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07 09:22:09瀏覽7826|回應17|推薦22 | |
中國的外交部長李肇星在國際記者會上,硬把"有興趣"改成"喜歡",順著台灣記者的提問,將他被說在台灣知名度高,台灣民眾對他"很有興趣",轉個彎成了自吹自擂。兩家被獨派人士指為"統派媒體"的電視新聞台,特別以趣聞方式詳細報導了這則消息,似乎是擔心又遭批是捧中國高官的、、、"LP"。 據說,主跑中國新聞的台灣記者,私下戲稱李肇星是中國版杜正勝。我們的杜部長要是聽聞這樣的封號,可能也要發狂。 這兩位部長,我都有工作上的面對面接觸。杜部長槓子頭,學問高、自信心強,直爽坦率又擅言詞。電台專訪他,即使是一個純專業的題目,他都要求說個清楚,用詞爭辯性強。他的態度雖是良性不假辭色,我還是很意外,對他的人格特質印象深刻。那日訪問節目結束,我也坦白跟杜部長說:"您真不政治。"聞言,國際超知名的歷史學家杜部長哈哈一笑。 李肇星,跟我算是華裔山東省"老粗"同鄉,一口鄉音腔極濃的李氏英語,在一九八八年左右擔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起,就以能跟記者打成一片聞名。當年,台灣大陸探親政策才開門,全中國上上下下都勵行統戰活動,只要是台灣同胞,都是笑臉迎人,記者出入中國採訪更是嬌客。我就是那時代的貴賓。戴著政治面具的李發言人,早就查出我的父母是山東出身的外省第一代台灣人,記者會上見到我面,立即拉親帶故好不熱絡。 那是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大屠殺之前的事了。六四以後至今,中國全線都不允許台灣記者自由採訪,我們台灣記者超級貴客的待遇,也一夕丕變,全中國上上下下,再也不以台灣同胞都是自己的同胞對待我們了。我再訪北京遇到李肇星,山東小妹妹已變成陌路,為了要他允諾我記者會發言的權利,我曾一路追他至人民大會堂男性廁所,還嚇的他滿手冷汗。 對照十八年前,他那天的不安緊張,我實在懷疑他今日記者會上,笑稱台灣人喜歡他的那憨笑面容,是不是怯場沒聽懂記者提問。 六四事件後約接近三個月,江澤民上台任總書記,為了轉變國際間痛斥中共殺手形象,黨中央重要幹部,包括李鵬等人,召開了一場電視現場實況轉播的記者會。國務院台辦,指名請我任職的報社派我前去參加。中國時報,他們邀請了駐香港特派員江素惠小姐。 我的長官很遲疑。他們理解到這是統戰;但重要新聞事件又不能缺席。臨離台北前,社長先生特別給我勤前指示,要求一定要提問,否則就是做佈景、道具,被老共利用。 老共的頭頭開記者會,三百位以上記者,來自全世界。從紐約時報、俄國塔斯社、英國BBC、法國AFP,到匈牙利、捷克,來頭都不小。我要衝出競爭,舉手被點名起立提問?出發前,我選擇了一件辣椒紅色外套,準備先以服裝引人注意開始執行任務。 當日早上九點的記者會。我八點到,已是萬頭鑽動,好的座位幾被佔一空。好不容易搶了一個前排右側的位子。接下來,是爭取主持記者會者點名了。 我看了一看,記者會的主持人座位中央主位,擺著江澤民的名牌,其他依序是黨內六大幹部,最左邊,記者會主持人的空位,一打聽,是外交部發言人李肇星。 這下可好,老相識,我心中大喜。果然在記者會開始前半小時,看著一張刻意擺出討好笑臉的李肇星出現在會場。 快步移身到他面前。要套交情,我也擺出笑臉,好久不見的姿態。"哦,你那裡啊?"這是自以為台灣人喜歡他的李肇星六四以後的嘴臉。 既然如此,那就公事公辦囉。我介紹了自己,告訴他,本人可是應台辦之求來參加記者會的,一定要得到提問的權利,否則我的報社不會滿意,"台灣同胞也會覺得你們沒有新聞自由,不尊重台灣人"。 李發言人的臉都白了,一臉慌張。搖了搖頭說,"你舉手嘛,我會照次序點名,很公平啦"。公平個鬼,我心裡想,為了統戰,一定是人民日報、新華社、、、,事先約好的套問題那一些。 "不行,你一定要答應,否則我不參加記者會了,我要走了。"我拿出了賭徒精神。 "哦,我儘力啦、、、、,儘力、、",李肇星一邊說,一邊慢步跑,想逃離我的緊追不捨。我也沒放棄,跟著他走。 一轉眼,發言人出了絕招,他進了記者會所在地,人民大會堂的男廁所。 好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也跳了進去。 外交官吃了一驚。 "怎樣?"我問。 "好啦好啦,我答應你,小姐,我答應"。冷氣直逼,李肇星卻滿頭冒汗。我主動與他握了握手。一片溼潤,溫度超低。 十分鐘後,記者會開始。發問時刻,我依規定舉手,好幾次,李肇星鄒著眉頭看了看前排座位上的我。人民日報、塔斯社、新華社、東歐的報紙、紐約時報、美聯社、、,差不多依計劃輪了一輪。再點名,我還是舉手。李肇星往我的座位瞧了瞧,轉頭與他的長官,外交部長周南咬耳朵。周南也往我座位的方向看了一眼,點頭。 "前面這位穿紅衣服的女士,"李肇星說的是英文。 我站了起來。 那日以後,李肇星官運亨通扶搖直上,駐美大使、駐聯合國大使至今外交部長,男廁所裡那雙冰冷的手,卻是我一直沒有遺忘的。 記者會還有插曲。最後十幾分鐘,台灣的另一位女記者江素惠提問,江澤民一副開懷的說,"兩位台灣來的女記者小姐,普通話說的很好。" 現場一陣僵。 會後,我問中國的記者,你們總書記以為台灣人會講什麼話啊。 幾年後,我在香港,聽說江主席在北京接見港胞時,曾經問人家都講那一種話。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