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兩則帖子衹是隨手寫的一種“意思表達”,不是我的什麼“理論”什麼“思想”的先驅,當時不是,以後大概也不是(歷史研究不是我的專業)。
我當時的意念的核心在臺灣島上的漢族小農移民群體所處的“新起的”地理邊陲和文化邊陲地位以及這個群體“必然的”“歷史邊陲”處境在這個群體“業已被迫接受”外來異族的高壓強暴統治之後在面對這個異族政權的懷柔同化政策的時候對這個群體的心理反應所可能“間接然而主動”產生的影響。
一個人的某些無可改變的先天處境在他後來受到某個層面的巨大的外來壓迫而必須有所反應甚至有所抉擇的時候可能會或隱或顯地或明或暗地影響他的反應 -- 這是常識。這個常識源於我們對身邊常見的種種人生情境和書本報頭所描述闡說的種種生命困境的認知和瞭解。
*****************************************************
甲午割臺之後的臺灣抗日史的框架我在小學就知道,今天出版的臺灣抗日史還是這套框架。
文化決定論是膚淺的 -- 這也是常識。
『我不知道SCFtw4網友是否可以說明他對「文化」、「農民生活區」、和「民族自豪感」三個概念的了解,以及三者間的相互關係。』 -- 我完全無意“說明”。“文化”這個詞有約定俗成的概念和用法。我在實際使用“農民生活區”這個詞的時候已經在文本脈絡裡明示了我為什麼用這個詞的核心思維。“民族自豪感”就是“民族自豪感”。我覺得“說明「文化」、「農民生活區」、和「民族自豪感」這三個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是一件無聊的事。
『……。以台灣(移民居留)的時間、面積、人口數、和經濟條件來評估,在當時期望台灣社會建立獨立的文化是不可能的事。事實上,台灣地區的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子集,也就是說,台灣人民至少在1895年,是中華文化成員的一部分。即使到了光復前夕,不論受教育的程度,台灣人民是以中國文化為自己的傳統。』『台灣人民哪裏需要另起爐灶來建立「民族自豪感」?』
-- “在當時期望台灣社會建立獨立的文化”是白癡思維。我不知道誰會這麼想。
-- 你割裂了我的話而且把我的話抽離出我的“全文”文字脈絡然後寫一通不著邊的“前言”來為一句奇怪的沒來由的反詰鋪排。我的話是:『從歷史文化核心地區散放出來的民族自豪感是永不止息的。被殖民的臺灣島缺乏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