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運璿先生的治事風範
■宋楚瑜
總統府資政孫運璿先生,是一位出身布衣,鑽研工程,專長經濟,而後卻在政冶上有卓越貢獻且廣受國內外推崇的國之大老。在一般國民的心目中,孫先生在擔任行政院院長任內,所表現謙謙君子的風範,勤政愛民的作風,以及他領導國家邁向現代化、民主化方向辛勤耕耘奠定良好的基礎,印象深刻,難以忘懷。我何其有幸,與這位可敬的長輩,傑出的政冶家,有過直接追隨,朝夕共事達五年八個月的經驗,對孫先生的愛國情操,前瞻性眼光,包容異見的氣度,以及劍及履及的決心與魄力等等,均能親身感受,由衷欽仰,至今回顧那段美好時光,對我後來在其他工作崗位上為人處事有看莫大潛移默化的啟示,真是受益良多。
我第一次對孫先生留下深刻印象,記得是民國六十四年八月七日,那天因家父辭世在景行廳舉行公祭,我以孝子身分在靈前跪拜答禮,只見在絡繹不絕的各界人士和親朋戚友參與悼祭行列,站立在前排人群中,這位身材魁梧面容祥和的長者,肅穆靜思,良久未曾離去,停留至少將近半小時。這位當時可說是炙手可熱政務繁忙,任職經濟部長的孫運璿先生,固然與先父在退輔會有過同僚之誼(經濟部長係退輔會當然委員),但那份對先父誠摯感懷的情誼,我至今不敢或忘。尤其沒想到兩年之後,孫先生獲經國先生拔擢,出任行政院院長,成了我直屬上級長官。
科學辦事的精神
基本上,孫先生是所謂的「技術官僚」,他從交通部長,經濟部長躍升到行政最高首長要職,不但他自己始料未及,對他是否能掌握全局,承擔重任,連當時的輿論也隱約中有所保留。然而,孫先生以他沉穩圓融的個性,並發揮了一貫科學辦事的精神,推動施政,僅短短半年左右,就建立起社會對他主持行政院的信心,開始贏得社會的掌聲。這其中,固然是因得到經國先生的大力支持,而孫院長在主政初期,除了在重大政策上蕭規曹隨,穩紮穩打之外,他凡事注重集思廣益,任何問題都事先徵詢各部門意見,盡少作主觀論斷,更是他快速進入狀況,了然全貌的重要原因。
重視輿情,可以說是孫先生的施政風格之一,因此他對當年由我主持的新聞局扮演的角色特別重視,對新聞局的各項業務也格外關切,他時時叮嚀常要保持與媒體的充分溝通,做好政府與民眾間橋樑的工作。舉例而言,孫先生每次接見外賓時、一定要我事先提出可能的問題與答案,以便利他在和外賓交談時能「切中要害」,在他接見外賓時,也必邀我陪同,從旁協助、而且在談話中,他經常一再希望對方知無不言,提出一些真實而客觀的批評和建議。孫先生言之有物,態度真誠,從善如流,確實得到外賓的許多友誼和尊敬,也因而有助於提升政府的國際聲望和形象。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孫先生與當時沙烏地王國王儲法赫親王和國防部長阿部都拉親王以及南非的波塔總統,都建立了深厚的個人友誼,對我國外交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使政府成有效能的機體
孫先生待人非常謙和,但工作要求卻十分嚴格,他念茲在茲的是,身為行政首長,他必須使政府既能負起責任,又能立即反應,成為一個有效能的機體。有一次,亞洲信託公司發生資金週轉困難,引起客戶擠兌,報章大幅報導的結果更增金融連鎖危機、孫院長當機立斷,以他多年累積對經濟事務嫻熟的經驗,立即召開緊急會議,作了適切的處理,使一夕之間平息了擠兌風潮,消除了一次可能空前的國內金融風暴。在過程中,孫先生一再叮嚀新聞局多與輿論界溝通,使其瞭解金融風暴可能對社會帶來的嚴重後果。從這次事件的處理,亦可見孫先生的勇於任事與負責擔當。
因為把輿論界從內心視為諍友,孫院長也就要求政府各部門強化發言人制度,建立體制。由各部會指定副首長為發言人,負責與新聞傳播界的溝通聯繫,就是在孫先生指示下,由新聞局推動完成,他特別強調,發言人的工作不是「單向輸送」,而是「雙向往返」,對於偏離事實,或未能符真象的報導,固然要誠實說明,對於輿論若干有價值和意義的批評,更要虛心接納,善意回應。所以,那幾年,新聞局的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但如今回憶,卻非常充實而有意義。
重視學術、文化
孫先生對於學術界的意見,尤其尊重,每年舉辦一次的國家建設研討會,海內外專家學者齊集一堂,孫先生在開幕及閉幕的時候一定親自到場發表演講,同時還選擇若干專題討論,參加聽講,在台下作成筆錄,那種專注的精神,每令與會者感動。就拿國建會開幕辭來說,早在開會前兩、三個月,孫先生就交代新聞局邀請相關學者專家,根據會議主題,妥擬政策性宣示,研擬講稿架構,再指定專人起草文稿,然後舉行二次諮詢會議,逐步推敲。草稿在送呈院長核閱時,孫先生再將自己宏觀的意見,作了補充或刪增,如此反覆來回易稿不下四、五次,始告定案,這些手稿至今應仍保存在新聞局資料檔案之中,彌足珍貴。尤其重要的是,參與這項重要講演起稿的專家學者,對問題的見解或許截然不同,就因為如此腦力激盪的結果,以致因此每次孫先生在國建會發表此一政策性講演,均能獲致熱烈回響與共鳴。
有一年第十一屆中美「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開會,孫先生在講詞中說了一段話,大意是:「台海兩岸關係,必須是在兩岸生活水準差距拉近的時候,才有改善的可能…」,不料這段話被傳播媒體詮釋為政府有意和中共接觸談判的訊息,因而引起了各方的嚴重關切。然而,事實上,當時被視為「政治敏感」的話題,至今仍成為兩岸關係政策的主調,孫先生的前瞻性政治眼光,由此可見。而當年批評國建會是每年「政治大拜拜」的人,可能是無法深入了解到孫先生的投入和追求務實與效能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
處理各項經濟事務,孫先生當然駕輕就熟,得心應手,但實際上,他在行政院長任內,對文化建設與國民精神生活的重視程度,不下於他對經濟建設的關注,他常在行政院院會的談話中,強調經濟與文化,同等的重要性,徒有高度物質享受生活,忽略文化層面的建設,必將加速道德沉淪與精神虛脫。
由政府舉辦的「金馬獎」、「金鐘獎」與「金鼎獎」,也就是在孫先生的關注與期許下,重新設計,擴大舉辦,使原先逐漸趨於形式的這三個獎,重新得到社會肯定與歡迎,對電影、電視、廣播與報紙從業人員,也產生了實質的鼓舞與提升作用,為文化生根,提供了一份力量。在這方面,我至今感謝孫先生當時對這三種政府獎的重視,特別是每次他親自到場講話,把我們事先提供的參考資料、宣導重點都一字不漏溶入他的演講中,剴切地轉達,可以瞭解他對文化工作是多麼用心而又執著,也使得文化界人士受到感動與鼓舞。
起早趕晚的勤政作風
任事勤勞,不拘形式,是孫先生的僚屬所津津樂道的一面。孫先生政務繁忙,例行的會議又多,時間分配的確有限。因此,他常利用清晨,就特定的問題或事件,邀請相關部會首長舉行早餐會報,在這項歷時可能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的工作早餐會上,他和黨政首長們交換意見,達成共識,甚至作成裁決、即刻付之實施,這對工作績效與落實政策有極大幫助,何況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變遷時代,爭取時效,不僅可及時解決問題,更可以避免因時間的拖延,擴大若干問題的嚴重後果,在我印象所及中,孫先生是召集早餐會報次數最頻繁的政府首長。不過,由於孫院長的這種工作壓力,行政部門當時確實感到肩負沉重。而益為戰戰兢兢。而這種起早趕晚的勤政作風,自也影響了孫先生的健康。
在孫院長任內適值社會轉型期的開端,黨外雜誌如雨後春筍。扭曲政府形象,甚而作不當的人身攻擊,而民間抗爭活動,也開始走上街頭,孫先生面對社會的新情勢,始終保持冷靜和理性,在自我忍耐的原則下,絕不動氣,要求相關部門平和處理政治化的事件,另一方面,則加強黨政聯繫協調。當時孫先生即與總統府秘書長馬紀壯,執政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蔣彥士三人,經常保持密切聯繫與溝通,使黨政之間的政策與執行步調一致,這也是促成政通人和的重要關鍵因素。這裡必須指出的是,有段時期經國先生政躬違和,也有幸因他們三位一體,通力合作,這對政局的穩定,有決定性的影響,而孫先生的主持大局,更是關鍵。
爭一時,更要爭千秋
從民國六十二年到六十六年間,我們國家遭遇兩次難關,其一是中東問題引發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機,其二是美國卡特政府宣布承認中共造成中美斷交,這兩次難關都在經國先生果決明快的作風和沉穩睿智的領導下,安然跨越,使我們很快恢復了國力和元氣,不論在經濟、政治各方面,不僅沒有停滯與衰退,且能力爭上游,繼續前進。而孫先生在經濟部長與行政院長二項職務上的負責盡職,勞怨不避,與經國先生的配合密切,尤其功不可沒。孫先生提出「爭一時,更要爭千秋」的名言,確具積極鼓舞作用,至今仍是我們的座右銘。
我追隨孫先生多年。嚴格說來,幾無私人往來,彼此的認識與獲致的信賴,完全是由工作中建立起來。待人謙和,做事嚴謹,是他留給我最深印象。不過,在大家看到他有板有眼、虛懷若谷的治事態度時,孫先生那種發自仁民愛物的情懷,而表現出擇善固執的一面,也誠然令人感動。有一個例子就是,孫先生基於對人民生命財產的保護,是政府責任和考量,尤其是對青年勞工的關心,曾經婉拒多少幕僚同仁的建議,而堅持下令所有機車騎士要戴安全帽,以減少機車車禍的死傷。這項行政命令下達之後,警政單位也一度雷厲風行,加強取締,但由於機車駕駛人多不習慣,輿論反應也不十分支持,使執行成果大打折扣,但孫先生還是十分堅持,除要求生產安全帽廠商改進設計,廉價銷售,並發動第二次運動,全面推行騎機車戴安全帽。如果就成效不彰來看,這可能是孫院長任內施政績效的唯一遺憾,事後他一直耿耿於懷,且偶有自責,但不可諱言,孫先生為了廣大機車騎士的安全用心良苦,這種仁民愛物、自反而不縮的情懷,雖如其不易行仍勉力而為的精神,是絕對值得肯定的。
與經國先生深厚情誼
談到孫先生當年得到經國先生的倚重,並非偶然。因為經國先生用人,都是經過長期的觀察與考核,孫先生在交通部長,經濟部長任內表現的器識與格局,應是他被委以重任,出長行政院長的理由。猶記得早年,在經國先生任行政院長時期,成立了行政院對外工作小組,參加的成員包括政務委員周書楷先生,外交部長沈昌煥先生,教育部長蔣彥士先生以及當時經濟部長孫運璿先生,僑務委員會委員長毛松年先生等人,我那時在行政院擔任經國先生的英文秘書,奉命兼任對外工作小組執行秘書,並負責會議召開的聯繫以及開會紀錄工作,每次在商討國家大政方針與重要國際事務時,因關係經貿業務,孫先生的發言都得到與會人士的重視,而有「一言九鼎」的份量。此外重要外賓來訪,經國先生也常親自點將,要孫先生作陪,包括新加坡李光耀先生,約旦哈山親王,可見經國先生對孫先生倚重的一斑。
所以說,孫先生對經國先生深懷知遇之恩,兩人的公情私誼相當深厚。據我的了解,孫先生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每星期要向經國先生作一次報告(通常在星期六下午),把一些重要的措施,構想與計畫提出說明,並聽取經國先生提示後再付諸實施,這也是府院之間政策維持一貫性,從無杆格之處的道理,而孫先生做為政策的執行者,尤其是盡心盡力,真正同時做到了鞠躬盡瘁。後來孫院長病倒時,經國先生極為痛苦,幾度到榮總探望孫先生病情,每每感傷落淚孫先生以責任未了,連連向經國先生道說「對不起」,然後兩人對望默然無語,他們之間的深情,就在這沈默中隱然流露。
我從回國擔任公職開始,就有幸先後追隨經國先生和運璿先生,從他們兩位身上學到很多。依我個人的觀察,他們兩位的行事風格,稍有不同。經國先生任行政院長時期,比較注重授權,凡事要求各部會事先協調,他個人則要言不煩。所以行政院每週四院會時間較短,各項重要施政也如期推動。至於孫院長接任之後,他重視不同意見,強調溝通協調,所以每週院會動輒二、三小時,每一部會首長常被指定發言,有時甚而引起辯論,於是院會作成的決議,在推動時就順利而減少阻力。然而,經國先生與孫院長的處事方式雖有不同,但施政的效果,都有整體性、一貫性與持續性,受到國人普遍的支持與認同,可以說是殊途同歸。
在五年八個月的共事期間,孫先生不但對我服務的新聞局給予相當的支持與重視,對我個人也確是信任有加,期勉殷切。如今,歲月在忙碌中流逝,轉眼孫先生離開行政院已經九年,而今十二月孫先生即將歡度八十壽誕,撫今追昔,有許多往事重現眼前,謹以虔敬與至誠的心情,寫下我對孫先生的一些認識和敬佩,並為歷史作一見證,來證明孫先生對國家的貢獻與功績,作為我對這位長官、長輩、長老的華誕獻禮,也藉此祝福他老人家政躬康泰,健康快樂。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孫運璿基金會/平易近人的孫資政/我所認識的孫運璿/叁 行政院長時代
按:孫運璿先生(1913-2006)已於民國九十五年二月十五日辭世;本文為宋楚瑜先生在民國八十一年(1992)孫運璿先生八十壽誕前夕的祝賀之文。
附圖與說明:
1984年5月24日,行政院孫院長(前排中)與院會首長合影,宋楚瑜先生(第三排右二)時任新聞局局長。
2002年12月14日,孫運璿九秩華誕茶會宋楚瑜親往賀壽。
懷念有能力的孫運璿!
珍惜有能力的宋楚瑜!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