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杜賓根的馬克斯普朗克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克莉絲汀.紐斯蘭渥荷德被譽為「史上最重要的發育生物學家之一」。她和兩位同僚1995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獎理由是找到引導單一細胞轉化為胚胎的基因。 紐斯蘭渥荷德得獎後名利雙收,她利用這名利推動的一項計畫,全球各地職業婦女可能認為,這項計畫應為她贏得第二座諾貝爾獎,這次也許是和平獎。她不是資助科學研究,而是資助科學家──女科學家可利用她提供的經費請人帶小孩、煮飯和打掃。
不只美國的學術界爭論為何科學界女性人才奇缺。的確,由哈佛校長勞倫斯.桑莫斯暗指女性在科學和工程方面的「天生性向」也許不如男性所引發,最近美國國內的辯論聲浪尤大於往常。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的想法是:男性科學家有而女性科學家沒有的真正唯一重要東西就是老婆。人人都需要老婆。
我用「老婆」這個字眼來指維持家庭運作的人。這人心裡有一張張清單,記著誰該買新鞋,洗衣精放在哪裡。老婆意指豎起鷹架和綁穩梯階的人,讓家裡每個人都能往上爬。
早期的女性主義者對妻子的角色知之甚詳。我在辦公室牆上貼了一篇轉載自茱迪.賽佛斯刊在「Ms.」雜誌創刊號上的文章,題目是:「我要一個老婆。」(她的結論是:「老天爺,誰不想有個老婆?」)
在大多數家庭,妻子的角色由妻子扮演。有錢的女人請保母和管家,用錢掙脫勞力密集的家事,而且很多人的確這麼做。不過紐斯蘭渥荷德計畫的重點是,她體認到除非你有某種程度的專業成就,否則就沒錢請幫手,而且除非你能像男人那樣不分心的密集工作,否則更難達到那種水平的成就。
紐斯蘭渥荷德發現,在她實驗室工作的一名女性正在掙扎,因而想出這個偉大的計畫。她在電郵訪問中向我解釋說,一位很有才華的研究生帶個孩子,她說她沒錢,必須放棄科學。「因此我解救她,她值得我這樣做。」
她的基金會今夏將發出頭五筆獎助金,每名女科學家每月可拿到400歐元(約台幣15,000元),為期一到三年。
【2005-06-23/聯合報/C7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