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賓州倫敦德里郡安娜花藝禮品中心停車場的南瓜和紫花叢間,向樹梢那邊瞄去,可以瞥見那個至今死纏核能業的不散陰魂。 站在那兒的,是1979年發生局部鎔爐的三哩島第二組核反應爐冷卻雙塔。那起事件,加上1986年的烏克蘭車諾比爾核電廠爆炸,使美國核能發電業的成長戛然而止一個世代。三哩島事故迄今,美國境內未再訂造新的核電廠。當然,既有的核電廠繼續運作:美國境內共有104座反應爐,占全國總發電量1/5。
近來,核能業有回春的跡象,因為和其他發電方式相較,核能享有營運成本優勢。這個因素可能促使投資人押注核能勢必復興,買進核電廠經營者、設備或燃料製造業者的股票。
目前美國發電燃料以天然氣和燃煤為大宗,這些燃料價格上漲,已使發展核能的經濟吸引力上升。富蘭克林公用事業基金投資組合經理人約翰‧柯立說:「天然氣價格漲到5美元左右,經營核電廠就有很大優勢,比今天的價格低很多。」
當然,很多人仍疑慮輻射意外外洩,與放射性廢料長期貯存的問題。但對某些人,這層憂慮已逐漸被核能競爭優勢的吸引力取代。當地球暖化的顧慮成為主流時,令部分投資人想起核能不會產生溫室氣體。此外,雖然核電廠可能易遭恐怖攻擊,但戰爭和最近接連侵襲的颶風則凸顯化石燃料供應來源的脆弱。美國國會議員也支持核能發電,今年通過的能源政策法就提供許多補貼。
長青公用事業暨電信基金經理人提摩希‧歐布來恩說:「種種誘因加起來,等於大膽聲明核能將在美國未來的電力供應裡扮演要角。」
晨星投資公司分析師馬克‧沙德吉恩說,如果投資人對核能有興趣,最保守的作法,或許是買進擁有大規模核能營運部門的公用事業股票,如Exelon,Entergy,Dominion Resources及FPL集團等公用事業。
他指出,總部在芝加哥的Exelon公司已在核能世代來臨上押下巨額賭注。該公司在10個地點共有17座反應爐。Exelon目前還在洽談購併總部在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公共服務企業集團」,如果成功,將在12個地點擁有20座反應爐。
Entergy有10座反應爐,是全美第二大核能營運商,僅次於Exelon。「美洲證券銀行」主管薛爾比‧塔克說,卡翠納颶風肆虐後,Entergy位於故鄉的分公司「紐奧良Entergy公司」被迫聲請破產法庭保護,但該部門占母公司盈餘不到5%。他補充說:「他們的盈餘約1/3來自位於東北地區的多個核能廠。」
包括Exelon和Entergy在內的八家電力公司,正試圖為新核電廠許可執照的核發鋪路。他們籌組NuStart Energy聯盟,目的在測試一種較簡單的聯邦執照核發程序,同時研發設計新型反應爐。
其他國家,尤其中共和印度,也可能建更多核電廠,而且動作可能更快。Janney Montgomery Scott公用事業分析師大衛‧祥澤說:「中國大陸即將建造20到21座新反應爐的傳言甚囂塵上。」
Eaton Vance的分析師查理‧賈夫尼說,英國能源公司這家外國公司的重點是在核電,所產電力約占英國總電量1/5。這家公司擁有八座核電廠,一座燃煤發電廠。他說:「其實,他們根本就是核電營運商,他們過去發生一些問題,目前正在重整。」如果重整成功,便宜的電力將可讓這家公司的營收趨穩。
總之,投資人最大的希望是,大家把核能視為只是三百六十行裡的一行,而非從致命性科技衍生出的產業。
在倫敦德里郡,安娜花藝禮品中心老闆安吉洛夫婦似已經持此看法。安吉洛太太說:「我們拿這個會在夜裡發光的電廠開玩笑。除此之外,人們很少談它,早就習以為常了。」 (蔡繼光譯)
【2005-12-12/聯合報/B6版/UNITED DAILY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