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北高兩市市長選舉投票日只剩下約一周時間了,這兩天,兩地侯選人,助選員,以及各人所屬政黨都開足了馬力,在爭取選票上作最後衝刺。究竟誰會當選為5兩市新市長,不久即可揭曉,此時只能稍安毋躁,靜待選舉結果。
回憶1950年初,初到臺灣住在嘉義大林,不久就遇到了選縣長。記得很清楚,當時國民黨的候選人是林金生先生。如果沒記錯的話,與其競選的對手則是李茂松先生。二位都是道地的台籍人士,沒有任何大陸背景,因此都不是所謂的“ 半山”。當時國民黨政府遷台不久,在大陸時期沒有舉辦過地方選舉的經驗。然而鑒於臺灣人民普遍有要求實行地方自治的熱切期望,同時也希望借此多少能平息“ 二二八”事件以來的民怨,國民黨在明知臺灣並未具備民主選舉的物質條件下,勉強拼湊上陣。其實當時雖非兵荒馬亂,但民心士氣均尚未趨平穩,在此情況下舉辦選舉,一旦場面失控,風險確實不小。因此在選舉過程中,國民黨不得不小心翼翼,步步為營。
當時候選人也有拉票,拜票,分發傳單,由三輪車拉著侯選人的大幅照片遊街,以及用小型擴音器宣傳廣播等活動都是有的,但沒有象現在這樣的聚眾造勢活動。一切都在相對平靜中進行。國民黨除了不能讓選舉釀成動亂外,另一不言而喻的任務是,務必令党支持的候選人當選不可。而這兩者對國民黨而言,都事涉臺灣的安全與穩定,當然也關係到它在臺灣統治權的維護。這對剛剛失去大陸,只剩下臺灣一島之地的國民黨而言,自事關重大。
然而國民黨的此一心態,卻自始種下了臺灣選舉的先天“ 病根”,而至今愈演愈烈,致令與“ 選賢與能”的宗旨南軒北轍。
臺灣選舉有別於民主國家選舉的一大特色是,參選人中,有所謂“ 無党無派人士”。這些人,在民進黨未組建前,則被統稱為“黨外人士”。事實上,侯選人不從屬於任何政黨,是與現代民主政治的理念不合的。如果說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那麼臺灣實行的當然就還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了。為什麼民主政治中,候選人必須從屬於特定政黨呢?因為他必須對他所屬政黨負責,而他所屬的政黨又要對選民負責。選民通過政黨政綱,才能瞭解到侯選人的基本立場,及其所代表的理念與路線,否則就成了盲目選舉,一場胡鬧。臺灣實行民主選舉已大半個世紀了,民主政治卻始終未上軌道,其中或有種種原因,但沒有健全的政黨政治顯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過去臺灣長期處於國民黨與所謂“ 黨外”之間的競爭狀態中,直至八0年代底,民進黨組黨完成,才算勉強有了政黨政治的雛型。然而現實的發展卻離理想的民主政治反愈形遙遠。這有來自國民黨先天性的原因,也有民進黨先天性的原因。先就國民黨而言。它長期以來專政,長期實施戒嚴,臺灣過去幾無任何集會結社自由,更遑論組建政黨了。因此,所謂“ 無黨無派”,或“ 黨外”的產生,實有其不得不然的時代背景。過去國民黨一黨獨大,於是有些黨籍候選人難免視民主選舉僅為走過場。因為在國民黨壟斷整個國家機器,以及一切資源的時代,它要誰當選,誰就能當選。更何況當時民主選舉實施只到縣一級,其上的行政機器當時根本就沒有開放選舉,而是一律官派,“黨外”人士根本無緣問津。由於國民黨過去沒有真正經歷過民主選舉,因此其侯選人也就無從有任何民主素養可言。此一現象的造成,自有其不得不然的時代背景,我們並無意在此深責。
再就民進黨而言。它在組黨前是所謂的“黨外”,其成員三教九流,無所不包,既沒有統一的政治綱領,更沒有一致的政治理念。將其稱為“烏合之眾”也不為過。而促成這群人竟走到一起,並最後組成政黨,其真正的動力所在其實只有一個,即為著推翻所謂國民黨“外來政權”。這也就是黨外人士的共同綱領與目標。以長期接觸與觀察所得,他們最痛恨的並不是國民黨的獨裁,而是更斤斤計較於其所謂”外來性“ ,即使後來國民黨中真正的外省人已已越來越少了。因此,由”黨外“ 人士組建的民進党也不幸繼承了此一特性。他們雖然不時喊著民主的口號,並自稱為”民主進步“ ,然而這僅僅是煙幕與手段。他們真正追求的不是民主,而是台獨。因此至今仍視”外省人“ 為眼中釘。其封建性與反動性是十分明顯的。當然其成因也有其令人不忍深責的時代背景在。
正由於國民黨與民進党,在民主這條路上都有著先天發育不良的缺陷,人們才會看到,目前臺灣在實行民主政治上種種荒腔走板的演出,而令人啼笑皆非。民主選舉原應為體制內的良性競爭,毋需劍拔弩張,形同寇仇。今日藍綠間產生的僵局,除了民主素養薄弱外,完全是由國家認同分歧造成的結果。這是目前臺灣面臨最大的危機,也是最大的不幸。只要這種分歧無法彌合,則紛爭將永無止境。而紛爭不止,則經濟建設將寸步難行。而經濟無從發展,則脫離經濟基礎去追求民主政治亦無異緣木求魚。可悲的是,明明兩党領導層都明白這個道理,卻誰也無法從這個旋渦中脫身而出。難道彼此的仇恨真有那麼深,寧可同歸於盡,也不肯相互妥協嗎?民進党每逢選舉落於下風,就打族群牌,視其為救命符,萬靈丹。
目前受陳水扁貪瀆醜聞影響,使民進党北高兩市選戰陷入空前危機。民進黨脫困的策略,仍離不開打族群牌和造謠抹黑。目前淺綠選民由於不斷受陳水扁家族醜聞刺激,已感心灰意冷,投票意願已漸趨冷淡。因此民進黨便只好死抱住深綠選民不放。而抓住深綠選民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用族群牌和造謠去對其進行蠢惑煽動。
一個謠言破了,再製造另一個謠言,不用提任何政見和藍圖。而選民對此也根本不感興趣。臺灣選舉風氣的敗壞,在候選人和選民的交互運作下每況愈下。在民進黨一波接一波的攻擊下,國民黨慌不擇徑,竟也用類似手法還擊,沒有在公共政策和民生議題上多所著墨,也沒有指出臺灣連年空轉的根源與危機,更沒有道破台獨路線的荒謬與無望。
或許由於這些議題既生澀難懂,又未必能引起選民共鳴吧。還是抄短路,收集一些有趣的小道新聞,更能引起選民的興趣與青睞。
臺灣的前途在大陸,因此,國民黨與民進黨由誰當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為兩岸的僵局解套。現在的兩党候選人竟連兩岸問題都不敢提。作為臺灣最大城市的北高兩市,既有機場,也有海港,難道不能至少在兩岸直航的問題上稍加著墨嗎?作為政治人物,如果連臺灣的最終出路在兩岸問題上都看不清楚,或雖看清楚,卻不敢發表,則又有什麼資格作為這兩個城市的市長侯選人呢?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由誰當選又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