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反共反獨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反共反獨】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反共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新聞]〈大陸關閉未備案網站 言論緊縮〉(2005-6-26)
 瀏覽4,654|回應31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likolalo
宇宙
SCFtw2
Lotus Amita


<http://udn.com/NEWS/WORLD/WOR1/2754254.shtml>
大陸關閉未備案網站 言論緊縮
【2005/06/26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繼微軟MSN於大陸端口自動過濾敏感字眼後,大陸將清查未登記的網站及個人網誌(Blog)。新華社報導,到本月卅日止,未向中共信息產業部ICP/IP地址信息備案管理系統辦理備案手續的大陸互聯網站,將被依法暫時關閉。

中共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負責人強調,被暫時關閉的網站,務必在七月十日前補辦備案手續,否則將被關閉。

之前廣東「金羊網」即報導,中共信息產業部將對未備案登記的網站進行嚴格清查,此舉是為了打擊色情、暴力及迷信等有害訊息的網路傳播。這項規定同時針對非商業或以個人名義運作的網站,未依法登記的網站將面臨最高一百萬元人民幣的罰款。

根據外電報導,大陸網路監管部門要求所有大陸網站儘快登記,以免遭到關站或罰款的處罰。而根據巴黎的「無疆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RWB)」指出,北京早在今年三月就宣布,大陸境內的網站必須在六月底之前完成註冊,並提供成立者的完整資訊,否則將會被視做非法網站。

RWB引用大陸官方數據指出,目前已經有四分之三的境內網站已經依法完成註冊。RWB表示,大陸政府希望將言論尺度不受限制的網站驅逐到海外,如此一來,有問題的言論將無法突破大陸的網路過濾制度進入大陸境內。事實上,近來大陸對網路言論監管更形緊縮,繼雅虎及Google之後,微軟MSN為了發展大陸市場,避免與大陸網路監管人員發生衝突,日前過濾在大陸的個人空間使用「民主」、「自由」、「人權」及「台灣獨立」等詞彙。

金羊網報導指出,大陸共有六十六萬多個網站,其中八成是以租用虛擬主機,共用IP位址及服務器的方式建立;一旦有個別用戶因違規遭查封,將導致該位址所有用戶都受牽連而遭封鎖。

為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大陸網路運營運商已著手因應,包括為所有網站用戶免費辦理備案登記,並為專業企業型網站用戶提供獨立IP位址,以減少網站大清查的衝擊。



SCF的倉庫:【反共反獨】【獨腳強盜聯網史料庫】【*每事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291347
 回應文章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ZT] 葉國豪2006-4-17〈台灣的中國機會〉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41700223,00.html>
台灣的中國機會
2006.04.17  中國時報  葉國豪(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面對北京在兩岸經貿論壇所宣佈的十五項對台開放措施,台灣朝野引發新一波的中國政策辯論,對台灣來說,這究竟是機會或陷阱?

    國際知名的投資顧問公司直言,如果台灣無法直接參與中國的經濟成長,在未來十年之內,國內大多數民眾的薪水與生活品質將會下降。這樣的「警語」固然是具有階級性的,主要是站在資本家的立場發言,並且以普羅大眾的危害後果做結,目的當然在間接地進一步壓迫執政黨政府在中國經貿政策上的開放;然而,台灣的中國政策與思維所保守、所侷限的不僅是經貿這一個範疇,台灣的中國機會又豈僅僅只在經濟一環,諸如公民社會價值,台灣的政治實踐經驗等等,也是參與中國的一種機會與方式。

    台灣對資訊、新聞自由的堅持、與公民社會的建構經驗,就是參與中國很好的切入點。據近日報載,除了科技類之外,中國將暫停所有外國雜誌進入其國內市場,不論是文化、生活、或消費等類型的雜誌,都將受到其新聞出版總署嚴格的審批與限制;而中國廣電總局也律定電視台的國際新聞必須要統一取材,以防止外國勢力的「政治意圖」。

    讓我們回想台灣昔日不堪的禁書經驗,那許多人心中「畸形年代的畸形文化現象」;回想一九八九年四月鄭南榕為主張「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所做的異議自焚;還有距離現在並不遠的民進黨政府對於TVBS等媒體的控制與操弄。台灣社會為新聞自由所付出的代價與爭拗,中國社會沒有必要再重複。

    維權律師、非政府組織、與公共知識分子是中國「體制內改革」的新生希望與力量,在中國社會每年數以萬計的社會抗議事件下,民眾不滿的怨氣目前只能是被壓抑、被安撫,這一個壓力鍋何時爆炸?後果將會如何?不應該僅是社會科學家關注的焦點,或是淪為缺乏實質意義的空洞臆測、政治選邊;以提供經驗或是加以關注作為出發,台灣社會其實有能力以不同的方式去介入、去參與中國公民社會的建構。台灣有越來越多的NGO研究和運作經驗,更深厚的知識分子傳統,透過橫向的聯繫與對話,所帶來的交流與互惠其影響力不可小覷。

    台灣事實上有參與中國機會的必要,不僅在經濟層面,其實政治、社會、與文化都是可行、甚至已經有影響的著力點。台灣社會不會希望我們所面對的中國是一個經濟逐漸強大,但是統治蠻橫的霸權。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無異是為中國社會帶來另一波現代性的衝擊,而現代性所含括的不僅在於經濟上的思維與方法,中國社會的發展,包括性別、文化、階級、政治、甚至世代的變遷,不僅是經濟發展下的依變項,也會反過來影響中國未來的經濟樣貌。廣義華人社會下對於現代性的經驗分享更將有助於兩岸的和平與穩定。

    如果對過去的威權年代中有任何絲毫值得記憶與保留的想像與追求,那麼參與中國機會的「雄心與壯志」在現今看來其實更是可能與可欲的。民主化的中國是我們想要看到的,憲政中國在今日也具有其道德高地,只以經濟方式參與中國在做法上將會是種短視。

    放棄參與的後果,是我們主動地放棄了形塑中國的機會,而我們正正是最有能力與實力去改變中國的「外國勢力」;放棄了以經濟、以公民社會價值、以政治實踐經驗去影響中國、參與中國,就是被動地讓中國以霸權之姿崛起。到最後危害的就不僅僅是我們的薪水與生活品質,而可能是我們所信仰所奉行的價值和生活方式。

    從這個角度看,台灣的中國機會,時間上顯得更為急迫,視野上不能狹隘、保守、與畫地自限。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46299
[聲訊檔] 自由亞洲電臺2006-4-13邀請楊力宇&何頻討論〈廣電總局嚴禁擅用境外媒體的新聞素材〉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www.rfa.org/mandarin/shenrubaodao/2006/04/14/news/>
自由亞洲電臺
討論:廣電總局嚴禁擅用境外媒體的新聞素材
2006.04.14貼出  6:23

兩天來,中國廣電總局「關於重申電視國際新聞管理規定的通知」引起路透社、美聯社、和法新社等西方主流新聞媒體的關注。廣電總局在通知中規定:「嚴禁擅自使用」境外媒體的國際新聞素材,不得將境外衛星電視圖像配以新華社文字稿播出。廣電總局這些禁令意味著什麼?美國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多維新聞網》負責人何頻就此展開討論。本台記者楊家岱主持討論。

<http://www.rfa.org/service/audio_popup.html?file=http://www.rfa.org/mandarin/shenrubaodao/2006/04/14/m0413-sd.mp3>

<http://www.rfa.org/mandarin/shenrubaodao/2006/04/14/m0413-sd.mp3>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45082
[聲訊新聞] 自由亞洲電臺2006-4-11〈中國嚴格控制電視劇製作和國際新聞廣播〉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www.rfa.org/mandarin/shenrubaodao/2006/04/11/guangdian/>
自由亞洲電臺
中國嚴格控制電視劇製作和國際新聞廣播
2006.04.11貼出  4:11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最近接連下發兩個通知,對電視劇的拍攝製作備案和廣播電視的新聞管理作了嚴格規定。下面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楊家岱的採訪報導。

<http://www.rfa.org/service/audio_popup.html?file=http://www.rfa.org/mandarin/shenrubaodao/2006/04/11/m0411-sd.mp3>

<http://www.rfa.org/mandarin/shenrubaodao/2006/04/11/m0411-sd.mp3>


中國廣電總局先後於10號和11號下發的兩個通知分別是:「關於印發《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以及「關於重申電視國際新聞管理規定的通知」。前者除了對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的手續作嚴格規定而外,還要求:涉及重大或敏感題材的電視劇在備案前必須「徵得省級以上相關主管部門或有關方面的意見」;後者「嚴禁擅自使用」來自境外媒體的國際新聞素材或節目。兩個通知都含有一個共同的提法:「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

美國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表示,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當局繼續在意識形態方面收緊。(錄音)

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大學教授朱永德表示,中國當局認為國際新聞報導如果不加控制就會影響穩定。(錄音)

中國經濟學學者茅於軾對當局為什麼要在意識形態上收緊表示不理解(錄音)

這位學者說,當局對形勢作了錯誤判斷。他說:錄音)「人權,包括言論自由,一個正常的穩定的社會是需要的,你看那些言論控制的社會都是不穩定的。我猜想有些人對這個形勢的判斷錯誤,因為你老說假話,假話要戳穿的,這樣子你再說什麼人家都不信了,這多可怕啊。所以他們就是沒有想到這一點,這個我覺得是非常危險的。現在當權的人顯然不是這麼看的,他大概認為言論自由了就要出亂子,所以就嚴加控制。我看這條路是越走越窄。」

路透社說,中國政府去年宣佈凍結外國對衛星電視和其它大眾媒體的投資。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43952
[News ZT] 中國時報2006-4-8〈科技類外 大陸禁外國雜誌上市〉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5+112006040800074,00.html>
科技類外 大陸禁外國雜誌上市
2006.04.08  中國時報  王綽中/台北報導


    《亞洲華爾街日報》昨天證實,按照中共去年內部規定,除了科技類以外,暫停所有外國雜誌進入大陸國內市場。對於希望從中國大陸蓬勃發展的廣告市場上分一杯羹的國際傳媒公司來講,這無異於當頭一棒。

    這項已獲中共出版界主管機構批准的新政策的一個犧牲品是搖滾及青年文化雜誌《滾石》(Rolling Stone)中文版。

    中共當局曾對投資出版物設過限制,不過後來政策有所放寬,有時對一些違規做法也睜隻眼閉隻眼。不過,新規定對於生活類雜誌的出版商是個不小的打擊,因為雖然中共對電視節目管制較嚴,但在生活雜誌領域,外國傳媒企業本來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

    Hachette Filipacchi Media中國、東南亞及澳洲地區首席執行長維克托.維索(Victor Visot)表示,「今後我們會向政策可能批准的方向調整業務,在中國市場允許的範圍內繼續以預期的速度發展壯大。」

    相關知情人士透露,已批准的雜誌可續正常出版,這也得到了幾位新聞出版總署官員的證實。此項政策已出台近一年,但從未公開。

    中共當局不允許外國公司出版報紙雜誌,但允許中國大陸出版社和外國合作者進行「版權合作」。在這種模式下,實際上是國內出版社將已有的雜誌刊號出借給外國合作者,再由外商將雜誌重新包裝為Vogue、ELLE或《滾石》等的中文版,之後這些雜誌還須經過監管部門的嚴格審批。

    針對城市消費者的中國雜誌市場近來生機勃勃,而修改後的審批政策卻有可能阻礙發展。以廣告支出計算,大陸在最近幾年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媒體市場。尼爾森媒體研究(Nielsen Media Research)表示,根據公開的廣告價目計算,廣告主去年在中國大陸雜誌廣告上的總投入為七點七億美元,比前年增加了二三%。

    最近中共當局試圖通過嚴格管制報紙、電視台、和網站來壓制反對者,並加強對國內傳媒公司的保護。舉例來說在二○○三年和二○○四年向有限的幾家外國電視公司及合資製作企業開放電視業後,中共監管機構表示,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批准新的外國電視頻道進入大陸。

    生活方式類雜誌的關注點是消費領域,基本不會涉及政治敏感話題。因此投資者將這類雜誌視為外國傳媒在中國大陸最安全的投資渠道。不過修改後的規定對雜誌出版也設置了同樣嚴格的商業限制。

    雖然中共當局還沒有就此規定公開發表意見,但這個決定也許是為保護國內出版業及限制急劇增加的生活類雜誌而作出的。迄今為止尚未發現《滾石》或其他在中國大陸發行的任何一本國際雜誌有與共產黨意識形態相牴觸的情況。不過,中共媒體監管機構曾公開反對西方文化在中國大陸蔓延。

    相關知情人透露,這份未公開發佈的新聞出版總署內部規定已在一年前開始限制國外出版機構在中國大陸出版的刊物種類。新聞出版總署一位張姓官員表示,「所有非科學類的雜誌報紙現在都不會得到批准。」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42719
[ZT] 中國時報2006-3-23社論〈和平與繁榮之外 別忘了還有民主〉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32300329,00.html>
和平與繁榮之外 別忘了還有民主
2006.03.23  中國時報  中時社論


    馬英九這趟訪美行,到底該向美方,乃至向國際社會,傳達哪些訊息?是軍售立場?兩岸政策?還是其它?目前馬英九已從紐約轉向波士頓,後續還有更重要的華府行程,許多人都在揣測他屆時可能會接觸到美方哪一個層級,他所受到的接待規格又將會如何等,我們則更關心馬英九還會再說些什麼。

    在全球金融中心的紐約,馬英九拋出了「五要」與「雙P」(和平與繁榮),這些論述都不出他上一趟倫敦行的範圍,如果到了華府,繞來繞去還是在這些議題上轉,那麼此行的意義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我們以為,在反覆表達過「和平與繁榮」之後,馬英九該多談些「民主」了!

    截至目前,馬英九在公開場合對國際媒體談最多的,還是他對兩岸及統獨議題的立場。除去早先引發爭議的「終極統一」論與「台獨選項」說之外,馬英九反覆申述的,還是在怎麼「維持現狀」上做發揮,包括「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統獨休兵以致力經濟發展」、「以九二共識啟動兩岸對話」、「促進兩岸經濟合作與交流」、「兩岸發展國際參與的暫行架構」等,這些論點大抵不出連戰大陸行之後國民黨所開啟的「雙贏論述」內容,一定程度上也確實與民進黨的「台獨論述」呈現明顯的區隔,在「終統效應」後的不久,馬英九的相關論點適時在國際上塑造了他溫和且務實彈性的一面。然而僅是這樣我們覺得還是不夠的,正如同我們在馬英九倫敦行結束後所表達過的評論一樣,馬英九在統獨上面談得太多,在民主上面談得實在太少了。

    沒錯,「和平與繁榮」是個近乎沒有爭議的價值訴求,特別是做為一個目的論的價值,試問有誰會反對兩岸合作邁向永久和平?又有誰會刻意阻擋兩岸尋求某種共存共榮的狀態?這種願景甚至連陳總統以前都曾倡議過。只不過如果將和平與繁榮視為解決兩岸糾葛的主要價值,就顯得太過消極了。兩岸未來的前景絕對不該是只有這樣的價值實踐而已。民進黨曾一再批判馬英九不敢就大陸部署飛彈的作為向北京嗆聲,我們倒不盡然同意,大陸升高對台軍事威脅與民進黨操作台獨議題有一定的因果關係,馬英九的主張正是要拆除這個引信,他當然不需要為不是他所製造的麻煩去向中共嗆聲。但我們卻認為馬英九應該就大陸的民主向北京嗆聲。

    這幾年,大陸傲人的經濟成就確實令全球矚目,這種成就已經讓全球的知識階層都在辯論中國的崛起究竟意味著是機會還是威脅,台灣內部對兩岸經貿的辯論其實正是同一套主題。經濟成就的另一面,全球主要國家也同樣關注大陸的民主與人權問題,就在過去幾個月,北京當局對言論自由的種種箝制措施,不論是針對媒體的管制、或是針對網路空間的封鎖等,都引發國際社會廣泛的關注,北京甚至為了營造胡錦濤四月訪美的氛圍,刻意將若干拘禁的異議人士加以釋放。換言之,西方國家會對中共永遠存有疑慮,除了軍事擴張之外,主要還是在於其依舊是威權體制,民主開放的程度依舊在原地踏步。而台灣的朝野政黨,過去以來在這一點上所投注的關懷,其實是一樣貧乏的。

    要知道,大陸內部民主發展的程度,如果持續都維持在目前這種狀況,兩岸要獲致真正的和平與繁榮,其實是有困難的。而馬英九應該有這個格局與視野,主動對大陸的言論自由、法治缺失、人權保障等表達持續的關注,正如同他們自己在台灣善盡在野黨制衡的角色是一樣的,而這種關注,相信北京當局也不致於會以「干涉內政」視之吧!畢竟,在全球化的今天,民主與人權早已經是一種普世價值,馬英九若能在他的兩岸論述上突出這一點,也等於與全球的普世論述接軌了。

    這幾年,在國際政治、兩岸政治乃至台灣內部藍綠選舉政治的交相激盪下,形成一種相當複雜糾葛的政治形勢,為因應這種形勢,國內的朝野政黨也都有一套系統性的論述,不僅是在向台灣內部的民意訴求,也同樣是在嘗試說服國際社會,謝長廷與馬英九在哈佛講壇上的交鋒,正是這種縮影。問題是,台灣的能耐,不該只是爭取證明自己是或不是區域穩定的「麻煩製造者」,而是引領大陸走向民主開放的先行者與啟蒙者,馬英九願不願在這個議題上多做些發揮呢?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14216
[News ZT] 中國時報2006-3-16〈愚弄西方傳媒 中共下令宣傳「中國博客門」〉plus [SCF插播]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中共政權控制整肅互聯網,惡名昭彰。這是基本背景。

記者王曉峰(“帶三個表”)玩blog,寫諷刺性政論,言辭大膽,人盡皆知。這是基本背景。

迅速報導王曉峰和袁蕾的blogs“被封”這件事的那家外國通訊社未向當事人查證,頗失信譽。

王曉峰後來對公眾說:『不像你們想像的那樣,也不像外國媒體想像的那樣。謝謝大家關心,在此向你們表示歉意。』 -- SCF認為王曉峰作為一個記者已經完全失格了。外國媒體是不是在這件事上展現了某種“傲慢與偏見”?他們是不是在“撈寶”? -- 沒有夠紮實的證據。 -- 證據確鑿的是【中國記者王曉峰蓄意愚弄可能是出於公義而聲援自己的人】。王曉峰的這個行為體現了王曉峰這個人的輕佻幼稚和他作為一個記者的低劣品質。王曉峰已經玩兒完了。

其他媒體在這件事裡的表現SCF不評論。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6031600091,00.html
愚弄西方傳媒 中共下令宣傳「中國博客門」
2006.03.16  中國時報  朱建陵/台北報導

    北京消息指出,中共宣傳主管部門昨天要求大陸各主要新聞網站張貼北京《新京報》轉載新加坡《聯合早報》的文章,嘲弄西方媒體在報導中共封鎖網站時發生錯誤的「中國博客(部落格)門」事件。

    三月八日當天,包含《三聯新聞週刊》記者王曉峰的「按摩乳」和娛樂記者袁蕾的「奶豬」,兩個大陸頗受歡迎的博客網頁突然出現空白,上面只能看到一行字:「因為眾所週知不可抗拒的原因,本博客暫時關閉」。

    某外國通訊社獲悉此事之後,迅即報導說:「中國又有兩個言辭大膽的博客『按摩乳』和『奶豬』被下令關閉,這是中國控制整肅互聯網的新一輪行動。」隨後,許多西方主要媒體也都跟進報導此事。

    但才只半天的時間,「按摩乳」和「奶豬」先後「死而復生」。王曉峰在他的網頁上寫說:「不像你們想像的那樣,也不像外國媒體想像的那樣。謝謝大家關心,在此向你們表示歉意。」,王曉峰還表示,該家首度報導此事的外國通訊社並沒有向他查證。

    王曉峰、袁蕾此舉等於愚弄了所有西方媒體。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認為,此一「中國博客門」事件,顯示西方媒體在報導中國大陸新聞時,一直都有種與生俱來的「傲慢與偏見」,見到黑影就懷疑是魔鬼,見到人事變動就猜測是權力鬥爭。對此,長期遭到西方媒體「懷疑」與「猜測」的中共宣傳主管部門昨天下令大陸各主要新聞網站轉載北京《新京報》轉引自《聯合早報》的這篇文章,大陸各主要新聞網站對這則新聞下的標題都是:「中國記者博客開玩笑,使西方媒體陷入假新聞醜聞」。

    但王曉峰此舉在大陸媒體從業人員之間譭譽參半,有人讚揚他對西方媒體開「涮」,讓西方媒體知道現今的中國大陸已經不是用黑白兩色就可以描繪;另一方面,也有人質疑說,中國大陸博客前景依然險峻,依然處於嚴密的監控下,而大陸許多博客網站遭封也是不爭的事實。批評者擔心,王曉峰此舉之後,未來當下一個博客被封的消息傳來,國際媒體是否還會聲援?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12751
[ZT] 尼斯勒2006-3-10〈我說國際華語廣播〉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www.observechina.net/info/artshow.asp?ID=38331&ad=3/10/2006>
《觀察》首發

我說國際華語廣播
尼斯勒
Friday, March 10, 2006


關於美國之音

1966年殺人如麻的「紅八月」,在北京西四六合胡同6號院,發生了一起一夜打死兩人的慘劇。院子裡有李姓和王姓兩家的兩位老人,他們平時很要好。李姓老人有親戚在日本,親戚送給了他一台日本產的短波半導體收音機。每天傍晚,兩位老人吃過晚飯就在一起收聽美國之音的華語廣播。沒承想這引來了殺身之禍。有人告發他們「偷聽敵台廣播」,招引來一群北京41中學的紅衛兵。紅衛兵用沾水的籐條抽打老人,進行徹夜的酷刑審問。老人的哀號聲旁邊的院落都聽得真楚。到清晨,兩位老人的叫聲漸漸變小,最後全都斷了氣。

在大陸,不知有多少中國人因收聽國際華語廣播而慘遭厄運。這一數字一定是非常驚人的。二戰時,法西斯德國的蓋世太保也禁止被佔領國的人民收聽BBC,那是在戰爭狀態。中共是在和平時期對所有已知的所謂收聽「敵台廣播」的人進行殘酷的無產階級專政。然而,追求真實是人的天性,這是無論怎樣的虐殺也壓止不了的。毛澤東死後,人們收聽美國之音、BBC成了半公開的秘密,官方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種默認是無數人的鮮血換來的。

大陸民眾收聽美國之音在1989年春夏之交民主運動時達到高潮。在北京,那時去串門,很容易就會發現主人收聽美國之音。人們在工作單位談論著從美國之音獲得的消息。晚上在天安門廣場,我看到,一邊學生在絕食,另一邊北京市民們圍坐個大圈,中心放著台大型的收錄兩用機,放大音量,在播送美國之音的新聞。那麼多人毫無顧忌地在天安門廣場「聚眾」收聽美國之音,真是一道難忘的風景。不遠處就是毛主席紀念堂,毛主席若地下有靈,聽到人們在他老人家耳朵邊吹放美國之音,一定又會被氣死一回。

信息傳播是流動的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美國之音在中國的影響最經典的範例是1989年6月2日。6月2日以前,戒嚴大軍被學生市民嚴嚴實實擋在了城外。6月2日晚,人們發現有三三兩兩一幫一夥穿便裝的可疑人員從各條街道向長安街滲透。突然,成千上萬的老百姓像從地底下冒出來似的,湧向長安街及鄰近街道,把便裝的戒嚴大兵分割包圍,統統趕出長安街。問那些男女老少是怎麼知道戒嚴部隊偷襲進城的?大都說是聽了美國之音。真實的信息傳播成了顛覆謊言鼓動千軍萬馬的力量。美國之音在大陸民眾中建立的信任在關鍵時刻凸顯出來。戒嚴大兵像沒有得逞的、被抓破臉的強姦犯(強姦民意),斯文掃地。

1989年6月4日上午11時,大屠殺已經結束,長安街陽光普照。戒嚴部隊在長安街歷史博物館北門靠東的位置設了一道警戒線,大兵們成散兵線臥倒,以交通水泥隔離墩為依托,持自動步槍向外瞄準。有一條無形的紅線在槍手的掌控中,誰靠近了便被一槍打倒。這時,我看到有個高個子男老外騎著自行車,雙腿點地往前蹭。我腦袋一熱也騎車跟了上去,緊貼在老外的身後,一點一點往警戒線靠近。我想,你要開槍得先打死老外才輪到我。老外身上的氣味我都聞得到。我順著老外的肩膀上望過去,在槍手的後面,有兩個當官的,一腳踩在清理出的障礙堆彎曲的鐵條上,領口解開,鋼盔閃亮,臉色黝黑,大口抽著煙,得意地獰笑著,露出一口白牙。這形象我在哪兒見過?猛然想起來,電影裡的日本鬼子。

這時,我們後面的人群大聲喊,快回來,危險!很顯然,也就是因為有個老外大兵們才沒開槍。這個老外不慌不忙地後撤,拐進南池子(大街)裡去了。我也順勢跟了過去。南池子大街的老百姓一看來了個老外,呼拉一下就圍了上來。這個時候能在這裡的老外只有新聞記者!這個老外說中國話,說他是美國記者。他的中國話並不很棒;有的外國人一張嘴滿嘴「京片子」,嚇人一跳。這時我冒出一個想法,我老收聽美國之音,卻從沒見過美國記者在現場採訪,我得跟著他,看看他的採訪和報導有沒有出入。老百姓激動地向美國記者哭訴著,有個看來文化不高穿著和尚領大背心的大老娘們使勁拍著美國記者的手,要他轉告布什總統,快派聯合國軍來消滅戒嚴部隊。這個美國記者拿個本記著,一路採訪,穿出南池子大街,到了北海前門。這時,我看有跟著的人像是便衣(特務),我怕了,別給自己惹事,我打道回府了。

很快,美國之音就播出了這個記者寫的新聞報導,完全令我信服。連那個穿和尚領大背心的大老娘們的話也寫進去了。我親眼看到了美國記者為了新聞的真實性所具有的獻身精神。大約一、兩年後,我在朋友家偶然看到一本書,兩個美國人合寫的,作者的中文名字是紀思道和伍潔芳。寫他們在中國的經歷。書的扉頁上有作者夫婦的彩色照片。我一看,呦,原來是他,六四時我跟著的那個騎自行車採訪的美國記者。紀思道因為對1989年中國事件的報導獲得了普利策獎。

我最喜歡美國之音的《焦點對話》。兩個不同觀點的人進行針鋒相對的辯論。尤其喜歡聽胡平先生手執邏輯的小鞭子輕輕抽打那些大陸訪美的體制內御用學者,把對方「黨文化」的思想迅速解體、分類、清掃。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曹長青機關槍似的語速和嫉惡如仇的鮮明觀點令人如痛飲了一杯燒酒。美國之音關於台灣問題的報導是大陸民眾瞭解台灣真實情況的十分重要的渠道。因為藍綠兩營各說各話,大陸媒體又把台灣問題攪成一片渾水,所以,有一條客觀、清晰、醒目的渠道非常重要。

中國大陸的聽眾與美國之音一起成長,理論見識不斷深化,審美情趣不斷提升。美國之音顯然已經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如,為了找「平衡」,《時事大家談》最常見到的嘉賓是孟X、李X、高X,這些人一張嘴就是「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想一想吧,大陸人對身邊的黨八股唯恐避之不及,若是從千萬里之外出口轉內銷,會是什麼感覺?這些人的到來,是把清楚的問題弄糊塗了,降低了人們的審美。最讓我不解的是,在我印象中,美國之音好像從來也沒有請過辛灝年做嘉賓,而《誰是新中國》已經在中國產生了重大影響。美國之音對法輪功問題的報導遠遠不夠,在這一歷史的重大事件上是缺席者。及至2005年初,我聽到美國之音在播報新聞時稱「一個有法輪功背景的媒體」,它都不願說出大紀元媒體的名字,使聽眾好像在參加化妝舞會,還得猜面具後面的是誰。當然,美國之音還承擔著《人民日報》的「喉舌」作用,因為在大陸沒人看《人民日報》,《人民日報》發社論只有經過美國之音的報導國內才有人重視。

幾年前,我在大陸《強國論壇》上看到一篇文章:《為什麼收聽美國之音的人越來越少》。看到標題我就樂了,這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只要有新聞封鎖,收聽美國之音的人就只多不少。我都能估計到這種文章一定是中宣部那幫人弄出來的,表現出他們的無奈、無力、和無趣。既然「收聽美國之音的人越來越少」,為什麼還動用龐大的國家資源實施干擾?有一回,中國駐美大使館一位主管宣傳的官員宋先生到美國之音做客,並參加現場「與美國對話」節目。一位大陸的聽眾打進電話問宋先生:「既然您也到美國之音做客,並回答聽眾提問,說明美國之音是友台不是敵台,可是中國政府為什麼還要干擾美國之音」?並通過電話把收音機的干擾聲傳了回來。宋先生一時支支吾吾答不上來,可以想像他的窘態有多麼難堪。中共的做法使中共的外交官在道義上、道德上見人矮三分。


我與自由亞洲電台

1996年8月初,我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BC展台上同BBC中文部的任雁輝先生聊天,他告訴我:「自由亞洲電台快開播了」。早就知道美國參議院通過了設立「自由亞洲電台」的議案,美國總統克林頓也撰文指出:「我們將把自由的消息告訴中國人民。我們將辦『自由亞洲電台』」。但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我問任雁輝先生自由亞洲電台具體的開播時間,他也不清楚。

打這以後,我在收聽短波國際華語廣播時,就有意識地找一找,希望能發現「新大陸」。1996年9月30日,早晨7點鐘,我躺在床上調弄收音機,當我調到短波22米的位置時,突然,一個陌生的聲音響起:「這裡是自由亞洲電台,這是我台對中國大陸的首次播音」。聲音清晰、純淨,沒有一絲干擾,彷彿天籟之音。女播音員聲音清亮,男播音員音色渾厚,女播音員是李亞,男播音員是魯南。一股欣喜湧上心頭,我捧著半導體收音機靜靜地聽,自由亞洲電台播出了半小時的節目,新聞中有魏京生的消息,後15分鐘重播前15分鐘的內容。最後播出了自由亞洲電台的聯繫地址:香港郵政信箱28840號。

聽完廣播,7點30分,我隨手撕下了床頭活頁夾上的一張小活頁紙,給自由亞洲電台寫了一封信。內容是收聽效果和祝福的話,並署上了我的真名。從我家到東四郵局只有五分鐘的路程,郵局8點30分營業。我等在郵局門口,郵局一開門,我第一個走進郵局,買了寄往香港的航空信封,抬頭寫的是:李亞小姐收。也就是說,在自由亞洲電台首次開播一小時後,來自中國大陸聽眾的信已寄往自由亞洲電台香港郵政信箱。我想,這是第一封中國大陸聽眾寄給美國自由亞洲電台的聽眾來信,它雖然文字不多,紙頁很小,但滿含了感動、感懷、和感激。自由亞洲電台的誕生是在創造歷史,作為一種互動,我也在創造歷史,我為自己創造的「第一」而感到欣慰。我希望自己的信能打了一個「時間差」,躲過「黑手」的阻截,平安飛抵大洋彼岸。

1997年,自由亞洲電台谷季柔小姐到香港採訪香港回歸。自由亞洲電台首次在香港設立了聽眾熱線電話,記得熱線開通時間是在傍晚,我想,我還要做第一個打聽眾熱線的人。熱線開通整點,我就撥通了電話,那邊有人接起來,突然,我媽媽進屋了,把我嚇壞了,我趕緊把電話掛上了。媽媽是離休老幹部,反對我聽國外廣播,更不用說打電話了。媽媽文革時下放到工廠,常給我講工廠裡的一件事。有個青年工人,聽國外廣播(無非就是VOA、BBC)聽得入了迷,就給「敵台」寫信。很快就被公安局發現,找到廠裡來,判了三年勞教。三年後人出來時,已經精神失常了。這件事媽媽跟我說了無數遍,可每回說起來都好像在說剛發生的事那麼認真。但我把這全當成了耳旁風。一個在鐵屋子裡看到一角藍天的人怎麼可能再閉上眼睛。

自由亞洲電台開播至今,其內容之豐富節目之精彩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無數人在強大的干擾聲中徹夜地收聽,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哪兒還有這樣的事?採訪「右派活化石」林希翎的系列節目每一次我都是含著熱淚聽完的,使我感動,引我深思。林希翎被關押後,劉少奇在「五一」節上問羅瑞卿:聽說林希翎還不老實?羅瑞卿說:我來教育她。回去就給弱女子林希翎戴了反銬。我看過羅瑞卿被抬在筐裡批鬥的情景,也讀過羅點點回憶父親的血淚文章。可羅瑞卿對待其他無辜者更殘酷更沒人性。這使我想起了毛澤東的文膽姚文元的一段話,他在評論《白毛女》時說: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不對,是新社會把鬼變成獸。鬼還好,只嚇唬人,不吃人。而一旦成為獸,就一定要吃人的。

廣播的最高境界是聞其聲如見其人,經年累月久久難忘。谷季柔採訪陸鏗--真是一次難忘的廣播享受。問得精彩,答得幽默;一問一答,段段出彩。把我聽得如醉如癡。人只有在思想衝破牢籠,像鳥兒自由飛翔,才能撞擊出如此的五彩七色,讓我也感受到自由的心靈。聽國際廣播是要聽我看不到的。黃翔的詩大陸看不到,自由亞洲電台朗誦給我們聽。鄭義的新書大陸看不到,自由亞洲電台播送給我們聽。聽自由亞洲電台還有一種「雪夜閉門讀禁書」的樂趣和快感。

由於大陸人在中共統治下從小接受的是謊言教育,長大以後,要通過各種途徑如讀禁書、老人回憶、口述歷史、上網等把「顛倒的歷史再顛倒過來」。我清楚記得我在知道朝鮮戰爭是北朝鮮發動的是多麼吃驚;馬上發問:給我們灌輸的歷史還有多少謊言?在這一廓清歷史的「再教育」過程中,國際華語廣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這方面,自由亞洲電台是做得最好的,可以說是功德無量。要知道,在大陸,所有媒體都被黨控制,根本沒有管道去講述真實的歷史。我認識一位91歲的黃埔老人石懷瑜,參加過南京保衛戰。他拖著病體寫成了一篇《南京保衛戰》,但在國內根本沒有媒體給他發聲。在他重病時,他的文章在海外雜誌發表了,臨終前,他說他只想把真實的歷史告訴後人。

大陸有兩份有名的極左刊物《真理的追求》和《中流》。《中流》雜誌停刊前曾發過一篇長文評論自由亞洲電台。用文革筆法大點名、大批判,各主持人都逐一點到,細到連經常給《聽眾熱線》打電話的大陸聽眾都上榜。說是「韋廉培養的反共分子」。通篇都是謾罵。問題就怕具體,你具體說出自由亞洲電台哪個報導不真實,是「造謠散謠」,沒有。一個具體的指摘都沒有。這些「黨棍」們不敢面對現實誠實地討論問題,他們喪失了最後的思辯勇氣。即使這樣的文章,在中共的媒體上也十分罕見,因為中共宣傳大員們知道「罵誰捧誰」「越罵越有名」,等於為自由亞洲電台打廣告呢。

聽廣播本是文明世界裡一件很愜意尋常的事。它太方便了,做著飯,幹著家務,拖著地就聽了,什麼都不耽誤,毫不分心。但收聽自由亞洲電台非得有一股「頭懸樑、錐刺骨」的自虐精神不可。強大的干擾與時俱進,自由亞洲電台主持人的聲音與狼共舞。真是一個充滿嘶聲的戰場。1998發大水那年,官方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夜間節目結束後開始一遍遍播放《黃河大合唱》,竄台干擾自由亞洲電台的播音。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本來《黃河大合唱》是我喜歡的曲子,經此一折騰,我再也不聽《黃河大合唱》了,看見「黃」字就反胃。有一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兩位名主持到《強國論壇》做嘉賓,很是熱情,有問必答。我問:「能不能把干擾自由亞洲電台的曲子,每天換換樣,別老是《黃河大合唱》好不好?」對方不回答。這兩年,干擾的曲子改成了民樂鑼鼓點,我想,又有多少聽眾該遠離民樂了。

近來中共領導人出國訪問總是信誓旦旦地說要做負責任的政府。他們說這種話本身就是不負責任。一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還在幹著違背世界文明干擾國際廣播的原始罪惡。中國政府違背了三大國際人權公約──《世界人權宣言》、《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國際電信公約》。同時,干擾國際廣播還符合恐怖主義的本質特徵,這就是:手段的暴力性、目標的無辜性、和目的的政治性。干擾國際廣播屬於非暴力恐怖主義。

克林頓總統任內幹了兩件事使海峽兩岸人民長期受益。這就是批准創辦自由亞洲電台,在96年台海導彈危機時派出特遣艦隊。民主與和平這兩件事的意義已經完全顯現出來。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居大陸
──《觀察》首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
Friday, March 10, 2006
本站網址:<
http://www.guancha.org>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597297
[ZT] 徐斯儉2006-2-18〈台灣為什麼沉默?〉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國華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21800310,00.html>
台灣為什麼沉默?
2006.02.18  中國時報  徐斯儉(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助研究員)


    近來,台灣各政黨忙著在展開一場「廢統」與「反獨」之爭。一如往常,當台灣內部的政治力量忙於在國內政治市場各自卡位,進行重新定位之時,我們往往又忽略了台灣在國際社會應當扮演的角色,那就是對中國大陸最近一系列限制網路言論與資訊自由的行為,以及其對全球網路文化所產生的巨大負面衝擊,台灣各政黨完全沒有發言。無論在統獨上處於何種立場,不管是對於其自身的政治利益或是對於其理念,台灣各政黨都沒有在此問題上缺席或聲的道理。

    過去這幾年,中共侵害言論與資訊取得自由的事件愈演愈烈,近來的「冰點」事件只不過是一連串事件另一個沸點。當此事件引起中共十三位開明元老的公開反彈,最終迫使中共當局以表面復刊但卻將編輯調職作為回應時,這已顯示胡溫政權所謂的「親民」與「為民」已面臨了一個內在的難題,那就是對於權力的牽制,只能來自中共內部更高的權力;至於來自社會與媒體自主的聲音,中共最終只能以打壓收場。

    對於台灣而言,當中國社會及中共內部進步的聲音都已經開始發出呼喊時,各主要政黨對此毫無反應符合台灣的利益嗎?袖手旁觀是台灣最佳的生存之道嗎?

    其實,中國言論自由倒退的意義已不僅限於其內政,而已具有國際意義,這表現在最近西方網路大公司已屈服於中共的言論管制要求,如雅虎公司提供中共IP位址致使知識份子師濤遭逮捕並被判刑十年、Google配合中共要求自動過濾刪除中共不願意出現的名詞。西方網路大公司此種屈服於中共限制言論資訊自由的作為,不僅戕害了中國社會與公民的自由,更為國際網路資訊與言論自由樹立了極其惡劣的先例,為其他專制國家提供了最壞的榜樣,更對全球的自由民主價值造成嚴重的傷害。美國國會已經針對雅虎、微軟、思科和Google四家廠商舉行聽證,也有美國會議員建議立法,規範他們未來不能再做這種「助紂為虐」的事情。

    也許台灣的藍綠政黨,當忙碌於營造「統獨新論述」的同時,對於回教世界與西方世界之間因「褻瀆卡通」引起的言論自由辯論可以置身事外。可是實在無法想像,台灣各政黨可以對近在咫尺的中國大陸最近所發生的這一切可以沒有意見。對於持偏統立場者而言,如果大陸持續是這樣一個不民主的國度,怎麼可能讓台灣社會願意與大陸統一呢?對於主張偏獨立場者而言,一個不民主卻壯大的中國,只能成為確保台灣主權永遠的夢魘。

    當中共的此種惡行不斷膨脹之際,我們的政府、政黨、及社會不能做點什麼嗎?至少我們是否也可考慮立法規範我們的廠商在大陸經商時,不能幫助中共危害大陸的民主人權?

    如果中國繼續此種專制政權,並挾其市場和經濟力量扭曲世界的自由價值,然後經過了二○○八的奧運,其空前膨漲的自滿勢必將引領中國政府繼續走向「發展專制」的歧路。當中國成為一種偏嗜專制、戕害人權、但卻又充滿商機的國家時,所引起一種後果是,中國將會與本來就對其崛起忐忑不安的西方世界產生更多的磨擦與衝突,這又勢必為區域與全球的長遠和平與穩定投下深長的陰影,對於身處於大國之間的台灣,也必定沒有好處。

    另一種可能是,許多國家為了商機,可能紛紛效法中國這種「發展專制」的模式;或者某些國家為了反對其他強權而需要中國,加入以中國為首的國際陣營。如此,國際社會主張自由的聲音恐將更形微弱,這不僅不利於人類的未來,對於一個標榜自由民主的台灣而言,我們也將更形孤立。

    如果看清這一切,台灣怎能袖手旁觀?現在缺席,未來必要付出代價。永遠將視線集中在下一步如何踩住國內政敵的痛腳,不僅將失去領導時代的機會,更將縱容惡劣趨勢的不斷蔓延。

    對於「台灣優先」者而言,與其永遠處於弱勢抵擋中國的負面影響,不如站起來呼應中國內部與國際社會要求中共改革的聲音,將中國導向一個更民主的方向;對於希望兩岸最終走到一起的人,難道引領大陸步向民主不也是責無旁貸的事?這麼說來,無論在統獨立場上持何種立場,共同發出聲音,促使中國更民主,豈不是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最明顯的共同利益?若是如此,我們為何還要無動於衷?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586757
[News ZT] 於慧堅2006-2-26〈箝制最後一個自由媒體 中共施鐵腕 檢控手機簡訊〉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宇宙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6022600075,00.html>
箝制最後一個自由媒體 中共施鐵腕 檢控手機簡訊
2006.02.26  中國時報  於慧堅/台北報導


    透過手機發送色情簡訊以及詐騙錢財這兩年在大陸越來越嚴重,大陸官方已經決定,二○○六年要全面強制實施手機「實名制」,要求所有手機用戶必須登記真實姓名。不過,中共著手制訂控制手機簡訊的法律也引來外界的質疑,認為這意味著中國最後一個自由媒體也被納入了檢控體系。

    大陸媒體引述中國訊息部電信部門負責人的話表示,行動電話短訊息服務管理規定正在相關部門審閱,預計近期對外公佈。據悉,具體內容將包括手機用戶須用真名登記。而主管部門之所以立法的主要理由是:手機詐騙以及垃圾簡訊通常來自預付話費、無使用者身分記錄的手機號碼。

簡訊聯繫 形同「第五媒體」

    由於大陸手機採取雙向收費,撥打和接聽手機電話都要錢,相較之下若透過簡訊聯繫,每一則僅需一毛錢人民幣,接收者則不必付費,簡訊因而成了大陸民眾的最愛,光是去年一年就有近三千億條簡訊由手機發出,被視為「第五媒體」。

    不過,簡訊的管理也成了大陸官方棘手的問題。由於其傳播範圍廣、速度快,去年春天北京、上海等幾個主要城市爆發的反日大遊行,手機簡訊就扮演了重要的聯繫角色;此外,松花江水汙染等環保事件以及社會抗議、宗教福音、政治或色情笑話等等,也都利用手機簡訊作為傳播訊息的媒介。中國三億九千萬手機用戶中,約二億人是以網名或假名登記,對中共政府原本牢牢掌握的訊息控制體系無疑是個巨大的漏洞。

掌控訊息 無法容忍大漏洞

    目前還不知大陸官方如何克服技術問題、強制落實手機實名制,但已有不少媒體評論認為,打擊簡訊犯罪若是針對少數違法犯罪分子,政府就應該從源頭杜絕問題,而不能影響老百姓的合法權益,更不能置其隱私權、意見態度於不顧;更何況,就算實施實名制,不法分子仍然可以憑假證件去登記。

    在Google、雅虎、微軟和思科等美國四家網路公司為這塊市場大餅不得不配合大陸當地法令自我設限之際,中共官方進一步針對簡訊立法,再度引起外界對北京箝制言論自由的關注。事實上,中國大陸的入口網站從去年開始,就要求聊天者和用戶以真名登記,目的即是便於追查訊息的源頭。

發送電郵 下月將有新規定

    與此同時,北京亦以垃圾信件氾濫為由,計畫在三月底推出有關發送電子郵件的新規定。據悉,未來發送垃圾郵件的大陸民眾,將面臨一萬至三萬人民幣不等的罰款。

    擁有一億一千萬網路用戶的中國是世界最大垃圾郵件發送者和接收者,大陸訊息部表示,去年一年在中國大陸發出與接收的五百億電子郵件中,有六成左右有是垃圾郵件。據悉,這其中包括異議人士和法輪功的郵件。解放軍報」報導指出,去年有一個網站就受到兩萬封法輪功郵件攻擊。報導未具體說明是哪個網站,據信極可能是軍方單位。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575934
[ZT] 陳浩2006-2-23〈冰點故事〉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22300347,00.html>
【獨立評論】冰點故事
2006.02.23  中國時報  陳浩


    「它生活在人民當中,它真誠地與人民共患難、同甘苦、齊愛憎。它把它在希望與憂患之中從生活那裡傾聽到的東西,公開地報導出來。」《馬克思:人民新聞》

    這一段話是中國青年報專題特寫版《冰點》的主編李大同,在一九九五年五月二日《致讀者》中所引述,當年一月五日創刊的冰點引起熱烈迴響,李大同將讀者來信以專號刊出,他懇切的向讀者說:請你們相信,儘管道路並不平坦,但凡能做到的,我們一定不遺餘力。

    專題版一開始就命名為《冰點》,就是因為它不想鑽「熱點」「焦點」,創刊號報導的主題赫然是北京市僅存的六名「挑大糞的人」的生活描寫。安徽無為縣農村的進京當保姆和打工的人員,每年寄回家鄉的錢竟超過兩億;大連農村姑娘到北京當車掌的艱苦生活;河南焦作市五名下鄉知青每個月存兩塊錢寄給當年房東老人,二十年不間斷的情義故事;湘西土家族一個瀕臨絕境但孩子想上進讀書的家庭;都成為冰點一開始選材作深入報導的主題。

    李大同說,我從不認為我本人具有平民的視角,在實際運作中,我關注的還是「不普通」這三個字,任何普通都不能引起我的興趣。而原本普通的人,作出了不普通的事情,或者在不普通的命運中展示出了一種普世價值,這才是能夠打動我的地方。

    就在這樣一種專業新聞精神之下,冰點推出了無數感動人心的報導,十年之中,它的影響力逐漸增強,讀者對它的期待也不斷增加,冰點報導由『軟』開始,愈來愈『硬』。」李大同說,「這或許不是我的初衷,而是中國社會的現實逼著我這樣做。」當代中國有許多重大的甚至是潮流性的事件在發生;我們往往難以在第一時間以報導的方式來干預現實,來推動社會的進步。我們至少應該紀錄下後人必須審視的那些大事,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就是失職。」

    這是抗日負傷老八路的兒子、在新聞崗位二十六年的李大同所著「冰點故事」一書裡的話語,句句牽動我的心神。在台北的《上海書店》買到這本書的時候,冰點主編李大同、副主編盧躍剛,已被解除職務,勒令停刊的冰點將整頓後復刊。中共老一輩幹部李銳、朱厚澤、胡績偉等以及十多位知名作家的公開聲援均告無效。李大同傷心的說:冰點事實上已經死亡。

    我本來懷著憂傷讀這書,李大同熱切的述說冰點報導中國的風雨十年,那是一本新聞人的筆與中國社會互相脈動的故事集,有太多我原來不知道的角落與底層的人與命運的悲歡,新聞領域的探險,讀著讀著入了神,直到卷尾的這段話跳出來:在這個國家裡,儘管有種種令人憤慨的現實,但善良、勇敢、堅韌、抗爭、同情心、愛、創新……這些全人類共同尊崇的優良品質,仍默默的頑強的存在和生長。如果不是為了捍衛它們,我不知道我的工作還有什麼意義,還有什麼價值。

    除了寄語李大同盧躍剛和數不清的中國新聞有心人堅強下去,我也不知如何結束這篇文章了。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574431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