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民黨會變得那麼弱智?近親繁殖。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focus-content-forprint2/0,4309,9506250015+95062501+0+133604,00.html
2006.6.25
回歸中道 宋批馬:要有作為
中廣新聞/賴正翔
罷免案表決將在二十七號登場,對於國民黨可能在罷免案後,回歸中道理性路線,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表示,中道理性只是回應親民黨的訴求,但他還是暗批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說:人民還是期待政黨要有作為,政黨領導人要能放空。
對於回歸中道理性路線,宋楚瑜說,這是回應親民黨的訴求:親民黨強調的不是藍綠對決,也不是政治鬥爭,要罷免陳水扁只有一個理由,就是反貪腐;當初第一個喊倒閣的也不是宋楚瑜,國民黨在臨時臨中全會時喊出來的口號,而現在,人民擔心的是,如果罷免不成,下一步該往那裏走;宋楚瑜說,人民期待政黨領袖應該要有作為:宋楚瑜強調,中道理性與親民黨的表面主張一致,但是政黨領袖,應要把心中的立場說楚,要告訴人民,如果罷免不成,下一步應該要怎麼走。
罷免表決後 國民黨回歸中道路線
何博文、蕭旭岑/台北報導
國民黨將在星期二罷免總統案表決後調整戰略。黨主席馬英九前天晚間召集黨內高層會議,親自拍板定調,國民黨在罷免案表決後將「與民休養、與民生息」,回到溫和、理性在野黨的軌道;未來將不再舉行大型街頭運動,至於倒閣案則「有準備,但傾向不提出」。
表決當天相關活動降溫
據了解,國民黨悄然將基調轉回溫和、中道路線,所以明後兩天立法院決戰罷免案,國民黨將不會升高對立。昨晚黨中央更決定,原本預定的相關活動,包括在立院議場前廣場舉行放天燈等,都確定取消;周二表決當天,國民黨雖動員群眾,但也將高度自制,採溫和喊話的方式,不會和綠營產生衝突。
黨內高層指出,近日朝野對峙、藍綠對決氣氛太嚴重,許多企業界人士、中產階級向馬英九反應,不希望再看到藍綠對立,讓台灣社會空轉;更不希望因為藍綠混戰,讓陳水扁總統與第一家庭弊案「矇混過關」,這幾天相關建議不斷湧入,促使馬審慎思考。
黨內高層坦言,這波罷免案結束後,原本黨中央的確在思考、規劃如何延續這股罷扁氣勢。許多立委、支持者也建議馬英九能夠採取大動作,譬如帶領人民走上街頭,升高聲討陳水扁氣氛。但在考量民眾觀感、企業界意見之後,馬英九還是踩了煞車。
上周五夜間的高層會議裡,馬英九明確指示,罷免案結束後,先「與民休養、與民生息」,不宜再採取大型集會活動。但國民黨這樣做,不代表就不要陳水扁下台,國民黨與馬英九仍會持續懇切呼籲,希望陳總統能以蒼生為念,自動請辭下台,避免耗損過多社會成本。
藍綠對決導致弊案失焦
國民黨重回溫和路線後,接下來的倒閣案,也將有重大轉折。據指出,馬英九雖在一中全會喊出倒閣案,但在黨內從未形成明確共識;尤其藍綠對決氣氛導致第一家庭弊案失焦後,黨內對倒閣的意見更形分歧。上周中常會有數位中常委反對,以及不少中南部立委反彈後,提出倒閣案可能性更低。
部分核心幕僚也向馬英九指出,如果倒閣成功,陳水扁釋出組閣權當誘餌,國民黨將陷入民進黨「政爭、奪權」的攻擊邏輯裡;加上倒扁不等於倒蘇,倒蘇可能產生更嚴重的藍綠對決。前天蘇內閣在化解兆豐金案危機後,國民黨團表態「留校察看」,其實已經間接對倒閣案表態。
國民黨高層指出,對外國民黨將口徑一致,強調不排除倒閣案,政策會與組發會也做好立委改選的一切準備。但國民黨的戰略主軸已轉換,未來傾向不提出倒閣。即使陳水扁出奇招換掉蘇貞昌,國民黨也將宣示不組閣,二○○八年前將堅守忠誠反對黨的崗位。
七藍委力諫 與宋區隔 跳脫對決 馬讓壓力重回扁身上
蕭旭岑/新聞幕後
罷免案進入尾聲,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開始重整隊伍,從過去三周的激昂,轉回溫和中道的路線,包括倒閣、街頭路線等,都將踩煞車。馬調整基調主因為:唯有「退出藍綠戰場,淨空還原是非」,才能讓第一家庭弊案從藍綠對決掩護中再度現形。
據了解,促成馬英九急踩煞車,思考退出藍綠對立戰場的關鍵原因,是一場與七位立委的私人聚會。
據透露,馬英九於上周三發表重大談話前,前一晚曾低調私下宴請了徐中雄、林鴻池、林建榮、李復興、黃志雄、王昱婷、陳杰等七名色彩中性的黨籍立委,徵詢他們對政局的看法。
退出藍綠戰場 淨空還原是非
當時罷免案陷入僵局,輿論開始出現「罷免啟動、阿扁過關」的看法,馬英九遭批評「被宋楚瑜拉著走」;黨內也有立委、幕僚建議馬應採大動作,甚至率群眾走上街頭。當時馬頗為苦惱,心情也時有起伏,開始思考如果後續再採大動作,對政局是否有所幫助?
十八日國親彰化首場嗆扁會,宋楚瑜搶先喊出「罷免不成,親民黨將立刻推倒閣」,是促使馬下定決心必須有所決定的轉捩點。黨內有人認為,接下來宋一定會步步進逼,國民黨將面臨是否提倒閣的壓力;但民進黨全力挺扁後,情勢已有改變,國民黨是否要續推倒閣,必須要重新思考。
馬英九這段時間也徵詢許多友人意見,包括報紙評論、民意論壇投書,他也很仔細地每天閱讀思考。馬能接受一個說法是,證諸國外案例,沒有反對黨能逼總統、總理下台;能夠讓不法、不義總統下台的,都是同一黨的。譬如前美國總統尼克森,如果不是共和黨大老高華德勸說,也不可能做出辭職決定。
上周二晚間,馬英九與七位立委吃飯時,立委也力諫,陳水扁已成功將弊案轉移成藍綠對決,只要一直在藍綠對決戰場,包括倒閣、街頭,不但馬原本的格局會從超越藍綠變成「泛藍領袖」,陳水扁也會真正實質過關。唯有跳脫藍綠,馬退出戰線,壓力才會湧回民進黨,屆時扁將無所遁形。
隔天中常會,身兼中常委的徐中雄也公開發言,要求黨內不要逼馬英九當「梟雄」,因為馬的性格並非梟雄,而是民主政黨領袖。他向黨內鷹派喊話,不要逼馬英九上街頭,「不要消耗馬英九」,應該讓馬英九走回中道理性路線,重回超越藍綠格局。
改採溫和基調 不陷深藍路線
據了解,馬英九對徐中雄的發言頗為認同,幕僚也建議馬電視談話改採溫和、感性基調,馬也欣然接受,並要求幕僚轉告媒體,不要寫「踢館」兩字。電視談話播出後,雖然眾人都認為馬演講技巧不如扁,但多位黨籍立委認為「馬贏了」,因為他回到過去大家熟悉的溫和馬英九。
黨內人士透露,馬順勢回到中道路線,也有和宋楚瑜區隔的意涵,不要讓自己陷入深藍路線。至於倒閣緩議,除了退出藍綠戰場外,馬英九也逐漸了解,倒閣案的政治性遠比罷免複雜,而且黨內反彈力道甚強,稍一不慎,不但陳水扁過關,國民黨還有分崩離析之危。這也是他同意傾向倒閣緩議的關鍵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