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反共反獨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反共反獨】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一般討論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ZT] 康喬〈不卑不亢 小馬哥對了!〉(2005-8-7)
 瀏覽2,601|回應27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5080700232,00.html>
不卑不亢 小馬哥對了!
2005.08.07  中國時報  康喬/北市(音樂工作者)

國民黨新主席當選人馬英九先生於8月5日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表示「六四不翻案 統一不能談」,並闡明他的「新中間路線」。

筆者早在20年前,就曾在中華雜誌上發表文章說「別因反台獨而反民主,別因反共而反中國」。然而台灣有部分人,對中共服服貼貼,高喊「反台獨」,傾向「專制獨裁無何不可」的想法;也有某些人對統一嗤之以鼻,拒中國於千里之外;前者反而讓中共一面瞧不起一面「表面以禮」加以利用,後者則易使中共惱羞成怒,步步備妥,唆弄13億人民支持或不反對它興武攻台。

馬先生不拒統,只是先提條件,給中共出難題,將中共的「軍」;給大陸同胞植希望!馬英九的主張,符合台灣多數人的利益;至於急統與急獨主張者,快退休吧!

*****************************************************
SCF註:在我的印象裡,這位康喬是民進黨支持者。

.


SCF的倉庫:【反共反獨】【獨腳強盜聯網史料庫】【*每事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354090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ZT] 陸以正2006-6-26〈讓馬英九走自己的路吧!〉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62600284,00.html>
讓馬英九走自己的路吧!
2006.06.26  中國時報  陸以正(作者為退休外交官,曾任駐南非大使)


    讓我先聲明,報載國民黨「回歸中道路線」之說,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也沒有興趣去問他本人。

    我只是感覺,幾星期來從立委到電視名嘴,個個都有強烈意見,認為國民黨馬主席應該這樣做,或不該那樣做。這麼多諸葛亮七張八嘴地,或罵在野黨太軟弱了,不夠強勢;或反對他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導致藍綠對決,無法收拾。如果我是他的話,只會越聽越糊塗,莫衷一是。

    馬英九的家庭教養,學校教育,與跟隨蔣經國做秘書那幾年耳濡目染,早已塑造出他的性格,無人可以改變。你想要他開口罵人嗎?他確實不知道如何啟齒。大家勸他講話要兇狠點,他也不是沒有嘗試過。我初聽見「扣扳機」與「會死得很難看」等字眼時,直接的感覺就是這不像出自馬英九之口。果然不但沒產生效果,反而被陳水扁拿來反將一軍。幸虧他立即在電視向全民廣播,搶在記者發問前先主動表示歉意,化解掉一場無聊的口水之爭。

    領袖的氣質是天生的,領導方式則是後天慢慢培養的。蔣中正與蔣經國明顯有別,李登輝和陳水扁也各有自己一套。從去年國民黨黨員第二次直選主席到現在,不過十個月光景。每天不知有多少黨國元老、社會賢達、與民意代表向馬英九進言,規勸他做這件事,或力諫他不能做那件事。設身處地替他想,除「謝謝指教」外,其實不能說什麼。博採眾議雖是好事,但拿捏分寸,決定大政方針,必須等待他自己深思熟慮的結果,他人無從置喙。

    藍營人多口雜,公開轉述與馬英九私人會見時的談話,甚或引導媒體朝特定方向解讀中央如何決策,只能當政論節目看,不必太認真。所謂「回歸中道路線」,隱含有前陣子國民黨的路線有點偏斜,甚或走上了旁門左道,才要「與民休養,與民生息」,更與大多數人的理解南轅北轍。

    六月廿日晚,陳水扁兩小時疲勞轟炸「向人民報告」後,馬英九次晚只用了一半時間公開答覆,對民進黨釋放出大量善意,只針對陳總統個人,勸他應該「知所進退」。馬也清楚地反覆說明,罷免案如能過關,憲法規定應由呂副總統繼任。過不了關的話,即使立法院通過不信任案,那時下任行政院長的提名權依然操在總統亦即民進黨手裏。所以,國民黨怎麼會「陷入民進黨指責的『政爭、奪權』的攻擊邏輯裏」,我實在不明白。

    退一萬步而言,國民黨改變「戰略主軸」後,民進黨就會放棄它指責藍營與馬英九「政爭奪權的攻擊邏輯」嗎?連傻瓜都不會相信。廣大人民不是不知道罷免案通過的機會幾等於零,大家在意的是團聚民意,使全世界都知道台灣第一家庭謊話連篇信用破產的真實情況。

    連署要求阿扁下台人數已經突破一百四十萬了。陳由豪昨天在洛杉磯舉行記者會後,更多爆料會隨之而來,更多檢調與司法人員會受到鼓舞。媒體只需客觀報導,不必煽風助火。讓馬英九做他自己,走他應該走的路吧!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734806
[ZT] 莊佩璋2006-6-21〈陌生的馬英九〉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SCFtw2
蓮心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62100333,00.html>
獨立評論 陌生的馬英九
2006.06.21  中國時報  莊佩璋


    台開案剛爆發時,民進黨內一片愁雲慘霧,連黨工都長吁短嘆地說﹕「二○○八年總統大選綠營不用選了。馬英九只要等阿扁投四壞球保送,再靠暴投,就可輕鬆跑回本壘得分啦!」

    但是,最近隨著泛藍動作迅速加碼,民進黨的士氣也愈高。年輕黨工興高采烈地說﹕「馬英九終於揮棒了,只要他肯打擊,形勢就會變化,未來誰輸、誰贏還很難說!」

    這些年來,任憑對手拳打掌劈,馬英九始終低首垂眉,不出惡言。可是,就像有「吸星大法」一般,誰碰到他,誰就倒楣。陳水扁、王金平、宋楚瑜……等人愈用力打馬,馬英九的內力反而愈積愈強。

    「吸星大法」看似神祕,說穿了也沒什麼,其實就是吸「心」大法而已。因為人民已經看厭好勇鬥狠、自私貪汙的政客,馬英九的溫和、清新、正直形象符合大家對政治人物的新期望。傳統政客的攻勢愈凶狠,就愈凸顯馬的溫和形象。

    由於不斷地用「吸心大法」吸取別人內力,「馬英九現象」已遠遠超越傳統的泛藍版圖,馬不只是泛藍共主,也是厭惡政治鬥爭的中間選民的新希望。

    當趙建銘剛被聲押時,馬英九呼籲泛藍不要幸災樂禍,應哀矜毋喜;他強調法治精神,不要罪及妻孥,應尊重檢調辦案,讓證據說話;必須等到弊案延燒到總統或第一夫人,民怨沸騰時,泛藍才能介入。

    這是「典型」的馬英九,法治多而政治少,講是非而不講立場;溫和到不像政治人物;溫情到連綠營選民都會感動。這樣的泛藍共主絕對會成為台灣的共主。

    可是,宋楚瑜開始鼓勵泛藍的反扁情緒後,已超越藍綠的馬英九迅速變成純藍。泛藍老大被大老與小老挾持,言語日漸激昂,政治動作也愈來愈激烈。

    當馬英九說「陳水扁……,會死得很難看」,將台開案上綱到罷免、倒閣時,吸心大法就破功了,「馬英九現象」有可能回歸到泛藍的傳統基本面。二○○八年總統大選將重演藍綠大戰。而即使馬獲勝,也將面對四年藍綠惡鬥、國政空轉之局。

    馬英九揮棒打擊,團結了泛綠的防守,天王之爭塵埃落定,陳總統也將在泛綠的防護網保護下安度難關。

    台灣政壇的裴勇俊改變戲路,演「終極警探」,既傷了粉絲的心,也毀了厭惡政治鬥爭的中間選民的唯一希望。當然,也傷了自己的未來。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730406
[ZT] 黎建南2006-6-20〈馬三大缺失 不知自省〉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蓮心
SCFtw2


<http://udn.com/NEWS/OPINION/X1/3366068.shtml>
馬 三大缺失 不知自省
【2006/06/20 聯合報】民意論壇  黎建南/自由作家(高雄市)


    在與當權者激烈抗爭較勁時,有一比喻:即只能作欲拔劍之狀,而不能真拔劍,因為揮劍落空的後果是自己全盤皆輸。馬英九主導的總統罷免案有如劍已拔出,依目前情勢,除非未來一周有阿扁夫婦明顯牽涉之弊案被揭發,否則勢必不會通過,而結果將如綠營所言:「罷免表決之日,就是阿扁脫困之時」。當然,馬會繼續推動倒閣案,但並不樂觀,因為馬有三大缺失而不自省。

一、搞不懂虛實戰略的門道

    孫子兵法:「兵之形避實而擊虛」,馬英九應該累積凝聚人氣,要求陳水扁自動下台,讓扁形式上為主動,面子較好看,而呂秀蓮配合乃形式上被動,可避內反之嫌。綠營會有人認同,社會成本負擔輕微,中間選民能夠接受。而今罷免成案,扁下台成為被動,呂若配合則是主動內反,而罷免能否通過成了藍綠之爭,綠營勢必全力反抗。而社會成本負擔龐大,也讓中間選民卻步。此所以民調顯示希望陳水扁自動下台者幾近六成,而對罷免則主張及反對者均為四成。

    提出罷免案會讓綠營團結「實」力,而凝聚民氣逼扁自動下台會讓綠營心「虛」。馬英九未能避實擊虛,已埋下失敗之因,也讓人對馬的領導能力打了折扣。

二、弄不清本土意識的強悍

    國民黨有些人會以民調支持台獨的比例作為探測本土意識的指標。其實,本土意識包含台獨意識,卻不等於台獨意識。其大多是未必贊成台獨,卻希望由台灣人當家做主。筆者請朋友專門統計地下電台聽眾叩應,發現本土聽眾原先一直在「貪汙政權該倒」與「本土政權要保」中掙扎,但馬英九主導罷免案後,「本土政權要保」的呼聲已呈一面倒,這也是施正鋒教授十八日在民意論壇撰文提出綠營結集與其說是「挺扁」不如說是「拒馬」的論點。

    馬英九應該尊重這種基於特殊歷史及人口結構產生之既強烈又強悍的本土意識,不應讓本省人民感覺:「支持馬的不只是外省人,但能被馬重視的卻只有外省人」而逐漸疏離。

三、揮不掉唯我獨尊的私心

    泛藍支持者希望馬成為泛藍的「共」主,但馬(或馬家軍)卻要馬成為泛藍的「獨」主。所以,不讓榮譽黨主席有參加黨慶的榮譽,不讓親民黨有苟存的空間,此次倒扁活動,馬從畏縮到無謀而動,明眼人都看出是在與宋爭鋒而自亂陣腳。而國民黨最紮實的本土派大老王金平,馬家軍不但在黨主席選舉時,玩外省民粹,惡質文宣讓王遍體鱗傷,在外界質疑王馬互動不佳時,還戲謔王若來當自己的副主席不就可以天天見面嗎?古人曾言:「欲問鼎天下者,從不計較能否多些部屬,只在意能否多些師長」,馬不知何時能徹悟這一點,摒除唯我獨尊的私心,對連、宋、王尊重、請益,且誠心合作包容。

    罷免案成功希望極其渺茫,馬英九仍須主導後續發展,但馬若不能痛下決心,反省自己這三項缺失,則不但「罷」不成的阿扁可就此脫身,馬自己能否問鼎二○○八大位?會有愈來愈多的選民答案是「免」了。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728798
[ZT] 中時2006-6-15小社論〈安內與攘外〉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蓮心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61500331,00.html>
安內與攘外
2006.06.15  中國時報  中時小社論


    雖然憲政史上首例罷免總統成案,但對陳總統而言,這是「輸了戰役,贏了戰爭」。當黑白是非之爭變成藍綠敵我之戰,阿扁就不再有下台之虞了。

    其實,馬英九一開始的策略是正確的。馬主張讓檢調站第一線,讓證據說話,等弊案延燒到第一夫人甚至總統之際,國民黨再出手,進行最後一擊。

    但是,深藍群眾反扁情緒沸騰,哪能好整以暇地等弊端延燒?加上宋楚瑜想選台北市長,正愁找不到舞台,這個天上掉下來的議題,豈有放過之理?於是,反扁活動如火如荼展開。

    這就像當初國民政府想先安內再攘外,可是輿論、民情卻逼得國民政府非馬上對日宣戰不可。一旦抗戰,共產黨不僅死裡逃生,更趁勢壯大,此消彼長,形勢從此逆轉。

    台開案爆發之初,不分藍、綠,幾乎全民反扁,連民進黨內部都開始炮打總統府。但阿扁宣布下放權力,形同下詔罪己之後,泛藍的倒扁行動反而激化藍綠對立。泛綠一團結,阿扁也就高枕無憂了。

    馬英九說,他想拜會林義雄等綠營大老,爭取對罷免案的支持,並希望藉此穩定政局。

    馬講的很好,可惜太遲了。馬應在泛藍發動群眾運動前就去拜會。如此,反貪訴求不沾染藍綠色彩,團結清流,當檢調查弊的後盾,倒扁大業指日可成。如今再去找泛綠大老,已是時不我予。

    經此教訓,馬英九應該痛定思痛,下次更堅持點,頂住鷹派主戰情緒,安內之後,才能攘外。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721281
[News ZT] 中國時報2006-6-8〈馬:不辭 扁會死得很難看〉{國民黨中常會昨天無異議確認黨團決議,罷免陳水扁總統。}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SCFtw2
蓮心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060800018,00.html>
馬:不辭 扁會死得很難看
2006.06.08  中國時報  蕭旭岑、林諭林、黃文杰/綜合報導


        國民黨中常會昨天無異議確認黨團決議,罷免陳水扁總統。黨主席馬英九以強烈措辭宣示,呼籲民進黨「大義滅親」,不要阻撓罷免案,「讓人民有複決的機會。」他更鄭重提醒民進黨,如果在這個歷史時刻還站在和人民對立的一邊,「將會被歷史唾棄。」
   
    國民黨團大會決議與親民黨團合作,共推罷免案列為立法院臨時會討論案的第一案,提案理由詳列所有第一家庭相關弊案,包括第一夫人吳淑珍涉入SOGO經營權、陳由豪政治獻金、漏報珠寶等,與總統女婿趙建銘涉內線交易、賣官索賄等案情。

呼籲民進黨「大義滅親」
   
    除了立法院長王金平循慣例不連署個案外,所有國民黨籍立委都連署罷免案,包括最後一刻簽署的洪玉欽、許舒博。黨團書記長潘維剛表示,「阿扁下台是臨時會唯一主軸。」多位立委還要求上街頭,罷免氣勢衝到最高點。
   
    馬英九在中常會裁示時也向陳總統喊話,表示扁再不體認自己的責任感,知道羞恥自動辭職下台,等到被人民推翻的時候,「會死得非常難看!」他強調,罷免案不是政治鬥爭,不是國民黨對民進黨,不是藍對綠,不是南對北,是「清廉對貪腐,有能對無能」。

   
    馬英九還特別用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言向全國人民呼籲跨族群、跨黨派一起來罷免總統。他說,國民黨將在各地發動公民連署,希望初期連署一百萬人,「每一份簽名就代表對陳總統的不信任」;也將尋求各黨派支持,終結貪汙政權,把清廉還給台灣人民。
   
    馬英九裁示通過罷免案時,發言屢次遭與會中常委熱烈掌聲打斷,氣氛熱烈。馬嚴詞批評,過去他已經呼籲陳總統知所進退,並希望主動辭職以示負責,但是陳總統顯然「戀棧權位,不為所動」;而民進黨高層不但沒有勸誡,反而主張鞏固領導中心,是把個人與政黨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
   
    馬英九說,國民黨決定罷免陳總統是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罕見的行動,他心情十分沉重,但國民黨提出罷免案不是基於黨派考量,或是私人因素,而是為了全民共同利益。「他(陳水扁)不肯辭職,我們怎麼辦?難道要國家再空轉兩年?」
   
    馬英九說,陳總統就任以來,內政、外交、兩岸停滯不前,甚至一團混亂,人民實質所得比過去低,總統束手無策。如果陳總統只是無能也罷,但是他的政府是貪汙腐敗的政府,其中的根源來自第一家庭,「弊案就像粽子一樣,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若全民不追究這些罪行,不只民主蒙羞,台灣也沒有民主可言。
   
桃縣議長號召民眾連署
   
    馬英九表示,連前總統李登輝都出來說,總統做不好就要下台,罷免案立院通過後,還要公民複決,他呼籲民進黨立委不要阻撓罷免案,讓人民有表決機會,「這是人民主權,總統權力來自於人民,透過選舉人民把權力交給他,他失去人民信賴,人民要收回,人民就是國家主權象徵。」
   
    桃園縣議會國民黨團為響應黨主席馬英九提出罷免陳水扁總統的行動,除號召民眾展開罷免連署,也將發動北部七縣市議會國民黨議會黨團同步連署,形成民意和輿論壓力。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716135
[2006-5-31] 最高階政治人物馬英九的問題在哪裡?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蓮心
SCFtw2

.

城市討論區:[2006-5-31] 最高階政治人物馬英九的問題在哪裡?
SCFtw2  政治社會∕政治時事  To Love Taiwan  2006/05/31 18:17:59

.

【思維簡單】。【太過自信】。【幕僚不行】。【不用幕僚】。

最高階政治人物馬英九的問題在哪裡?

多選題。

四個選項我都同意。

總關鍵在“不沾鍋”。

還有別的我會同意的選項。

陳水扁民調支持度如此之低,扁記執政如此之無能,綠營高層貪瀆弊案如此之駭人聽聞,藍營中於是有許多人發動罷免陳水扁,但觀局者衹要多考慮一下就足以判定這個舉措乃是明明白白的愚行。馬英九反對現在發動罷免案,馬英九這個決定是明智的,但這是另一回事。我在這裡說的是馬英九作為最高階政治人物的嚴重缺陷。這些缺陷在太平時空就是嚴重的缺陷,在目前這個紛亂的時空更顯得嚴重。

作為最高階政治人物,馬英九有很多明顯的優點,但是他的優點經常不能平衡他在同一件事上所顯露的缺陷。站在高處的觀局者經常看到他走路不穩。

時至今日,多言無益。

網路宋營裡有人認為『打馬才是倒扁最快的一條路』,那是伙頭軍之言。


*****************************************************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3332620.shtml>
馬英九的「嗓掰」
【2006/05/30 聯合報】聯合報黑白集

    嗓掰是sound bite的暫時譯法。是指在新聞人物的長篇大論中被電視新聞剪輯播出的一兩句話。現代政治人物不能不懂嗓掰。

    相對而言,馬英九的嗓掰操作能力相當弱。從政幾十年來,除了一句「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似乎沒有留下其他市井傳誦的金言佳句。他在政策論述上不是清湯寡水,就是拖泥帶水,極少出現「戒急用忍」或「一邊一國」之類的標題語言或電視嗓掰。

    這個現象,相對於馬英九的高曝光度與高民意支持度而言,恐怕是一個十分嚴重的缺陷:沒人記得馬英九說過什麼話!

    不僅如此,馬英九卻曾留下一些相當負面的嗓掰。例如,這一次談罷免,馬英九竟然說「陳水扁並未犯法」。但是:一、罷免不是司法審判;不是一定要刑事犯才可罷免。二、到今天這個地步,馬英九也不能保證陳水扁到底有沒有犯法。三、發表這種見解,再度顯露了馬英九是「法匠」而不是「政治家」的社會印象。

    其實,我們也不贊成發動罷免。因為,在現今政局中,若陷於一方指阿扁「罪不及此」,另一方指阿扁「下台還有餘辜」的鬥爭,必使國是失焦。但我們不認為,不贊成罷免的理由應當是:陳水扁沒有犯法!

    馬英九的嗓掰有問題,可能出自兩種原因:一、他的思維簡單,又太過自信;二、他的幕僚不行,或他不用幕僚,沒有隨時收到嗓掰備考。無論出自什麼原因,這都是很嚴重的問題。

    你一定記得馬英九穿短褲慢跑的鏡頭,但你記得他說過什麼話嗎?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705431
[ZT] 范姜泰基2006-4-15〈學習有效領導 馬當務之急〉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SCFtw2
蓮心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2+112006041500032,00.html>
學習有效領導 馬當務之急
2006.04.15  中國時報  范姜泰基/特稿


    檢察總長人事案引發黨內「南北戰爭」,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昨日定調「不能回到一言堂」,但這項說法並不足以回應中南部立委的焦慮。如何平衡黨內各方意見並肩負領導之責,已是馬英九的當務之急。

    距離立委選舉愈來愈近,立委們「失去群眾」的集體恐懼愈來愈深。檢察總長人事案一役中,南部立委不滿被北部立委綁架,但在電子媒體叩應節目適時鼓動群眾、搶進藍軍立委心靈最空虛的角落之後,「綁架案主嫌」其實是電視台而並非北部立委。

    其實,如果黨團表態同意謝文定的人事案,而隔天親民黨決議全體投下反對票,結果會讓親民黨囊括所有深藍選票,這也是國民黨內主張同意的一方怯於表態的另一個考量,所以黨團只好做出「領票不圈票、約束不黨紀」的荒謬結論。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馬英九身為具有戰略高度的黨主席,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能預測未來七步的弈者,提出具有洞見的觀點,並且兼顧黨內民主機制。

    例如,秘書長可以傳達黨中央對重要政策的意見,此時在尊重黨團自主的最高原則之下,黨中央的看法可以被視為重要觀點,在黨團會議中被平等討論、挑戰甚至駁斥,唯有通過這樣嚴格的試煉,方可能讓黨內民主與有效領導共存、讓黨中央與黨團之間不再存有落差,也排除黨內不滿人士對馬英九「無法有效領導」的罵名。

    黨內民主雖是重要價值,但有效領導對政黨同樣重要。這是國民黨進入「馬英九時代」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45389
[ZT] 南方朔2006-4-13〈當領袖不領導〉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蓮心
SCFtw2
likolalo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41300331,00.html>
南方朔觀點 當領袖不領導
2006.04.13  中國時報  南方朔


    過去,由於威權政治的副作用,我們遂反對領袖;到了今天民主時代,我們因而走到反向的極端,那就是出現了一種不領導也不敢領導的領袖,而美其名為「尊重自主的決定」。

    因此我們今天的民主,已成了民主政治的一種變態和異形,我們有偶像、有共主、但就是沒有具備了擔當和判斷力的領袖,於是眾聲喧嘩、諸神交戰,而由人類的普遍經驗,我們已知道當民主而無領袖,各種都儼然自有一套說辭的紛歧,即無法在遠見與智慧下得到凝聚,最後一定是最極端的意見壓倒一切。台灣的極綠和極藍因極端而由少數變成主流。而整個政治大局,也注定將成為「鐘擺政治」──我以你的失敗為成功的基礎,而你則等著我的失敗。當一個體系所玩的乃是「等著別人失敗」的遊戲,鐘擺只要來回兩三趟,國運差不多也就壽終正寢。

    由謝文定的同意權行使被封殺之事,我們已可看出「不領導的領袖」其實乃是整齣鬧劇最關鍵的因素。對於這起至關重要的人事案,各種壓力團體當然有表達意見的權利,而反對陣營的領袖則該打從一開始就與他的立委決定出具有說服力的同意或不同意的原則。但一向「不領導的領袖」馬英九卻放棄了領導權,於是國民黨遂在亂局下被深藍以及若干搞政治本來就是為了攪局的人物牽著鼻子走。這是「意外」嗎?別扯了,這是「不領導的領袖」所造成的「不意外結果」!

    前幾天我才指出過,在偶像政治的時代,由於政治偶像要討好所有的人,遂甚麼決定也不敢做,因為做了任何一項決定都必然得罪一缸子的人。當不敢做決定久了,最後即會變成再也不會做決定,碰到任何事情都是等著它自然發展,最後等到塵埃落定才來收割成果。問題是,這種「不領導的領袖」固然有時候會等到有利於自己的塵埃,但天天都在等塵埃落定,卻也會等到讓自己致命的毒霾!

    任何社會都有絕多數人都喜歡的明星,但領袖不是明星,領袖必須靠遠見、胸襟、擔當來替人們帶來新的願景。領袖有時候要有膽識向對手說不,有時候則要向自己人說不。李光耀曾經說過,領袖不能媚俗,而是要用遠見和長期貢獻爭取到人們遲來的佩服與感謝。如果一個領袖不敢向對手說不,也不敢向自己人說不,無論任何事都在「黨內民主」、「尊重自主決定」下等著塵埃落定,那麼無論黨主席或總統,用全民抽籤決定不就好了!

    謝文定同意權案,乃是少見的混亂大脫線,各種角色的人都可資警惕。但最重要的,乃是它提示我們,民主並非不要領導,而是要更好的領導,而它的難度比威權時代更大。不領導的領袖只會讓情勢更糟!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43754
[News ZT] 中國時報2006-4-12〈黨團衝過頭 還是主席在作戲?藍營人士:馬英九的意外 令人意外〉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蓮心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2+112006041200036,00.html>
黨團衝過頭 還是主席在作戲?藍營人士:馬英九的意外 令人意外
2006.04.12  中國時報  蕭旭岑、劉添財、何博文、林諭林/綜合報導


    立法院否決檢察總長謝文定人事案,輿論一片譁然;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對黨團的決定表示,「意外。」不過,藍營人士則不諱言嗆聲,「主席的意外讓我很意外!」

    藍軍成功否決謝文定之後,國民黨立院黨團舉行記者會表示,該黨團是「反映民意」,強調檢察總長「寧缺勿濫」,盼總統府提名更適當人選。但國民黨團也認為,若謝文定再獲提名時,果決表態查辦弊案,仍可考慮支持。

黨團決議 馬原先頗不悅

    黨團書記長潘維剛表示,謝文定人事案投票結果顯示國民黨團和親民黨團結一致;她也說,這次黨團未祭出黨紀,不會處分。

    對黨團的決定,早上表示「意外」的馬英九,稍後稱「尊重立院黨團決議」。晚間則親自召開高層會議,定調「謝文定抗壓性不足,仍與社會期待有距離」,建議陳水扁總統儘速補提符合民意期待的人選,國民黨不會刻意杯葛。

    馬英九在高層會議中並強調,未來立法院審查時,希望黨團能提出審查標準,這樣也沒有爭議。據了解,馬英九認為,既然黨團已決議如此,黨中央不宜「不同調」;但希望未來審查人事案時,能有統一標準,不要讓人家覺得「為反對而反對」。

    國民黨高層透露,馬一開始的確對黨團決議反對頗為不悅,但主要是因為他獲得的訊息是會開放,不料卻非如此;馬昨天早上面色凝重直說意外後,中午即驅車赴黨中央開會,但木已成舟,馬表達尊重黨團。

打了勝仗 卻不能太高興

    據轉述,潘維剛認為,國民黨已經是第一大黨,應該要有明確立場,不應採取開放這樣模稜兩可的態度。馬英九則表示,黨團任何決定,黨中央都尊重;只是黨團決定時要考量社會觀感,做了決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對外說明。

    馬英九表示,他曾與謝文定共事過,在他當法務部長時,謝就是他的部屬(宜蘭、新竹檢察長);對於謝個人的看法,他認為謝人還不錯、能力也很好,但現階段民眾期待不是只有這樣,這點國民黨要對外界交代清楚,「我們不是否定謝文定個人,也不是刻意杯葛任何人,但民眾期待更高!」

    對馬英九的「意外」說,黨內資深且嫻熟國民黨團運作的人士直言,這個說法「讓他更意外,因為黨團任何動作、會議結論都跟中央回報,馬不可能不知道啊!」

    穿梭在黨中央與黨團間奔走溝通的政策會執行長曾永權在同意權成功封殺謝文定後臉上沒有一絲「獲勝」的喜悅表情。一方面得替馬英九緩頰說「馬主席可能因在接受市政總質詢,幕僚來不及通報所以會感到意外」;另一方面,又必須面對黨內不同意見以及媒體咄咄逼人質疑「為何要阻擋謝文定過關」?

輿論質疑 王金平也無奈

    某位資深藍營立委就抨擊,「曾永權的說法,恐怕連他自己都不會相信」,「如果馬主席不知情或感到意外,應該要嚴懲詹春柏。」

    陳杰在投票截止前,「狀似氣喘吁吁」奔赴議場,結果「趕不上投票時間」。耐人尋味的是,他下午反問「謝文定有什麼不好?我不懂為什麼要反對他?」

    傍晚議程結束,感覺到輿論風向「不太對勁」的曾永權還特別到議場後方休息室請教立法院長王金平討論如何解套。

    但王金平似乎也愛莫能助,僅低調地說「總之,我有盡到黨員該盡的責任,其餘是黨的事務,我不便多說也不方便過問。」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41323
[ZT] 聯合報2006-4-3石之瑜談馬英九現象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likolalo
SCFtw2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3243450.shtml>
觀點麥克風》石之瑜:馬英九現象=逃扁現象
【2006/04/03 聯合報】本報記者黃雅詩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高人氣,蔚成一股政壇的「馬英九現象」,台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認為,民眾想跟馬站在一起,不是因為能從馬身上得到什麼,而是因為怕了陳水扁總統的攻擊式政治文化,只好「逃」到馬英九身邊去。

    他說,馬英九現象其實是一種「逃陳水扁現象」,是陳水扁現象製造了馬英九現象,結果民進黨愈努力攻擊馬,愈強化馬英九現象,因為民眾就是要逃離攻擊式的政治文化。

    以下以第一人稱記述:

沒扁攻擊文化 馬不吸引人

    馬英九現象,就是大家覺得跟馬站在一起是種好事,因為馬給人一種防衛性的感覺。過去陳水扁一直是攻擊性政治文化,無所不在的攻擊,因此遇到扁帶頭的場合,大家就擔心,但馬相反,是極度防衛性。

    馬自我感覺良好,不需藉由對外進攻平撫自己的焦慮扁式法學」是要把所有法條解釋成支持他的進攻,「馬式法學」則是要把所有責任丟到法條裡,解釋成都不是他做的。

    像馬這種性格,若不是對應扁的攻擊文化,可能不會很吸引人,因為你從他身上得不到什麼東西。民眾在馬身邊求得一種安全,知道馬不會對付人,但要求得到馬的熱情擁抱,我想也不太可能。

俏皮迴避看法 不陳述立場

    造就馬英九現象,另一原因是馬有種女性氣質,可把許多看似不一致的價值,透過文字技術處理,容納在自己身上。在充滿矛盾、衝突的台灣社會,馬此種特質令人感到心安。扁就沒這種氣質,扁必須在不同場合輪流講極端的話,迎合不同期盼,所以外界覺得扁搖擺。

    馬碰到不一致,則會把文字重新定義得更寬泛。馬解釋的方式很難說服人,但在法律邏輯上,你就沒辦法找到漏洞說他不一致。馬用法條把自己團團守衛住,他在這方面能力很強。

    不過馬看來表現一致,卻易給人不誠懇的感覺,因為馬永遠在文字上把不一致說成邏輯上一致,問到馬看法,他總用俏皮方式去迴避,讓他永遠不必去陳述自己的立場,永遠在程序問題裡打轉。

換馬領導六年 會有扁現象

    所以如果換成馬英九領導六年,可能會有陳水扁現象,大家會想看到一個誠懇、拚命想做事的政治人物,而不是永遠嘻皮笑臉,從身上擠不出什麼東西來的人。

    但扁六年來把攻擊政治文化發揮得太淋漓盡致,使民眾感覺想「逃到」馬英九身邊。馬的女性特質使他不用去辯論、擊倒對手,只要防衛好就好,你跟他不同他就四兩撥千斤,不用對付你。

    馬不需外界認可,只擔心外界把他對自己的美好感覺破壞,所以就變成了「馬更正」,不斷對外說他不是什麼,至於他是什麼?他覺得他很滿意自我,不必跟外界講。

    大家今天願跟馬站在一起,不是因大家理解馬是什麼,是因大家需要像馬這樣一種令人安心的政治人物,讓民眾在歡迎政治人物時不用談政治。

沒有大的理念 也沒有漏洞

    但馬也很難扭轉討厭他的人,因為馬沒有大的理念去說服別人。例如馬談國民黨的本土論述,往往讓綠營的人聽了更憤怒,只是對方可能沒辦法在文字上找到一個漏洞,馬最厲害就是這招。

    馬也會批評別人,但他的批評給人感覺是在論理,有時是論個他自己也不知對不對的理。馬的講話都是沒有對抗性的,照理他是要講一個確定自己位置的話,但講出來卻是個不知是啥的東西,舉些有的沒的例子。

拿掉所有立場 擋外界攻擊

    民進黨覺得,馬有可以被揭露的本質性東西,例如終極統一,馬卻讓他們揭露不了。民進黨可能誤判了,馬並沒那樣的本質。

    最好的例子是,連戰從大陸帶回共識,馬要求國民黨中常會先決議,否則他一字不講,然後他就對外說這是國民黨的決議,不是他的立場,一切又變成程序了。他拿掉所有立場,以便抵擋外界一切攻擊。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34595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