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眾樂樂
市長:Reed  副市長: 林 彬梅花居士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資訊科技網路分享【眾樂樂】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養 生 保 健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心念一轉,健康就來!
 瀏覽2,040|回應0推薦0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 / 林宜昭  

結合最古老的醫學文化及最現代的生物科技,強調身心靈整合,楊定一博士把最想做的健康事,用服務的精神來進行,更強調一切,就從心開始……
他是儒者,也是科學家;是醫師,也是實業家。身型高大的楊定一,聲音意外的輕柔,解釋時態度誠摯,加上溫文儒雅的儀表,一點也不像是精明幹練的經營者,比較像是健康的傳道士。

長庚生技的董事長楊定一,生於台灣,7歲移民巴西,13歲考上當地醫學院,21歲拿到美國洛克斐勒大學生化博士及Cornell醫學院醫學博士、27歲升任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系主任,不斷在學術界刷新紀錄,在幹細胞研究領域也表現卓越,更受聘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諮詢委員。2002年他回台灣做生物科技公司,提倡身心靈整合預防醫學。

轉化的契機
 
人之所以有轉變多半都有機緣。人的本性都向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被太多思考、太多鬥爭、太多壓力、太多污染所矇蔽,楊定一表示:「過去我也是這樣,都在追求好成績、高成就,不過轉變的機緣,就像是探針一樣,有時候是一個打擊,有時候只是別人的一句話。好多年前,我正處在工作最忙碌的階段,遇到一個牧師來訪問,我一邊受訪一邊頻頻看錶,那牧師突然問我:『你快樂嗎?』以為他會問我醫學領域問題的我突然愣住了,我反問他為何要問這問題,那牧師說:『我們沒有一個人不想追求更多,穿要穿更漂亮,吃要吃更好,財務要更多,這是基本的要求,但是到了某個程度,再高再多也沒有用,人生最高的境界,最高的享受,是平靜,內心要安靜。』這幾句話讓我好好地思考了一番,給我很大的衝擊,也揭示出我的危機。接下來也很奇妙,我開始接觸到一些老師、牧師、出家人等,一路有很多機緣,也累積愈來愈多的理解,逐漸把自己的行為跟上來。」

也正是在NIH的那段日子,楊定一有感於自己的病人,受苦於癌症一一離去,西醫藥束手無策以及許多現代慢性病,至今仍無法找出病因的無奈,加深他轉而探索東方古老的醫學,包括希臘、埃及、印度、中國與俄羅斯等自然療法,然後他發現「其中相同的地方比不同的地方多多了。」

真原醫學是身心靈預防醫學

楊定一的背景主要還是西醫,他不批評西醫,也不跟任何專業去衝突,只是做好整合的工作,他相信只要講科學的根據,醫界沒有理由反對,因為不論西醫或中醫,都是希望病人好。他指出:「我們的做法不是給你幾種藥而已,既然要治療,就要做完整的身心靈調整。人本來一出生就是健康快樂的,經過社會上種種環境因素的改變,漸漸變得不靈活、不活潑,左腦也不通了,但是人會講話、思考,不光是機械上的動物,應該整體去看,所以要治病,一定要全面去追求,全面去溝通,全面去協調,包括思想、人生價值、飲食、生活習慣、喝好水、好的環境,全面要具足,才可以得到健康。」這樣的健康觀,就是楊定一全心投入的「真原醫學」,結合最古老的醫學文化及最現今的科學,包括奈米科學、物理、化學、數學,幫助一個人做身心靈轉變,回到諧振、均衡的狀態

因此,楊定一常以水、空氣、陽光、土壤等元素的圖文,解釋人與環境共生、與自然共存的健康意念,環境、日常的飲食都會影響到我們身心靈的健康,他從理論出發落實到生活實務,讓預防醫學很容易被人接受,讓自然保健深入更多人的生活中,他和長庚生技的團隊不斷研發有助身心靈的健康食品、飲品與用品,更規劃出可以親身體驗的「身心靈轉化中心」。

少肉慢食 + 螺旋拉伸
 
回歸自然的預防保健,讓身心靈調和為一,聽起來玄妙,實則行之有法。楊定一博士認為,重拾健康的第一步,從改變飲食習慣開始。因為幾乎所有研究都證明,人類是素食動物,所以他建議,不妨先從少吃肉做起,慢慢調整適合自己的比例,而且要細嚼慢嚥,讓消化系統順暢。還要練習正確的呼吸,做定期且有效的運動。楊定一全年365天都運動,早上起床後、上班前,從事有氧、健身與螺旋拉伸等運動,平均各約30分鐘。

雖然從西醫的角度來看,脊椎跟疾病沒有關係,但傳統醫學中每個文化都會提及脊椎與健康密切相關,所以楊定一融合許多運動,推演出簡單的螺旋拉伸運動,強調脊椎調整,讓人們即使處於壓力大的生活中,也能從中做到「結構上的修正」,因為人身上有兩百多處關節,人們久坐不動,還習慣往前傾,且只做直線運動,如果在日常運動中能做到螺旋拉伸,像擰毛巾一樣,把脊椎伸展開來,不僅血管、神經、淋巴拉得距離比較長,且能矯正日常不良姿勢。楊定一也很鼓勵跳床運動,因為一跳,所有內臟都在動,跟地球的頻率也相同,可以達到共振,而且有氧的消耗量也高。

轉念,從心開始

真原醫學講究「諧振」。 「諧振」是身心的頻率達到諧和,也達到與地球萬物頻率的諧和。「心」像個火車頭一樣,帶動全身功能,腦波跟在後面,馬上就會做調整。諧振的概念其來有自,今天的科學已經知道腦會發出電磁場,而讓人認為腦部的神經細胞是主宰身體的中心。隨著檢測方法的進步,從MRI到腦波、心臟波的測量,發現心臟的磁場比腦大四千倍。「人的心開朗、舒適,心得到諧振,慈悲心發出來,就可以帶動全身健康。」楊定一說。

說謝謝:要達到身體諧振,楊定一從心做起。身為董事長,楊定一絲毫沒有架子,說話總是謙恭有禮,交待部屬做事時,總會隨口加上一聲謝謝。他指出:「調整人心,最快的方法,就是說謝謝。

從早晨眼睛一睜開,刷牙、洗臉、照鏡子時,就先對自己說謝謝;吃飯前停留一秒鐘說謝謝;挨罵時不要抱怨,先感恩有機會多學習;到晚上睡前的最後一個念頭還是謝謝。「這是細胞觀想,這樣的話,生理、化學、生化結構無形中已經在改。」楊定一說。

懺悔與期望:第二是懺悔,以感恩、反省的心情,接受一切。楊定一講到因果,你對哪些人、事、物做錯了,就要真正徹底的懺悔,多修行自己的身心靈,就會多知道自己的因果,對自己犯錯的對象懺悔,才會真正改變。接下來要期望,人要有希望,力量才大,「期望」可透過信仰的系統來完成,這信仰不一定是宗教

回饋:就是要發願。每個人活在世上,都要有一個大目標,真心發願,病人尤其需要。發願要誠懇,要服務,要奉獻,努力去做,自然就會走到「菩薩道」,活得更好。當然,即使了解了,人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決心才能改變,在改變的過程中,難免發牢騷,肉體也會疲勞,更需要堅持不懈的訓練,以維持所做的改變,不過──願大就念大,才足以堅持,讓結果也大。

在長庚生技健康中心,還可以見到楊定一設計的心情表單,幫助人們學習在身體力行,在表單上,把每天做的好事,由上往下寫;壞事,就由下往上寫。「長期做下去,對人生及社會看法,都會改變,比較會為他人著想。」有了善念,真心發心、發願,便能廣結善緣,形成好的力量,身邊的一切,自然趨於好轉。

身心健康需全人教育
 
楊定一博士更特別重視下一代的教育。

早在美國時他就積極推展兒童讀經運動,回到台灣來也持續著,目前在台灣、香港、大陸與美國等地,大約已經有700萬名兒童參與,在美國,楊定一帶著小朋友們,邊走邊朗誦美國人權領袖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的〈我有一個夢〉或〈人權憲章〉。「很多人聽了感動掉淚,這是一個潛移默化,對孩子將來的行為有很大改變,」楊定一認真地說。在台灣,他則鼓勵小孩子朗誦《論語》、《老子》等。藉由讀讓兒童潛移默化,對人生的價值有正向的導引。因為在大腦心智的發展上,一般人都只用了左腦的一成,右腦部分幾乎被蓋住,許多潛能都沒有被開發,兒童成長發展要均衡,不能只重視理工與邏輯上的追求,動手去做的表現及朗誦等行為,讓歷史、文學、地理與科學等有所互動,對於右腦的開發有積極影響。

因為是做健康的事,所以願大,楊定一博士始終追求第一,但是他不用誇張、商業化的言語和表情來宣傳,也不為營利,而為別人、為教育,以回饋為出發點,藉由最先進的科學做為說服的工具,發展健康食品、器具及全方位的保健用品,作為接近群眾的管道,讓每個人、每個環境甚至整個地球都健康。

他身上,確實有著身心靈合一最美好的能量展現,也因為看見他的堅持向前,所以更能相信身心靈轉化是現代人需要的健康力量

   資料來源:【健康100養身館


記者薛桂文/專訪
楊定一的人生堪稱由一連串驚嘆號組成:七歲移民巴西、十三歲考上醫學院、二十歲拿博士、二十七歲當系主任,後來更成為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的女婿,跨足生技產業;但提起精采的人生經歷,他卻認為自己其實很平凡。

現年四十八歲的楊定一,父親是退伍空軍,在尚處於戒嚴的年代,為了和山東老家的母親連絡,1965年舉家移民巴西;當時年僅七歲的楊定一,已顯露過人的聰慧,不到半年,葡萄牙文、英文就能瑯瑯上口,離鄉背井的生活並未讓他水土不服。

運動時間 遠比K書多

楊定一說,他其實不算特別聰明、也不特別用功,而是記憶力比較好,許多東西看過一遍,就像照相機拍過照片一般,過目不忘;所以,他並未花很多時間在學校課業上,下了課就是踢足球、跑步、練柔道,花在運動的時間,遠比K書的時間多。

不過,小小年紀的楊定一可不貪玩,他有旺盛的求知欲,空閒時遍覽各種書籍,其中甚至包括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東方儒道的作品,廣泛的閱讀培養出他寬廣的視野,他日後之所以從正規醫學一頭鑽入另類醫學,應該早在幼年就埋下伏因。

由於成績優異,楊定一一路跳級,十三歲時已申請上美國耶魯大學,但父母親捨不得年紀還小的他隻身遠赴異鄉,勸他留在巴西讀大學,結果他以第一名成績考上巴西利亞大學醫學系,也創下該國醫學生年齡最小的紀錄。

二十歲,一般年輕人還懵懵懂懂的時候,楊定一已取得巴西利亞大學醫學博士,收拾行囊赴美國,又以破紀錄的速度,在一年半內修畢課程,二十一歲成為洛克菲勒大學博士,隨即留校任教,並在二十七歲當上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系主任,鑽研細胞免疫方面的研究。

臨床受挫 刺激新思考

求學過程順遂的楊定一,臨床醫療工作上卻開始遭受挫敗。曾照護許多癌症病人的他發現,儘管醫師再努力,病人還是一個個不治離世,讓他深受打擊;而許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雖可用藥控制,卻無法斷根,患者得一輩子成為藥罐子,促使他思考:主流的西方醫學難道是追求健康的唯一解答?

曾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諮詢委員的楊定一,後來遇到NIH開始研究傳統、另類醫學,於是他一頭栽進這項計畫,接觸到希臘、埃及、印加、中國與俄羅斯等地區的傳統療法、自然療法,從而對醫學產生了不同的體認。

未雨綢繆 勝亡羊補牢

楊定一說,西方醫學日益發達,走向專科化,視野也愈走愈窄,但人是整體的,包含身(body)、心(mind)、靈(spirit)等層面,追求健康應將這三者整合起來,避免疾病發生,而非等到有病才找醫師,甚至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經廣泛涉獵後,楊定一提出許多不同於西方醫學的論點,他主張能量、微量元素、靜坐等對健康的影響,所以,他將能量、元素加工製造在生活用品及飲食中,教人喝好水、靜坐,常抱感恩、懺悔、期望、回饋的心,從身心靈實踐預防醫學。

楊定一表示,他本來只想教育大眾如何獲得健康,但後來發覺,如果沒有工具,未免太過理論,一般人可能不知從何實踐;所以,原本任職美國台塑相關企業的楊定一和妻子王瑞華,2000年自美返台,在岳父支持下,成立了「長庚生技」,生產各種保健產品,並開設「身心靈轉化中心」,指導會員如何追求健康。

楊定一心中明白,很多人對他這套自然療法的理論,相當存疑;但他認為,傳統醫學留傳千年,必有其價值,目前也有許多醫學院校開始重視心、靈層面,且有許多研究證明兩者對健康的影響,只要有科學根據、對病人有好處的東西,醫師就該虛心接納,這與西方醫學並無矛盾,醫師也不必過於排斥。

自稱人生沒有特別目標、只求輕輕鬆鬆的楊定一,雖身處講求績效的台塑集團,但他卻不求長庚生技賺錢,只要能打平,繼續推廣預防醫學就好。在他的觀念裡,要有健康的人,得先有健康的地球,所以預防醫學不僅是幫助人,更重意要的意義,是讓我們的生存的環境能永續下去。

【2006-04-29/民生報/A10版/杏林臉譜】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171&aid=17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