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說宋楚瑜也提過「台灣意識」。
沒錯!宋楚瑜在清大演講花了一段文字說明「台灣意識」,他的用意,在「搭建兩岸的歷史橋樑」,說明兩岸為何而分--包括四百年來的台灣慘澹移民歷史,也包括老兵們「兩個家」的悲情心路歷程。
請各位花點時間看看宋楚瑜的這段話:
quote:
白居易有一首詩:「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頗能夠來描寫我們這些失根的蓬草、因戰亂而散在各地、重新落地生根的人,那種既懷念原鄉,又扎根於現在家庭的一種心境。兩邊都是我們的家,一邊有我們的祖先,一邊有我們的子孫,沒有人會為了爭取一邊的認同而放棄另外一邊。這就是各位大陸的鄉親,您慢慢去體會,為什麼甚至連蔣經國先生都說:「我既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的道理所在。
其實,大多數的臺灣人既不否認自己是炎黃子孫,也信仰著大陸上面來的媽祖和關公,還有更多的神明來自於大陸。但是四百年的疏離,一百年的隔絕,五十年的對抗,尤其是兩岸的不同制度讓臺灣和大陸的隔閡越來越深。臺灣人很恐懼,他們幾十年來的打拼,會不會因為現狀的改變而化為烏有,因而形成了高度自我保護的所謂「臺灣意識」。
unquote.
述說了這樣的歷史聯結,才能讓台灣與「中國」再度聯結--這是宋楚瑜提到「台灣意識」的用意--甚至,宋楚瑜還有意替「台獨意識」轉圜,找個沖淡敵對意識的出路。
如同YST所說,「台灣意識」可以由各方面各取所需而各自表述。馬英九所表述的「台灣論述」只是在表達國民黨「也是」本土政黨、「也有」資格在台灣執政的立場。這與宋楚瑜的「沒有人會為了爭取一邊的認同而放棄另外一邊」的意涵是有相當明顯不同的。
馬英九跟著綠營混「本土」,這是本末倒置、自甘做小、甚至是自取其辱的做法;而且,這個話題也難以打得過綠營。馬英九栽進這個話題,跟當年美軍栽進越南叢林無異。
我寫這些相關話題的用意,目的不是在罵倒馬英九,而是希望馬英九不要自己陷入綠色叢林,更不要脫離兩岸關係大方向的軌道。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