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坦克」是決定第一次世界大戰勝敗最重要的關鍵武器。坦克的出現改變了戰場上僵持的靜止狀態,坦克的成功運用不但在四個月內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且對後來的軍事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就是戰爭的形式從靜態的防守演變成動態的攻擊。「坦克」孕育了一個偉大的動態攻擊戰術,「閃電戰」。
不論是否瞭解軍事,大部份的人都聽過「閃電戰」這個名詞。這個名詞起源於戰爭,但是今天已經入了我們的生活。譬如美國人把球賽的快攻,甚至下快棋,稱為「閃電戰」(blitz)。就連中國人也常在吹牛時用「閃電攻勢」來誇耀自己生活中運用快速行動帶來的勝利。
從戰術的眼光來看,「閃電戰」是一項軍事革命。生活在列強爭霸的世界,尤其是處在戰爭陰影下的台灣人,絕不能對現代戰爭的特性一無所知。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淺出的介紹什麼是「閃電戰」。
「閃電戰」這個名詞 來源於德文“blitzkrieg”,這個字的英文意思就是“lightning war”(“閃電戰”)。它的發明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位德國名將,古德里安將軍(General Heinz Guderian ,1888-1954)。
古德里安對第一次世界大戰這種靜態的戰爭型式非常不滿意。坦克的發明給了古德里安靈感。他提出了新的戰爭理論,就是「運動戰」。古德里安的戰術理論就是要軍隊不停地前進,而且是高速向前推進,在運動中殲滅敵人。這種運動攻勢連綿不斷,一旦展開就不停止,絕對不讓敵人有重組和喘息的機會。
這種運動攻擊的首要手段就是「速度」,快過敵人想像的速度。古德里安強調,驚慌和沒有準備的敵人是最容易消滅的,這就是孕育「閃電戰」最關鍵的理由和動機。
古德里安的「閃電戰」,簡單的說,就是:坦克、步兵、炮兵、傘兵、工程兵、和空軍對地支援等等力量,緊密配合的聯合作戰。但是,所有的攻擊以坦克為主力。坦克能跑多快,攻擊的速度就有多快。
「閃電戰」的精義是用「快速運動」而不是「火力」來打敗敵人。用中國人的說法,打你一個措手不及,不必費大勁。換句話說,就是用快速的行動,出其不意地點了敵人的穴道,然後輕鬆用小刀就收拾他;而不是雙方擺好架勢,然後大刀闊斧的硬拼,那多累啊。
所以「閃電戰」首先而且是最重要的,就是把裝甲武力集結在某一處準備突破和深入,這是伸手出去點敵人穴道的手。後面緊跟著機動步兵、機動炮兵、和對地支援的飛機,這是最後消滅敵人的手。前後兩隻手要互相配合。因此除了坦克外,這就需要發展出特殊的步兵運輸車輛、自走砲、對地攻擊機、新的通訊器材、新的戰術、和一個分散的指揮系統。所有這些武器和裝備都要能夠配合坦克前進的速度。
當戰鬥打響的時候,德軍避免和敵軍直接戰鬥,而是把重點放在干擾敵人的通訊、決策、指揮、補給、和軍隊的士氣,這些都是敵人的穴道。在戰鬥中,快速的坦克部隊把速度緩慢的防守部隊逼迫到防守的口袋陣地裏先包圍起來,然後由隨後而來的德國步兵消滅他們。整個軍事行動的精髓就是「速度」和「出乎敵人的預料」,把敵人在慌亂中收拾乾淨。這就是德國人發明的「閃電戰」。
「閃電戰」在戰爭早期德軍入侵波蘭、法國、和蘇聯的時候績效顯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敵人完全沒有料到被攻擊、無法做出完善的準備。德軍高出敵人一等的軍事理論和指揮藝術是我們必須承認的。
古德里安最重視的就是坦克,他堅持坦克是戰爭的決勝武器,他在書中說:“如果前面的坦克成功推進,後面的勝利就會跟著到來”。
他接著說:“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防守一方增援的速度要快於進攻一方突破陣地的速度。今天的預備隊已經機械化了,所以我們如果還要用傳統步兵和炮兵進攻的方式作戰,是很難成功的。坦克攻擊將會創造我們前所未有的推進速度。更重要的是,只要突破敵人防線的一個點,我們就可以不停地前進”。
我們很清楚地看出了古德里安的「閃電戰」的三個要訣,那就是速度、速度、速度,像閃電一般快的速度。
蹲在戰壕裏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希特勒,讀了古德里安寫的書【注意!坦克!】(Achtung!Panzer!)。當他在庫門斯多夫(Kummersdorf)看到坦克操練的時候,希特勒禁不住脫口而出:“這就是我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