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中有沒有道理是看內容不是看出身. YST 的論點對錯跟是不是對岸的觀點是兩碼子事.
上個世紀美蘇對抗還有可能有不同的經濟學, 連中國都加入 WTO 後的全球化世紀, 國際經貿體系基本上都是遵循自由市場法則. 既然大架構(基本前提)是一致的, 經濟學跟物理學一樣都是客觀的(科學?), 哪有什麼愛國中國人的經濟學跟親美的經濟學? 難道長征五號跟太空梭用的是不同國的物理學?
這個帖子有些問題: 美国的货币发行量也就大大高于了它自身创造的劳动价值. 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價值是市場決定, 而非馬克思的勞動創造價值. 這樣的遊戲規則公不公平是另外一回事, 問題是市場經濟就是這樣, 除非有另外一個大革命顛覆現有秩序. 沒有人喜歡 AIDS 或者 SARS, 可是它們就是存在.
美國有沒有運用世界強權的優勢來影響自由貿易? 當然有. 比方說最近國會阻止中海油併購, 或者強包伊拉克重建工程(可是他們還有錢嗎?) . 這些其實都佔了世界經濟很小的一部分. 身為邪惡資本主義的大頭目, 美國整體來說是相當尊重市場的. YST 宣稱美國強迫日本購買美國公債, 我孤陋寡聞沒有聽說(誰叫我不認識葛林斯潘), 可是這幾年中國加上香港對美國公債的購買恐怕連日本都比不上. 偉大祖國的人民銀行這麼買美帝的帳嗎?
我們再回頭看看這個帖子, 很明顯所謂 这些国家 絕對包含中國. 可是早在中國崛起之前都可以抗美援朝, 怎麼現在會這麼"挺美"? 說穿了, "宏觀上"這個政策是對中國有利的. 中國的領導人是很精明的, 這樣做才取得過去十年偉大的成就. 世界工廠產品不賣美國人難道真的拿去救濟中國的農民(典出 YST)?
有網友認為美國逼人民幣升值讓外匯存底失血, 這不應該是人民銀行考量的唯一風險. 就拿中國現在對石油原物料的需求, RMB 升值反而降低成本. 能夠用常識跟直覺來解決問題當然最好, 可惜大多數的經濟問題都太複雜. 光用想當然耳的論述相當缺乏說服力.
其實我很佩服 YST 市長的建棧理想, 可惜跟陳水扁一樣, 立棧宣言跟競選語言一樣不一定要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