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辱喪斯文,什麼專家?
2005/08/09 00:46:56瀏覽1353|回應0|推薦5

讀書人,一向受人敬重,古今中外皆然,帝王布衣共識;倘若說有什麼「普世價值」,這是貨真價實的普世價值,大家可以理解,無待贅言。

然而,專業學識一到政治領域,就不免只能成為「選項」而無法通行無阻、更無法定於一尊,尤其,以經世濟民的「經濟學」為然。

經濟學的基本精髓就是「動態平衡」,既然如此,今天主張「升值」的學者獲勝,改天必然要接受「回貶」的事實,差別只是短期、中期、長期的趨勢與時程而已。

學術,成為政治的「選項」,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我不是學者,無法以學術的字眼來表達我的觀點,我只能拿比喻來稍做說明。

政治家,有如一家藥舖的掌櫃;學術,則有如一家藥舖的各種藥材。藥材,無不醫病的;但是對於同一種病症,因各人體質冷熱,必須施予不同的藥材,有的要用洋參,有的要用巴參,而且還要參照其他藥材的互補作用,這不是簡單幾句話可以說得清楚的。

因此,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就是要有一個能夠「選擇」學術的政治領導,同時,要有「知無不言」的各類學術精英,兩者缺一不可。倘若,領導人自己有一套學問;倘若學者專家只知「政治正確」,那都是很糟的事。

準此,好的政治領導人物不必是學者專家,而是一個有「領導氣質」的人物。領導氣質,包含很多,無非就是邏輯能力、決斷能力、責任感與同理心。

而,好的學術專家,就是貢獻所學,提供「選項」。早年知名的「蔣王大戰」,就是兩位學術權威精英各以不同的「自由經濟、管制經濟」主張,展開公開辯論,然後由總統擇一實行(當年,政府終於選擇「階段性的自由經濟」,讓利率、匯率逐步跟隨市場機制而自由化)。

今天,看聯網上有自稱「專家」者,帶以人身攻擊的字眼批評別人,而且具有濃厚的政治教條意識;這,哪裡還是什麼專家?這,跟「歷史學者」杜正勝不過一路而已。

今天,網路論政,無非是自己開一家藥舖,自當掌櫃,自己配方。弄得好,歡喜一場;弄不好,無傷大雅,無非就是一場「網路電玩」而已,搞什麼人身攻擊呢?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好好的人才,非逼得讓人說成「選項」不可,其實都是自找的。所謂「辱喪斯文」,正是如此。

最後,謹向所有默默奉獻畢生所學的學者專家致上最崇高的敬意與最鄭重的歉意。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user&aid=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