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王東平老人手捧《西行漫記》的留影。曹新旺攝
《西行漫記》一書的讀者,想必都還記得書中那位機靈可愛的“山西娃娃”吧!
“他是個圓滾滾的胖孩子,長著一張娃娃臉,只有十二歲,但他已經能夠自己照顧自己……我向他問為什麼當紅軍,他回答說‘紅軍為窮人打仗,是抗日的,誰不想當一名紅軍戰士!’”這便是美國著名記者愛德格·斯諾在書中對“山西娃娃”的形象描述。
歲月滄桑。當年的小紅軍,已於1999年10月15日走完了人生的旅程。此前,我曾有機會走近了這位有著傳奇經歷的老紅軍,聆聽了他與斯諾的一段感人往事。
“山西娃娃”的真名叫王東平,乳名月娃子,從小父母雙亡,受盡了人間的苦難。12歲那年,月娃子在紅軍來到他的家鄉時,“軟磨硬泡”地當上了一名小紅軍。從此,他的命運發生了轉變。
首長看月娃子誠實又機靈,就讓他負責首長日常生活的勤務保障。月娃子雖還是個小鬼,但責任心特別強,又聰明,大家很快就喜歡上這個操著濃重山西口音的娃娃,稱他為“山西娃娃”。
1936年6月的一天,月娃子正在晾衣服,突然看到院子裏來了一個黃頭發藍眼睛的大個子,從沒見過外國人的他遠遠地躲在一邊好奇地打量。過了幾天,他才知道這個大個子是從美國來的記者,叫斯諾。周恩來找到月娃子:“小鬼,斯諾先生是外國記者,是咱們中國人民的朋友,你要好好照顧他,要熱情、誠懇、耐心,還要守紀律……”他把周副主席的話一一記在心頭。剛開始他聽不懂斯諾的講話,兩人只好靠打手勢交流。時間一長,月娃子與斯諾混熟了,他便經常與這個漢語講得不怎麼樣的外國人拉家常。
有一次,斯諾患了重感冒,可當時我軍的醫療條件十分匱乏,斯諾吃了幾片藥以後沒什麼好轉。看著床上這位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外國朋友一臉痛苦的神情,月娃子悄悄地出去找來半截白蘿蔔、生薑和一把野蔥。月娃子把蘿蔔、生薑切成片,把野蔥去頭留須兌在一起熬湯,把熬好的湯汁端到斯諾面前說:“這是我們家鄉治感冒的土辦法,你喝下去用被子蒙住頭睡上一覺就好了。”
看著月娃子那掛滿汗珠的小臉龐和沾滿炭灰的一雙小手,斯諾感動得流下了淚水,他把這碗湯汁一飲而盡。第二天,他竟奇跡般地好了。斯諾說:“這是月娃子感動了上帝,我的病才得以好轉。”他像個孩子一樣開心地大笑,把月娃子抱起來轉了好幾圈,轉得月娃子暈頭轉向……
在採訪的日子裏,斯諾與紅軍首長和戰士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轉眼4個月過去了。斯諾要走了,臨行時,斯諾緊握著月娃子的小手:“我愛中國,我愛你們,我還會再來的,謝謝你這些天來對我的照顧。”月娃子雙眼含淚使勁地點點頭。
後來,當羅瑞卿、何長工兩位首長把他們簽了名的《西行漫記》送給王東平時,他才知道自己就是斯諾筆下的“山西娃娃”。(曹新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