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政治符號
市長:古士塔夫  副市長: lukacs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政治符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資料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日本政治符號:不是菊,也不是刀,而是小泉
 瀏覽2,313|回應15推薦1

古士塔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ukacs

日本政治符號:不是菊,也不是刀,而是小泉


2005年09月16日16:25:31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議會選舉,小泉過關。這個新聞可能不會讓很多中日關係專家驚訝,因為日本民眾真的很少因為個人政治因素而倒向某一個政黨。即便小泉在明年如期交出政權,世界也要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面對一個正在或者已經進行完"小泉維新"的日本。

我們慣於用"菊與刀"來形容日本的複雜性格,因為我們願意引用本尼迪克特所說的"日本的恥感文化,就是做什麼事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羞恥之別。他作了惡,犯了罪,只要這個事沒有被發現,沒有被揭穿,沒有讓他感到羞恥,他就不會認錯。"但是在我們面對重新得到信任選票但是卻數次參拜靖國神社的小泉,恐怕我們更多地要用戰略的,而非歷史的眼光去打量一個被揭穿卻沒有感到羞恥,嘗試擺脫歷史負擔重回正常國家的日本。

小泉只是日本政治發展到今天的一個極端符號。1993年之後,日本政治"55體制"的終結,使得日本自民党開始重新選擇自己的政治合法性源頭,而歷史問題也被作為自民黨改革的核心提上了自民黨各個政治派別的議程,尤其是在細川內閣結束,村山富市上臺之後到今天,遺憾的是,對於歷史問題的回避和背叛,已經逐漸成為自民黨內閣特點的意識形態武器。

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代裏,右翼力量的逐漸做大,不但與國際社會某些國家的縱容有關,也與日本民眾在失望情緒下的選擇有關。這次議會投票,不能不說體現了這個特點。因此任何對日本在歷史問題表態上寄予希望的人,都應該有這樣一個思想準備,那就是如果歷史問題成為了自民黨的合法性基礎,我們是應該視其為菊,還是應該懼其為刀。

中日關係中的戰略選擇,不是一個簡單的二元命題,即承認歷史,就與其交往,不承認歷史,就不與其交往。以往做出這種戰略選擇,是在承認政治具有絕對的分辯能力的基礎上做出的。但是日本政治的發展以及自民黨改革的目的,已經使得我們很難再從歷史的內涵進行突破。中國的要解決日本對歷史問題的態度,不但要從歷史到歷史,還應當從現實到歷史。

中國人的國際觀中,仍然保存了理念性的交往觀念。認同一致,交往就舒坦;認同不一致,交往中總是難以"求同存異"。這樣的觀念缺少對於戰略遏制,均衡發展的思考,也缺少在對歷史問題有分歧的情況下,與日本交往甚至是競爭的經驗。日本在歷史因素上的單方面行為,往往影響了中國在戰略競爭的態勢下做出的必要殺招。小泉此次選舉成功,正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因為今天我們面對的日本政治符號,不是菊,也不是刀,而是小泉。

這個時候,離"9·18"的鐘聲已經很近了。我們懷念逝者,警示後人的鐘聲,只是對歷史的一種反復詠歎,但是對於中日問題來說,不得不說,在歷史以外,還有許多。(商漢)

新聞背景:《菊與刀》

作者:(美)露絲·本尼迪克特

《菊與刀》是一本講述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最著名的代表作。二戰後期,日本敗局已定,美國對是否進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彈和佔領日本後是否保留天皇,無法做出決斷。因此委託著名女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通過對日本的研究提供對日本政策的依據。由於承載著這樣一個可能改變一個國家上億人命運和整個世界格局的重大歷史使命,此書的誕生便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和價值。

"菊"是日本皇室族徵,"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徵。該書被命名為"菊與刀",正好象徵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雙重性??生性好鬥而又溫和謙讓;窮兵黷武而又崇尚美感;桀驁自大而又彬彬有禮;馴服而又不願受人擺佈;忠貞不二而又心存叛逆;勇敢而又怯懦。雖然日本在歷史上曾多層次"克隆"中國文化,但實際卻貶抑中國人道德價值觀的核心;雖然大量引直西方觀念,骨子裏卻是與西方的"罪感文化"完全不同的"恥感文化"。雖然日本學者不同意書中的觀點,但1951年此書被列入日本《現代教養文庫》,至1963年重印36次。(新浪讀書)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9/16/content_3499531.htm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1464749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詹公呢,哪去了?
    回應給: kejo(kejo) 推薦1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古士塔夫

要口試就不理我們啦?!

馬那張剪去周邊,不說還看不出來。其實媒體有很多類似的政治人物照片,比如抓癢、摳鼻等等。中台美歐都有。蘋果關於藝人不雅的照片更多。總之要幹公眾人物,得抑制非自主神經系統,實在辛苦。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1874410
陳水扁這張照片
    回應給: 古士塔夫(gustavq) 推薦3


kejo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Guoding
古士塔夫
lukacs

陳水扁這張照片是擺姿勢給人拍的。怎麼洗出來後沒作品管?

馬英九這一張變成獨派的最愛。(選自南方快報)

政治人物的photo shot,擺設、衣著和人選也很有意思。比方說下面這一張(來源新華網,東森新聞)恐怕得由詹公做類型學和形式風格的分析。

以前某地方傳言某甲政客私下不支持乙政客參選地方首長。乙政客特地於指定時間、指定地點,進入會場,一屁股坐在甲政客身邊,在他耳邊講個笑話。甲政客不支大笑,結果隔天的地方頭版全都是甲政客和乙政客交好的新聞。這個不知道算不算是spin

*******************

至於政治人物的動作(比方說是下跪),如果不是發自內心,也是得排練好。不然旁邊的人還會真尷尬。照片拍起來並不好看,反而會被做文章。

*******************

除了漫畫之外,媒體有時候也很調皮。比方說下面這一張(來源:經濟學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1874086
只是直覺
    回應給: 古士塔夫(gustavq) 推薦1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古士塔夫

觀察過去幾年大陸媒體用小泉的照片,都是冷漠兇惡居多,而外相麻生,更是被弄得嘶牙咧嘴。其實國內平面媒體也是,新新聞的阿扁,新台灣週刊的馬英九,都是「陰險」的形象。注意一下民視「頭家開講」片頭的政治人物群像,總統是開朗的笑,馬宋是陰險的樣子。再看看BBC之類海外媒體,中國政治人物出現時,也以不上相居多,中國媒體放布萊爾的照片,也是還以顏色,挑像野心家的放。

總之,都多少反映報導者的心裡投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1872341
相片政治學?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1


古士塔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ukacs

  • 引文:從最近新華社採用的安倍照片看,對他是有較多期待的,或者也有默契,或者準備做出下台階。

恕我眼拙,還真看不出來。

底下2000年3月27日時代雜誌亞洲版以陳為封面,為何選這張相片,能不能評說一番?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1871679
新華社眼中的安倍首相
    回應給: 古士塔夫(gustavq)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華社採用的照片顯示中方對某個人物的評價和態度。從最近新華社採用的安倍照片看,對他是有較多期待的,或者也有默契,或者準備做出下台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1870409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