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算是叛逆的人吧。
的確,我很不喜歡一些教條式的東西,也很容易(對學問)產生懷疑。打從小學起,我就不相信看著魚兒逆水而上得悟人生大道理這件事。那些像司馬光打破水缸,更是有點扯到不行。(一個可以容納四五個小朋友的水缸,有多大,缸壁有多厚,如果裝滿水,要用多大的石頭,出多少力氣才能把水缸打破?)
這幾天在這與人「攻訐」,這詞是我用的,對方不認為,他也許認為是「教導」。其實攻訐有點火藥味,但我是比較喜歡這個詞,因為他至少公平。至於教導嘛,誰師誰生,難說的清,總之有高下主從之分,說的好聽是教導,說得難聽是教訓。重點是:誰憑啥?教訓啥(誰)?我其實是能認同很多現實環境的,高低主從本在所難免,那會有些機緣巧合造成的客觀條件,例如老闆與員工,學生與老師,醫生與病人,在一些結構底下,教導或教訓是立場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
我這幾天想寫一篇關於web 2.0的文章(2.0 時代),起了一個頭,還在等待其他朋友的加油添醋。Blog是web 2.0時代的代表應用,他的精神自然也不脫:自由、開放、分享。在這種精神底下,誰有誰能教訓誰?
在過去,知識、訊息的傳遞是單線的,傳遞者有著至高無上不容冒犯的權威,其人也必有高度自我優越感。尤其在古老中國「天地君親師」的階級框架下,我們發明的許多似是而非的教條來支持這些地位,像是甚麼「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或是那種「吃鹽吃米」、「走路過橋」、「薑是老的辣」這樣子倚老賣老的說法。
老人家也許因為耳背,也許因為人越老越固執,老是以一種「過來人」自居,產生了上面所說的那種優越感,就像我父親常常跟我說,啊,你們年輕人不懂啦。在言談也不自主地流露出那種莫名其妙高人一等的論述邏輯。
最近看到的二句:曲高合寡(是誰曲高?說這種話很要不得,聽眾少,似乎是聽眾沒水準?水準不高?隨便說說,其實我很不喜歡周杰倫(的音樂),那種靡靡之音好聽在哪?是他唱的濫還是我水準不夠?可能都不是,只是我跟他的背景有差異,我穿衣服喜歡把衣服紮進褲腰裡,也不喜歡把帽子壓的低低的。不去了解聽眾少的原因,只是一味地堅持自己的唱功佳?無理。)另外一句:「秀才遇到兵」?誰是秀才誰是兵?這也不該是自己說,很好笑,如果再加上下一句,「有理說不清」豈不又指責對方是無理之輩?我看到這,我也不會去對號入座。只好原句奉還。
我從來也沒說過移民這件事好不好,大家各自心裡有數。只是覺得好笑,如果真有那種身在匈奴心在漢的鄉愁與無奈,回來不就好了?!(反正理由很多,我聽過不少,為了工作啊,想讓子女受美國教育啊,台灣政局亂啊......)
我只想建議:沒有誰比誰強誰高。大家各有考量,各有專精。不需要說話時,陷入那種全世界就我懂,你不懂,你不懂我說的,那是你沒水準,沒知識,不受教?就像現在小朋友瘋狂迷上神奇寶貝,我才不相信有成年人會覺得那好玩,但除非你不去跟小孩互動,那還得非懂不行。唉,最近還得忙著搞懂軍曹在講甚麼。
我只是為一句「凱道群眾是無腦之輩」討個公道罷了!
秀才遇到兵啊!呵呵
關於品牌、行銷、廣告、設計、資訊通訊的拉拉雜雜....
Louis Huang's Factory
http://www.wretch.cc/blog/LouisHuang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