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 韓國專題(二)剖析韓國大選─兼論台灣的國民黨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研究生
丁建文
--------------------------------------------------------------------------------------------------------------------------
一、在野黨崩潰前的情形
當四月十五日韓國第十七屆總選舉逼近之際,執政黨和在野黨交戰的炮火越來越猛烈,國民的政治參與感反而是抱持著一種冷漠的態度。三月十二日「大國家黨」雖然倚靠席次的優勢,通過對於總統的彈劾案,卻反而忽略了基層民眾的聲音,與民眾保持國家安定的希望相違背。使得「開放的我們黨」善加利用,成為國會的第一大黨。
民眾對政治產生冷漠感,可以從選戰時的政策得知一二,綜觀兩黨都沒有把焦點放在國民的生活素質和國家定位的戰略上,發表什麼政策,內容皆貧乏至極,擺明是不把國民放在眼裡。牛肉在哪裡,韓國選民並沒有感受到。
韓國總統彈劾案的通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要追溯至盧武鉉總統曾經發表過這樣的一個聲明:如果我收受的不正當政治獻金超過「大國家黨」的十分之一,我願意辭職下台,但在這之後,最高檢察廳中央搜查部調查的結果,卻是大國家黨收受的獻金為八二三億韓圜,「開放的我們黨」為一一三億,於是「大國家黨」和「民主黨」聯合提出彈劾案的主張,當時,外界的看法是認為這個彈劾案最終還是不會通過的。韓國的在野黨主要的用意應該也只是要給盧武鉉總統一點教訓。
真正的引爆點最主要還是在於三月十一日,盧武鉉總統召開記者會發表的言論,言語內容非常挑釁,才會導致在野黨聯合通過彈劾案。
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在作法上,這一點和日本的小泉首相非常類似,總是把對手設想成一個對決的敵人,忽視國家的安定,常逞口舌之快,這不是正確的治國之道。台灣領導人也一樣,陳水扁在三二○投票之後的抗議事件,宣稱民眾的抗議行為是一種軍事政變。雖然陳水扁勝選了沒錯,也掌握了國家的最高權力,但是,對長久以來台灣的安定和繁榮,這是一個非常不明智的行為。
雖然,盧武鉉的總統職權被停止了,但是從總體而論,仍然是對盧武鉉總統有利,彈劾的通過與否,最主要還是要看憲法法院是否通過決議,另一方面,政黨的支持率在民調上,在野黨的支持率大幅下滑。「開放的我們黨」向上提升。
不只如此,韓國的中央日報三月廿三日在全國主要的廿個選區進行調查,發現「開放的我們黨」領先的區域多達十九個。「大國家黨」的傳統大票倉慶尚道和「民主黨」的全羅道,都被「開放的我們黨」領先。
總統的職權被停止,由高建首相代行職權,這樣也有利於「開放的我們黨」的選情,盧武鉉就不會在公開的場合發表任何不利於選情的言論。再加上,在野黨彈劾所持的三點彈劾理由並不充分,所以彈劾案會在憲法法院通過的可能性非常的小。表面上,盧武鉉總統的權限是被停止了,但是,實際上,選舉的勝敗還是操縱在他手裡。
在彈劾案未提出以前,在野黨內部就有人認為不可輕率,要慎重地考慮,提出彈劾案不一定對在野黨有利,「大國家黨」因為收受巨額的不正當資金被貼為守舊派的腐敗政黨,「民主黨」則是在被分裂出來的「開放的我們黨」還有「大國家黨」夾殺之下,有消失的可能。再加上,兩黨的中堅年輕議員公然要求指導部換下一些萬年老議員的臉孔,換上新臉孔,認為黨的勢力之所以不能擴張是因為這些老議員的緣故。
所以兩黨的指導部為了解消這樣的情勢,於是利用彈劾盧武鉉來轉移焦點,但是這麼做,一些改革派的民主黨議員相當失望,認為不該與「大國家黨」合作。
二、感性的選戰
在生活上,韓國和日本同樣都是步入了一個高齡化的社會,在國際戰略上,韓國和北韓、美國、日本的關係,各政黨在選戰的時候,都沒有對這些提出相對應的政策及未來的走向,而盡是一些低層次的形象戰,韓國的中央日報恥笑韓國的選戰是一種夾克政治和天棚政治。
各黨之間,一直在夾克之間互相作文章,都認為自己的夾克顏色才是最親民的,「開放的我們黨」的夾克是黃色的,「民主黨」就認為「開放的我們黨」是從我們這裡分裂出去的,所以我們用的顏色應該比他們更濃,遂把原來的顏色換為更濃的黃色。「大國家黨」則換為青色的夾克。各黨都認為自己夾克的顏色比對方親民。
至於講到天棚政治,最先驅的代表要算是「開放的我們黨」,該黨為了要與不正當資金的流用撇清關係,就把黨的總部搬到青果市場的共同販賣場,以示自己的清白。接著,「大國家黨」也跟著效法,搬到近漢江的帳蓬裡,後來又換到貨櫃屋裡。連國會議員的專用車現在都改用計乘車。
各黨的議員們都只專注在這些表層的事物上,本人卻一點感覺都沒有,只注意如何欺瞞選民,缺乏政策白皮書,這些韓國的政治現象都導致了韓國選民產生政治冷漠感。
黨與黨之間,如果本身沒有創造新議題來區隔彼此,長久下來,雖然一開始會給選民有耳目一新的效果,但是如果沒有在這方面著手的話,較強勢的那一黨會接收較為弱勢的黨的選票,最後被選民淘汰,在台灣,新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想要吸引選民的票,形象固然重要,但是有時候也要讓選民知道牛肉在哪裡。
三、議員的世代交替
另一方面,各黨都採取了新人新面孔的清新作法,想要贏取選民的心,以主要的「大國家黨」、「開放我們的黨」、「民主黨」為例,新人所占的比例達到七成左右。女性議員的比例也從原來的十六人增加到卌人的名額。
各黨主要黨的接班人也都出現年輕化的現象,「開放的我們黨」的鄭東泳議長現年五十歲,出身 MBC 廣播公司的播報員,是最有可能接任盧武鉉總統位置的下一任人選。
「大國家黨」的黨代表朴槿惠議員也才五二歲,是朴正熙的長女,在保守黨裡的人氣很旺。另外一位則是「民主黨」的秋。選對策委員長,法曹界出身,僅僅卌五歲而已。
四、由韓國的例子可推估台灣的國民黨將泡沬化
如果要用一個最好的例子來預測在台灣的國民黨是否會泡沬化,我認為韓國的「大國家黨」解釋力最強,怎麼說呢?韓國的「大國家黨」成為真正的在野黨關鍵點在於三月十二日,「大國家黨」聯合其他黨通過了對總統的彈劾是其致命傷,因為,該黨長久以來忽視真正的民意,流於權力鬥爭,強硬通過了彈劾案,與國民希望國家安定的想法相違背。使得「大國家黨」在重新大選之時,只得了一二一席,成了名符其實的在野黨。
這點與國民黨在三二○大選之後,發動群眾抗爭,要求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甚至揚言在五二○有可能發動倒閣的行動,非常相像。抗爭到結束的這一個過程中,國民黨和親民黨的立委表現非常不適當,強硬質疑總統就職的合法性,這點與「大國家黨」相同,執意於權力鬥爭,忽視人民的真正想法,只怕年底的立委選舉,國民黨就會失去國會的多數席次,成為真正的在野黨。另一個考驗是,國民黨內部面臨的問題──世代交替,隨著總統敗選,黨內雖有人要求世代交替,但是連系人馬依舊不為所動,支持連戰續任主席,這次的敗選顯然並沒有使國民黨痛定思過,以新人新形象來爭取選民的心,雖有五七六聯盟的成立,可是我認為對推動改革國民黨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從選戰的政策來看,國民黨的選戰政策流於口水化,和互相攻擊敵方,集中力是集中在於口水化,集中在到底是誰污了最多的錢,誰才是貪污的政黨,而不是把力量放在政策方面,對台灣未來應該走哪一個方向這個重要的議題上,反而一點都不注重。
國民黨所處的境地,儘管是和「大國家黨」多麼地相似,但是,不同點是一個有積極議員的世代交替,進行新人新面孔,以提升黨的形象,國民黨卻還停留在老人政治,絲毫不見有積極改革的行動,可以想見的是,年底的大選,民進黨即將站穩執政黨的地位,國民黨即將成為歷史名詞。
廿四 韓國專題(四)剖析韓國大選〔之二〕
丁建文
--------------------------------------------------------------------------------------------------------------------------
一、 彈劾焦點模糊
四月十五日,韓國的大選結果出爐了,「開放的我們黨」在國會成為一黨過半數的局面,這是自一九八八年盧泰愚政權以來,首次的出現,「大國家黨」和「民主黨」執意通過彈劾之下,被國民拋棄,兩黨成了名符其實的在野黨。
一開始,盧武鉉總統的支持率只有十幾%而已,隨著,不正當獻金案的曝光和鄭東泳議長的上任,「開放的我們黨」的支持率開始急速上升,「大國家黨」和「民主黨」覺得危機逼近了,於是利用盧武鉉總統的發言不當為理由,發動總統的彈劾案,在野黨聯手,彈劾案雖然是通過了,兩黨的支持率卻不升反降。但是,從這次韓國大選來看,焦點應該是放在自去年二月盧武鉉總統的政績表現,以此點為出發,相反的,卻都集中在彈劾的是非。這樣的焦點錯置,對於,大國家黨和民主黨來說是一種不智的行為,如果,戰略錯誤了,應當馬上創造一個新的戰場來吸引和轉移選民的眼光,使得國民憤怒的影響力降到最小,爾後,雖然「開放的我們黨」的鄭東泳議長失言,造成「開放的我們黨」失去了絕對的優勢,在「開放的我們黨」的即時補救下,卻也無礙於最後的獲勝。
二、地域對立明顯
今次的韓國選舉,有幾項特徵,第一個是世代交替加速化,年齡在五十歲以下佔了八三.六%,第二個,左派的民主勞動黨,這次得到十席,成為國會的第三黨,該政黨主張應該撒回在伊拉克的派兵,這個主張與目前既有主流的政黨裡相違背,這是目前韓國國會裡的新現象。
另一方面,民主黨在南西部的全羅道地盤,從改選前的六一席銳減為九席,自由民主聯合在中西部的忠清道大票倉裡,也從之前的十席降為四席,連在比例代表名薄下的金鍾泌首相,也落選,長年主宰韓國地域中心的金大中、金泳三、金鐘泌,三金政治在韓國正式落幕。
「開放的我們黨」在韓國的西半邊,包括首都圈、全羅道、忠清道、濟洲道裡,獲得了大部份的席次,「大國家黨」則是東半邊的慶尚道和江原道得到了大部份的席次,民主黨和自由民主傳統的大票倉沒落,形成一種東西對決的情勢。
這次韓國大選的結果,很明顯地造成了地域之間東西的對立,這一點與台灣的大選結果一樣,在這次台灣總統大選得票數來分析,陳水扁總統在北部完全被連宋所打敗,在南部則是取得了絕對的優勢,雖然,獲得了大選的勝利,但是,造成的地域之間的對立,應該如何去消解,則是執政黨應當好好思考的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利用地域之間的對立,弄成選戰主軸,這一點是民進黨必須要好好思考的一個問題。
三、「三八六」、「 IT」成為主角
「開放的我們黨」的權力基礎來源是三八六世代,所謂八六世代就是指卅歲後半到卌歲前半,以及八十年代大學生活和六十年代出生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沒有經過戰爭的洗禮,生活上就原本屬於一種優渥的環境,生活環境越好就越討厭所謂傳統的權威體制,以及保守的政治。這是目前韓國的情況。
廿、卅歲世代的人也大都以電腦或者是手機電話,呼朋引伴聚集在光化門廣場,為盧武鉉總統彈劾案,發聲抗議,不管是年輕人還是夫婦都帶著年幼的孩子都來參加,聲勢之大,就好像韓國舉辦的世界盃足球一樣。在年輕人的心目中,這就像一種嘉年華會。
對台灣的政黨來說,吸引年輕人的選票的,不失為一個新的方向。創造一種新形態的電子論壇,以此種方式凝聚年輕人的心,不要再像過去一樣,只在選舉時,以傳統的遊街和拜票方式。這樣的方式對年輕人沒有多大的吸引力。
四、「開放的我們黨」的派系情形
「開放的我們黨」和民主黨類似,都是一個集合不同聲音的政黨,簡言之,「開放的我們黨」大約分為三派,第一個是以盧武鉉勢力為首的親盧武鉉派,第二個是鄭東泳議長,第三個是金槿泰改革派勢力,
像金槿泰和鄭東泳對於派兵去伊拉克是的問題,兩派都持有不同的意見,今後,如果下錯一子棋的話,有可能一子錯,滿盤皆輸。再加上親盧武鉉的勢力在制定政策方面,總是將不符合自己作法和邏輯的就剔除掉,也有可能導致「開放的我們黨」的分裂。
「開放的我們黨」的政策決定,應當朝著它們自己本身選出比例代表制的方法,名單的順位是透過各方的聲音,經過討論和投票之後所決定的,同理可證,政策的制定透過各方的討論和聲音,再來決定政策走向,這樣的話,這三派的利益,也就不會太過於集中親盧武鉉派,而導致「開放的我們黨」的分裂。
五、對立上升造成跛腳鴨總統
未被彈劾以前,盧武鉉總統在內政上的方針是,教導人民不要太過於偏重學歷的教育改革和弱者的優待政策,在外交上,對北韓政策的路線則是沒有多大的變更。
問題是,未來政策的走向還是要靠黨內另外兩派主導,並不是只有親盧武鉉勢力來決定的,另一個更大的問題是,我們以世界的基準來看,其實「開放的我們黨」和過去的大國家黨並沒有多大的差異,然而,盧武鉉總統在選戰之時,總是以煽動式的情緒,強調世代的交替和權威的否定,這對老年人來說不僅會產生一種危機感,兩代之間的對立也會愈趨激烈。
對於國內的景氣的低迷、階級之間的對立、世代的衝突,如果沒有好好解決的話,恐怕盧武鉉總統會成為一個跛腳鴨總統。
由這點來觀察台灣的陳水扁總統也是,如果還只是利用民粹主義治國,把國內的族群,硬是切割為外省族群和本省族群,利用兩者之間的劃分,來爭取票源,對長期的台灣的未來而言,是很危險的,在推動施政上會遭受到在野黨的反對,執政黨的施政就會礙手礙腳,最後,成為和盧武鉉總統一樣的跛腳鴨。
廿七 韓國專題(五)韓國政黨的民族主義瀰漫了全國各界
佛光大學政研所研究生
劉邦信
--------------------------------------------------------------------------------------------------------------------------
執政黨「開放的我們黨」在韓國大選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而「反美、親北韓」的傾向開始得到支持。以日本與歐美諸國為基準來看,韓國政治是很難理解的。
煽動的媒體與易熱的群眾
煽動的大眾媒體與易熱的韓國人民在南韓已形成特殊的現象。在南韓大選期間,有一整個月的時間都因為媒體的報導,使得人民一面倒地反對彈劾案,猶如洪流一般宣洩不止。這股影響力,讓支持盧武鉉總統的人發表了「非常時局宣言」,其用意是在說明,彈劾一個由人民所選出來的總統是一種古老的政治暴力。而這段宣言也得到了許多韓國人的認同,因此使得盧武鉉總統的彈劾案取消,而「開放的我們黨」也在選戰中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這種易受媒體影響與易熱的民族性已經是韓國特有的民粹主義了。而經過世代交替所產生的文人政治開始後,南韓的政治更是往這種特有的民粹主義邁進,因為今天會變成這樣也是遲早的問題。
南韓民眾為何親北韓政權
盧武鉉「開放的我們黨」的政治姿態一言以蔽之便是「反美、親北韓」。北韓一直是個危險的國家,他的統治者是獨裁的金正日,而它在私底下更是進行開發核子武器、秘密輸出軍事用品,及對日本人採取綁票勒索的行為,還有大宗的毒品走私。這樣一個高度危險的國家,開放的我們黨在選舉大勝後,卻有親近北韓的意圖,這實在難以令人(尤其是日本人)了解?
還有一點也是感到無法理解,就是南韓在無意識間要和日本與歐美的先進國家進行政治上的對立。不過,我們可以發現到的一點就是,南韓在經濟上可以與其他先進國家比肩;但在政治上,南韓的政治地位卻好像第三世界國家,以這個觀點來看,它想要親近北韓的態度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蘇聯的赤色政權在一九九一年崩潰時,冷戰體制已經在各地宣告結束,世界各地也從民族對立急速轉變成地區的對立,而朝鮮半島在冷戰結束後也有相同的事發生。不過,韓國有一點與其他國家不同,就是南北韓並不是異民族間的地區對立,而是同一民族向民族統合的方向努力。
一九八八年盧泰愚政權成立、一九九三年的金泳三政權、一九九八年的金大中政權,與二○○三年的盧武鉉政權,他們對北韓的政策是延續著的。冷戰後在盧泰愚時代末期,漸漸有對北韓開放的政策成立。而金大中時代這個政策更是加速地展開,到了二千年的南北首腦會談,輿論與大眾媒體更是清一色地支持親近北韓的政策,到現在亦是如此。
自從南韓政府開始有了文官政權時,韓國便越來越民主化,它給我們的印象就是急速地自由主義擴張。不過我們只看到事情的表面,當美蘇兩國冷戰結束後,南北韓的代理性亦隨之結束,而帶來的影響便是逐漸喚醒了這個本為民族國家卻被封鎖了的意識。冷戰時期,韓國是軍權政治,以「民族才是國家」,「民族是超越國家」的這種意識,來與北韓分裂、對立。而現在在政治現實面的考量上,則喊出了「有國家才有民族」,「國家即民族」的口號。
在南韓,所謂的民族主義,是在與近鄰諸國的東亞共同集團相對抗,而在對抗意識中形成的,它們並不採取中立立場,它們已在意識上認為其他國家都跟它們有差距,認為在實際上大韓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國家。它們的民族主義是以對其它民族對立中所產生的優越意識作為出發點。而在冷戰結束後,南韓的對北韓政策是以在政治上回歸為一體作出發點,一方面南韓總統發表:「國家將會對北韓人民開放」,另一方面,又不斷地對北韓提供支援資金與物質,並抓住種種機會來回應韓國人民的期待,以「向人民開放國家」的政治姿態不斷向前邁進。
三八六世代的「我們」的情緒
這次南韓大選投票人的年齡層比率是,廿歲世代廿二.一五%、卅歲廿四.九%、卌歲廿二.八%、五十歲十三.二%、六十歲以上是十六.九%。廿歲以上卌歲以下的範圍是卌七.○五%,而五十歲以下則是六九.八五%。由此可知,這次的大選,年輕世代佔了很大的票源(近七十%),也就是說,有將近六十%的卌歲以下的票是以所謂的三八六世代為中心的。
三八六世代就是指現在是卅歲左右的人,在八十年代開始了他們的大學生涯,而在六十年代左右出生的。他們是在南韓學生運動最蓬勃發展時的一群人,所以他們對政治有極大的興趣與重視,而稱他們為三八六世代同時也有「新時代電腦世代」的象徵。
南韓在八十年代,反政府的學生運動非常地興盛,他們是以民主主義為中心來進行抗爭的,因此民主主義在當時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但從現在來看,民主主義在南韓卻漸漸沒落了,取而代之的是民族主義,還有「開放的我們黨」與「大國家黨」的興盛。大國家黨這個黨名並沒有使用外來的漢字語,一定要用韓文才有辦法清楚地表達它的意思,所以外國人是無法了解它這個黨名所代表的意義,只有韓國人才會懂,而「開放的我們黨」與「大國家黨」的黨名都是擁有極強的民族性意識,都是有脫離民主自由的意味。
「開放的我們黨」的黨名存在著一種生命共同體的意義,而這種民族主義的情緒不斷地在南韓人民的心中蘊釀著。對於北韓,他們漸漸地願意去接受與認同,雖然在戰後透過錯誤的教育使得戰後世代相信北韓是恐怖、可怕猶如惡鬼般的國家與人民,但現在南北韓都必須要改變這個錯誤的觀念,並加強對彼此的認同感。「他們也是我們」這種想法已經不是少數的韓國人認同了。「開放的我們黨」的意思就是要對北韓人民開放,南韓的民族主義已經充分表現了這個黨名了。
韓國第一次有「我們的總統」的感覺
一九九七年,亞洲經濟恐慌造成了南韓經濟困窘,社會上以「大學生為精英」的情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與日俱增的失業危機,而這次的危機也是南韓自建國以來首度要為自己國家的責任負責。本來南韓為民主主義國家,但因為人民對民主主義國家已產生絕望,因此民主主義在南韓便成了空想。而南韓在經濟凋敝後,當時的總統金大中便開始重建南韓的經濟,以 IT 產業為基礎,並吸引龐大的資金投資,因此使得南韓互聯網的普及率是世界第一,而這種發展也變成了一種全民共識,進而使得網路市民在南韓越來越發達、越來越普遍,這類的網路市民對政治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他們是革新派,對政治有較高的期許,並支持政治變動與改革,例如三八六世代,他們的存在便大大地左右了南韓社會的動向與發展。而自稱為網路市民同時也自詡為革新派的盧武鉉支持者,也正好符合了南韓現在的形象潮流。
南韓人民的國民性是自滿的,可是他們又是個「恨的民族」,在韓國的民族歷史上,他們飽受折難,但卻從不屈服,因此他們總是對現狀不甘願,用這種不甘願的心態來面對未來,而這就是「恨的民族」所延續的傳統。所以盧武鉉才會這麼地受人民支持與愛戴,因為他出身非常貧困,家裡沒有讓他可以完整地接受教育的經濟能力,所以他靠努力自學而考取律師的資格,這種戰勝貧困、戰勝未來的事跡,是「恨的民族」所予以認同的,因此他能成為南韓首位「我們的總統」。
大多數的日本人,都認為北韓是一個徹底的共產國家,不論是老幼婦孺都擁有共產主義思想,但南韓人民卻對北韓有一種親切感,因為不論在文化或是習慣上,南韓都是一個民族國家,所以南韓對北韓在現實上已經超越了其他國家所理解的範疇了。世界上有許多的民族國家在開始時都是經由國族主義來組織的,進而才誕生出一個民族國家,而現在南韓也要朝這個方面努力。還有,許多國家都無法理解兩國人民在經過韓戰,雙方人民互相殺戮後,為何現今還有可能變為一個民族國家呢?不過,以韓國人本身的觀點來看,他們並不喜歡搞這種民族間的衝突與對立,是因為他們被背後的龐大勢力所控制了,逼不得已才會對彼此進行戰爭。
朝向形成南北統一的國家
盧武鉉與「開放的我們黨」在大選獲勝後,其南韓的政治方向便轉向為南北統一。盧武鉉總統在公開的場合表示:為了南北統一的「聯邦議會的統一首都」的言論,他認為有設置統一首都的必要。他也公開宣佈,南北國境線南側的板門店與北側的開城是最適宜作為統一首都的所在地。
而南北韓對統一一事都有各自的主張。北韓是主張以「高麗民主聯邦」為其統一構想的基礎,在它的構想中,南北韓的社會型態要保留下來,是兩個制度並存的聯邦國家;而南韓則是以盧泰愚的「韓民族共同體統一方案」為其基礎,主要是要聯合南北韓,形成民族共同體,並採取統一的憲法、進行大選,形成一個完全統一的國家。而這個基本理念在金泳三與金大中時期都多少做了一些修正,但是還是承繼了盧泰愚的統一案。
不過,國際輿論對於南北韓的統一始終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因為他們認為南韓的經濟會被北韓拖垮,韓國統一部統計出,二○○三年南韓對北韓的經濟援助高達一億五千七百六十二萬美元,這個數目比前年還要多增加了十七%;而除了韓國之外,世界各國在同一期間對北韓的援助是一億六千○十三萬美元,由此可知北韓有一半的援助是來自於南韓。
分析南韓的現狀,因為這次大選民主勞動黨獲得了十席,成為國會第三大黨,這代表了南韓社會巨大變化的象徵。而盧武鉉獲得政權後,必定會一直努力促成南北韓統一,直至任期結束後(二○○八年)。
廿八 為何南韓在東亞國家中經濟成長表現最差?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編審
尹懷哲
--------------------------------------------------------------------------------------------------------------------------
受到世界經濟的景氣恢復,以及中國市場需求的高度成長,東亞國家的經濟逐漸復甦,但復甦狀況各國不盡相同,其中韓國經濟是東亞各國中表現最差的。原因無他,主要肇因於韓國政治的不安定。
根據各國統計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表現,韓國以五.三%敬陪東亞國家末座。即使是以宏觀調控實現軟著陸的中國,經濟成長率仍然達到了九.七%,剛剛走出十多年景氣谷底的日本,其經濟成長率也略勝韓國一籌,達到了五.六%。
以亞洲四小龍來看,台灣(六.三%)、香港(六.八%)、新加坡(七.五%)的經濟成長率都比韓國高出一至二%,而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家的經濟成長率也達到了六至七%。韓國經濟一路下滑的現象從去年第四季度就開始出現,韓國經濟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成長率只有三.九%,而除了日本(三.一%)之外的其他東亞國家和地區都達到了五至九%。
至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韓國政治長期的不安定,盧武鉉執政成績乏善可陳,再加上彈劾案與伊拉克派兵的爭議,造成企業對政府政策充滿了不確定性,因而導致投資和消費持續低迷,讓韓國出現「出口旺盛、內需萎縮」的奇特現象。
在消費方面,日本的家庭消費支出從去年底開始已經連續六個月呈上升趨勢,香港和新加坡也達到了五至六.五%。而韓國的消費由於先前信用卡過渡擴張的後遺症,導致家庭負債與個人負債持續攀升,因此在第四季度一直呈下降趨勢。根據韓國銀行聯合會的資料公佈,到今年四月為止,韓國個人信用不良者接近四百萬人,可以想見內需萎縮的嚴重程度。在企業投資方面,日本、台灣、新加坡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率為十三.五至十六%,而韓國的設備投資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三%,連續四個月呈下降趨勢。這代表韓國雖然經濟有增長,但是企業不願投資,因此失業問題也無法獲得解決,更加劇了韓國內需的持續低迷。
政治上的問題就更多了,盧武鉉從執政以來,施政成績低迷不振,自己與親信又不斷捲入政治獻金醜聞,盧政府支持度一落千丈。雖然今年四月十五日親盧武鉉的「開放的我們黨」在大選中因國民對彈劾案的反彈,而一舉掌握國會過半數,但這並不表示支持盧政權的力量已經達到穩定多數。過去可以將施政的過錯推給在野黨(國會多數黨)的盧武鉉,在開放的我們黨執政後,已經無法再用同樣的理由推卸責任了。加之,由於開放的我們黨成為第一大黨,過去小黨的團結氣氛不再,黨內各派閥對立日趨嚴重,由慶尚道、全羅道、漢城出生的三個議員派閥,將成為盧政權的嚴重內憂。此外,地方對執政黨的支持也在國會大選後急速後退。六月五日韓國地方首長選舉,親盧執政黨大敗,開放的我們黨僅當選三人,連盧武鉉的出生地釜山與慶尚南道首長都被反盧政黨「大國家黨」拿下。根據六月十二日發佈的最新民調顯示,盧武鉉的支持率為卅七.八%,不支持率為卌六.一%,反對者幾乎接近半數,這等於是彈劾案以前的盧政權狀況再次重現。
對美關係方面,盧政權也夾在親美與反美的夾縫中,兩面不討好。反美形象鮮明的盧武鉉一直令布希政府很感冒,也得罪了與國內財團關係密切的親美保守勢力。美國將駐韓美軍刪減三分之一,象徵著韓美同盟的消散,對韓國來講是個危機,就算盧政權對此不甚積極與美國磋商,並不惜增加軍事預算而喊出「自主防衛」的政策,但美軍的撤退對許多企業來說是有頗大的心理面打擊,特別是外資企業,這也是近來韓國資本外移的一個主因。此外,盧武鉉任內不斷應美國要求派兵伊拉克,讓支持他的反美左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