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反共反獨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反共反獨】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有良知有骨頭的中國人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ZT] 魏京生2004-9-20〈放棄對胡溫體制的幻想〉
 瀏覽2,951|回應1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宇宙
SCFtw2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q=%22%E6%94%BE%E6%A3%84%E5%B0%8D%E8%83%A1%E6%BA%AB%E9%AB%94%E5%88%B6%E7%9A%84%E5%B9%BB%E6%83%B3%22+%22%E9%AD%8F%E4%BA%AC%E7%94%9F%22&meta>=
約有1,660項符合"放棄對胡溫體制的幻想" "魏京生"的查詢結果

*****************************************************
<http://www.chinatopnews.com/MainNews/Opinion/2004_12_12_21_14_33_983.html>
《多維新聞網》
2004年12月13日

放棄對胡溫體制的幻想
魏京生
2004-9-20


中共16屆4中全會結束了。這次被認為極其重要,受到各界廣泛關注的會議沒有任何政策上的新內容,只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就是江澤民交出了軍委主席的職務,完成了集大權於一身的統治權力轉移的過程。各界關注者反應都很迅速,紛紛發表評論,顯示了評論者們迫不及待的心情。綜合一下不同的評論,大致分以下兩種態度。

一種是樂觀派,以台灣的民進黨為代表。用王丹的話來說就是:胡錦濤代表中共內部愛好和平,追求民主的一派,他們掌權意味著中國民主化進程可以加快,台海兩岸的和平有保障(中央社台北2004年9月19日電)。這一派的重要發言人曹長青說,台灣可以立即獨立,不用擔心大陸武力犯台,等等。這似乎大陸民主化最重要的結果就是有利於台灣獨立。一廂情願的政治文化可以推論出如此怪誕的結論,真是中國百年來思想開放運動的一大碩果。

另一種是悲觀派,意見並不集中,共同的看法是胡溫的政策並無新意,仍將維持江澤民時代的路線不變。政改沒有希望,兩岸仍將緊張。胡溫體系將是鄧小平,江澤民體系的延續。

中國民主運動海外聯席會議的一致看法屬於這後一種觀點。我們認為中共一貫的專制制度並沒有因獨裁者的換屆而有本質的變化。這種換屆是自然規律的結果,而不是政策爭論的結果。它沒有包含改變政策和體制的動機,也不會帶來重大改變的結果。樂觀派的推論沒有事實根據,只不過是良好願望和胡溫派花言巧語相結合的結果。

中國民主運動海外聯席會議將不會改變策略,將一如既往的站在反對派的立場上,反對新的獨裁專制體制,以推動言論自由為前導,人權法制為核心目標,爭取結束一黨專政的體制,建立現代民主制度。

中國民主運動海外聯席會議的立場是基於以下的一些根據:

第一、這一次的權力轉移並不是什麼溫和民主派與當權者鬥爭的結果,而是中共上層的既得利益對江澤民,朱鎔基集團後期實行的對內,對外緩和衝突政策不滿的結果。推翻江朱集團的主力並不來自中共和人大內部要求民主和法制的勢力,而來自所謂“老同志”所代表的官商勾結的集團。

第二、胡溫上台以來最有代表性表現就是收縮反腐敗的規模,同時加大對各種反對派勢力鎮壓的力度。常上網的朋友們都能看到,雖然對法論功的鎮壓力度沒有改變,但是對各種非宗教的異議人士的判刑增加了,刑期按同比增加了一倍以上。而且迅速加強了互聯網的封鎖。這也是胡溫相對於江朱政策的唯一重大調整。

第三,胡溫上台前後的意識形態表現,是“高舉老前輩的旗幟”,強調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剛上台就前往“革命聖地”朝拜,近兩年的媒體導向也朝著“革命復古”的方向大幅度轉變。中共各時期歷史的文學作品急劇增加,中共以前的大幅度減少。有人想打擦邊球,拍了一個“走向共和”,就被胡錦濤本人禁演了。有如此意識形態基礎,說他們是中共內的“愛好和平,支持民主”的派別,真是天大的冤枉。

基於以上主要根據,中國民主運動海外聯席會議呼籲海內外正直人士放棄幻想,一如既往地以反對派的姿態推動結束中共一黨專政,建立以每一個人的自由和人權為前提的現代民主制度。

(寫於2004年9月20日。部份內容在自由亞洲電台上播出。)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574066
 回應文章
[ZT] 我說不得2006-11-29〈大國崛起,一個流傳已久的偽問題 — 觀《大國崛起》系列片有感〉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人民才是推動大國崛起的主要力量。』『脫離老百姓的認同和利益談論大國崛起是可笑的。』『中國的崛起是中國人的崛起,沒有老百姓的推動和參與,任何崛起都是不長久的,也是荒唐可笑的。』

以“藍網”水準之低恐乏知音。

*****************************************************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1387286&page=1>
首發於《凱迪網絡.貓眼看人》

<http://www1.tianyablog.com/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woshuobude>
作者“我說不得”的網誌有複本

大國崛起,一個流傳已久的偽問題
 -- 觀《大國崛起》系列片有感

我說不得
2006-11-29


一、大國崛起,細說你的來龍去脈

大國崛起是最近幾年來一個流傳已久的學術偽問題。最開始是一批搞國際問題的專家為了忽悠領導搗騰出一個概念叫中國「和平崛起」,翻譯成英文叫The peaceful rise of China,但「和平崛起」的提法本身就有問題,如新加坡的李光耀就很不認同這種提法,本來大家是平起平坐,你一Rise,你就崛起升高了,就變得高高在上,你在高,我在低,那我就會受到威脅。而且Rise本身有威嚇(Startle)的含義,你Rise了,其他人沒有Rise,大家就對你感到不安,為你的Rise感到擔憂了,結果豈不軍備競賽重新開始?本來「睦鄰、安鄰、富鄰」政策好好的,公開提出「和平崛起」後在國際上反倒起了負作用,很多週邊國家還有美國乘機大肆宣傳中國威脅論,於是2004年後官方對外不再宣傳「和平崛起」,而改成了「和平發展」,叫Peaceful Development,結果Rise這個勁頭給縮了回去,主要強調「和平」的發展了。改成「和平發展」就像放了個沒臭的屁,等於沒說,試問世界上哪個國家包括美國在內不是在「和平發展」?這也就宣告「和平崛起」這個概念基本完結。

不知何故,最近央視又開始大張旗鼓的談論大國崛起,雖然很隱晦的先說歷史上其他國家的崛起故事,但最終的落腳點卻還是在中國崛起上。但大國崛起的說法也有點問題,這裡的大國,應該不是指Big Country,而是指Big Power,如現在的美國,我們就叫他Super Power,但真正成為一個Power決非易事。一個小國家,比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就算當年也談不上是一個Power,哪怕他們當時聲稱自己擁有了世界,擁有了無敵艦隊,這些國家能夠風光一時只是因為處於無人挑戰的歷史時期,這是經不起考驗因而非常短命的。這種Power只是獨腳戲,它不能稱為Power的根本原因是他們有限的資源和人口這些最基本的稟賦缺陷。

如果要說Power,在世界打通以前,中國其實一直就是Power,而且是Super Power--再怎麼落後,如此龐大的國土和巨大的人口數量永遠都不會有生存的危險,也足以讓其他國家擔憂。其實中國的過去並沒有那麼的糟糕,我們為什麼總是鄙視舊社會,大概是和我們長期以來受到「污衊舊社會」的歷史觀有關。作為一個泱泱大國,根本就沒有必要妄自菲薄,不管怎麼說,我們一直就是Power,至少在地區層面上是,如果還要說大國崛起,那一定是向著Super Power的目標邁進了。但是要真想成為Super Power,那就意味著改變世界格局,意味著挑戰美國的霸權,和平的崛起歷史上沒有先例。即使我們一再強調自己是和平的,但哪個國家敢把自己的國家命運放在一個挑戰國的外交承諾上?反覆強調自己是和平的崛起反倒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嫌疑。所以說,無論是和平崛起還是和平發展都是個糟糕的概念。


二、中國崛起,美國怎麼想?

說到大國崛起,我們無法擺脫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應對美國--美國也在大洋的彼岸一直盯著中國。無論中國說崛起也好,發展也罷,對當今的全球霸主美國而言,那只是外交辭令,讓他們放心不下也不容許的是,新的霸權興起並向美國挑戰。就算像布列津斯基那些非鷹派的人物,在嘗試建構一個由美國霸權主導的世界新秩序中,中國也只是被賦予扮演維持亞洲大陸穩定的一個地區大國的角色而已!而中國現在還遠遠談不上對東亞地區能起到主導地位。

美國的外交政策,如克林頓時期的接觸戰略,也就是Engagement,其主調是把中國「拉進來」,希望中國能夠逐步進入國際社會,接受國際的規範,這個地區大國就有利於維持國際社會秩序,也就是美國全球佈局重要而有用的一員。所謂Engagement,說白了就是軛制,軛的意思是給牛套上枷鎖,牽著牛鼻子走,牛要聽話就牽著,不聽話就抽一鞭子,正如克林頓時期的接觸戰略,強調的是軟的一面,而現在小布什時期的戰略,更強調硬的一方面。不管是軟的硬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迫使中國融入美國的戰略圈。

最近美國的對華政策又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作為美國對華政策最重要的實務人物,美國常務副國務卿佐利克在今年九月發表了一篇有關美國對華戰略關係的重要演講,最新政策不但要把中國拉入國際體系,而且要進入讓中國在國際體系中扮演「利害與共」的角色。而其用詞是Transform這個字,Transform就是「變成、改造」,也就是實質上進入另一階段、另一形態。佐利克要中國成為國際上利害與共的國家,其含義重大,利害與共不一定是盟友,但關係卻可能比盟友更重要。中國不再在國際團體內受到限制,而是成為涉及利害關係的持份者,是利害關係把中美拉在一起,所以美國會跟中國合作,但仍然步步為營。佐利克有一句名言:「很多國家都希望中國真正走「和平崛起」之路,但是誰也不會把自己的未來作賭注。」簡而言之,佐利克是兩手準備,一手搞合作,一手搞防範,也不理你是崛起還是發展了。

美國曾經公開聲稱,在近三十年內沒有和美國同等量級的對手出現,美國已經在經濟、政治、科技、甚至文化上全面領先。目前看來是這樣,未來三十年也應該是這樣。但留給世人的這三十年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挑戰美國霸權顯然不現實,反而會打亂自己的戰略計劃,葬送幾十年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如此看來,和平崛起這樣的說法顯然就是一個偽問題。我們的和平崛起到底是在哪個層面,是地區層面還是世界層面?我們面對的問題是,在這任何一個層面崛起都要受到美國的強烈打壓。那我們在最近三十年提和平崛起到底是自我激勵還是自我夢囈?

在當今的國際格局裡,留給中國的空間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大。事實上,舊有的體制 -- 也就是美國現在把持的國際體制 -- 我們還沒有完全參與、沒有完全理解並利用。如果我們想重新提出自己的規則,我們首先要思考:我們有規則嗎?我們能夠為世界貢獻什麼?我們有這個實力嗎?正如美圓的國際地位是依賴於美國強大的經濟能力,美國的文化在世界傳播是因為其強大的綜合國力,我們現在顯然沒有什麼可以提供給世界的,除了那些出口的廉價Made in China,我們對世界的優勢只是廉價的勞動力。我們現在奢談什麼大國崛起,未免為時尚早。

跟著強者走是國際政治中的不二法則,參與 -- 而不是挑戰 -- 是中國未來三十年最好的選擇。我們的近鄰日本給我們上了一課。晚清時期日本明治維新後很快拋棄了中國的傳統體制並迅速成為發達國家;二戰結束後元氣大傷的日本緊跟美國,一舉成為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不善於學習和利用外來力量 -- 不管是蘇聯還是美國,這是我們長期落後的重要原因。新世紀我們面對美國,能否抱著學習的心態而不是牴觸的心態,這很重要,跟著強者走,這無關奴才漢奸思想,國際上搭便車 -- 如人民幣對美圓匯率 -- 本就是高超的外交藝術,是值得研究學習的。參與現有的國際體系,中國需要更多新思維,而不是外交革命家。


三、大國崛起,你的背後是誰?

大國崛起是一個充滿了想像力的詞語。但歷史上的大國崛起可不是這樣,無論是英國還是德國,或是美國、日本,他們的背後終歸是有強大的力量在支撐、在推動。不過,除了科技,除了民主,除了思想,甚至除了那些英雄人物,人們很容易忘記的,是老百姓的利益。歸根結底,所有的這些東西,科技也好,民主也好,只有真正有利於老百姓福利的,才能夠真正被老百姓接受並加入到其運用的行列中去,才能算是真正的大國崛起。反觀葡萄牙、西班牙、荷蘭,除了稟賦缺陷外,他們所謂的崛起過程不過是少數人的遊戲,所以只是曇花一現,至今都只是個循規蹈矩的普通國家。而幾個失敗的崛起國家,如二戰前的德國、日本和後來的蘇聯,他們的強行崛起沒有為國內老百姓創造足夠的福利,有的甚至帶來災難,這樣的崛起是崛而不起。真正的大國崛起,目前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英國,一個是美國,最重要的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國的維多利亞時期創造的輝煌是全民共享的,而二十世紀的美國也是美國人共同的榮光。

大國崛起最終目的是為百姓謀福利。科技、民主、思想傳播等等,都是這個過程中的因子,最終的落腳點是服務老百姓,而不是服務於祖國榮譽。只有為老百姓生活創造便利的才能叫科技,只有讓老百姓感覺自在的才是民主,只有讓老百姓認可的才是正確思想。正如一句老生常談的話,科技以人為本,科技首先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的生活,而不是像某些科學家動輒把國家榮譽放在嘴邊所描述的那樣神聖。再如民主,民主不僅僅是字面意義上的當家作主,民主的本質是制度,是為了提高國家和社會事務治理效率而產生的,它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萬靈仙丹,那些一味鼓吹民主萬能的人和曾經的「一股就靈」有著同樣的可笑性。

脫離老百姓的認同和利益談論大國崛起是可笑的。如果崛起是以老百姓的利益犧牲為代價的話,這樣的崛起不如不起。如果大多數老百姓對這個崛起沒有興趣,那所謂的大國崛起也就成為了部分菁英階層的個人晚宴,老百姓又何曾分享?一個漠視老百姓的大國崛起是可笑而不可靠的。如果推動者只限於學術圈的話,如美國國務卿賴斯說的,這樣或那樣的學說也許養活了學者,但外交政策首要的是為國家利益服務,那中國的大國崛起又是為誰服務呢?


四、中國的戰略:韜光養晦不是戰略,和平崛起也不是

中國歷史上一向誇耀自己有戰略,但事實上這些戰略倒更像是孫子兵法的權謀之技和權宜之計。戰略不是態度,而是方向;戰略不是計劃,它比計劃更加長遠;戰略不是高談闊論,而要具備可操作性。戰略需要調研、需要制定、需要評估,它是未來較長時期的一個藍圖。改革開放時期的韜光養晦不是戰略,而只是權宜之計。韜光養晦不解決問題,只是縮起頭來做人,現在提和平崛起,主張伸出頭去,這也不是好辦法。伸出頭去人家會打你,縮起頭人家要打還是會打,倒不如以平和的心理坦然面對。

伸頭和縮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出發點在哪裡?未來中國三十年甚至五十年,我們有什麼辦法做到國強民富?顯然,國強民弱不行,國強民窮也不行。民是國之基,沒有老百姓,就沒有國家的強大。寧可藏富於民,也不可民窮國困。我們常說的「大河有水小河滿」,其實是完全錯誤的,大河有水的前提是小河先有水,建國前三十年的建設不成功,關鍵就是把老百姓搞得太窮。

國家強大與否不僅僅是經濟。大清朝在鴉片戰爭時期的GDP仍然佔世界的20%,但還是抵抗不住洋人的炮火,更趕不上人家的發展加速度。現在的中國經濟看起來樣子不錯,每年的GDP增長速度接近兩位數,可老百姓還是不滿意,為什麼?因為在這些數字的背後老百姓得到了什麼?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去反思。

更可悲的是,我們面對那些用人民的血淚和汗水凝固的高樓大廈、高爾夫球場、豪華盛宴、高檔公車、公款旅遊等等已經司空見慣,對於現在的腐敗和黑勢力見怪不怪,而那些弱勢群體,比如八億農民,換來的卻是半個世紀都不曾改變的無社保、無醫療保障、無養老金,甚至因戶口帶來的無遷徙權的窘迫境地,他們是沒有任何福利的一大批人,卻佔了中國三分之二的人口。新三座大山,房價高企讓年輕人痛苦絕望,教育產業化讓中年人膽戰心驚,醫療產業化讓老人心驚肉跳。還有失業問題和下崗問題,因為找不到工作和因下崗生活無望而自殺的新聞已經不稀奇,國內的這些社會問題遠遠沒有得到解決,卻在奢談大國崛起,這也應該算是盛世奇談罷?

繁榮的GDP背後,卻是來自於多數人的犧牲和淚水,這種繁榮與強大的意義本身就要打問號。中國的戰略立腳點應該放在老百姓的利益上,而不是為了繁榮而繁榮,為了崛起而崛起。這些空洞的口號早已喚不起老百姓的激情。只有真正考慮到老百姓利益並讓老百姓參與其中的國家戰略才是國家的戰略。就目前而言,中國的國家戰略還是應當以內為主,以外為輔。內部問題不解決,不但不能崛起,連存在下去都是疑問。正如我們現在因為社會保障問題、土地和拆遷問題、長期的環境、就業問題、教育問題、房價問題等,幾乎引得是民怨沸騰,和諧社會從何談起。儘管中國現在因為體制和人口紅利還沒有用盡,經濟還在往前發展,一旦經濟停滯,恐怕禍不在須臾,而在蕭牆了。

大國的崛起在於民主與科學的進步,但前提是要為老百姓謀福利,得到老百姓認同才行。雖然早在上個世紀初我們的先輩就喊出了民主與科學的口號,但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這個問題,同志們還需要努力。解決內部問題,看來也只有通過民主和科學的方法來解決。而外部問題,恐怕還是要跟著強者走,盡可能的融入國際社會並爭取自己的利益和有利地位,早參與比晚參與好。正如大國崛起系列片中隱晦指出的,科學是國家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民主是大國崛起的輔助劑,人民才是推動大國崛起的主要力量。

中國的崛起是中國人的崛起,沒有老百姓的推動和參與,任何崛起都是不長久的,也是荒唐可笑的。目前的問題不是崛起的問題,而是如何解決國內矛盾的問題,不解決目前社會保障問題等問題,中國經濟的發展恐怕難以長久,社會也難以穩定。菁英們在談論中國和平崛起的時候或許應該多考慮一點國內老百姓的想法並讓他們參與進來,共同分享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和國家地位提高的榮耀,不然,再多崛起也只是豪門盛宴,與老百姓何干?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9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