全世界范围制造混乱来维护其货币地位,而“实业霸权”要求中国维护世界格局稳定以保证其生产和贸易的进行。这就是所谓“和气生财”,也是中国人一贯的治世哲学。

故此,“和谐社会”就成了中国最强的论述,因为不和谐就是破坏中国的利益,就是和中国对着干。中国会自发的去维护世界和平,而不是成为美国这样虚伪的世界警察。

(当然,海外中企中高层甚至基层大量雇佣中国人会引起当地人的抵触。但是只要我们军事力量覆盖成功,大势一成,到时候谁阻止我,谁就是“不民主”、“不自由”,是"破坏和谐社会“。总的来说还是霸权,但是比较之下还是比美国好多了)

一些浅见,还望市长指教!


想必大家对简体字也比较熟悉了,我就不换了

本文於 2014/08/15 08:58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66935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說到點子上了
    回應給: 应何是住(dk12cccc) 2014/10/03 19:12 推薦0


aiguille(無視台灣政經索引)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你說的對,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人均所得(人力成本)每十年翻一倍,各種生產成本也是逐漸上升,只是因為中國國土廣大人口眾多所以平均分攤下來成本上升速度沒有其他國家快,但總有一天會面臨小國的競爭優勢比中國強的情況

現在在低階工業領域已經有一些國家成本優勢比中國強了,比如說有些成衣業已經轉到了東南亞

任何國家的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是互相連結的,當發展到瓶頸無法擺平國內各階層矛盾的時候,外部勢力也會藉機來離間分化,小國打敗大國那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又說到山寨這回事,最早是英國為首的西方帝國派商業間諜來偷取中國獨占的茶葉和陶瓷等各種技術,後來歐陸又山寨英國,美國又山寨歐洲,日本台灣香港山寨歐美,過了一巡後又輪到中國山寨回去了

附帶一提中國因為是共產國家,改革開放後一開始沒有版權觀念,日本歐美也有趁機偷取中國技術和商標

有歷史的眼光我們就不會以物喜以己悲,出來混的總有一天輪到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iuv52D3r4Q&list=PLWxQgIQdGFzLk4ZyC1FYJrWGjlkGYqFv2



本文於 2014/10/03 19:19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06473
美国现在有的问题,我们以后也会有。
    回應給: 漢服騎射(hanfuqishe) 2014/10/01 08:26 推薦0


应何是住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去工业化,人才流向第三产业,阶级固化,移民融合等等这些问题,今后我们也会遇到的。

只是有了前车之鉴,中国的制度不同体量又大,这些问题出现的时间点和影响的程度不同罢了。

看到了他们的问题就认为我们不会重蹈是不对的,有些历史阶段是无法绕过的。工业体量会退化,但是工业水平却未必。今天我们的后发优势,在超过他们之后就转移到他们身上了。今天我们山寨他们,今后就是他们山寨我们,原有的工业水平还在,借鉴一下制度未必就不能追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04244
應該沒有你想像的那樣遠
    回應給: 应何是住(dk12cccc) 2014/09/29 16:59 推薦0


漢服騎射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柏楊《中國人史綱》裏面總結:帝國統治的邊界是三個月的路程能達到的最遠距離。中國從秦到清交通一直沒有大的進步,都是以畜力為主,所以疆界沒有大的變化。現在坐飛機環球航行也就一兩天的功夫吧?

至於軍事實力麼,現在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鋼鐵產量和水泥產量已經到了中國了吧?實際上中國在工業化,西方發達國家在去工業化。再過幾十年,他們的核彈過了保質期,還有沒有足夠的工業實力生產出新的核彈來都是個問題。聽說美國的F35遲遲不能定型,原因正是找不到足夠多的能夠參與戰鬥機軟件開發的程序員了。所以中國如果能夠維持現在的發展勢頭,在經濟和軍事上全面壓倒世界上其他國家,機會還是比較大的。

再說中國主導的全球統一也不是將小國都吃掉,而是中國主導下的大一統。我以為中國自古以來的天下觀是優於發源於近代歐洲的國家制的。好像馬克思說過國家本是戰爭機器。美國本來是有這個實力與機會統一全球的,可惜這個國家沒有文化,光知道掠奪全天下的財富來滿足自己,終於無可奈何花落去了……

德国人送中国地图的含义_卢麒元



本文於 2014/09/30 11:19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03070
这个,不是不可能……但是太遥远了……
    回應給: 漢服騎射(hanfuqishe) 2014/09/29 15:20 推薦0


应何是住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我觉得你说的这个目标,需要1. 彻底击溃其他文明的军事力量,2. 有相当程度的文化及血统的融合。我个人估计这得需要上百代人的努力,想想从孔子到现在也不过七十多代。这已经超过任何机构所能规划的范畴了。

即便在领土最辽阔的朝代,中国的边缘地区也不过是名义上的统治而已,因为超过了军事力量的覆盖,也超过了基于信息(政令)传递效率施以政治影响的范围。

况且当时的中华文明对于周边文明几乎有压倒性的优势,这样的优势在今天几乎是不存在的。

虽则今天信息传递可以达到全球实时覆盖,军事投递也差不离。但是相对的,信息时代的世界各个文明几乎没有隔绝,它们也在迅速的发展,所以单个优势文明主导的文化大融合是很难再出现了。

(当然说不定中国诞生了下一次的工业革命,由此形成压倒性的军事和文化优势。但这个基本是无法预估的,所以我还是这个结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03045
電腦發展可能是未來的一個變數
2014/09/29 12:19 推薦0


過眼雲煙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目前的研發和創新都來自人力,特別是受過教育的人和萬中選一的天才,所以這方面,中國眾多的人口有極大的優勢。不過小弟是猜想,在未來電腦,特別是軟體的發展下,要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處理人類才能做的事,很可能會實現。屆時人口恐怕將不再會是國力強大主要的因素。我猜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近年來會要求大量發展軟體工業的原因。以彌補自身人口不足。當然軟體是無法改變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自然資源,即使有了先進的軟體,小國仍無法對中國構成挑戰。會在世界舞台佔主要角色的國家,我想仍將會是從以前到現在的主要強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03023
中國應該籍此歷史機遇統一全球
    回應給: 应何是住(dk12cccc) 2014/09/28 21:12 推薦0


漢服騎射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其實已經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完成了“天下”的統一。向東是大洋,向南是森林,向西是高山,向北是荒漠,在當時都是不可逾越之地。

現在的技術條件可以讓我們輕易地抵達全球,那麼中國人應該有這樣的抱負在全球範圍內實現統一(全球一個國家,也可以說消滅了國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02721
我觉得中国将来的衰落会先从内部开始
    回應給: aiguille(無視台灣政經索引)(aiguille) 2014/09/18 05:23 推薦2


应何是住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Newyorker
YST

首先谢谢指教,但是关于这段

【不過,這並不代表中國的優勢可以永遠持續下去,從歷史上來看,即使是中國也會面臨產業升級飽和和人力成本過高的問題,屆時小國集中力量還是可以打敗中國,不過這種情況要發生將會是下個世紀的事情了】

我赞同中国的优势不会无限的持续下去,但是对衰落和被取代的可能和成因有些不同想法。

首先,比起被小国联合超越甚至击败,中国从内部出现问题导致衰落的可能性更大。或者说这个因素应该会是衰落的主因,因为内部问题而给他国可乘之机。从中国历代被外族击败的历史可以发现几乎无一例外是先出现内部的问题。

因为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有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自尊心。好处是落难的时候非常团结,不容易彻底分崩离析;但缺点也很明显,华夏文明一旦走到鼎盛,也极容易自大自满、固步自封。这大概是老祖宗留下的另一种中庸吧。

我认为将来中国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可能整垮国家的问题,是享乐主义盛行和腐败滋生。别看现在反腐闹的火热,也很有希望通过法制建设遏制腐败,但是只要享乐主义复兴,腐败是除不尽,禁不绝的。

真到那时,也许中国会重蹈覆辙,步美国之后尘。

另外,我觉得小国联合斗垮中国的可能不大,因为太难了。

当中国的进入升级饱和及人力成本过高的阶段时,以中国的体量基本可以制霸各个领域上下游产业链。任何一个经济体要超过中国,只能学中国的老路,一边给上游打工,一边省吃俭用攒积资本和经验一点一点底攻占上游产业。

要做到这个,首先要有一个权威的政权,有勤劳坚韧的人民,有长远的规划。光有这些还不行,还要有优越的地缘政治条件,远离战乱和各种天灾的威胁。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体量。这个想要威胁中国的经济体至少要有接近中国的体量,才能具备容纳足以威胁中国的产业规模。

比较有这个可能,无非是俄罗斯,印度,再加上或许能重振旗鼓的美国吧。俄罗斯缺人,领土大部分都是冻土不适合发展。印度如果能废除种姓制度,再花上百来年进行民族融合,或许可以。美国如果能在衰落之初转型为强权政府并成功引导国民吃苦耐劳,兴许有可能重回巅峰。但是我觉得希望不大,作为移民国家,移民都是奔着好日子去的,谁要和你吃苦?

再剩下的可能就是如欧盟一样的小国联合体了。但是我们知道,越是庞大而高端的东西,越难以维持;越是砌到高处,越是需要稳定的基础。中国到达巅峰被出现内部问题的时候,就是衰落的征兆。反观这样的联合体,一直保持稳定的同盟联动直至超越中国就已经是希望渺茫了;即便成功了,也更难维持,更容易打回原形。

所以我认为,中国到鼎盛之后,必然会开始衰落。但是我相信她不会像两百年前那样,衰落到任人蹂躏了才知道奋起直追。我估计中国会在巅峰强权和一般大国之间回荡,这是历史的惯性。



本文於 2014/09/18 05:25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95062
補充
2014/09/05 20:42 推薦4


aiguille(無視台灣政經索引)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Newyorker
YST
ant

最後,在回答前面一個問題

哪有債權人給欠債人錢還債的道理?這樣實際上債權人根本沒有拿到欠款

從微觀的社會角度來說,這個理論成立,那是因為人民並沒有決定貨幣價值的政府權力,人民只是被動的接受貨幣的價值

但從宏觀的國際關係來說,這就有意義了,因為貨幣價值是由政府操控和國際權力格局所決定的

所以債權國給債務國錢以還債的道理,在這裡是行的通的,因為債權國並沒有把"價值"交出去,而是用自己的貨幣來奪取對方貨幣的價值,並且逼迫債務國維持工作能力來還債

也就是說,從國際關係來說,貨幣代表的是國家間的主從關係和權力分配



本文於 2014/09/05 20:47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86266
淺析中國的美元外匯儲備的實質意義
2014/09/05 20:31 推薦7


aiguille(無視台灣政經索引)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7)

台灣政經索隱
ccoh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Newyorker
YST
ant
南山臥蟲

很久沒發文了所以多寫一篇

一直以來我都有個信念,那就是除非我能把一件事情說到7歲到99歲都能淺顯易懂,能與生活常識作連結,否則就不算真正了解一件事情,這是我的目標

中國的長期目標是讓人民幣取代美元,雖然大方向上中國同胞都不反對,但還是有些斤斤計較的人,會主張損失就是損失,哪怕人民幣取代美元了還是損失了投資的美元外匯

雖然網路上也有些帖子作過這類主題的說明,但我個人始終感覺內容不盡人意,還是會讓懷疑論者有意見,所以我才要在發這篇文章,順便也是更增進我自己的理解

這些人的主張是,人民幣取代美元,可以和購買美元美債分開/不購買美元而取代美元,中國可以賺更多----是這樣一種想法

這些人並不了解貨幣所代表的真正意義

貨幣的本質是商品交換的單位,而貨幣的帳面數字與其實際代表的價值並不相等

以前一個五元可以買到的茶葉蛋,未來變成十元了,那就表示貨幣的價值縮小了,這就是通貨膨脹

而且任何一種貨幣,若是沒有人使用,那就是廢紙;現在我們拿著民國時期的金圓券也無法在市場上換到任何東西;所以貨幣要藉由流通才有價值意義

這裡就是有些人主張的,美元遲早會變成廢紙,中國用商品去交換了美元是種損失

所以現在就要談談第二個重點,不只貨幣要流通才有意義,中國的工業也要有市場才有意義

二次大戰後,歐洲的經濟幾乎被戰爭完全摧毀,此時隔海相望的美國成了當時世界最強大的工業大國(生產率佔世界的50%)

但換個角度來說,此時的美國雖然有強大的生產力,地球上卻沒有足夠的市場可以消化美國的產能,那美國的工業必然會因為供過於求而大幅度的貶值,進而產生大量倒閉,因為美國生產的商品世界上沒人買得起

這時候美國推出馬歇爾計劃,出錢幫助西歐重建經濟,也就等於是維持美國的出口市場,幫助國內工業

另一個問題是,戰爭使得歐洲國家普遍欠美國錢

看到這,又有人要說錢白給就是白給了,或是說哪有給欠債人錢來還自己錢的道理?

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妨換個角度來看,不要從帳面數字來看,而是從"價值"角度來思考

貨幣的真正價值是其所代表的生產力,馬歇爾計劃出錢幫助歐洲重建,美國本身的生產力並不會減少,而是幫助歐洲恢復生產力,讓歐洲有能力賺錢還債;另一個好處是讓美元的流通更廣泛,讓美元所代表的價值更普遍,從這種角度來說美元的價值反而是提高了

計較的人會說,即使不幫助歐洲恢復生產力,也可以叫他們把家當通通拿出來還債;而且人總是要過生活,哪怕歐洲國家在窮還是可以壟斷當地市場逼他們購買,就像歐美在非洲的操作那樣

(呵呵呵,因為我自己都充分質疑過外匯儲備,所以我完全可以用懷疑論者的角度來思考)

就假設當時的美國真的可以把歐洲像非洲一樣對待好了

問題是,非洲人民買得起電腦嗎?買得起蘋果嗎?西方對非洲的經濟殖民除了有掠奪資源的考量外,在市場經濟上只是一種額外的補充,並不能充分支撐起西方國家中產階級就業的民生產業

在換個角度來思考,美國幫助歐洲重建,最多只是幫助歐洲回到戰前的狀態,而歐洲在戰時對美國欠下的債務並沒有改變,而美國在戰時建立的工業優勢也沒有改變;又如前所述,美元的實際價值也並沒有因為出錢援助而減少,實際上反而是增加了

那假設讀者是經營地下錢莊的債權人,對欠款人你肯定不會殺雞取卵,而是會用高額的利息,逼迫欠款人不斷的努力工作還債,直到還不起死掉為止;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樣你會賺的比一口氣搶光債權人所有的財產,還要能賺得更多

高利貸永遠是最邪惡的,嘿嘿

美國當然沒有對當時的歐洲落井下石,但為了得到美國的援助,歐洲帝國原本的勢力範圍幾乎都由美國取代,美國當然是大賺一筆了

--

那現在回到中國的美元儲備的問題上

從表面來看,美國人得到了中國生產的實物商品,而中國得到了沒有實質意義的美鈔

但是美國人所購買的商品主要是消費性的,對提高美國的生產力並沒有幫助

而中國人得到的是生產力的提升和就業機會的增加

從價值的角度來看,中國不只是出錢維持了出口市場,實際上從美國手中奪取了中產階級的儲蓄和生產力和就業機會,並且擴大了在全球貿易分工中的影響力,人民幣的價值也就同時增加了

另一方面,美元儲備還有兩個意義,第一是美元仍然可以用,可以在世界上收購各種資源和資產,至少現階段而言美元還是全球通貨

人民幣地位的提升必然導致美元地位的下降,一升一降下其實是價值從美元轉移到人民幣,中國實際上並沒有任何損失

其次,中國持有美元美債,那美國還是要給中國支付利息,這就等於是美國在幫中國打工,美國人在賺錢還債

如果美國喪失生產能力了,那美國經濟也就垮了;過去美國掠奪他國資源而封存自家資源,一但經濟垮了那美國所有的東西都會貶值,因為欠錢的人只能賤賣家產,屆時美國對中國來說不過就是個初級的資源供應國而已

說到這裡,讀者應該了解了,貨幣的數字是虛的,背後的價值才是真實的

--

說到這裡還要在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美國印鈔還債是有前提條件的

如果中國是非常弱小的國家,那美國的確可以空手套白狼,無償掠奪中國的生產力和價值

但中國是有強大防禦能力和經濟基礎的國家,而且和美國實現了利益綑綁,所以美國剪不動中國的羊毛

其次,人民幣的崛起,給了地球上所有國家除美元和歐元的另一個選擇,使得許多弱小國家有在經濟上對抗美元剪羊毛的基礎,並且進一步的擴大人民幣的勢力範圍

一但地球上的國家有了歐美以外的第二種選擇,那美元價值就回歸了市場規律,必然是越印越貶值,那麼美國就不敢隨便印鈔還債了

這就保證了中國手中的美債價值的穩定,就算美元真的貶值,美國所上貢的利息和人民幣價值的擴大就足以抵銷帳面上的損失,從價值角度來說就是從美元轉移到了人民幣

但最重要的還是中國奪取了美國的生產力和價值,這才是真正的財富基礎



本文於 2014/09/05 20:36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86263
幫你補充一些內容
    回應給: 应何是住(dk12cccc) 2014/09/05 18:41 推薦4


aiguille(無視台灣政經索引)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Newyorker
YST
ant

中國的工業競爭力不可取代

主因是人力基數夠大,在發展初期可以壓低生產成本,在發展中期則可以建立完整的水平和垂直分工的產業鏈,在加工組裝這一塊幾乎可以靠一國之力完成,減少了國外貿易關稅的成本

即使人民幣升值了,進口成本降低也可以與出口成本增加互相抵銷,並且藉由產業升級進一步的提高生產的競爭力

而人民幣升值和產業升級又可以同時擴大內需市場,形成良性循環;改革開放後中國的人均收入每十年增長一倍,預計2033年就可以追平台灣

同時的,中國人均和財富增加與西方人均和財富的減少呈對應關係,這又會逐漸形成中國對全球資源的壟斷

除此以外還有:

完善的基礎建設

受過教育並且有職業意識的產業技能勞工隊伍

親商業友善的環境與法治(過去是在環境和勞工問題上給資方開方便之門,未來則要健全環保與勞工權益以產業升級)

穩定長期可預期的政策與政府

而關於人口紅利減少的問題,這就要感謝朱鎔基把握機會讓中國迅速加入WTO,融入全球貿易體系當中,使得上一代能夠累積足夠的儲蓄和退休金,再配合社會安全網的建構,下一代面臨的一人養四人的問題其實可以大幅度的削減

反例就是印度和東南亞,政策過於保守,民煮討好民粹,基礎建設都搞不好,勞工素質差,國家債務過高,又無法創造足夠的就業崗位,這些國家的人口增長不是紅利而是赤字,不可能挑戰中國的地位

不過,這並不代表中國的優勢可以永遠持續下去,從歷史上來看,即使是中國也會面臨產業升級飽和和人力成本過高的問題,屆時小國集中力量還是可以打敗中國,不過這種情況要發生將會是下個世紀的事情了

現階段而言,中國的未來還是非常樂觀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86238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