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等中共元老無論在書法還是日常文書往來,依然對繁體字情有獨鍾」--這些對繁體字「情有獨鍾」的中共元老卻恰恰是消滅繁體字的元凶!!這些人是可以自私到只要自己享用這個民族所有的好而把一切被他們破壞的留給後代!!
相對於這些人的自私,還在歌頌簡體字的人我便覺得愚蠢了!!
2006.4.30
繁體字在大陸檔次拉高
於慧堅
我的第一本台胞證是大學畢業隔年、陪父親返鄉探親時辦的。當時在台北交了身分證影本和照片,旅行社把申請文件送到香港,幾天以後拿到我手中的台胞證,姓氏欄的「於」被改成了簡體的干勾「于」。承辦人員解釋說,「簡體字就是這樣寫的。」
拿著分明不是自己名字的證件,幾年後我開始頻繁進出大陸工作,尷尬、麻煩也接踵而至。
三年前舊台胞證到期後,我終於替自己「正名」了。不過,尷尬、麻煩卻未因此了斷,現實上還是常常遭遇一些讓我欲哭無淚、生氣又無從發洩的情況。比如說,搭大陸國內線飛機,核對證件名字的時候,就被視為「可疑分子」,左審右問;又比如說,去銀行領錢,櫃台小姐質疑,帳戶本子寫的「于」不是「於」。
「以前你們開戶的人說,這是簡體字,」我沒好氣地說,「那個人說,電腦打不出『於』,因為已經改成『于』;而且,我前幾次在櫃台領,都沒問題呀?」
「不可能,姓是不能改的呀!電腦裡有這個字,怎麼會打不出來!?」她擺出一副絕不馬虎、依法辦事的樣子,「以前是誰讓你提錢的我不管,總之和台胞證名字不一樣,我沒辦法替你辦。」
「@$#&*!」怎麼辦?誰叫自己把錢放在大陸銀行?既然在人屋簷下,也只能隱忍不發。幾天後乖乖跑到當時開戶的地點,把舊戶頭給結清,再用新的證件重新開戶,折騰上大半天。
不久前,某大陸學者一番「聯合國將於二○○八年後正式廢除繁體字」的言論,中文的簡、繁體字之爭不啻於在海外華人世界投下一顆「重磅炸彈」,也再度勾起我的「新仇舊恨」。和一位上海來的老師談及此事,他眉飛色舞地對我說,「其實我的下一階段願望,就是要推動恢復繁體字。」
一九四九年前的中國貧窮、文盲多,五○年代中共政府分階段公布了「簡化字表」,開始推廣簡體字。不過,有些簡體字簡化過了頭,面目全非,完全失去了漢字原有的結構意義。
「第三批推出的簡體字裡,把『展』保留了上面的『尸』,下面全部不要了,簡寫成一橫,這像什麼字呀,後來被指責為『屍橫遍野』,」這位向來思想開明的老師說,「幸好這批字後來作廢了。」
完全自學而能讀、能寫繁體字的他,一邊讓我即興考他幾個筆畫繁複的「龍」、「濤」等字,一邊侃侃談及他的看法。他認為,中國現在經濟發展了,識字率已經達到九成,文字就不應只是粗俗簡陋的符號,而要更多去強調其文化價值。
會寫繁體字讓他有強烈的文化優越感,「像『門』這個字,兩邊應該是對稱的,簡體字的門卻被改成上面一點,看不到中華文化的傳承;」他侃侃而談道,「『馬』本來是四隻腳在跑,是很形象的字,簡體卻把這四個點改成橫一豎,雖然不難看,卻少了那種傳神動態的感覺」。
簡、繁體字文化位階的高低有待學術論辯,不過,即使在大力推行簡體字的年代,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等中共元老無論在書法還是日常文書往來,依然對繁體字情有獨鍾。在日漸開放多元的大陸社會的今天,更有越來越多人樂用繁體字來顯示自己的「檔次」和「品位」。學電影的卡文說,廣告、媒體的圈子裡,就很流行用繁體字來印自己的名片,「這樣顯得比較有文化底蘊」。一度自行創業的卡文也做了繁體字名片,他覺得繁體字的筆畫比較繁複,「做公司的LOGO看起來方方正正的,特別好看。」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Moment/newfocus-index/0,3687,9504300152+0+0+103938+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