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面兩種觀點,很明顯第一種在中共不下台條件下,中國實現民主化是錯誤的。我們看到,東歐、蘇聯共產主義國家的垮臺,大大小小都經過了民主革命,不論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波蘭,還是蘇聯「八一九」政變失敗,導致了紅旗落地。那麼中共也必然步入蘇聯的後塵,不論大小一定會發生民主革命的,就是和當年孫中山民主革命派和改良派及立憲派的論戰一樣,因為滿清民族矛盾和民主矛盾合二為一 ,民主化進程中必然會發生革命。所以,孫中山提出用暴力推翻滿清政府「睹其禍害之末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於一役。」(《1905年民報賀刊詞》)的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的成功說明了這一思想的正確性。中國大陸是封建專制和共產主義合二為一的,其實,也是民族矛盾和民主矛盾合二為一,民族矛盾是西藏、新疆等地民族與漢族的矛盾,民主矛盾是台灣、香港、澳門等地與中共的矛盾。中國民主化進程中必然會發生革命,沒有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在一起行動,就不會打破這合二為一的強大的中共專制政權。正因為中共是這種政教合一的政府,才膽戰心驚的害怕民主和民族革命,死守專制不放手,瘋狂鎮壓中國民主黨、法輪功、台獨、藏獨、疆獨等。中國民主化進程必須推翻中共統治,解除「四項基本原則」,把台灣、西藏、新疆、香港、澳門等分裂出去;同時必須打破封建專制週期循環,建立民主制度,這也是重新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於一役。
那種希望中共不下台,就可以直接像台灣國民黨一樣,通過執政黨改革和平實現民主化,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只是和中共有千絲萬縷聯繫的知識分子們,不切合實際的幻想而已。這和戊戌變法後的康梁改革派,反對孫中山民主革命一樣,看不到不推翻滿清王朝,就不可能建立民主共和國的走向,結果歷史證明了孫中山民主革命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偉大作用。孫中山建立的民主共和國制度在台灣延續下來,而大陸中共政權是滿清專制制度的延續,兩黨有本質的不同,不要被中共表面經濟發展的現象迷惑。八九民運時的許多學生沒有看清中共的封建專制本質,把中共封建專制和西方現代化的民主制度相互混淆,把民主制度下的絕食、示威等形式拿到中共的封建專制制度下來使用,結果是血腥的屠殺。這裡我們不要再犯混淆是非的錯誤,就是說台灣的民主制度在孫中山辛亥革命後已經建立,以後的民主化只是對制度的不斷完善的過程;而中國大陸沒有建立民主制度,中共不下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憲法》還存在,共產黨的紅旗還在天安門廣場飄揚,毛澤東的畫像、紀念堂還在天安門廣場上,大陸就不可能走台灣民主化的道路,這已經被無數次歷史經驗教訓證明了的。八九民運要不是一部分知識分子對中共抱有幻想的話,就不會釀成那麼大的六四慘案。知識分子的錯誤就在於沒有堅定站在人民群眾一邊,沒有形成合力抗爭中共,到頭來只能再一次用鮮血擦亮了眼睛。魏京生說「不管怎麼說,中國從根本上講是個共產黨集權國家,在人權問題上,不可能有根本性的變化。」(1999年12月)這樣我們可以十分清晰的預測到,中國大陸民主化的道路先走蘇聯民主化的道路,然後再走台灣的民主化的道路,這並不矛盾,在實際運作上二者可能相差無幾,而且相互促進。其原因有三點:一是蘇聯是共產主義國家的最大堡壘,它倒台後,中共成了共產國家的最大堡壘。資本主義世界把所有力量都集中在中共身上,眾矢之的,牆倒眾人推的局面已經形成。二是蘇聯是個多民族農業生產為主的大國,中國也一樣,民族矛盾在民主化過程上起到一定分化作用,就是民族矛盾借助民主化有的也尖銳起來,國家分裂以成為必然趨勢,蘇聯解體後成立了獨聯體,中共倒台後西藏、新疆、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遲早會發生獨立的。三是蘇共倒台後退回到俄羅斯杜馬議會的民主國家。中共倒台後,會恢復到孫中山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中共走東歐、蘇聯共產主義國家的垮臺道路之後,怎樣學習借鑒台灣的民主化經驗呢?大陸學者劉鈞銘說「台灣經驗表明,在中國這個土壤上,有中國國民性基礎上,是可以構建民主制度的。不論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怎樣評價,證明它怎麼有利於民主,或多麼不利於民主,中國能駕馭這樣的民主。」(1994年3月)確實,從台灣民主化過程來看,台灣民主化經驗,對於中國大陸來說,絕對比任何外國經驗都值得借鑒。民主制度建立後,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台灣民主制度,在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政體時,就已經確立,以後只是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共倒台建立民主共和政體後,就是要走台灣民主化道路,逐步完善民主制度。
旅美學者鄭敦仁認為「台灣民主轉型的開端是1986年,當時將經國贊成六大改革,開放黨禁報禁,台灣民主轉型用了十年時間,在1986年到1990年這前一段時間裡,主要是改革舊體制,如解嚴開放黨禁報禁等,後一段時間裡建立了新體制,包括修憲,最後一步是1996年3月全民選舉總統。」(1998年11月)台灣大學的許卓仁說「國民黨開放黨禁報禁也是形勢所迫,如果繼續鎮壓的話,最多在過十幾年,就可能發生革命。一個是革命,大家垮,一個是革新,大家共存,兩種作為選擇。」(1998年8月)在這個民主革新過程中,蔣經國、孫運璿,《聯合報》及《中國時報》是關鍵的因素。將經國的功勞有兩點,一是在關鍵時候,不許特務鎮壓群眾。二是選拔本省優秀人才予以重用。李登輝的功勞也有兩點,一是他把國民大會間接選舉制改為全民普選,二是他在總統,以本省人的身份做了外省人不能做的工作。」(1998年11月)巴黎大學教授高進說「有多黨民主競爭,政治才會越搞越好,老百姓才會幸福。一黨執政,不許在野黨存在,會倒致執政黨的麻痺大意,不圖進步。我想同是中國人,台灣能民主,大陸為什麼不能?大陸民主了,台獨不台獨對台灣人不是個問題了。不論台灣人大陸人,都為自己的傳統文化自豪,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台灣人在某些方面保存得比大陸更徹底。」(1999年7月)
歷史不論現在和將來都將證明,台灣是中華文化的復興基地。正因為台灣的存在,才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至於絕代,才把中國漫長的民主化道路縮短,才使大陸人民有了學習民主化的榜樣,才使整個中國走上民主的道路,才能在新世紀裡建立真正的中華共和國!(博訊2004年6月07日)
本文於 2005/08/13 00:14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