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聯勤標地案效應再度蔓延。國防部於三月八日發函財政部國有財產局,要求國產局暫緩標售所有國軍老舊營舍改建基金委託土地,全台約有七十公頃土地受到影響。
至於國軍老舊眷村改建基金委託標售土地,則因土地零碎、面積較小,並不在暫緩標售之列。
據了解,國產局在三月八日收到國防部公文,要求國產局暫緩標售營改基金委託標售的土地,理由是「營改基金資金充裕」。但發文的時間跟在信義聯勤標售案引發的風波之後,相關人員私下表示,國防部緊急喊卡,應該是為了避免標地再次引發財團化爭議。
官員說,去年國產局標售國軍營改、眷改土地進帳超過一百億元。新光人壽三月二日以六十四億元標走的信義聯勤兩千三百多坪土地,也是營改基金土地。國產局官員說,營改基金土地遍及全台,目前列冊管理的土地分別位於台南市、雲林縣斗六市等地。
除了營改基金土地將暫緩處理外,就連國產局管理的大面積國有土地標售作業也有所調整。國產局官員說,國產局的土地標售作業會繼續進行,南、北兩區辦事處十六日如期辦理土地標售,中區則訂在廿一日,但面積都不大、底價也不高,未來如果要標售大面積、底價高的國有土地,「會審慎評估」。
根據統計,這次暫緩標售的營改基金土地,較受矚目的土地包括台北市信義計畫區一千九百廿八坪的空地,目前由國產局和中信局合營收費停車場。這也是信義計畫區內國有土地僅存兩塊大面積完整土地之一,另一塊地現為世貿三館。
此外,營改基金土地還有北市台北醫學大學附近的六張犁營區(原陸軍保修場)的七公頃土地;以及高雄縣市交界的衛武營區,土地面積高達六十七公頃。
據了解,國產局在三月八日收到國防部公文,要求暫緩標售營改基金委託標售的土地,理由是「營改基金充裕」。但發文的時間跟在信義聯勤標售案引發的風波之後,相關人員私下表示,國防部緊急喊卡,應該是為了避免標地衍生財團化爭議。
至於在國防部發文喊卡後,未來這些營改基金所有土地如何解決還是問題。如果繳回國產局,未來標地收入改為國庫所有;但若只是暫時喊卡,日後再釋出,未來計畫則需要國防部和國產局進一步協商。
國產局官員強調,每年標售的土地中,除了國有非公用土地外,還包括軍方委託標售土地,一種是營改基金,另一種是眷改基金,售地所得大部分歸基金所有。國產局若標售營改基金所轄土地,售地所得約百分之九十九給營改基金、國產局收取百分之一作業費。若出售眷改基金土地,國產局則收取千分之三點五的手續費。
【2006/03/14 聯合報】 @ http://udn.com
跨黨派立委 搶救眷村文化
記者羅曉荷、蔡惠萍/台北報導
在台灣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眷村,正快速消失中。民進黨立委李文忠說,全台只剩十七個眷村還沒完成改建的認證程序;國防部以推土機拆除眷村,將土地交國有財產局標售的作法,會讓眷村文化永遠消失。
李文忠、國民黨朱鳳芝、親民黨李鴻鈞等跨黨派立委,建議國防部緩拆具特殊性的眷村文化空間,少數眷村應部分保留,作為眷村文化館或博物館,同時要求普查眷村基本數據。
李文忠說,行政院應政策宣示,以推動客家文化的方式,推動眷村文化保存。
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從民國八十五年頒布至今已超過十年。眷村改建共計八十八處基地,安置七萬一千零七十六戶,其中五十四處基地,共計四萬五千兩百八十四戶,將於今年三月完成改建,眷村改建將於九十八年完成。
李文忠表示,眷村拆遷速度愈來愈快,但國防部在眷改時只重硬體,卻對眷村的歷史、文物、記憶毫不重視,就連台灣到底有過多少眷村、軍種與分布狀況等基礎資料都付之闕如,如果再不做眷村普查,眷村文化恐怕都要變成沒有具像的「口述歷史」。
眷村文化急速消失,引起文史工作者及縣市政府的關注,紛紛加入搶救的行列,日前李文忠、朱鳳芝等立委,已結合外台會等團體,決定推動眷改條例修法,要求將保存眷村文化明訂在眷改條例中。
他們並主張,除了興建住宅外,也能在眷改中加入「文化園區」觀念,並修正眷改條例第十一條,讓地方政府以無償或半價方式取得眷村文化館或文化園區土地,同時修正眷改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眷改基金應以一定比例挹注眷村文化保存。
李文忠說,國防部有一千四百五十三億的龐大眷改基金,但去年只編列了區區八十萬進行眷村調查,眷村文化的保存不受重視,可見一斑。
【2006/03/14 聯合報】 @ http://udn.com
眷村保存現況》三重一村 自製畢業紀念冊
【記者蔡惠萍、羅曉荷/台北報導】
面對急遽消逝中的眷村文化,不少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及眷村自發的草根力量,都積極投入眷村文化搶救行列,希望能在推土機推倒竹籬笆之前留下珍貴的資產,當中有的已成功原地保留、活化再利用,留不住的也有「回憶錄」。
新竹以北曾有將近五百座眷村,是眷村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新竹縣、桃園縣、台北市等縣市政府都有主動規畫保留眷村的案例。
與國防部多次交手的桃園縣文化局長謝小韞表示,國防部經常在縣市政府打算保留眷村前,搶先拆個精光,她就有過幾次切身之痛,後來,她注意到即將拆遷的中壢龍岡馬祖新村相當完整且珍貴,悄悄地找了學者專家前往會勘,確定具有保存價值後隨即公告,國防部得知後,立刻調派工兵進入,火速拆掉了周遭十幾個村子。
當時,國防部甚至連馬祖新村都不放過,因為現行法令拆除歷史建物並不違法,不過她以開記者會訴諸輿論威脅國防部,最後國防部讓步,勉強同意暫時讓桃園縣「託管」五年,桃園縣政府保留了其中近兩公頃,活化成為眷村文化園區。
而位在台北市信義計畫區內的四四南村則採局部保留方式;早在一九四六年中國大陸來台接收四四兵工廠的眷戶成立的四四南村,在歷史價值的意義上彌足珍貴。
不過,由於四四南村有一半被畫為信義國小預定地,剩下的一半,包括文化界、社區工作者都希望能完整保存,後來,市政府選擇保留四棟眷舍,並將其改建成公民會館,台北市文化局四年前指定這些眷舍為歷史建物。
不過,雖然四四南村被局部保留下來,但也引發部分社運團體及文化界不滿,認為保留的比例太少,同時與原先的眷村文化關聯性太低,無法成為「活的眷村文化」;雖然四四南村硬體被部分保留下來,但對於後續活化利用,民間與公部門有不同看法,這也是許多眷村保留經常有的問題。
至於空軍三重一村又是另一種眷村文化保留的形式,空軍一村由於已確定改建,居民即將在今年遷入板橋建華新村,都市改革組織等團體的進駐,結合三重一村村長、眷村第二代王繼新,協力記錄屬於空軍一村的眷村歲月。
王繼新在村內發起為這個住了半世紀的家製作回憶錄,希望村民把家裡的全家福、大頭貼及寫下對即將搬離的感言,製作成回憶錄,村民努力翻箱倒櫃找出壓箱寶,集結成屬於自己的「畢業紀念冊」,預計這個月即將出版問世。
【2006/03/14 聯合報】 @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