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帖蘭亭半醉中,龍飛鳳舞貫長虹;筆藏天地陰陽道,書法乾坤日月功。
轉折參差形有盡,墨濃淡白韻無窮;顏筋柳骨非吾愛,惟愛癲狂草聖風。「書道」,是一種中國文字獨特的造型藝術。
中國文字的發展,經由「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的方式建構而成。
從甲骨文漸漸演化為金文、石鼓文,大篆到小篆,進而演變出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文字的造型藝術。
縱觀全世界各種種族文明的文字演化,也唯有中國「漢字」,才具備這種神奇、獨特的藝術風格,堪稱為人類文字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跡。
書藝,就是以筆、墨、紙、硯的「文房四寶」為工具,
展現出中國文字獨特的線條美感,形成了一種神奇、瑰麗的抽象造型藝術。
書藝,有繪畫多彩多姿的造型美感,同時又兼備了音樂的韻律與和諧,當然,它也是文字。
所以,書法藝術,又稱為線條藝術,與京劇、國術、針灸並列,視為中國的四大國粹。
書法類型的變化,亦即中國漢字演化的過程。
從最早殷商的甲骨文,春秋戰國時代的金石文(鐘鼎文、石鼓文);秦漢時期的銘文、篆體與隸書,魏晉、南北朝的魏碑體;發展到了唐宋的楷書、行書與草書。
中國的書法藝術,在唐宋期間進入了盛況空前的榮景,書藝亦成了文人雅士必修的重要技藝之一。
「書道」的最高境界,是透過筆墨的淡濃、疏密,線條的參差、細粗,達至陰陽平衡,寫意自如的合諧境界。書法大師在起落、頓挫之間揮毫,在輕重、緩急之際洒潑,其運筆之勢,有如行雲流水,顧盼之姿,瀟灑自若,進而展現出奧妙的線條變化,創作別開生面的藝術新風格。
書法藝術與中國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中國文化追求的是情境交融、天人合一的精神層次。「書道」亦然,書法藝術在中國文化五千多年的時間洪流中,經歷了無數次的演變發展,
逐漸地形成了一種獨特、超然的藝術形式,傳承至今,終能屹立而不搖。
書藝,揉合了陽剛與陰柔之美,自古以來,深受儒、道思想的影響。
儒家主張君子應「天行健,以自強不息」,用「天之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所以動心忍性...」。這是一種「任重而道遠」,士大夫「弘毅」的精神;道家則主張「致虛極,守靜篤」的養性功夫,引導世人遠離紅塵中的百般苦惱,進入清靜無為的心靈淨土。
拙作 七絕 書法
長空為紙雲為墨,筆透乾坤窺太初;字得顏筋兼柳骨,意偷草聖醉中書。
中國書法大師簡介:
王羲之(晉):以行書馳名千古,晉朝名士崇尚高邁俊逸的清談文風,
其書藝以含蓄的陰柔為主,蘊藉風流倜儻的名士精神,所書蘭亭序,世評為天下第一行書。
有黃庭經、樂毅經、洛神賦、內景經、...等名帖傳世。
歐陽詢(唐)::首創唐楷風格,筆力險峻清奇,
有卜商帖、夢尊帖、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等傳世。
褚遂良(唐): 世評其書婉麗而法多變,其字瘦硬通神,骨肉婷勻。
有雁塔聖教序、孟法師碑、伊闕佛龕碑...等楷書名帖傳世。
張旭(唐): 顏真卿之師,世稱草聖。
相傳,其作書前必喝至酩酊大醉,狂癲之中呼叫狂走,以髮醮墨作書。
其字一筆以貫之,龍飛鳳舞,筆有盡而意無窮。
張旭之郎官石記,則是端莊嚴謹之楷書,有王羲之黃庭經俊逸脫俗之美,
歐陽修評其書法嚴謹剛健,蘇軾亦頗為推崇其書法之造詣,
有古詩四帖與肚痛帖草書傳世。
顏真卿(唐): 集前代書家之大成,世評其字古樸蒼勁,雍容俊秀,有筆力千鈞之勢。
其書法剛柔並濟,自創新格,顏書體因有利於初學者臨摹,遂成為後代書法家啟蒙之範本,
對中國書法之發展影響極為深遠。
有李元靖碑、麻姑仙壇記、宋璟碑、東方朔畫贊、臧懷恪碑、八關齊記、
大唐中興頌、顏氏家廟碑、元結碑、多寶塔碑、竹山堂連句...等名帖傳世。
柳公權(唐): 集唐楷之大成,其書結構細膩嚴謹、剛瘦勁迺,無顏書肥腴之弊,世稱顔筋柳骨。
有魏公廟碑、玄秘塔碑、神策軍紀碑、迴元觀樓銘、苻璘碑、金剛經...等楷書名帖傳世。
書為心中之畫,書法中的筆墨線條,是書法家心中情緒的抒發與情感的展現。
由「蘭亭序」,可窺見王羲之倜儻風流的名士精神;自「古詩四帖」,
可體會出張旭眾人皆醉我獨醒之狂狷。
自古至今,每一幅曠世名作,其產生過程,都有一個共通的特質。
那就是創作者將內心壓抑的情感,以匠心獨運的構思和技巧,創作出名留千古的不朽作品,
一筆一畫中都蘊含著大師嘔心瀝血的智慧結晶。
李墨白 2006/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