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糖不太喜歡全篇轉貼, 覺得要避免浪費聯網資源.
但是看到鄭任汶君, 這篇有風骨, 為生民立命的文章, 麥芽糖高聲叫好, 鼓掌擊節.
知識份子, 當如鄭任汶君, 擁有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良心!
冷眼集》殖民圖騰 歷史情結
記者鄭任汶/特稿
怎麼看待過去的歷史,影響著一個國家對於國家認同的集體意識。就在昨日陳總統公開呼籲大聲唱中華民國國歌之際,總統府上午舉辦日據時代總督官邸修復工程的竣工典禮,兩相對照,當前的台灣,對於國家認同與愛國主義,需要有更深層的省思。
陳總統、蘇院長等黨政要員親臨主持,更邀來各國駐華使節觀禮,但別忘了,台北賓館正是日據時代總督官邸,代表著殖民統治的歷史圖騰,看在外國使節與國際媒體的眼中,台灣到底要向國際社會,傳達怎樣的訊息與意象呢?
先看看韓國的例子,1910年日本侵略朝鮮半島,韓國淪為日本殖民地,為了鎮壓韓國的「王氣」,1926年在原本朝鮮王宮的門前,蓋了高大的總督府,從空中鳥瞰,正是一個「日」字,象徵著日本控制的韓國的命脈,在歷經統治結束之後,韓國在1995年光復50周年之際,決定拆除舊總督府。
但面對過去的殖民歷史,台灣與韓國卻呈現著完全不同的面貌。台灣社會有著兩種日本情結,一種是對日本統治時代的緬懷,一種則是難以忘卻中日八年抗戰的恩怨情仇;這樣的情結,反映在台日問題的外交關係上,釣魚台事件、靖國神社供奉台灣原住民爭議,乃至慰安婦問題,台灣的公共領域都可以輕易的見到這兩種情結的糾葛與拉扯。
建築、權力與國族認同,其實是三位一體的象徵。台灣未必要學韓國,以拆除殖民象徵來凝聚國族意識,但在面對過去殖民建築時,民進黨政府或朝野政黨,更需要更深層的思考。
【2006/05/14 聯合晚報】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33084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