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陳水扁,其處境與政治算計,與八年前的李登輝頗多類似。
在李登輝的眼中,二○○○年當時的總統大選,不僅是國民黨的政權保衛戰,而且更是李登輝自己欲在卸任後繼續「垂簾聽政」的政治工程。
因此,李登輝全力封殺「連宋配」。在他的想像中,連戰比較容易駕馭,便於「垂簾聽政」,主體性較強的宋楚瑜則必須排除。詎料,李登輝拆散了「連宋配」,竟也葬送了國民黨在台執政五十五年的政權。
當年,在大選期間,李登輝提出「兩國論」,其實亦是出於選舉操作。因為,當時原來支持李登輝的李遠哲、許文龍等公開轉向支持陳水扁,李登輝欲挽回這些人所代表的游離選票,才猝然抬出「兩國論」。後來,「兩國論」無助於國民黨的選情,「連蕭配」大敗,卻成為李登輝搖身變成「台獨教主」的政治履歷表。
今天的陳水扁比八年前的李登輝,更具必須掌控未來政局的強烈動機。陳水扁必須對卸任後的大局維持操控地位,始能繼續操作其「用台獨漂染貪腐」的政治工程,一以應付其夫婦的司法訴訟,另以挽救其歷史定位。對於陳水扁而言,二○○八年的總統選舉,除了是民進黨的政權保衛戰,當然更是他想要「垂簾聽政」,甚至想作「太上總統」的預備工程。
因此,在民進黨的總統初選及未來總統大選中,陳水扁的政治算計是:一、陳水扁必須成為「製王者」(king maker),始能與未來出線者維持較佳的恩寵關係;二、必須選擇主體性較不彰顯、較易揉捏者為接班人,以便未來操控。這應是陳水扁如今積極介入黨內總統初選,並選擇了蘇貞昌的理由。
陳水扁的選擇空間並不大。若以路線及易操控性為主要考慮,陳水扁應選擇游錫堃;卻因游沒有贏得大選的可能性,未獲陳水扁青睞。至於蘇謝二人,主要差異有二:一、蘇的主體性較謝弱;二、謝不但主體性較蘇明銳,政治操作能力亦較蘇強,且與扁有長期的心結。二者相較,謝獨當一面的秉賦可能較蘇佳,卻不利扁「垂簾聽政」的企圖。因此,陳水扁才會「棄謝挺蘇」。但是,難道蘇未來一定比謝聽話嗎?
答案是未必。其實,民進黨內如今對蘇質疑者,正是緣於「蘇修路線」、「新蘇聯」及「逼宮」等事;從蘇貞昌近日表現的反覆搖擺作風來看,他確實是「政策不一致,思想不一貫」。何況,陳水扁當年保住了李登輝,後來卻無異於反被李登輝挾持了近八年;蘇貞昌如果當選總統,難道竟會自甘於受陳水扁宰制?蘇若即位總統,究竟是繼續走「台獨漂染貪腐」的路線,還是走「蘇修路線」?究竟是標榜「扁蘇體制」,還是回到「新蘇聯」體制?如今這些皆是未知數,因此,陳水扁選擇蘇貞昌,恐怕也只是賭個運氣而已。
然而,無論如何,民進黨的總統初選進行至今,已然成為陳水扁欲在卸任後操控政局「垂簾聽政」的預鑄工程。扁卸任總統後,勢將轉而爭取出任黨主席。這將是一齣鬧劇與悲劇。其實,陳水扁是民進黨的大罪人,國政窳敗如此尚且不論,政治道德亦貪腐敗壞至此,可謂完全違反了民進黨的核心價值;如今僅憑著操作一些「自欺欺人」的台獨及族群議題,居然讓陳水扁仍然操控著民進黨的大盤。這豈不是鬧劇與悲劇?
陳水扁若能容許黨內總統初選循民主精神自然推演,民進黨極可能產生一個對陳水扁八年亂政深切反省的後扁旗手及後扁時代;但是,如今,陳水扁挾持了民進黨的總統初選,不惜見到黨內「砍殺流血見骨」,其私心卻只是想要製造一個繼續由他「垂簾聽政」的時代。這又豈不是鬧劇與悲劇?
這場因陳水扁介入操縱而使四大天王「砍殺見骨」的黨內初選,其效應絕不僅止於謝長廷發出「匈奴滅,良將斬」的感喟而已。其實,這場初選與明春大選,更是民進黨是否繼續被陳水扁挾持勒索的慘烈掙扎。正如陳水扁終究必須擺脫李登輝的挾持勒索一般,民進黨無論何人出線競選總統或當選總統,亦終究必須設法擺脫陳水扁的挾持勒索。只是,陳水扁今日操控初選愈深,未來的切割過程將愈慘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