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討論區:[2006-5-6]〈從詞性、詞義、與句法的角度論成語『每下愈況』與『每況愈下』〉
SCFtw2 政治社會∕政治時事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2006/05/06 17:18:12
.
【每況愈下/每下愈況】SCF 2006-5-4, 21:53在Alex的訪客簿 & Alex的5-4, 23:39回覆 |
修改|刪除 | 2006/05/06 16:16 瀏覽92|回應5|推薦3 |
x--------------------------------------------------------------x
〈從詞性、詞義、與句法的角度論成語『每下愈況』與『每況愈下』〉
SCFtw2, 2006-5-6.
『每下愈況』這詞出自《莊子•知北遊》:『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歷來各注釋家對《莊子》裡頭的這個『每下愈況』的解說都差不多,至今也沒什麼大爭議。[見SCFtw2〈【每況愈下/每下愈況】SCF 2006-5-4, 21:53在Alex的訪客簿 & Alex的5-4, 23:39回覆〉]
南宋人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成書於1167年,裡頭有這麼一段話:『子瞻自言,平生不善唱曲,故間有不入腔處,非盡如此。後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況愈下?蓋其謬耳。』這是『每況愈下』這個詞在古書中的第一次出現。這位“後山”是陳師道,陳師道在他所寫的《後山詩話》裡說:『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南宋人洪邁在他所寫的《容齋續筆•蓍龜卜筮》裡頭說:『今之揲蓍者,……,伎術標榜,所在如織,……,人人自以為君平,家家自以為季主,每況愈下,由是藉手於達官要人,舟車交錯於道路,毀譽紛紜,而術益隱矣。』《容齋續筆》成書於1193年。這是『每況愈下』在古書中的第二次出現。
現在來看“況”字在『每下愈況』裡與『每況愈下』裡的意思。
『每下愈況』中的“況”字至今沒有確解。歷代注釋家都衹是解說全句的意思,而句中“況”字何義?不知道。作more解的“愈”字後面接形容詞或副詞,這沒有疑問,但是古書裡從來沒有把“況”字用為形容詞或副詞的例子。或許有人會想到“何況/況且”這個“況”字的用法,但是《莊子》文本中的這個情況顯然不合。秦前古書中常有很難逐字得確解的短句,這是一例。
胡仔筆下的『是何每況愈下?』句中的“況”字的意思清楚明白,就是“況”字作動詞用的意思:比擬。“況”這個字有三個用法,作名詞就是“情況/狀況”的意思,作動詞就是“比擬”的意思,第三個用法就是“何況/況且”,是個句首承轉連接詞。這三個用法在古書古文裡都常見極了。陳師道批評韓愈的詩法和蘇軾的詞法不合於詩和詞作為文體的歷代相傳約定俗成的本來特色,他舉著名舞者教坊的雷大使的舞來比擬來作例子,他用了“如”字。胡仔為蘇軾講話,不滿意陳師道的批評,斥說陳師道『乃比[子瞻詞於]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況愈下?』胡仔用了“比”字,意思跟陳師道用的“如”字一樣,胡仔緊接著又用了“況”字,意思還是一樣 --『陳師道竟然拿蘇子瞻的詞去跟雷大使的舞相比,為什麼愈比愈差愈比愈糟糕呢?真是胡說八道!』
洪邁慨歎當世的卜卦之術趨於沒落,花樣百出,但是有真本領的很少,他說那些混世的專家自吹自擂,『人人自以為君平,家家自以為季主,每況愈下』,然後這些人就攀附權貴,搞到個個毀譽交加,卜卦之術就更加沒落了。司馬季主和嚴君平都是漢代的卜卦名家,司馬遷正式記述了司馬季主,博學多才的嚴君平在後世愈來愈被神化。細察前後脈絡,洪邁筆下的『每況愈下』可以理解成“(花樣百出人人自誇的)情況愈來愈糟”,也可以理解成“愈比擬(於嚴君平和司馬季主這等大師這些傢伙就)愈糟”。
胡仔筆下的『每況愈下』與《莊子》書裡的『每下愈況』意思完全不同,在全句義解上也完全沒有可以互相比擬攀附引申之處,但是在“每”這個字的意思上卻相同 -- 就是愈/越/更/more,洪邁筆下的『每況愈下』句中的“每”字也是這個意思。那麼,『每況愈下』與『每下愈況』的句法可以被視為完全相同 -- 就是『愈……愈……』。在『愈……愈……』句法裡,第一個待填入的詞可以是動詞(如『你怎麼愈活愈回去了?!』),也可以是形容詞或副詞(如『愈高愈好!』『你跑得愈快愈好。』),但不能是名詞。 -- 所以,『每況愈下』這個句子裡的“況”字的地位不是名詞,也就是說不是“情況/狀況”的“況”。
根據上一段的語法分析和結論,洪邁筆下的『每況愈下』以理解成“愈比擬愈差愈糟愈壞”為好。接著可以得到的一個結論是:成書年份相差四分之一個世紀的《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和《容齋續筆》這兩本書中的『每況愈下』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愈比擬愈差愈糟愈壞”。
『每下愈況』和『每況愈下』有沒有“關係”?從外形來看當然有,不必多說,太像。宋朝的人從一千多年前的古書得到形體方面的構詞靈感,這不能否認,但是句意完全不同,而且毫不相干。『每下愈況』是愈往低下處(事況)愈清楚愈容易,『每況愈下』是愈比擬愈差愈糟愈壞,風馬牛不相及。
至於『每況愈下』這個詞是誰創用的?不知道。沒有人敢說是胡仔或洪邁。為什麼沒有人敢?因為有可能『每況愈下』這個詞當時業已頗為流行 -- 誰知道呢?! ^_^
略略深入思考或感覺一下,前後相隔二十多年(當然這衹是指成書時間,而這類筆記事實上都是陸陸續續寫的,最後累積成書付梓),胡仔與洪邁所用的『每況愈下』其實已經相當不同。胡仔認為那位雷大使的跳舞功力在藝術造就上哪裡比得上超級文學天才蘇子瞻的填詞功力,所以表達時措辭直截,最後還罵陳師道胡說八道,所以胡仔筆下的『每況愈下』意思清澄直截,用現代白話來直譯就是“愈比愈糟”,四個字打發。對比之下,洪邁筆下的『每況愈下』是相當“渾濁”的,四個字都是日常用字,白話卻要寫出一大串字來整個意思才完全清楚(“愈比擬[於嚴君平和司馬季主這等大師這些傢伙就]愈糟”),換句話說,我們現代白話人在古代文章裡讀到如此這般的『每況愈下』的時候很傷神很費事,這就是“渾濁”,整句話的意思不清爽不俐落。而且,儘管詞性錯誤,句法也變了,洪邁筆下的『每況愈下』已經有“情況愈來愈糟”的意思,也就是說洪邁筆下的『每況愈下』有歧解。話說回來,衹從“愈比愈糟”這個意思來看,洪邁筆下的『每況愈下』的渾濁程度跟《莊子》裡的『每下愈況』差不多。洪邁是當時享名全國的文化人,博學多才,興趣廣泛,文筆極好,敘事論理文采斐然,筆記類著作極多,都流傳至今,都是名作,因此我傾向於認為洪邁筆下的『每況愈下』在語義和用法上的渾濁和歧義乃是反映了這個四字詞語當時在流傳擴散過程中的流動變化狀態。至於『每況愈下』這個成語的語義和用法什麼時候開始趨於穩定?這需要語文專家的進一步研究。
『每況愈下』這個詞在後來的漢語文化史裡經常被用來傳達“情況愈來愈糟”的意思,乃至於這個意思今天被當作『每況愈下』這個詞的“通解”。這個演變例之於別的成語不能算是特殊,因為比例相當可觀的成語的後世用法(不止是現代用法)與那些成語在最早的出現脈絡中的意思不完全相同。當然,現代用法相較於原始用法是不是差誤到離譜是另外一回事。在『每況愈下』這件案子,差誤主要在詞性不同以及連帶產生的完全不同的詞義和相當不同的句義。
語言約定俗成,老詞會被賦予新義,多義詞就是這樣產生的。成語的用法變了,大家都照著新用法用這個成語,這就是約定俗成,很正常。我對『每況愈下』這個產生於宋朝的成語在宋朝以後至今的用法改變的態度就這樣,但是至今有很多人“引經據典”(包括現代官定辭典和成語典)硬說『每況愈下』這個成語“應該”寫成『每下愈況』“才對”,我覺得很遺憾。
*****************************************************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q=%22%E8%8B%95%E6%BA%AA%E6%BC%81%E9%9A%B1%E5%8F%A2%E8%A9%B1%22+%22%E6%AF%8F%E6%B3%81%E6%84%88%E4%B8%8B%22+%22%E6%AF%8F%E4%B8%8B%E6%84%88%E6%B3%81%22&meta=
約有39項符合"苕溪漁隱叢話" "每況愈下" "每下愈況"的查詢結果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q=%22%E5%AE%B9%E9%BD%8B%E7%BA%8C%E7%AD%86%22+%22%E6%AF%8F%E6%B3%81%E6%84%88%E4%B8%8B%22+%22%E6%AF%8F%E4%B8%8B%E6%84%88%E6%B3%81%22&meta>=
約有69項符合"容齋續筆" "每況愈下" "每下愈況"的查詢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