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八一軍旗‧長征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誰不想當一名紅軍戰士!--斯諾筆下的"山西娃娃"
 瀏覽859|回應1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1997年王東平老人手捧《西行漫記》的留影。曹新旺攝

    《西行漫記》一書的讀者,想必都還記得書中那位機靈可愛的“山西娃娃”吧!

    “他是個圓滾滾的胖孩子,長著一張娃娃臉,只有十二歲,但他已經能夠自己照顧自己……我向他問為什麼當紅軍,他回答說‘紅軍為窮人打仗,是抗日的,誰不想當一名紅軍戰士!’”這便是美國著名記者愛德格·斯諾在書中對“山西娃娃”的形象描述。

    歲月滄桑。當年的小紅軍,已於19991015走完了人生的旅程。此前,我曾有機會走近了這位有著傳奇經歷的老紅軍,聆聽了他與斯諾的一段感人往事。

    “山西娃娃”的真名叫王東平,乳名月娃子,從小父母雙亡,受盡了人間的苦難。12歲那年,月娃子在紅軍來到他的家鄉時,“軟磨硬泡”地當上了一名小紅軍。從此,他的命運發生了轉變。

    首長看月娃子誠實又機靈,就讓他負責首長日常生活的勤務保障。月娃子雖還是個小鬼,但責任心特別強,又聰明,大家很快就喜歡上這個操著濃重山西口音的娃娃,稱他為“山西娃娃”。

    19366月的一天,月娃子正在晾衣服,突然看到院子裏來了一個黃頭發藍眼睛的大個子,從沒見過外國人的他遠遠地躲在一邊好奇地打量。過了幾天,他才知道這個大個子是從美國來的記者,叫斯諾。周恩來找到月娃子:“小鬼,斯諾先生是外國記者,是咱們中國人民的朋友,你要好好照顧他,要熱情、誠懇、耐心,還要守紀律……”他把周副主席的話一一記在心頭。剛開始他聽不懂斯諾的講話,兩人只好靠打手勢交流。時間一長,月娃子與斯諾混熟了,他便經常與這個漢語講得不怎麼樣的外國人拉家常。

    有一次,斯諾患了重感冒,可當時我軍的醫療條件十分匱乏,斯諾吃了幾片藥以後沒什麼好轉。看著床上這位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外國朋友一臉痛苦的神情,月娃子悄悄地出去找來半截白蘿蔔、生薑和一把野蔥。月娃子把蘿蔔、生薑切成片,把野蔥去頭留須兌在一起熬湯,把熬好的湯汁端到斯諾面前說:“這是我們家鄉治感冒的土辦法,你喝下去用被子蒙住頭睡上一覺就好了。”

    看著月娃子那掛滿汗珠的小臉龐和沾滿炭灰的一雙小手,斯諾感動得流下了淚水,他把這碗湯汁一飲而盡。第二天,他竟奇跡般地好了。斯諾說:“這是月娃子感動了上帝,我的病才得以好轉。”他像個孩子一樣開心地大笑,把月娃子抱起來轉了好幾圈,轉得月娃子暈頭轉向……

    在採訪的日子裏,斯諾與紅軍首長和戰士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轉眼4個月過去了。斯諾要走了,臨行時,斯諾緊握著月娃子的小手:“我愛中國,我愛你們,我還會再來的,謝謝你這些天來對我的照顧。”月娃子雙眼含淚使勁地點點頭。

    後來,當羅瑞卿、何長工兩位首長把他們簽了名的《西行漫記》送給王東平時,他才知道自己就是斯諾筆下的“山西娃娃”。(曹新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861997
 回應文章
珍藏心中的長征故事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珍藏心中的長征故事

   李治亭

不讓一個病員掉隊

我與歐陽平同志相識64年,受到教誨頗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與他數十次接觸採訪中,他講述的長征中官兵友愛的一則故事,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裏。

  19354月初,部隊二渡烏江時,時任中央軍委幹部團一營政治教員的歐陽平正發著高燒。前梯隊經過戰鬥奪取了渡口並架了浮橋。渡江不算困難,唯江兩岸山高路陡,下十裏上十裏,正常人走都感吃力,對於突然患病的他來說,其難度可想而知。從江邊往下走時他兩腿直打哆嗦,在南岸攀登那十裏時,更是愈走愈難,到後來真有寸步難移之感。除衛生員羅紹欽跟隨護理外,連部又派了兩個學員幫助。有時攙扶,有時背著,這樣才上到山上。又走了一段路,天黑才到達3連宿營地。他自己病痛難忍,又看到同志們為他受累,一到連部就傷心得掉下了眼淚。連長、指導員對他又安慰又鼓勵,並傳達了上級領導的指示:部隊病員一個不能丟。

  第二天天未亮,隊伍吃過早飯就出發了。指導員帶著一個班和衛生員跟著他。指導員指著地上臨時綁紮的一副擔架,要他躺下由學員抬著。他怎麼能讓他們抬著走呢?他堅持不上擔架,拄根棍子就跟著部隊出發了。但是幹部團擔負著側翼行軍警戒並掩護中央縱隊的任務,大家行走如飛,他們很快就掉隊了。天亮了,指導員和其他幾位同志很著急,硬要他上擔架,無奈,他只得聽從安排。坐在擔架上走了一段路程,由於上山下山,路又不平,學員們十分勞累,他躺在擔架上萬分難受,心裏惴惴不安,再三懇求下來自己走,在同志們的攙扶下(有時還背),才得以走走停停。

  中午,連長、指導員研究後,派兩個學員從土豪家裏牽來一匹馬,還備好了鞍子。指導員說:“歐陽教員有辦法了,你騎上這匹馬,就不用坐擔架了,也掉不了隊了。”他心裏萬分感動。

  進入雲南以後,他的病才基本上好了。在此期間彭德懷首長派醫生給他送來了藥,炊事員還特意為他端來了濃濃的雞湯……歐陽平說,長征中他時時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溫暖。

  

過桔林不吃一個桔子



  老紅軍羅通任濟南軍區政治部顧問時,我是軍區政治部黨委委員,我們經常在一起開會,聽他多次談到長征中的經歷,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紅軍一次行軍路過桔樹林遵守紀律的故事。

  紅軍中央縱隊快要到達永甯府時,戰士們已經兩天沒吃一頓飽飯了,部隊派人到沿途兩側的村鎮去籌糧。這裏的群眾不瞭解紅軍都跑光了。羅通他們籌糧時,看到一家老鄉盛糧食的罎子裏放著一些錢和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老伯,實在對不起,我們是工農紅軍,因為兩天沒有吃上飯,路過這裏,你們又不在家。所以把你的糧食取了一些,按糧食市價留下了錢,請查收,並望原諒。”下面署名是一個軍團的部隊代號。看了這張紙條,羅通知道在這裏難以籌到糧食了。他們走了一村又一村,糧食最終還是沒有籌到。

  部隊官兵就這樣餓著肚子來到了永寧府。有一部分兵力包圍著城內的敵人,主力則開向營盤山。行到山下,抬頭一看,滿山都是黃澄澄的桔子。越走越近了,拳頭大的桔子,散發著一陣陣誘人的清香,挑動著人的食欲。

  “嘿!樹上的桔子一個挨一個,壓得樹枝都快觸到地面了!”

  不遠地方有一個小戰士,說著話伸手從桔子樹下撿起一個掉落的桔子,周圍的戰士立即大喊起來:“同志,幹什麼?這是犯群眾紀律啊!”

  那個戰士把桔子放在鼻子上聞了聞,又放在手心上掂了掂,開心地說:“嘿!足夠4重。聞聞也過癮。”然後小心翼翼地把桔子放在地上,繼續行軍。

  再往前走,桔樹林邊站著一位老大爺。他兩手拿著幾個大桔子,徑直向同志們跑來,把桔子往他們手裏塞:“別客氣,吃吧,吃吧!”一個戰士接過一個桔子,順手給了老人一些錢,老人無論如何不收,於是那個戰士又把桔子送回老人手裏,一溜煙地跑開了。老人看看跑遠的戰士,只好把桔子又送到另一個戰士手裏,可是再沒有一個戰士去接桔子了。

  過桔樹林寧餓肚子不吃百姓一個桔子,是紅軍長征途中嚴格執行群眾紀律的真實寫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87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