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02/01 20:40:34瀏覽3826|回應6|推薦11 | |
上次就已經來過這家名聞遐邇的豬排專賣店(請見前文94.3.12),有感於上一篇一直沒寫清楚,而且也沒圖沒真相,所以前天因緣際會的又去了一次。 讓圖片自己說話吧! 餐廳外觀,沒照出來的右半部是一排椅子和長長人龍... 頗具特色的黑白芝麻研磨缽,網路上有人只要用單一種芝麻就好,個人認為見仁見智,不必苛求。用安裝石片的兩頭將芝麻研磨成粉狀,再將豬排沾醬加入,比例依個人喜好自行調配。 可無限供應的小菜,據其他網友用餐食記表示該小菜會不定期更動,這次吃到的是昆布醃甜豆和醃蘿蔔,前者頗有日式醃漬的風味,後者則跟一般家庭醃漬差不多。 同樣無限供應的高麗菜絲,應該是冷藏後以大片切絲才能切的細長,其他不少店家的高麗菜絲則是切的短,口感會很不同。 一旁的餐具區,左邊大罐的就是豬排沾醬,應該是以柚子類醬汁為底加上昆布醬油和味霖等日式醬料調配而成;旁邊玻璃瓶則是所謂的和風高麗菜絲沾醬;底邊一小罐則是黃芥末醬,可讓愛吃辣的人調配使用。旁邊則是餐巾紙和牙籤。後頭則有兩碟小盤子,讓食客可放置高麗菜絲和沾醬。 高麗菜絲與沾醬,該沾醬添加有糯米醋以及日式昆布醬油(跟龜甲萬口味相近),所以我看不少台灣食客都不怎麼習慣。 腰內肉豬排,此乃大份套餐的豬排份量外觀,據網路資料表示該店家豬肉來自台東關山當地養豬場,品質應有一定水準,若是真要找更多肉汁的,那麼難不成要用松阪豬肉囉,可是我想那價格就....。至於有網路評論說是腰內肉份量怎麼不如里脊肉,那我會說這些人大概不常上市場而不知道外頭豬肉價格怎樣計算的。此外該店家炸油乃以棕櫚油和玉米油混合,似乎一方面希望減少油煙和維持溫度,卻又一方面要有玉米油的香味。麵皮則是沾的薄而會在上桌後與豬肉分離,似乎是因為能夠加快油炸時間以增進效率,而且炸麵皮吃多了也不甚健康。當然,以後應該點里脊和腰內混合套餐來試試。 紫菜味噌湯,一些網路評論說是這味噌湯很「台式口味」,不夠濃郁,這應該是因為味噌使用上的差異問題。味噌種類那樣多,所有日本料理店都不可能用的一樣,味道上更有從濃烈到清淡的分別,台灣各餐廳不少為了讓顧客相信他們的味噌湯是真材實料而用了較為濃烈的味噌,那麼反過來要求較為偏向日式純正風格的味噌湯應該濃郁些,豈不本末倒置?或者日本本店也是較為清淡的話,那這些評論又該如何自處? 雙色豬排捲,此乃變化口味之用,並無值得一書之處。 炸蝦套餐的兩隻炸蝦,炸蝦並未被油炸過頭,故仍可嚐到新鮮甜嫩的蝦肉,配上旁邊的蛋黃沙拉醬頗能讓麵皮油膩感消退不少,若對豬排吃膩了,或可一試。 麥茶和紅豆湯圓,看到這兩個端上來,就知道差不多告一段落了。而紅豆是用一般較大顆的雜種紅豆,值得一提的是該甜點並非使用砂糖而是使用冰糖燉煮,在一般餐廳實乃少數。當然夏天的甜點就會換乘抹茶冰淇淋了。 總結: 該店家自從引進台灣以來,評價自始都是兩極化,不是說不夠經濟實惠就是說很有日式道地風格,但是總歸說來都是因為大家吃多了經過台灣餐廳改良的所謂日式豬排飯,卻又無法確切指出各項目牽涉到的成本和層次問題,以為豬排飯總該以某一家為基準。那麼基準又是誰設定的?公認的?這公認的基準範圍又是怎樣設定?簡單說就是完全沒個準嘛! 飲食品嚐並不是將東西作出來就好,更不是說這店家能提供很多食材就很棒,而是應當去看他們後頭用了多少心力,怎樣讓整體用餐環境和品質達到應有的水準,要達到一定的品質本來就要相對的付出價值,不然我們也可以自己買材料在家作啊,那不是經濟實惠? 後記: 該店由於人潮眾多,尤其是例假日和週五晚上更是人潮不曾間斷過,建議在一到五的中午和一到四的晚上前往,最好能在營業時間之前前往排隊(中午1130,晚上1745),以免敗興而歸。可刷卡,有公車和捷運接駁車到達天母新光三越,不接受預約。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