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政治城市的「水準」與「可信度」在於該城市文章的「分析能力」與「資料的確實」。「分析能力」決定「水準」,「資料的確實」決定「可信度」。這其中資料的收集是一篇文章好壞的關鍵。
絕大部分網站上的文章並沒有人把關,造成網友隨便寫,大家隨便看,以致以訛傳訛,譬如228的報導文章就是如此。聯網政治欄大部分的文章都是自由心証,譬如Alex的「明朝時,台灣的對外貿易量大於整個中國大陸」,這種製造「綠色謠言」的文章沒有任何價值,不但浪費讀者的時間,而且是蓄意誤導。
文章如果像Alex這樣寫,當然不必引用任何歷史紀錄,完全原創,連資料都是自由心証下的原創,但是這種文章的可信度是0。【天下】引以為戒,不能如此作法,否則就成為【政治城邦】的垃圾箱了。
YST 的文章不是憑空杜撰,都是有歷史根據的。同時市長也盡量用歷史為【天下】把關,建立【天下】的高水準和高可信度,因為只有根據歷史事實寫出來的分析才有價值。YST必須引用歷史上的記錄來支持文章中的分析,所以相關的歷史大事在必要時就需要在文章中列出。YST雖然心中有概念,但是不可能記得這些歷史大事的細節,尤其是確切時間,必須收集資料,這些資料都是屬於公共資料,是自由引用的公共財產。不相信嗎?那你說說看,「國父十次革命的大事年表」該規定那一個人擁有?
這些「大事年表」都是歷史紀錄,誰都可以引用,而且為了避免失真或引起誤解,最好是一字不改的引用,因為這些歷史年表,既沒有知識財產權,也沒有任何版權。引用任何「歷史大事年表」,譬如國父十次革命的時間和地點,都不是抄襲。但是YST引用「折花掃塵」的「簡體字歷史年表」的事卻一再被【肥皂箱】的小人用來攻擊YST,做為他們抹黑的材料。
YST不可能改變這種寫作的習慣而變成自由心証者,以後的文章還是繼續要用歷史上的大事年表來做分析的基礎,這是任何負責任的評論者無法改變的寫作方式。而且我還是不會把「歷史年表」的功勞給任何一位資料來源的作者,因為沒有任何人有資格“擁有”歷史大事年表的所有權。
這篇文章不但清楚說明YST過去的行為並沒有錯誤,而且也為以後同樣的行為刮乾淨小人的舌頭。YST不會改變的。
有關簡體字的歷史,YST從來沒有引用過方舟子的任何資料。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至少三次說得這麼清楚以後,【肥皂箱】的wintermoon仍然在前幾天一口咬定我“偷”方舟子的文章。我在此做最後一次的說明,並留下紀錄。
YST 引用的「簡體字歷史大事年表」來自下面「折花掃塵」文章(#354):
「折花掃塵」的文章
如果方舟子也有同樣的「大事年表」,那也無所謂,這種資料反正是開放給所有人的。但是,為了記錄,我要聲明YST的資料是來自「折花掃塵」發表在【中時電子報】的文章,時間是2005/10/07。
至於「折花掃塵」在「大事年表」以外的分析是不是和方舟子的分析相同,我並不在乎。即使相同,也與我無關,因為YST的分析一向是自己的。
說老實話,分析的部分,即使相同,也沒有人能証明誰是原創。文章的發表時間並不能構成証明,因為有可能方舟子和「折花掃塵」的分析都不是原創。我已經說過“名人”方舟子也曾經以自己的名字刊登一篇他翻譯科學家Greene在世界著名的【科學】期刊的完整文章,這就非常嚴重了。方舟子不是聖人,甚至在某方面還不如像YST這種普通人,因為方舟子寫文章是為了追求名利並靠此為生,YST則是為了興趣和好玩。
【聯網】抹黑的小人太多了,眾口鑠金,被抹黑的人很難辯駁。因為抹黑者的目的是在扭曲對方的人格,並不在追求事實。所以無論被抹黑的人如何提出証據,抹黑者還是說同樣的話。Alex,wintermoon,泥客,都是如此。華碩市長放狗咬人,將wintermoon的「抹黑大字報」放在公告欄,正式向YST開炮,造成城市之間長期的劍拔弩張。
YST今天在此為「簡體字歷史大事年表」和來源做個記錄。抹黑者還要怎麼說,我也無可奈何。世上小人這麼多,小人的口是封不住的,誰也管不了這許多,就由他們去罷!
【天下縱橫談】的「高水準」與「高可信度」有目共睹。本城歷史把關,自成一格,不與小人為伍,但是也不怕小人抹黑,該說的還是會說,該還擊的時候不會猶疑。對了,就是「水滸傳」電視劇中的歌詞:該出手時就出手呀。
華碩市長要城邦大戰嗎?沒問題。我們就來看看【政治肥皂箱】是個什麼東西。
【政治肥皂箱】在政治城邦中是一個是非之地。究其原因,就在它的主要寫手。這批寫手都是被別個城市趕出來的牛鬼蛇神。Alex在【香港館】還可以混,在【兩岸香港】是混不下去的,因為胡卜凱要比Alex有學問,容不下Alex的文章。Alex的文章質低而量多,會改變一個城市的風格,胡卜凱吃不消的。其他像泥客,wintermoon,Das Reich等等都是【天下】不要的「麻煩製造者」。這些人不可能被【第3波】收留,也不可能在【麻辣城】生存。狂老雖然宰相肚裏能容他們,但是他們藍中帶綠的意識形態(就是「獨台」)和狂老的中國心格格不入,待不久的。這批牛鬼蛇神除了投奔靠轉貼撐場面的【肥皂箱】,還能去那裏?
【天下縱橫談】是【政治肥皂箱】最大的敵人,但是【天下】是宏觀的,根本和【肥皂箱】不在同一個階層。【肥皂箱】對【天下】心生妒忌,也心存怨恨,蓄意中傷是當然的。其實這兩個城市有什麼好比的,【肥皂箱】許多重要寫手是【天下】和別個城市黑名單上的拒絕往來人物,都是抹黑造謠、惹是生非的小人。【天下】會跟這些「麻煩製造者」比嗎?再說了,【肥皂箱】拿掉轉載的文章還剩多少?這些剩下的文章裏面有多少內容,大家一目了然。
【肥皂箱】有什麼格調?不過就是國民黨的文宣城,談的都是狹窄的選舉,不停地製造對國民黨有利的種種臆測(speculation),全力為國民黨的競選做宣傳造勢,而且還是昧著良心、不顧歷史的宣傳造勢。從事臆測的文章是最不具知識性和最沒有價值的。臆測股市的文章,開盤以後價值就變成0;臆測選舉的文章,選舉揭曉後價值就變成0。這是我看不上【肥皂箱】的原因,既沒有眼界,也沒有深度。但是除了做「臆測」的工作,這些牛鬼蛇神寫不出其他的東西。
台灣年年搞選舉,全國人民樂此不疲,這是【肥皂箱】能生存的原因,可以不停的臆測(speculate)選舉,總會有人看的。【肥皂箱】所有文章圍繞的核心就是把馬英九送上2008年的總統寶座,用大字報式的手段瘋狂攻擊任何不同的聲音,包括抹黑和造謠。【肥皂箱】的心胸和志氣就這麼點大。如果這等貨色就是國民黨的菁英,馬英九當上總統台灣也不會更好。
【天下縱橫談】這個城市名字取得很大,就是打一開始市長就為本市設下了「大格局」。這個城市,上下、古今、中外都可以談,嚴肅的、輕鬆的都可以談,而且並不一定局限在政治或時事。台灣太小了,本市的市民胸懷中國,放眼世界。
只要看一下兩年多來,【天下】累積的四千多篇原創文章涵蓋面有多廣,就知道這個名字不是虛的。從太空通訊到反潛作戰,從秦始皇到陳水扁,從胡錦濤、溫家寶到雷根、小布希,從美國內戰名將謝爾曼到中國抗日名將孫立人,從冷兵器到彈道飛彈,從越王勾踐的寶劍到女孩子的短裙,從黃金和美元到人民幣與世界經濟,誰說我們不是天下縱橫談?
遊覽【天下】是不會覺得枯燥的。昨天我們很嚴肅地談論「言論自由」的大道理,今天話題一轉就輕鬆地談電影裏的愛情故事。明天會談什麼?不知道。【天下縱橫談】的話題,上下數千年,東西幾萬里,想到什麼,就談什麼。但是不論談什麼,都是根據歷史、言之有物。
註:顧慮到聯結資料可能在未來消失,YST拷貝一份「折花掃塵」的文章(#354)如下,wintermoon 睜大眼睛看清楚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應本主題
作者: 折花扫尘(#354)(074..873)
留言時間:2005/10/07 20:06
第六部分:
————————————
二、汉字简化简史
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营”、“寿”、“尽”、“敌”、“继”、“烛”、“壮”、“齐”、“渊”、“娄”、“顾”、 “献”、“变”、“灯”、“坟”、“驴”,等等。唐代颜元孙著《干禄字书》和王仁[日句]著《刊谬补缺切韵》,都收了极多的俗体字。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根据《宋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合为繁体字共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个不同的简化字,与今天使用的简体字完全相同的有“实”、“宝”、“听”、 “万”、“礼”、“旧”、“与”、“庄”、“梦”、“虽”、“医”、“阳”、“凤”、“声”、“义”、“乱”、“台”、“党”、“归”、“办”、“辞”、 “断”、“罗”、“会”、“怜”、“怀”等等共达330多个。
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1922年,陆费逵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并把其他笔画多的字也简化。
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得到陆基、黎锦熙、杨树达的联署。这是历史上有关简体字的第一个具体方案,主张把过去只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作为正体字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它提出的八种简化汉字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
1928年,胡怀琛出版《简易字说》,收简体字300多个。
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刘复、李家瑞合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来简体字的发展情况。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
1934年,中国图书馆服务社出版杜定友的《简字标准字表》,收简体字353个。徐则敏在《论语半月刊》发表《550俗字表》。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搜集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
1935年,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草稿,收简体字2400多个。同年8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采用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虽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毕竟是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个简体字表。也就是在这一年,上海文化界组织“手头字推行会”,发起推行“手头字(即简体字)”运动。
1936年10月,容庚的《简体字典》出版,收字达4445,基本上本自草书。同年11月,陈光尧出版《常用简字表》,收字3150个,约一半本自草书,一半来自俗体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个。
抗日战争爆发,简体字运动才被迫停顿,而主要在共产党统治区继续发展。共产党夺取政权后,立即着手继续推行简化汉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
1951年,在上表的基础上,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拟出《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555个。
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
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简体字表》的基础上,拟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收字798个,简化偏旁56个,并废除400个异体字。
1955年2月2日,《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把其中的261个字分3批在全国50多种报刊上试用。同年7月13日,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同年10月,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讨论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收字减少为515个,简化偏旁减少为54个。
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以后这个方案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简化字总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字;共2238字(因“签”、“须”两字重见,实际为2236字),这就是今天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
而在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同样也在简化汉字。
新加坡:1969年公布第一批简体字502个,除了67字(称为“异体简化字”),均与中国公布的简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简体字总表》,收简体字2248个,包括了中国公布的所有简化字,以及10个中国尚未简化的,如“要”、“窗”。1976年5月,颁布《简体字总表》修订本,删除这10个简化字和异体简体字,从而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马来西亚:1972年成立“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1981年出版《简化汉字总表》,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泰国:本来规定华文学校一律不准用简体字教学,在联合国以简体字为汉字标准后,宣布取消原来的限制,于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华文学校都可教学简体字,发行简繁对照表手册,并在小学课本上附加简繁对照表。【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日本:日本使用汉字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民间也长期流行一些简体字。1946年日本内阁公布《当用汉字表》,收字1850个,其中有131个是简体字,与中国简体字相同的有53个,差不多相同的有9个。
南朝鲜:1983年《朝鲜日报》公布第一批简体字90个,在《朝鲜日报》上使用,与中国相同的有29个,差不多相同的有4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清晨獨自慢跑的 Y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