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審判審檢警調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審判審檢警調】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生活法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藉收音機指揮聯繫國慶圍攻二百萬人四定點集結
 瀏覽1,648|回應7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6.10.08 中國時報  黎珍珍/台北報導


反貪腐總部昨天下達「天下圍攻」動員令,十月十日上午九時,在台北市東、西、南、北四個定點集結。副總指揮簡錫◆請參與的民眾身穿紅衣、手結紅絲帶,帶著可裝禦寒衣物、口糧、雨衣、飲水的背包,以及「堅忍的意志」前往,不要帶旗幟標語,也不要帶著仇恨。

總部昨日對外宣稱參與人數將高達二百萬,而據內部人士私下評估,五十萬是起碼的數字。


在國慶管制區外進行的「天下圍攻」,從金山南路、和平西路、中華路到忠孝西路,路線與九一五「圍城」差不多。由於總部預估參與人數達二百萬,總部請參與民眾務必攜帶收音機和足夠的電池,最好是可以放出聲音來的傳統式收音機。總指揮施明德說,這是下達命令、傳遞訊息最重要的管道。到時候總部會請群眾收聽某一家電台,以了解進行的現況和未來的動作。

總部昨天並沒宣布「天下圍攻」行動進行時間多久、會不會坐下來不走。簡錫◆說,一切要視當天的情況,由施明德做決定。

但是,倒扁總部發言人張富忠也表示,「天下圍攻」目標是陳水扁,不是國家慶典,一定會讓參加國慶大典的國內外貴賓能安全出入現場。副總指揮李新說,總部已向警方承諾,當天將讓出貴陽街與中華路口、林森南路與仁愛路口兩條路線,供貴賓出入。為了不妨礙民眾進出台大醫院,常德路和中山南路也不會有群眾集結。

除了十日當天的行動,總部也將在九日當晚於台北車站廣場辦一場「民間版」國慶晚會。施明德並且說,陳水扁一直希望不要辦國慶,「他只看到辦對他的羞辱,沒看到不辦所造成的傷害」。如果綠營向立法院長王金平施壓,官式國慶活動不辦了,總部就會接手,辦一場「百萬人民的國慶」。

依照倒扁總部規畫,「天下圍攻」分四個責任區,北區集結點為台北火車站、東區集結點為中正紀念堂信義路段、南區集結點為南海路建國中學、西區集結點為國軍文藝中心中華路段。在施明德建議下,總部將另外在重慶南路或公園路口一帶設置前進指揮所。

簡錫◆呼籲參與民眾認同非暴力抗爭,共同制止仇恨的語言和肢體暴力,如果受到挑釁就坐下,不要回應。李新也表示,任何攻擊拒馬的行動都會被制止。台北市警察局長王卓鈞對李新說,他在和簡錫◆當面談過後,「心情安定很多」。

施明德則呼籲軍、警能維持中立,也相信不會發生把人抬走的情形。他說,當天若有二百萬人參加天下圍攻,足以代表一千萬台灣人民的聲音。而軍警全數不到四十五萬,到時候恐怕是「四個民眾抬一個嚇壞的警察」。

施明德說,十日當天的行動方式是先「坐下來」,之後可能會「散步」遊行。總部還打算租用直升機供媒體空拍。他表示,陳水扁口中稱人民為「頭家」,心中卻視人民為「烏雲」,心態非常可惡,但「烏雲不一定會飄走,也會變成傾盆大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32&aid=1887020
 回應文章
為何還不是新公民運動?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6.10.08 中國時報  ◎張茂桂


台灣陷入彷彿「民主的內戰」。進入「內戰」中的人們,越來越拒絕聽見不同的聲音,同時,也因為別人的反對與衝突,越來越肯定自我價值,更無法看見自己的預設立場,甚至偏見。儘管「和平抗爭」至今仍是最高指導,流血與暴力事件總是很快被制止或譴責,但是日日發生的小衝突的累積,透過渲染的媒介傳播,正持續裂解社會理性對話空間,製造對立的情緒。

在這樣不斷的「你來我往」的衝突中,是否有可能討論出一個有正當性的自我節制的界限?如果繼續放任沒有節制,那麼這個社會今後將是什麼社會?會不會有可能成為一個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先問別人的顏色,或者,無法信任陌生人,常無歸屬感,族群撕裂不可復合,集體墜落為那個只能迷信群眾力量,蔑視法治,懷疑人權價值,一個「恃「強群眾」、凌「弱群眾」」的社會?


的確,不少公民與團體曾寄予「反貪腐、倒扁」的運動一定的期望,期望「運動美學」、「愛與和平抗爭」與群眾覺醒能相結合,也期望他們可以從政治上的狹隘的倒扁立場,轉化成「反貪腐」的普遍的行動,甚至成為一種「新公民運動」的開端。但時間已經流失,現在這個運動受到自身的走向以及「對立面」的模塑影響,讓「運動」與「反運動」的不斷衝突,讓彼此一再重覆舊有價值與行動邏輯,形成相互鞏固、正當化的二元對立。

幾個可見的關鍵限制,影響了它的發展。我們恐先必須承認,「倒扁」和「反貪腐」並沒有必要結合在一起。因為「反貪腐」原來有其普遍價值意義。而現在讓大家把問題侷限在一人、一家的不正的行為的反覆的批判上,固然正氣凜然,但也可能窄化我們看見貪腐問題的歷史深度與結構的廣度的機會,限制了社會可進行廣泛反省的可能。更給反對者一個「雙重標準」的正當藉口,讓其他因為貪腐而形成的不公不義問題,不論是政治上的腐敗,或者是全球資本主義社會的掠奪經濟,都沒有被檢視機會。

二是「反貪腐」並不構成新的社會價值,它甚至也不是民主的基本價值,而是人民對於政權的一種基本要求。台灣目前進行的這個「運動」,和歷史上推翻無道昏君,聲討貪官污吏,和現在中國共產黨宣稱要打擊貪腐,或者新加坡政府自傲的清廉與效率,在道德的訴求上都是相似的。人民對「清廉政治」的基本要求,這個價值當然重要,因為國家領導人的所作所為,都影響我們的民主品質,我們當然有資格要求更好的民主品質。

但我們恐不能用「清廉」的尺度,作為「深化實質民主」的基本要素。更適宜用來界定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是「人權保障」與「法治」,其中包括各種自由的保障,司法的獨立,公平的選舉與政黨輪替,以及,媒體能扮演公共的角色,包括對於多元價值的肯定與尊重等等。甚至包括對於日常生活中可能是「無效率」的行事原則的尊重。

三是「倒扁反貪腐運動」一直到今天為止,都「發誓」給自己訂下用「扁的去留」作為是否「結束行動」的最終依據。這使得這個運動,沒有辦法自己停止,因為它唯一的方向,就是只有繼續下去,繼續增加有如「天下圍攻」的群眾壓力,直到民進黨,或者阿扁,在承受不了壓力時願意「配合退場演出」,才能停止這種作法。這就是所謂「絕不退場」或者「一時難以退場」的問題。

這讓目前的群眾運動,受限於單一顏色、單一手勢、或者,要求如何才可退場的單一結局。這恐怕同時使得運動的政黨對抗性格,大於社會實踐的性格。我們如果稱現在的運動為公民運動,恐怕還很勉強。因為,它既沒有生產出新的社會價值,也沒有可以實踐的日常場所,而即使當作是一場政治改革運動,它除了讓人(目前只有阿扁與許財利二人)能被罷免下台之外,也沒有一個目標與方案。

而一個社會性格為指引的公民運動,是既不需要發誓不退,也不需要設定退場的條件。畢竟,公民原來就無法從日常生活的實踐中撤退,除了就持續去主動實踐,進行多元連結,壯大公民社會的不分黨派的力量,在拉鋸的情形下,和資本社會代議政治、民選政治領袖的濫權與統治抗爭,這樣,運動是不可能有預設的退場與終點。

到今天為止,不論從那一個標準來看,「倒扁反貪腐」,可以是一次成功的、人數前所未見的、有感染力的、並讓參與者得到鼓舞的群眾運動。它能生產出實際的政治能量,將會影響下一次選舉時的民意走向,影響政黨形象與版圖,但是,它恐怕還是必須依賴不同顏色政黨的力量,替它解套(不論是那幾個黨,或那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因為它還沒有找到方法與力量,讓自己可以走出自己所構築的紅色壕溝,更不可能打破綠色的防衛心理,讓日常生活中立場不同的公民,可以產生社會性的和解與共同壯大的場所。

(作者為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外省台灣人協會理事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32&aid=1887028
天下圍攻一把雙面刃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6.10.08 中國時報  林谷芳/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


倒扁是個政治運動,但反貪腐的訴求,則是對知法玩法者感到無力而生,所以初始即帶有一定的道德重整色彩,「九一五紅潮圍城」以迥異於以前政治運動的樣態出現,更直接將這倫理性推到另一層次。「愛與和平」的基調才能保存至今。

然而,國慶日的天下圍攻卻使運動面臨了倫理的兩難。不繼續增強壓力,不在關鍵處攻堅,以權力者的惰性以及迄今為止所表現出來的傲慢,阿扁是不可能低頭的,而所謂見好就收,對這種當權者不能起教訓的意義,更遑論實質改變。


天下圍攻正是持續增強壓力,在關鍵處攻堅的產物,果不其然,它讓當權者進退失據,但這個舉動也是把雙面刃,到底是使中華民國蒙羞還是讓阿扁難堪乃成為各方爭議的焦點。從總統早已讓中華民國蒙羞的角度切入,這爭議對倒扁者並不具說服力,但運動本身仍可以有最大利益的考量,畢竟,在國家認同還有極大分歧的目前,綠軍固希望阿扁若過不了此關,拉中華民國的神聖性陪葬也是合算之舉,而藍軍在此更會深覺不值。何況,如果社會基本倫理的重建的確是運動的核心價值,則國慶這國家最重要慶典儀式的維護,也必然要變成運動所要維護的價值才對。

元首在正式場合的發言其實都帶有一定意義的儀式性在,但即使在國慶這最重要場合的承諾與宣示,阿扁也可輕率撕毀。讓國慶儀式失掉神聖性,是使金石與瓦礫共毀,在此,倒扁運動凡而需與阿扁徹底分隔,讓國慶在紅潮的祝福下能有幾年來未見的盛大莊嚴,而在儀式之外,則展現人民的力量,讓貪腐者下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32&aid=1887027
馬英九非保守,是反民主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Posted on 2006-10-0612:36黃創夏閱讀(8674)迴響(0)
多讓人沉痛啊,台灣註定要陷入無止無盡的沉淪深淵!

面對陳水扁一幫人的種種惡質政治敗德、面對愈來愈多人民無法宣洩和撫慰的憤怒,台灣的僵局和亂局,最有能力,也應該解決的兩個重要人物:馬英九和蘇貞昌,仍然是渾沌度日,昏瞶無知。

局勢崩壞的原因很明顯,所以不必再多費口舌去批判陳水扁、游錫?之流已在「下台」倒數計時的政客了,他們這夥人的歷史定位已經不可能有好下場,也不可能突然就有「品格」,懂得回頭是岸,祇能用「力量」迫使他們不再為惡。

「力量」,人民是一種,另一種則是政治人物是否能適時發揮影響力,台灣要突破當前困局,要及時制止「扁游亂政」的惡行:蘇貞昌和馬英九,這兩位二○○八年最有可能的「領導者」,當然是關鍵,但他們能作為而不作為,也一樣該被嚴厲檢驗著。

讓人痛心的是,馬英九和蘇貞昌,到現在為止,都還不知道「領導者」該是什麼?他們頂多就想當一個「無災無難」的「管理者」。坊間正有本新書,「領導學之父」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的「領導者該做什麼」(On Becoming A Leader),班尼斯整理了「領導者」和「管理者」兩角色,差異是巨大且關鍵的:

‧管理者是執行者,領導者是改革者。‧管理者人云亦云,領導者獨樹一格。‧管理者關注系統與結構,領導者關注群眾。‧管理者視野狹窄,領導者的視野寬廣。‧管理者問怎麼做和何時做,領導者問是什麼和為什麼。‧管理者眼光總是在眼前,領導者的眼光在遠方。‧管理者接受現實,領導者挑戰現實。‧管理者把事做對,領導者做對的事。

班尼斯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是一九八九年,當時美國政商醜聞不斷,政治開始陷入兩黨惡鬥的困局,政客們天天搞撕裂與製造對立的遊戲,班尼斯百感交集,心情苦澀,為美國沒有好的領導者而嘆息,也寄望有領導者出現,引領美國「跳脫瑣碎的格局,超越撕裂社會的衝突。」

班尼斯當時的痛苦,當下的台灣人應該也很熟悉吧!

正因為當前的台灣,政黨之間及國會之內,藍/綠結構早就被權力和利益所「綁架」無法解決民意對「責任政治」的追究聲浪,才讓僵局持續至今;接連幾大案件的司法審理,從「台開案」、「禮券案」的偵結書,都讓更多的人民懷疑司法的「貞節」。

蘇貞昌已無法被期待了,在執政黨內部,除了那一個已經「朝不保夕」的空頭閣揆寶座外,蘇貞昌真正的影響力是在他有「蘇系」立委,還有「新潮流」是他的盟友,更是民進黨最有未來可能性的領袖。就算還不覺得要「倒戈」支持罷免陳水扁,但最近民進黨的諸多言行,讓民進黨形象大跌,蘇貞昌能有所作為和校正而不作為,蘇貞昌已自我選擇要當貪腐結構的「幫助犯」了。

當司法、國會、政黨都無法解決問題時,台灣被迫陷入「全面外部化」的困局,就是一切現有結構都無法解決問題,祇好靠外在的力量尋求突破點,外部,就是群眾,所以一波接一波的紅潮人群,掀起了社會運動的持續發展。

面對群眾,扁、游這群權力禿鷹當然會全力抹黑和抹紅,不足為怪。但這段日子以來的發展,馬英九竟然也是和扁游同調,迫使施明德高唱「流浪者之歌」,為了延續氣勢,紅潮車隊祇好環台去面對不可知的當權者發動之反制與動蕩。而馬英九對他的心態是「反民主」並不自知,反而沾沾自喜說是「守法」,或者辯稱是「性格保守」。

馬英九「反民主」的原因是他搞不清楚「憲政主義」和「人民主權」的意義及歷史軌跡,致使馬英九念茲在茲要守「法」,一直是站在「統治者」這一邊?而不是用「人民才是主人」的角度在看待「法」的意義。

非民主的時代,統治者是「征服者」,所以,統治者制定了許多「法典」要求人民「服從」,「法」的目的是要「約束被統治者」,以確保他所「統治」的區域內不會生亂,方便他榨取民脂民膏。

但從英國的「大憲章」開始,民主時代的「法」,是人民要求「治理者」必須簽訂的「契約」,「法」的目的是要「約束統治者」。要深入討論這種「法哲學」,千言萬語也不夠用,但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說,就是「憲法」和「法律」,是在約束「治理者」,是要確定治理者對人民的承諾,並不是要用來「約束人民」。

舉例來說,當「憲法」註明:人民有集會遊行和言論的自由。就是要求治理者不能拒絕、阻止人民行使集會遊行的自由。這段日子以來,馬英九沾沾自喜說,他對紅潮運動,給了多少「方便」。錯了,馬英九的這種言論,其實和葉菊蘭、蘇煥智和楊秋興是一模一樣。

他們都誤以為自己可以決定給誰遊行、不給誰遊行,以為自己的身分地位高於申請遊行的人,這是大錯特錯!

憲政主義、民主時代的集會遊行,不是向「統治者」搖尾乞憐,懇求施捨,頂多就是向「治理者」來「報備」一聲而已。而「治理者」該思考的祇是,不同意見的人行使集會遊行的權利時,可能與其它的人集會遊行權利發生衝突,因而才需要行政權代理者(治理者)居間「協調」以維護最多人的最大權利。

這段日子以來,總是有著馬英九和台北市政府在斤斤計較,計較著施明德陣營申請時間和送公文時程的先後次序新聞,連一些祇申請「路權」,卻沒有具體活動,都成了台北市府和倒扁總部的拔河爭論戲碼。

甚至,連簡錫?在中正紀念堂內的演練活動,都被市警局「移送」,馬英九不但沒有成為社會運動的「助力」,往往還是「阻力」的直接來源,逼出了施明德的「流浪者之歌」,為了延續氣勢,紅潮車隊祇好環台去面對不可知的當權者發動之反制和動盪,而國民黨的各級公職,竟然祇有「個人」協助,而不是「全力」輔助。

馬英九陣營方面不斷地辯解是「依法行政」,問題是,「依法行政」是要求政治力不能妄為,而不是用法條在限制人民,堂堂大市長拘泥在條文中,和一個「威權統治」時代的「科長」何異?

馬英九不斷強調的「體制內」言行,又曝露了他的另一個對民主認知的淺薄,體制,並不是只有國會才叫作體制,國會祇是「代議士」,他們就是受到人民的委託,平時「代理」人民行使職權,國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當「代理人」無法解決「委託人」的需求時,人民就可以依「契約」精神,主動提出解除委託的要求。

所以,「罷免」也是人民天經地義的權利,人民當然可以依人民自己的判斷,來決定要不要收回「委託」,人民當然可以罷免他們認為已無法有效治理國家的總統,人民也可以罷免阻擋人民行使權利的民代,甚至,人民也可以罷免,他們認為反民主,阻擋人民行使集會遊行權利的「馬市長」,和這些總統、立委和市長,有沒有「犯法」一點都沒有關係。當然,不同的人民見解可能不同,那就行使一次投票來確認公決。

正因為,人民投票公決的權力被綁架了,群眾才被迫行使集會遊行的憲法權力,這不是陳情,而是提出了要求,所以更不該有那種「群眾的聲音已經被聽到了」,就認為群眾不散是「鬧事」的言行,這是典型的「高人民一等」的統治者心態。民主時代,群眾上街頭要的是,他們的要求要能被付諸實現,無法實現,就永遠有集會遊行的權利。馬英九一直把群眾視為是「非體制」,曝露的是他自居是「高人民一等」的「統治者」,而不是「代理行使行政權」的治理者。

馬英九對社會運動更嚴重的誤解還有,「社會運動」往往才是改革的發動機。倫敦政經學院教授彼得‧米勒(Peter Miller)所著之《支配與權力》對此有詳盡的說明,大意是:政治的創新與改革不在於政客與政黨,而在於社會及選民本身,當社會與選民出現不滿、造成衝突、打鬆了原來政治的支配結構,這時候也就是「創新者」從事創造,並以其創造圖利自己,並同時圖利於公眾的時候。

這個「創新者」就是指華倫‧班尼斯希望出現的「領導者」,他不是「救世主」,也不是果陀,而是他會在此時,和人民相呼應,思考如何在已鬆動的「支配結構」中,找到新的出路,讓整個社會產生進步。

至於那種面對群眾就怕得要死,拼命想要維護既存的「支配結構」,與人民和社會為敵,祇想當既有支配結構的護衛者,則叫做人民主權與憲政主義的公敵!

引用:http://editorland.chinatimes.com/hts/archive/2006/10/06/2525.html


Posted on 2006-10-0612:36黃創夏閱讀(8674)迴響(0)
多讓人沉痛啊,台灣註定要陷入無止無盡的沉淪深淵!

面對陳水扁一幫人的種種惡質政治敗德、面對愈來愈多人民無法宣洩和撫慰的憤怒,台灣的僵局和亂局,最有能力,也應該解決的兩個重要人物:馬英九和蘇貞昌,仍然是渾沌度日,昏瞶無知。

局勢崩壞的原因很明顯,所以不必再多費口舌去批判陳水扁、游錫?之流已在「下台」倒數計時的政客了,他們這夥人的歷史定位已經不可能有好下場,也不可能突然就有「品格」,懂得回頭是岸,祇能用「力量」迫使他們不再為惡。

「力量」,人民是一種,另一種則是政治人物是否能適時發揮影響力,台灣要突破當前困局,要及時制止「扁游亂政」的惡行:蘇貞昌和馬英九,這兩位二○○八年最有可能的「領導者」,當然是關鍵,但他們能作為而不作為,也一樣該被嚴厲檢驗著。

讓人痛心的是,馬英九和蘇貞昌,到現在為止,都還不知道「領導者」該是什麼?他們頂多就想當一個「無災無難」的「管理者」。坊間正有本新書,「領導學之父」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的「領導者該做什麼」(On Becoming A Leader),班尼斯整理了「領導者」和「管理者」兩角色,差異是巨大且關鍵的:

‧管理者是執行者,領導者是改革者。‧管理者人云亦云,領導者獨樹一格。‧管理者關注系統與結構,領導者關注群眾。‧管理者視野狹窄,領導者的視野寬廣。‧管理者問怎麼做和何時做,領導者問是什麼和為什麼。‧管理者眼光總是在眼前,領導者的眼光在遠方。‧管理者接受現實,領導者挑戰現實。‧管理者把事做對,領導者做對的事。

班尼斯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是一九八九年,當時美國政商醜聞不斷,政治開始陷入兩黨惡鬥的困局,政客們天天搞撕裂與製造對立的遊戲,班尼斯百感交集,心情苦澀,為美國沒有好的領導者而嘆息,也寄望有領導者出現,引領美國「跳脫瑣碎的格局,超越撕裂社會的衝突。」

班尼斯當時的痛苦,當下的台灣人應該也很熟悉吧!

正因為當前的台灣,政黨之間及國會之內,藍/綠結構早就被權力和利益所「綁架」無法解決民意對「責任政治」的追究聲浪,才讓僵局持續至今;接連幾大案件的司法審理,從「台開案」、「禮券案」的偵結書,都讓更多的人民懷疑司法的「貞節」。

蘇貞昌已無法被期待了,在執政黨內部,除了那一個已經「朝不保夕」的空頭閣揆寶座外,蘇貞昌真正的影響力是在他有「蘇系」立委,還有「新潮流」是他的盟友,更是民進黨最有未來可能性的領袖。就算還不覺得要「倒戈」支持罷免陳水扁,但最近民進黨的諸多言行,讓民進黨形象大跌,蘇貞昌能有所作為和校正而不作為,蘇貞昌已自我選擇要當貪腐結構的「幫助犯」了。

當司法、國會、政黨都無法解決問題時,台灣被迫陷入「全面外部化」的困局,就是一切現有結構都無法解決問題,祇好靠外在的力量尋求突破點,外部,就是群眾,所以一波接一波的紅潮人群,掀起了社會運動的持續發展。

面對群眾,扁、游這群權力禿鷹當然會全力抹黑和抹紅,不足為怪。但這段日子以來的發展,馬英九竟然也是和扁游同調,迫使施明德高唱「流浪者之歌」,為了延續氣勢,紅潮車隊祇好環台去面對不可知的當權者發動之反制與動蕩。而馬英九對他的心態是「反民主」並不自知,反而沾沾自喜說是「守法」,或者辯稱是「性格保守」。

馬英九「反民主」的原因是他搞不清楚「憲政主義」和「人民主權」的意義及歷史軌跡,致使馬英九念茲在茲要守「法」,一直是站在「統治者」這一邊?而不是用「人民才是主人」的角度在看待「法」的意義。

非民主的時代,統治者是「征服者」,所以,統治者制定了許多「法典」要求人民「服從」,「法」的目的是要「約束被統治者」,以確保他所「統治」的區域內不會生亂,方便他榨取民脂民膏。

但從英國的「大憲章」開始,民主時代的「法」,是人民要求「治理者」必須簽訂的「契約」,「法」的目的是要「約束統治者」。要深入討論這種「法哲學」,千言萬語也不夠用,但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說,就是「憲法」和「法律」,是在約束「治理者」,是要確定治理者對人民的承諾,並不是要用來「約束人民」。

舉例來說,當「憲法」註明:人民有集會遊行和言論的自由。就是要求治理者不能拒絕、阻止人民行使集會遊行的自由。這段日子以來,馬英九沾沾自喜說,他對紅潮運動,給了多少「方便」。錯了,馬英九的這種言論,其實和葉菊蘭、蘇煥智和楊秋興是一模一樣。

他們都誤以為自己可以決定給誰遊行、不給誰遊行,以為自己的身分地位高於申請遊行的人,這是大錯特錯!

憲政主義、民主時代的集會遊行,不是向「統治者」搖尾乞憐,懇求施捨,頂多就是向「治理者」來「報備」一聲而已。而「治理者」該思考的祇是,不同意見的人行使集會遊行的權利時,可能與其它的人集會遊行權利發生衝突,因而才需要行政權代理者(治理者)居間「協調」以維護最多人的最大權利。

這段日子以來,總是有著馬英九和台北市政府在斤斤計較,計較著施明德陣營申請時間和送公文時程的先後次序新聞,連一些祇申請「路權」,卻沒有具體活動,都成了台北市府和倒扁總部的拔河爭論戲碼。

甚至,連簡錫?在中正紀念堂內的演練活動,都被市警局「移送」,馬英九不但沒有成為社會運動的「助力」,往往還是「阻力」的直接來源,逼出了施明德的「流浪者之歌」,為了延續氣勢,紅潮車隊祇好環台去面對不可知的當權者發動之反制和動盪,而國民黨的各級公職,竟然祇有「個人」協助,而不是「全力」輔助。

馬英九陣營方面不斷地辯解是「依法行政」,問題是,「依法行政」是要求政治力不能妄為,而不是用法條在限制人民,堂堂大市長拘泥在條文中,和一個「威權統治」時代的「科長」何異?

馬英九不斷強調的「體制內」言行,又曝露了他的另一個對民主認知的淺薄,體制,並不是只有國會才叫作體制,國會祇是「代議士」,他們就是受到人民的委託,平時「代理」人民行使職權,國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當「代理人」無法解決「委託人」的需求時,人民就可以依「契約」精神,主動提出解除委託的要求。

所以,「罷免」也是人民天經地義的權利,人民當然可以依人民自己的判斷,來決定要不要收回「委託」,人民當然可以罷免他們認為已無法有效治理國家的總統,人民也可以罷免阻擋人民行使權利的民代,甚至,人民也可以罷免,他們認為反民主,阻擋人民行使集會遊行權利的「馬市長」,和這些總統、立委和市長,有沒有「犯法」一點都沒有關係。當然,不同的人民見解可能不同,那就行使一次投票來確認公決。

正因為,人民投票公決的權力被綁架了,群眾才被迫行使集會遊行的憲法權力,這不是陳情,而是提出了要求,所以更不該有那種「群眾的聲音已經被聽到了」,就認為群眾不散是「鬧事」的言行,這是典型的「高人民一等」的統治者心態。民主時代,群眾上街頭要的是,他們的要求要能被付諸實現,無法實現,就永遠有集會遊行的權利。馬英九一直把群眾視為是「非體制」,曝露的是他自居是「高人民一等」的「統治者」,而不是「代理行使行政權」的治理者。

馬英九對社會運動更嚴重的誤解還有,「社會運動」往往才是改革的發動機。倫敦政經學院教授彼得‧米勒(Peter Miller)所著之《支配與權力》對此有詳盡的說明,大意是:政治的創新與改革不在於政客與政黨,而在於社會及選民本身,當社會與選民出現不滿、造成衝突、打鬆了原來政治的支配結構,這時候也就是「創新者」從事創造,並以其創造圖利自己,並同時圖利於公眾的時候。

這個「創新者」就是指華倫‧班尼斯希望出現的「領導者」,他不是「救世主」,也不是果陀,而是他會在此時,和人民相呼應,思考如何在已鬆動的「支配結構」中,找到新的出路,讓整個社會產生進步。

至於那種面對群眾就怕得要死,拼命想要維護既存的「支配結構」,與人民和社會為敵,祇想當既有支配結構的護衛者,則叫做人民主權與憲政主義的公敵!

引用:http://editorland.chinatimes.com/hts/archive/2006/10/06/2525.html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32&aid=1887026
扁南下紅衫軍沿路嗆聲倒、挺扁對陣中市夜激情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6.10.08 中國時報  馮惠宜、陳凱勛、林弓義、陳宏銘/綜合報導


倒扁、挺扁常相左右。圓月高掛、拇指朝下,數萬名紅衫軍在倒扁市七期重劃區大都會歌劇院預定地高喊「阿扁下台」,倒扁總部全台開花活動七日在台中舉辦晚會,施明德呼籲全面性罷免民進黨的立委,不達目的決不終止。

泛綠支持者則在台中市雙十國中舉辦「慈悲、關懷、和平之夜」晚會,號召近千民眾向倒扁活動嗆聲,民進黨副秘書長蔡煌瑯也到現場表示支持,他批評反貪腐活動是一種「紅色暴力」。


陳水扁總統本人昨日南下屏東關懷獨居老人,親手做了兩個便當,送到曾謝滿金及黃漢輝家表達溫馨關懷,四十多名紅衫軍則在內埔東寧村南寧路邊集結,向總統車隊豎起倒扁手勢,還端出自製的「反貪腐便當」嗆扁,警方築起人牆戒備,過程平和。

隨後,陳水扁總統前往林園鄉海巡署第六岸巡總隊慰問,又有卅多名反三輕的林園鄉親,齊聚路旁高喊「阿扁加油,中油遷廠」;廿多名倒扁人士也身穿紅衣沿途嗆聲,但都被警方阻隔。

反貪倒扁環島行動,昨日在台中舉辦最後一場,施明德回憶一九七七年被關出來後,第一個職業就是在台中擔任台灣時報記者,這是他一輩子從事黨外活動中唯一一個正當的職業,在這裏他有很多朋友。

他強調,台灣人民有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呼籲大家要全面性罷免民進黨的立委,不達目的決不終止。他表示,即使最後只有他一個人坐在火車站,他還是會繼續下去。

最後,他更邀請大家十月十日大家一定要來台北,全體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民主運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32&aid=1887024
藍回擊:遍地烽火扁躲過對嗎?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6.10.08 中國時報  何博文/台北報導


反貪倒扁總部總指揮施明德昨天重炮抨擊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只想坐享其成等二○○八年執政。國民黨發言人黃玉振表示,對倒扁總部馬的原則是絕對不口出惡言,但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施明德的指教馬英九聽到了」。

雖然如此,黨內仍有不願具名的高層忍不住痛批施明德說,「倒扁要搞全面罷免綠委,一定會弄得全台烽火連天、藍綠對立,結果只有一人躲過,就是阿扁不會被罷免,這對嗎?」


該人士強調,國民黨並沒有反對黨員以個人名義,參與倒扁總部所提的罷免綠委案,不知道這樣做哪裡錯了?難道倒扁總部希望國民黨來主導介入倒扁總部的決策運作嗎?

黃玉振則說,國民黨全力推動罷免陳總統案,馬英九甚至願意接受立法院邀請前往立法院說明,且處理罷免案國民黨一向都是用甲級動員因應,還透過黨籍立委遊說民進黨立委。

他強調,「連黨副主席江丙坤,都主動認養遊說民進黨大老張俊雄罷免陳總統,你能說不積極嗎?」國民黨希望透過罷免案讓陳總統下台的決心不容質疑。至於罷免是否成功,關鍵在於民進黨立委是否願意鬆手,國民黨只能盡力而為。

對基隆市長許財利涉嫌貪腐遭判刑一事,黃玉振指出,國民黨已在第一時間開除許財利黨籍,馬英九還向基隆市民道歉,希望許財利自動請辭。但依法律規定,許還沒有就任基隆市長滿一年,國民黨無法罷免許財利,如果許財利就任滿一週年,還不能知所進退,國民黨不排除主動採取罷免行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32&aid=1887023
博愛特區今起三天交管北市警認圍攻違反集遊法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6.10.08 中國時報  蕭承訓、何博文、喬慧玲/台北報導


反貪腐倒扁總部昨天公布雙十節「天下圍攻」的計畫,警政署長侯友宜晚間即召集所屬開會,對於倒扁總部表示該活動屬於參加喜慶活動不用申請,台北市警局則認為以其號召的方式和宣布時間、集結點的作法,確實明顯違反集遊法規定,警方會依法完成法定程序,並責成各警分局指揮官全權處理後續作為。

為確保國慶大會順利進行,國慶籌委會主委、立法院長王金平,今天下午將與倒扁總部代表許博允見面。


因應一連串國慶預演、大會加上倒扁總部天下圍攻集會、煙火活動等,博愛特區今(八)日起至十日將實施交通管制。

警政署長侯友宜呼籲主辦單位及民眾遵守和平、理性的承諾,不要出現任何挑釁、引發衝突的動作。為因應可能衝突,北市警局除動員近五千員警外,另申請保一、保四、保五總隊二、三千警力,也將提前在九日北上進駐。

這波交管從國慶大會預演起。今日中午十二時卅分至五時,博愛路以東,武昌街、襄陽路以南,公園路以西,愛國西路以北等地區,禁止車輛進入。

十日國慶大會和酒會登場,交大規畫三階段交通管制,機動調整實施時間。第一階段從九日晚間十時起至翌日晚間八時止,範圍為桃源街以東,衡陽路、常德街以南,中山南路以西,愛國西路、湖口街、重慶南路二段七巷以北等,人車均不得進入。

第二階段從十日凌晨零時至晚間八時止,管制區延平南路以東,武昌街、襄陽路、青島西路、徐州路、信義路以南,杭州南路以西,南海路、廣州街以北等,車輛禁行。

第三階段從十日上午七時至晚間八時止。範圍為中華路以東,武昌街、襄陽路、青島東、西路、徐州路以南,林森南路、杭州南路以西,南海路、廣州街、博愛路植物園入口以北等區域;另南寧路、廣州街口禁車輛上愛國西路路橋往東行駛。

配合晚間施放煙火,淡水河3、4、5號水門自下午三時起車輛只出不進,堤外機車便道中午十二時起禁人車通行。水門附近民生西路、延平北路、環河南路、西寧南路、漢口街等部分路段黃線不開放停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32&aid=1887022
施批馬做總統夢玩兩手策略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6.10.08 中國時報  黎珍珍/台北報導


二次罷免將在十三日表決,反貪腐總部將發動「罷免反對罷免的立委」,但國民黨不贊成。反貪腐總部總指揮施明德昨天重炮抨擊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質疑他在倒扁行動中毫無作為,只想「維持現狀」,「希望陳水扁最好不要下台,讓你完成二○○八的總統大夢」。

施明德說,這次環島一趟,不是「去了才開花」,而是去驗收已經遍地開滿的紅花。他警告,立委不要以為罷免明年二月才成,年底就可改選,依選罷法第八十五條,若被罷免,四年內不得參選同一公職,「只能去選縣議員或里長,想清楚要付出什麼代價!」


施明德並批評台北市府在倒扁行動場地申請上大玩「兩手策略」,有時警察局同意了,市長或副市長不同意;市長、副市長同意了,警察局不同意。他說,這次有六成女性參與倒扁行動,女性的堅持非常驚人,「如果你以為玩兩手策略,二○○八就可以穩定當選,這六成女性會成為你最大阻力,信不信?試試看!」

施明德說,這是他「忍了很久」,一直不願說出的「真相」。他表示,扁無視人民的力量,心中只有自己,「可惜在野黨也如此」。他聽到很多人抱怨,這一次「在野黨在哪裡?馬英九先生你在哪裡?」

他質問馬,面對國家重大變革和動盪,「你展現了一個領袖的氣魄、智慧、能力了嗎?」而國民黨對基隆市長許財利採取了什麼態度?雖說十二月滿一年後才能罷免,但「你的黨員有沒有在推動?你有沒有真心在做?」難怪人家會說,馬對罷扁和罷許是「雙重標準」。

他再問馬英九,難道真的以為,他發一封信給民進黨立委「道德勸說」,人家看信時會感激涕零、投下支持票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32&aid=188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