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台灣翻天覆地的討論挺扁倒扁的時候,人民陷入某種歇斯底里的狀況,不論對於政治冷感,或者熱衷於政治的人,都無時無刻屏息以待結果將是如何。
於此當時,仍然有些豺狼般的政治官僚,仍然伺機而動,靜靜地在幫助財團剝人民的皮,化身為財團的手伸入人民的口袋中,偽裝善意、層層剝削。
正值暑假結束,學子開學之際,許多父母皆在發愁孩子學費從何而來,如何籌措;教育部悄悄地修訂就學貸款的金額上限,從150萬提高到180萬。就在物價漲,人民薪水未漲,貧富差距變大的情況下,學費是貧窮的父母心中的痛。
眾所皆知,台灣實施教育自由化之後,不管私立或國立學校,學費連連高漲,導致許多人無力就學,爭先恐後辦理就學貸款,圓讀書夢,幻想階級流動的美夢,因而辦理人數連連翻新。
為了緩和矛盾,兼顧財團逐漸變大的胃口,就學貸款順勢而生,偽裝成一個假好心、真賺錢的掩護手段。且看,教育部又修訂就學貸款金額的額度可從150萬提高到180萬。可千萬別以為這是德政,何解?
因為,就學貸款金額提高,就意味著學費提高,不得不提高貸款金額,否則貸款的人何以支付足額學費。如此一來,學校較有理由提高學費,反彈的聲浪可以壓至最低;再且,雖然在學期間以及緩衝期間,國家支付利息給經手的銀行,但最終還是得自己負擔。
準此,財團由學費賺一手,國家拿納稅人的錢付息,之後貸款的人又須自付學債,層層剝削下來,所有的利益還不是從人民身上剝。
教育是底層人民翻身、階級流動的唯一可能,不應阻斷任何人的機會。政府辦理就學貸款,應該為貧窮但願意爭取自身價值的學生,一個「善意並可負擔」的援手。更該讓「真心奮發、誠懇上進」的學生,在教育經費連漲時,有機會讓教育成為「個人的投資、個人的事業」,好壞都端視自己在這過程中的努力,未來前程的亮度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今,台灣出現挺扁與倒扁的連續劇,我只能沈痛地提醒:「政治只是一時的,生活卻是一輩子的。」忙於政爭的政客與熱衷政治的人民,除了盯著電視螢幕看戲之外,也該轉頭看看孩子的未來啊!
新生強制住宿?記者喻文玟、張幼芳╱台北報導
淡江大學和消基會槓上了!消基會昨天指出,接獲淡江新生陳情,淡江公布的大一新生住宿規定,不僅租金貴、還有「強制住宿」的不合理條款,消基會呼籲校方廢除。
淡江昨天晚間發出聲明稿反擊,認為消基會「引用舊資料」,「發布不實消息」,校方要消基會「搞清楚,淡江大學沒有把新生當成肥羊」,要求消基會道歉,否則不排除近期內採取法律途徑。
消基會董事長李鳳翱表示,消基會的資料昨天引用自淡江網頁,淡江寄給大一新生的住宿通知中,也明白指出外縣市學生「一律列入」學校宿舍抽籤,八月底要完成繳費,否則無法完成註冊程序,這項強制規定「白紙黑字」。
李鳳翱強調,消基會不會道歉,淡江不能在消基會「公布後」就說網頁是舊資料,「淡江應該向學生、家長道歉。」
淡江校地不足,92年和民間建商合作興建的男生宿舍「淡江學園」,提供990個床位供學生承租,每人每年租金3萬8千5百元,還要再繳押金3千元,每年管理費6千元,等於一年租金4萬7千5百元,4人一間約8坪大的套房。
消基會指出,對照「崔媽媽基金會」公佈2005年淡水鎮租屋行情,每坪獨立套房單價約710元,8坪才5677元,「淡江學園」以入住11個月來算,每間套房一個月租金約12165元到16220元,高得離譜。
消基會公布在淡江網頁上的「淡江大學大一新生住宿須知」,校方規定「無故未按規定辦理進住報到手續者,以棄權論,立即將床位遞補他人,並給予申誡一次」,消基會表示,接獲學生投訴,92學年度有200多名學生因不想住宿被校方申誡,校方的確強制學生住校。
淡江大學住宿輔導組長傅國良質疑消基會在「炒冷飯」,他說,92年之後,沒有學生因不住宿而被申誡,通知書中「一律」將新生列入抽籤名單,是為了公平起見,並重申,絕不可能對同學住宿採取強制處分、或對退宿同學申誡。
教育部又倒行逆施【民生報社評】2006/08/21
近日教育部又有了一些引發爭議的措施。一是遠距碩士在職專班準備開辦,二是九五暫行綱要歷史教科書正式上路。
所謂遠距教學碩士在職專班,是說利用目前已開設的在職碩士專班,增開一種以遠距教學為主的碩士班,學生不必到校去上學,只消通過網路,進行「數位學習」,即可獲得學分及學位。目前已有十四所大學申請開辦十七個班,預計教育部會核准十三班。
網路教學之爭議,由來已久。過去教育部堅持網路課程不得超過三分之一,後放寬到二分之一,現在又再放鬆,逐步退守,不知理由何在?
事實上,我們現在的高等教育,問題不在升學管道不寬不暢。大學聯考不到一百分就可以上大學;過去未有機會入研究所深造者,現在也是MBA、EMBA、在職專班等,到處等著學生上門。開放網路教育之碩士學位課程,在開拓升學管道方面,可說意義甚小。教育部云此舉可便利台商或上班族;但若上班族連在職專班都懶得去上,網路學習又能有多大效果?台商,政府若要示惠,開放採認大陸學歷顯然更為實際。
我們的高等教育,問題恰好不是入學不易,而是教學品質與內容不斷下降。招學生時就放水,千方百計,讓學生怎麼方便怎麼好地入學;入了學,又千方百計,讓學生怎麼容易怎麼好地拿到學位。碩士在職專班,就是個典型的例證。其教學或畢業生品質,都距正規碩士教育一大截。如今還要再開便利之門,讓學生縮短年限、少修學分、或只須上網便可取得學位。這種政策再施行下去,非拖垮高等教育不可。
相較於放水開綠燈的高等教育,教育部對中學教育卻又另一付思維,非令教師與學生倍增其困擾不可。這不是要讓教師和青年學生大傷其腦筋嗎?教育部在此,又能否高抬貴手,饒了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