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反共反獨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反共反獨】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一般討論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ZT] 康喬〈不卑不亢 小馬哥對了!〉(2005-8-7)
 瀏覽2,605|回應27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5080700232,00.html>
不卑不亢 小馬哥對了!
2005.08.07  中國時報  康喬/北市(音樂工作者)

國民黨新主席當選人馬英九先生於8月5日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表示「六四不翻案 統一不能談」,並闡明他的「新中間路線」。

筆者早在20年前,就曾在中華雜誌上發表文章說「別因反台獨而反民主,別因反共而反中國」。然而台灣有部分人,對中共服服貼貼,高喊「反台獨」,傾向「專制獨裁無何不可」的想法;也有某些人對統一嗤之以鼻,拒中國於千里之外;前者反而讓中共一面瞧不起一面「表面以禮」加以利用,後者則易使中共惱羞成怒,步步備妥,唆弄13億人民支持或不反對它興武攻台。

馬先生不拒統,只是先提條件,給中共出難題,將中共的「軍」;給大陸同胞植希望!馬英九的主張,符合台灣多數人的利益;至於急統與急獨主張者,快退休吧!

*****************************************************
SCF註:在我的印象裡,這位康喬是民進黨支持者。

.


SCF的倉庫:【反共反獨】【獨腳強盜聯網史料庫】【*每事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354090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ZT] 長啼2006-4-2〈台東又贏 我笑不出來!〉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蓮心
SCFtw2


馬沾鍋上回的理由是他必須概括承受許財利,這回的理由是『法律罪不及於妻孥』,下回呢?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40200178,00.html>
台東又贏 我笑不出來!
2006.04.02  中國時報  長啼/高雄市(文字工作者)


    第十五屆台東縣長出缺補選,吳俊立的前妻鄺麗貞以四萬餘票贏得壓倒性的勝利,鄺縣長展現「再次贏回台東」的喜悅。但筆者目睹這一幕,卻擠不出一絲笑容。談改革,藍綠都是「五十步笑百步」!

    前台東縣長吳俊立因小型工程款貪瀆案,於民國八十九年被台東法院一審判決十六年,二審改判七年,雖於去年縣長選舉中以逾六成票數高票當選,但仍須立即「停職」補選。此對於素有「政治不沾鍋」的小馬哥而言,一方面恰可適時展現其對「清廉」的堅持,另一方面亦可讓民眾檢視馬主席能否真能「嚴以律黨」?無奈事與願違!

    面對質疑,馬主席怒斥:「法律罪不及於妻孥。」但小馬哥既然標舉「高道德標準」的大纛,自應對縣長補選人選的提名慎重再三,甚至寧可敗選也要堅持理念、「乾淨到底」,讓民眾沒話說,為何非得讓執政黨有輕易見縫插針的機會?況且,國民黨內人才濟濟,東部素來又是藍軍大本營,眼前的小馬哥更有如日中天的聲望,論「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即便沒有「馬躍台東」,要「贏回台東」,都不是難事,小馬哥何須因小失大、落人口實呢?

    吳、鄺是否「假離婚」,這是私人家務事;是否「真騙票」,選民心中自有一把尺,無須予以過多詮釋。只是看著吳、鄺相擁而泣,慶祝「再次贏回台東」時,談改革,藍綠好像都差不多!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33532
[ZT] 中時2006-3-30社論〈和平與繁榮之外:馬英九的兩岸論述拼盤〉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蓮心
likolalo
SCFtw2


寫得非常好。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33000328,00.html>
和平與繁榮之外:馬英九的兩岸論述拼盤
2006.03.30  中國時報  中時社論


    一趟訪美行,馬英九再度為他自己與藍營蓄積了更上層樓的政治資本。儘管綠營依舊磨刀霍霍,一字排開爭搶著要批馬,但對馬英九而言,他所著力的戰場已經從朝野推進到了兩岸。換言之,馬英九走這一趟真正想打開的空間其實是他的「兩岸論述」,他直接說服的對象是華府,間接傳達的訊息則是指向北京。撇開二○○八的議題不論,馬英九已經藉由這趟訪美行置入了他在台美中三邊關係中可以操作的槓桿。

    論內涵,馬英九這回在美國所傳達的「兩岸論述」其實沒有太多新意,翻來覆去講的就是那幾句話,如主張以「五要」來推動兩岸對話,並宣稱此舉符合美國利益;再如強調要讓台灣未來扮演「和平製造者」而非「麻煩製造者」角色等,都是不帶任何火氣也不會引發爭議的語言。他更動員了許多正面價值的修辭,如和平、繁榮、穩定、交流等,這種修辭風格的表述形式原本平淡無奇,但就是因為有了陳總統元旦文告與終統論的襯托,反而形成某種鮮明的對照。某種程度說,馬英九似乎刻意營造某種印象,顯示他並不是那種會動輒製造「驚奇」的領袖!

    進一步說,馬英九的兩岸論述很像是個經過精心挑選,再刻意組合拼貼出的「大拼盤」。他重拾被綠營推翻的「九二共識」,添加去年連胡會所達成共識的部分內容(如兩岸簽署和平協定),甚至還吸納部分綠營的主張,例如他將陳水扁有意廢棄的「四不一沒有」完整的接收過來,強調這就是他所謂的「維持現狀」;他也一再重申台灣的未來必須由全體台灣人民決定,這正是綠營經常使用的語言。他主動提二二八,談台灣被孤立的悲情,也就北京一再打壓台灣外交空間向中共嗆聲:「不要逼反台灣人!」這些切入議題的方式已經不是傳統的國民黨論述,但與綠營的主流論述間還是有明顯區隔。

    耐人尋味的是,在軍售議題上,馬英九此行其實並沒對美國做出新的承諾,但華府顯然已經接受他對「合理」軍售的說詞;在主權議題上,馬英九「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說法現階段北京也不可能接受,但也未見北京有任何立即的嚴詞反駁;在朝野議題上,馬英九也儘量避免使用引發對立的言詞,甚至返台前還拋出扁馬會的倡議,讓綠軍好整以暇的批馬陣仗有些使不上力。可以這麼說,馬英九的兩岸論述不一定能讓各方都感到滿意,但也不致激起任一方立即情緒反應。

    所以現在的課題,反倒是各方怎麼接這個球了。先談執政黨這邊,除了為批判而批判之外,大家其實也都在關注綠營會怎麼回應馬英九所提出的兩岸論述,全盤否定嗎?如果認定馬英九的主張一無可取,那麼綠營就得更積極的證明,他們的終統、新憲、積極管理等論述確實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甚至打開兩岸僵局。執政黨必須有所警覺,馬英九的部分主張已經在向淺綠挺進,如果未來只是拿深綠的路線去防堵馬英九的話,被邊緣化的一方絕不會是馬英九。

    同樣受到關注的則是北京的反應。相對於民進黨,北京應該樂見馬英九再度重拾「九二共識」、繼續堅持「四不一沒有」,但大家真正關注的重點並不在這裡,而是接下來北京會怎樣因應馬英九所提出的「暫行架構」、「和平協定」等主張。要知道在當下的台灣,認同中華民國、爭取國際空間是沒有藍綠分歧的,北京如果不願轉換思維,繼續堅持以「中央對地方」、甚至「內外有別」的方式對待台灣的國際參與,那麼阻礙兩岸善意互動的責任就不在台灣這邊了。

    或許可以這麼說,藉由兩次出訪的機會,馬英九成功的讓一個曾經被擠壓的「維持現狀」論述重新打開活動空間,有人可能批評其是「新瓶裝舊酒」,也可能譏其是拼裝的「大雜燴」,但在經歷數年藍綠零和對抗後的台灣,要尋求民意的最大公約數,不正是只能這樣?最後一個有趣的問題或許是,馬英九的「兩岸論述」如果有其積極性與可操作性,難道還是只能等到二○○八的大選揭曉後再議?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30274
[聲訊新聞] 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楊念祖教授在華府演講中對未來臺海局勢表示悲觀並批評馬英九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www.rfa.org/mandarin/shenrubaodao/2006/03/25/taihai/>
自由亞洲電臺
台學者對未來臺海局勢表悲觀
2006.03.25貼出  4:00


台灣知名的兩岸關係學者楊念祖星期四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發表演講時,對今後幾年的兩岸關係發展感到悲觀;另外他還表示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目前還不具備一個反對黨領袖的智慧。下面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申華的報導。

<http://www.rfa.org/service/audio_popup.html?file=http://www.rfa.org/mandarin/shenrubaodao/2006/03/25/m0324-lh.mp3>

<http://www.rfa.org/mandarin/shenrubaodao/2006/03/25/m0324-lh.mp3>


楊念祖是台灣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星期四他在華盛頓智囊機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演講以總結1996年台海導彈危機發生十年來台海安全局勢為主題,吸引了來自美國國務院、國防部、一些國家包括中國駐美大使館的人員、以及研究台海關係的各方學者。

1996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大陸政府為了影響選舉結果,向台灣附近海域試射導彈,引發「導彈危機」。楊念祖認為,導彈危機發生十年來,台海安全局勢更加惡化。他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兩岸政府在政治上的分歧越來越大,大陸的軍事力量越來越強大,以及大陸的和平崛起、國際地位的提高使得台灣在國際社會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楊念祖對今後幾年兩岸關係的發展也不樂觀。他在演講結束後接受本台記者專訪時說:(錄音)

楊念祖說,今後一年多時間裡,陳水扁政府會推行制定新的憲法,這就有可能觸及大陸的紅線,使得台海局勢很難預料。為了避免戰爭,楊念祖呼籲雙方要對話,北京方面也不要對台灣的事情太敏感:(錄音)

楊念祖還注意到,大陸總理溫家寶最近在全國人大會議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說,只要民進黨放棄「台獨」黨綱,大陸就會作出正面響應,進行接觸協商。另外大陸的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最近也表示,可以和台灣鐵桿兒台獨人士進行民間接觸。楊念祖認為,這些跡象表示,大陸政府並沒有關上對話的大門。

大陸官員的這些軟性表示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大陸對台軟性政策的一部份。有的評論人士說,現在大陸政府的對台政策是「軟的更軟,硬的更硬」。這種「硬」政策的一個代表就是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軟」政策包括和台灣在野黨接觸、贈送熊貓等等。楊念祖則認為,大陸對台的「硬」政策結果是適得其反:(錄音)

楊念祖對正在美國訪問的國民黨主席、台北市市長馬英九也表明了看法。他認為,馬英九還在學習當中:(錄音)

楊念祖在演講時特別提到了馬英九的一大弱點就是對台灣的安全防務關注不夠,沒有提出具體的政策構想。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15776
[ZT] 中國時報2006-3-23社論〈和平與繁榮之外 別忘了還有民主〉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城市討論區:[ZT] 中國時報2006-3-23社論〈和平與繁榮之外 別忘了還有民主〉
SCFtw2  政治社會∕其他  反共反獨  2006/03/25 10:35:38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15768
[ZT] 聯合報美國華府2006-3-23電:〈ROC?ROT? 馬:北京要做較好選擇〉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3227913.shtml>
華府演說》ROC?ROT? 馬:北京要做較好選擇
【2006/03/24 聯合報】華府特派員張宗智、特派記者范凌嘉/美國華府廿三日電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華府表示,台灣多數人認為在不改變中華民國國號的情況下,仍可有台灣的認同;他表示,對北京而言,選擇很清楚:北京是要中華民國,還是要台灣共和國?在他們認為的「兩惡」之間,北京要做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馬英九廿三日在華府著名智庫「布魯京斯研究所」,以「東亞的和平與穩定:台灣的角色」為題發表演說,並接受提問。

    馬英九在答覆聽眾提出他對有關兩岸關係的五要時表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不可能承認中華民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也不可能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兩岸可彼此容忍對方的存在。過去北京無法容忍中華民國(ROC)的國號,但他們最近的態度已有改變,因為如果中華民國被終結的話,就是台灣獨立,在中華民國ROC和台灣共和國ROT這「兩惡」之間,中國大陸自然要做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馬英九廿三日並將與美國國防部官員會面。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14230
[ZT] 蕭旭岑2006-3-21〈馬提國民黨主張:維持現狀〉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032100020,00.html>
馬提國民黨主張:維持現狀
2006.03.21  中國時報  蕭旭岑/特稿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訪美,還沒踏入華府,就已蓄勢待發,向美國傳遞強烈訊息:「國民黨主張維持現狀,倘有執政機會亦然」。顯然,這可視為馬英九近三個月,由「終極統一」到「台獨選項」的巨幅擺盪後,一種折衷式辯證過程後的結論。

    在國民黨執政時代參與起草「國統綱領」的馬英九,對陳水扁「終統」的過程應是感觸最深。眾所周知,「國統綱領」三階段論當初的設計,就是「維持現狀綱領」,前陸委會主委蘇起曾形容,國統綱領滿足了統派與維持現狀派的需要,暫時統合了當時朝野的歧見。

    然而,在李登輝第二任期開始,乃至於政權輪替後,國統綱領開始「存而不用」,獨派與維持現狀派並陳,統派聲音式微。再到陳總統抓住馬英九的「終極統一」之說,終於掀起從「廢統」轉「終統」的軒然大波;這個時候,可說是獨派與維持現狀派的正式對決。

    「終統案」無論對美中台關係來說,都有相當的撼動力。第一,它讓美國再次站出來確認,「台海現狀由美國定義」,甚至由國務院發聲明迫使陳總統吞回了「廢統」二字;第二,它也讓馬英九不得不拋出「台獨選項」說,沖淡台美內部對他「終極統一」論的疑慮。

    先說馬英九「終極統一」到「台獨選項」的鐘擺變化,雖然馬的表現似乎顯得瞻前顧後,但從國民黨本身的利害關係來看,馬英九這種兩極辯證式的哲學思維,最終導入了「維持現狀」結論,適時與扁區隔,並與美國利益緊緊相扣;也因此讓這次馬訪美行,格外有「相互呼應」的味道。

    再從另一種觀點來看,馬向美傳遞「維持現狀、台獨消逝」訊息,對中共來說,卻是複雜的感受。因為一來球就自然回到中共手上,二來美國在這次「終統」危機中,重執了「定義台海現狀」的權柄,不只對台灣,對中共也有相當警示性的作用。

    無巧不巧,美國國防部主管國家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羅德曼十六日在非正式的聽證會,以書面表示「人民解放軍的軍力擴張改變了現狀,使美國必須採取現在正在進行中的措施,因應新的情況」,這是美國繼「廢統」後第二度詮釋「現狀」,對象則改為中共。

    美中關係是否因為「台海現狀定義權」而有所波動,目前不得而知,但馬訪美拋出「維持現狀」的強烈訊息,扮演了扁政府之外的另一種重要力量,都已經對中美兩強產生了微妙複雜的蝴蝶效應,後續發展,絕對值得進一步觀察。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14140
[ZT] 陸以正2006-2-20〈「跨越對立」被「台獨選項」土石流掩蓋〉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蓮心
SCFtw2


<http://udn.com/NEWS/OPINION/X1/3173200.shtml>
「跨越對立」被「台獨選項」土石流掩蓋
【2006/02/20 聯合報】 民意論壇  陸以正/退休外交官(台北市)


    在紐約經歷了廿幾英寸的大風雪,返台後翻看報紙,連日來盡是國民黨在深綠色報紙刊載「台灣的務實道路」廣告引起的口水戰,大多數報紙對十三日馬英九在倫敦政經學院的演講卻未見完整報導。

    朋友問我意見,我找來馬市長那篇題為「跨越對立」演講全文,讀後第一個感想是,今天台灣多數媒體為競食那塊日益萎縮的廣告大餅,沾染上國外多年前「只有壞新聞,才是新聞」的惡習。我們不但少有像紐約時報那樣以「留下紀錄的報紙」自居的權威日報,更令我擔憂的是在惡性競爭壓力下,媒體被迫以譁眾取寵為選擇報導題材的標準,離現代新聞學捕捉並記錄社會變遷的理想越來越遠了。

    像馬英九那篇在倫敦對外國人與華僑聽眾,藉東亞和平新願景為名,說明國民黨在統獨問題上基本立場的講詞,不但文章太長;就國內觀點而言,難免流於老生常談,遠不如「台獨究竟是台灣人民的選項,還是國民黨的選項?」既有挑戰性,又必然會引起激辯,兩者的號召力確實無法相比。

    這種處理手法其實是很膚淺的。國民黨過去領導人或者諱疾忌醫,或是太懶惰,從未站出來面對獨派,來場大辯論。僅就此點而言,馬英九倫敦演講也該受到更多的注意。

    假若我是紐約時報的編輯,在處理這篇演講時,會把它分成幾條新聞來處理。

    馬坦白承認「國民黨過去一些違反人權和背離法治的不當行為」,列舉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以及從五○到八○年代裏,國民黨「在政治、言論、媒體和出版自由方面的不當箝制」,以及「數千公民未經合法程序即遭拘捕、刑求、監禁、處決、或軟禁」。如果我沒記錯,國民黨歷任主席,即使李登輝也不曾如此大膽地承認過。這條新聞會使昨天的頭條「二二八研究報告出爐」,失掉大部份的光輝。

    另一條報導,可以馬英九討論制憲正名運動缺失為主題。馬說「片面的分離主義行動只是一帖召喚劫難的藥方。實際將升高台灣內部的對立,重啟兩岸已停歇的內戰…更勢必動搖整個區域的安定與世界和平。」因為客觀且不帶煽動的言辭,比叫囂亂罵更能獲得別人重視。

    第三條新聞是馬英九列舉兩岸關係發展的「驚人變化」,紐約時報也零碎地報導過,但總結二○○五年各項數字,仍有相當震撼力:一年裏有四百萬台灣人去大陸旅遊;雙邊貿易達七百十億美元,其中台灣享有順差四百九十七億美元,如無貿易往來,台灣反將有四百二十億美元的貿易赤字;台胞在大陸總投資額逾七百億美元,估計創造一千萬個就業機會;還有七十五萬台灣人長期住在大陸等等,台灣人雖然耳熟能詳,對老美仍有新鮮感。

    最後一條新聞將專談國際空間問題。馬英九坦然面對綠營拿缺乏國際承認作為主張台獨的正當理由,不客氣地指出「世界上少有國家願意在這個極度敏感的問題上,不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決裂,而承認一個獨立的台灣」。他同時強調「實現兩岸統一,必須取得台灣人民的同意」;條件是中華民國在台灣「作為一中架構下政治夥伴的對等地位,必須獲得承認」。

    連戰榮譽主席去年四月的「和平之旅」,奠定了國民黨未來兩岸政策的基本方向。但睽違五十幾年後的初次接觸,只能先求大同而擱置小異。馬英九接棒了,兩岸人民期望殷切,他必須早日闡明立場,免生誤會。倫敦的演講,其實也是說給對岸聽的。

    馬最後引孟子「仁者以大事小,智者以小事大」,期許「台灣有智,大陸有仁」,呼籲「給和平一個機會」,這種話需要很大勇氣才說得出來。如何把他這些委婉卻堅定的外交詞令,轉化成老百姓都看得懂的文字,是一個新聞記者有無真才實學的考驗。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569280
[ZT] 2006-2-17中時社論〈馬英九應該談卻沒有談的議題〉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21700310,00.html>
馬英九應該談卻沒有談的議題
2006.02.17  中國時報  中時社論


    藉著出訪英國倫敦的機會,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推出一系列有關兩岸與統獨的論述。如提出兩岸2P3C論的新典範、如主張應師法歐盟經驗以「東亞的開放型區域主義」視野讓兩岸人民互動、如主張兩岸應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協商產生一個可行的和平協議,以及要實現統一必須取得台灣人民的同意等,再加上在國內刊登廣告,將台獨列為未來的選項之一等,都引發國內朝野與對岸的廣泛關注。姑不論馬英九是否有在針對陳總統一再批判他的「終極統一」論加以澄清的用意,至少選擇正面表述,而非迂迴閃躲的作法是對的。畢竟對一位有志於二○○八大位的政治領袖而言,負責任地將他對兩岸議題的觀點與立場表達清楚,是絕對需要的。

    果不其然,馬英九這些談話立即引發各方不同的解讀,各個陣營也都刻意斷章取義,各取所需的擷取片段言論擴大加以發揮。例如綠營繼續咬緊他的「終極統一論」說法,批他是在「與中國唱和」,藍營部分人士則批他的「台獨是選項」說,責他「事前未做充分討論溝通」,連對岸都急電國民黨要求做說明。一趟出訪英倫談話能引發這般廣泛的效應,或許是馬英九事前所始料未及的。事實上,如果審視馬英九的全部談話內容,不難看出他根本沒有偏離藍營對兩岸問題的任何基本立場,而他對台灣未來的任何可能選項,都必須由人民決定的主張,甚至也與綠營的部分主張重疊。會引發這般的軒然大波,不在於他說錯了什麼,而在於國內已經扭曲化的政治鬥爭氛圍,太急於把兩岸問題的討論,鎖定在制式化的框架裡。因而我們看待馬英九這次的談話,反而不想過度詮釋他說了什麼,而是惋惜他沒說什麼。

    正因為馬英九這次在兩岸與統獨立場上「說得太多」,相對的也襯托他有些部分實在「說得太少」,特別是針對大陸內部有關人權保障與民主改革的部分。馬英九在劍橋演說時曾帶到過一句話,即不排除當中國大陸在政治民主、經濟繁榮和社會福祉方面的發展可以與台灣相互調和的時候,以兩岸的終極統一作為選項。換言之,馬英九之「終極統一」說,其實是有前提條件的,而第一個條件就是檢視大陸有無落實政治民主。要知道馬英九是藍營政治領袖中,很少數從不避諱議論有關六四平反、西藏人權與法輪功問題的政治人物,這種對人權與民主普世價值的關注,其實正是馬英九過往得以跳脫統獨撕裂的紅海泥淖,另啟藍海戰略論述框架的關鍵。然而很可惜的是,馬英九這幾次公開談話在這方面的著墨都非常少,多半僅輕輕帶過而未加申論,要知道特別是在英國劍橋大學的那個場合,面對的不僅是海峽兩岸,還有國際社會,設若馬英九在表達他對兩岸未來的立場之後,也對大陸的民主改革前景作更多的評述,那麼他這次談話所產生的效應,或許就不會是像這幾天這樣了。再講直接一點,也就不會立即被各方框進既有的統獨二元窠臼裡了。

    也可以說,如果馬英九認為中國大陸最需要的是持續漸進的社會與政治改革,也表達他所領導的國民黨,願為中國大陸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如他講稿中所言),那麼他就更應對中國大陸內部的人權與民主現況作更多的關注。畢竟在他就兩岸問題表達立場的不久之前,大陸《中國青年報》的「冰點」周刊遭到當局勒令停刊整頓,另外網路搜尋引擎Google則是在大陸啟用新版的搜尋服務,限制搜尋若干大陸官方刻意封殺的政治性字眼。其它若干知名電腦與網路公司如雅虎、微軟和思科等也幫助中共封鎖信息,對網路內容加以過濾、甚至還提供相關資料協助中共調查。過去一年當中更有許多作家與異議人士因為在網路上發表文章而被逮捕入獄,這些對新聞與言論自由的打壓事件,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批評。馬英九如果認為大陸的民主改革,是未來兩岸互動甚至終極統一的重要條件之一,那麼面對大陸最近這許多對言論自由打壓的事件,是不應該完全不置一辭的。

    馬英九應該將他對兩岸政策的主張公開談清楚,但這並不意味談清楚了,爭議就會自動落幕,有時情況可能正好相反,就像這次這樣。然而有些屬於普世價值信守的問題,如大陸的言論自由問題等,馬英九就算談得再多,也不會引發任何爭議的。很可惜,他卻沒把握這次的機會。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564629
看大事要看長遠。如果信得過馬英九,就不要去扳斷彈簧。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看大事要看長遠。如果信得過馬英九,就不要去扳斷彈簧。

在這一點上,我對馬英九的基本態度與我對宋楚瑜的基本態度一樣。

2004320過去差不多兩年了,聯網泛藍猶囂囂如此,我不想多說什麼。

當然,我已經說過我很欣賞李丁讚2006-2-15〈統獨的第一個焦點〉這篇文章了。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563129
[ZT] 李丁讚2006-2-15〈統獨的第一個焦點〉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我很欣賞這篇文章。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21500326,00.html>
統獨的第一個焦點
2006.02.15  中國時報  李丁讚(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教授)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昨天在倫敦政經學院演講時指出,兩岸的終極統一必須由台灣人民同意決定。我們認為,這個宣稱是重要的。它與民進黨的主張,台灣命運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雖然在目標上有很大的不同(一統一獨),但在手段和技術上,卻有相近之處。也就是說,兩個政黨都主張用「民主」的方式來解決兩岸問題,兩個政黨都同意由「人民決定」台灣未來的命運。在這裡,我們看到統獨的意識型態,逐漸變成民主的實質內容和技術程序。筆者認為,這是一個進步。

    因為,它在統獨的抽象內涵裡,加進了具體的操作技術,降低了台灣未來的命運的不確定性,也提出了更為確鑿的努力方向。兩個黨、兩種顏色、兩樣意識型態,在這個「民主」的基調中有了第一個焦點,也在由「人民決定」的、「中性」的技術操作中,雙方劍拔弩張的對立氛圍可望降低。從這個角度來看,馬主席的談話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在我們充分支持這個主張之前,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必須先行釐清,也就是說,所謂兩岸終極統一必須由台灣人民同意,必須是沒有任何「武力」威脅下的同意。如果憑藉武力威脅,像目前中國在東南沿海駐紮大量軍隊、又有數百顆飛彈對準台灣,中國高層領導人物的講話中,更隨時不忘「武力解放台灣」的恫嚇與威脅,這種透過「武力」強迫下所達成的「同意」是無效的。

    其次,有一種比「武力」更隱微的「暴力」,例如透過各種政治手段扼殺台灣的國際政治空間,甚至連經濟、社會、文化的空間也不放過,這些手段雖然沒有真正使用武力,但所引發的效果卻不輸給真正的武力要脅。有一天,如果台灣因為中國多方的阻饒、打壓,因而失去各種生存權利,甚至因而被迫而必須與中國進行某種形式的妥協或「統一」,我們認為,這種「暴力」威脅下的「同意」也是無效的。

    因此,筆者認為,馬英九的談話應該要有明顯的「但書」,也就是:兩岸的終極統一必須由台灣人民「同意」,但是,這個「同意」必須在沒有任何國家「暴力」的情況下行使。更清楚地說,任何暴力威脅下的同意,都不是真正的同意。因為,「民主」是不能用「威脅」完成的。

    雖然,「民主」不能「威脅」,卻可以用「說服」、甚至「利誘」來完成。筆者認為,中國應該以「競選」的心態來爭取台灣人民的選票,提出各種競選政策、主張、並努力執行,如讓台灣以政治實體的身份自由地參與國際政治事務,充分成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幫助台灣增加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提供各種對台商的優惠等,甚至以「祖國」自由而又富庶的生活條件來爭取台灣人的認同,也爭取台灣人的選票。

    如果有一天,台灣人民在中國各種政策的說服、利誘下,而願意選擇「統一」,我們當然要尊重這個「民主」的決定。畢竟,民主沒有潔癖,它雖然不能使用威脅,但卻經常利誘。因此,筆者認為,馬英九的話--兩岸的終極統一,應該由台灣人民同意,應該再加上一個但書:而且要以民主、和平的方式完成。

    「技術」是人類面對複雜環境的解決之道。任何爭辯如果一直停留在意識型態層面,永遠無解。馬英九的談話,最大的意義在於,它讓統獨開始技術化,變成一個民主的程序與技術,而且與民進黨的「住民自決」黨綱接筍,雙方因此有了對話的「焦點」。接下來的努力,應該是民主的競爭策略,爭取選票。

    藍綠雙方,以及中國政府,都應該快快離開意識形態的爭執,進入具體的政策制訂與辯論,努力說服、利誘,但不是威脅選民,讓台灣住民決定自己的顏色和台灣的方向。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561458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