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凌駕法人,左右台股走勢,這些新主力的作風與操作手法
,跟過去的老主力到底有何不同?
今年二月,台積電旗下的IC設計公司創意,股價異常狂飆,
兩個月漲幅將近五倍,但創意二○○六年每股僅賺二‧四元,
農曆封關前股價為二九三元,本益比高達一百多倍,令市場人
士瞠目結舌,連證交所都跳下來遏止這股炒風,甚至直指背後
的炒手是前群益投信明星基金經理人陳慧德。
去年三月底,檢調大張旗鼓的搜索張大軍(本名張天福)的天
母忠誠路住處,因張大軍從○五年一月炒作茂迪,至同年十月
五日止,不到九個月時間獲利四億多元,被檢調認為有意圖影
響行情嫌疑,並在去年九月以違反證交法起訴。
退職基金經理人成新興主力群
證交所與檢調的動作,透露了近兩年來的高價股行情,幾乎都
是由這兩大群體:年輕主力與退職基金經理人所建構成的,也
就是說,這兩股勢力已經取代了過去的傳統主力,成為台股的
兩大新興主力。
退職的基金經理人以陳慧德(改名陳浚洧)最受市場注目。這
位明星基金經理人在群益投信總經理葉志勇時代擔任過電子研
究員,隨後操作群益馬拉松基金大放異彩,績效連連搶奪冠軍
,為群益投信打響了知名度,也建立起他的市場地位。
四十四歲的陳慧德操盤頗有葉志勇精準剽悍的影子,群益時代
的思源,大華投信時代的可成、普誠等,他只要鎖定一檔中小
型電子股都會採取大進大出的策略,經典之作以可成為代表。
他在大華投信擔任投研部主管期間,自○一年十一月開始大買
可成,當時股價三、四十元,○二年四月最高漲到一六五元,
而陳慧德持有的均價在六十元左右,賺了兩倍以上。也因為可
成的大漲,使得大華投信旗下三檔基金持有可成股數超過一○
%之多,一度讓證交所十分關切。
陳慧德在○四年悄悄離開投信業,但卻從未離開過市場,依舊
從事操盤工作,只是從投信的代操搖身變成個體戶的代操。以
陳慧德在市場上的名氣自然吸引不少資金前來「投靠」,市場
傳聞,他手中有二、三十億元的代操資金,但可以左右包括投
信、主力等外圍的資金則高達上百億元,市場沒人敢輕忽他的
實力。
至於比陳慧德還資深的明星基金經理人黃慶和,原是基金經理
人中的長青樹,也在○五年離開統一投信,並於○六年自己成
立首華投顧,醞釀進軍代操市場。
相對陳慧德的激情,黃慶和的操盤顯得穩健許多,他在保德信
投信期間,以聯強、華碩、台達電三檔股票創造出驚人的績效
,從此一戰成名。他以長期績效取勝,曾經五年期基金績效高
居市場第一名,他操盤統一統信基金六年的績效為報酬率九○
%,同期間台股下跌一九%,他掌管過的保德信金滿意基金也
曾在兩年內創造了二九三%的高報酬。黃慶和淡出投信業後,
不少客戶主動捧錢要他代操,目前他正準備在投顧執業三年後
,提出代操的申請。
開啟明星基金經理人代操風氣之先的是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
,他之前在元大擔任多福基金經理人,一九九五年勇奪基金績
效第一名後,就與兄弟毛邦傑、毛俊傑三人創立禮正投顧,從
事代操業務至今,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九一一美國恐怖攻擊
及SARS三大空頭。毛仁傑操盤盈虧動向頗受業界關注,近
年來他轉戰日本、中國與香港股市,據說獲利頗豐,扳回了不
少氣勢。
二○○○年之後,政府開放代操業務,基金經理人出路變廣,
他們大都從研究員出身,講求基本面,因拜訪公司跟上市櫃公
司主管、老板多少有交情;有過去的績效可循又有群眾基礎,
特別是明星基金經理人擁有一群死忠的客戶,只要他們到哪裡
客戶就跟到哪,所以當毛仁傑、陳慧德、黃慶和等人離開投信
業之後,就有許多金主找上門來。
此外,也有不少基金經理人前仆後繼從事代操業務,或是成為
企業的操盤手,例如中興投信(現改名華頓投信)前副總林怡
文曾與友人經營過代操業務;遠東大聯投信副總經理黃靜中,
日前加入大和國泰證券前總經理黃清苑所設立的黃和投顧,協
助外資法人了解台股;荷銀投顧副董事長何文賢與元大投顧副
董事長陳忠瑞合組瑞展產經;摩根富林明前新興科技基金經理
人李麗倪離職後,據說目前在為某大券商老闆操盤上百億元資
金。
這群基金界的退除役官兵轉戰代操或企業後,可以掌握的資金
總和恐怕有數百億元之多,而他們代操的持股並不需要揭露,
又沒有持股比例限制,操盤手法可以更靈活。前兩年有些操盤
手轉戰港股,去年開始陸續回台,目前已經成為足以悍動台股
行情的新興主力。
出身營業員的年輕主力快、狠、準
另一股新興勢力就是以張大軍為代表的年輕主力,年齡在三十
五歲至四十五歲之間,大多是證券營業員出身。張大軍曾擔任
太平洋證券營業員,台北工專機械設計科畢業、五十八年次的
他,在退伍時向朋友借了二十萬元,靠著當營業員的資訊來源
,及對產業的研究,二十九歲就賺到上億元,三十七歲累積到
數十億元身價,是台灣股市最年輕多金的主力之一,每年繳交
的證交稅據傳達六億元以上,是市場上動見觀瞻的主力。
新主力與老主力不同,老主力愛單打獨鬥,新主力喜歡呼朋引
伴,張大軍跟另一位也是營業員出身的主力林滄海就常有合作
關係,伍豐、茂迪、力麒等股票都有他們著墨的痕跡。五十多
歲的林滄海目前也是晶電第一大個人股東,持有將近一萬五千
張,比晶電董事長陳致遠持股還高。
這群新興主力喜歡與外資、投信或券商的研究員一起討論、一
起拜訪公司、一起參加國外參訪行程,跟法人一樣重視EPS
、每季業績等。也因為勤於拜訪公司,了解公司動態,又與法
人關係密切,頗能掌握外資買賣動向,對股票下的功夫不比研
究員來得少,自然而然與外資、投信與券商三大法人選股頗為
「雷同」,因此,若出現新興主力先買,外資與投信等法人跟
進的狀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一位新崛起的主力林保田,四十歲出頭,專科畢業,出身富
邦證券營業員,屬於富邦的「黃埔一期」,他當時每個月都將
領到的三、四萬元薪水投入股市,一點一滴累積財富,如今身
價數十億元,還在去年花兩億元買下「帝寶」,進駐豪宅村。
從營業員變成新興主力的林保田,如今已成為富邦營業員口中
最為津津樂道的傳奇人物。
林保田操盤以快、狠、準著稱,和張大軍一樣,也重視基本分
析,喜歡高價股,一度還是茂迪除公司派以外的最大股東,讓
茂迪董事長鄭福田頗為擔心經營權不保,他持有茂迪從八十元
抱到四百元以上,獲利四億多元,從此一戰成名。
老主力以量作價,新主力以價作量
老主力採以量作價,新主力則以價作量。過去股市四大天王雷
伯龍、沈慶京、榮安邱、阿不拉(游淮銀)時代,他們擅長養
、套、殺,大玩籌碼戰,對資產、傳產與金融股有一定程度的
鍾愛,大進大出做量,與散戶大打心理戰是其特色。
同樣玩籌碼戰,但張大軍等新興主力偏愛中小型高價股,在百
元以下慢慢買進,布局往往長達半年、一年,等布局完成,在
百元以上陸續將利多消息與外資等法人分享,外資與投信緊接
著會提出研究報告昭告世人,在股價狂飆三、四倍後,他們就
順勢出脫。繼宏達電、茂迪之後,不僅高價股,連營建股、資
產股都有這群新興主力的蹤跡。
經歷近六年的股市低迷,原來由散戶擔綱的台股,目前幾乎是
以外資馬首是瞻,不擅長基本面的老主力,早已不敵強勢主導
市場的外資,而新興主力懂得打群體戰,利用基本面的優勢,
及對公司訊息的掌握,甚至凌駕在外資之前,成為外資願意抬
轎的對象,只是新興主力炒股的狠勁,比老主力更猛、更急,
投資人想要搭新興主力的便車,並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