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聯合文學
市長:UNITAS  副市長: Angelina Lee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現代文學【聯合文學】城市/公告區/
字體:
公告區 共有 519 則公告
  頁/共52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翠玉白菜、肉形石出巡 故宮六大文物坐鎮
重要性: Angelina Lee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03.26 10:36 am

兩大人氣國寶翠玉白菜、肉形石,六月與九月將分別赴日展出。故宮昨公布替代方案,兩大國寶「出巡」期間,將有六大文物取代坐鎮宮中。九月肉形石赴日時,三顆翠玉白菜將同時展出,把故宮三○二陳列室變成「翠玉白菜園」。

翠玉白菜與肉形石分別於六月十七日至七月十日、九月卅日至十月廿三日,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及九州國立博物館展出。故宮院長馮明珠指出,兩大國寶在日本的展期各為兩周,加上裝箱運送,「出宮」時間為三周。

馮明珠表示,許多觀眾寫信問故宮,這段期間要看什麼「鎮宮之寶」?故宮從近七十萬件故宮國寶中,選出「清珊瑚魁星點斗盆景」、「清乾隆金甌永固杯及玉燭長調燭台」、「十七世紀西洋雕木高足套杯」、「清翠玉小白菜」、「清翠玉白菜花插」,及「清園蔬圖玉筆筒」等六件文物代替。

馮明珠表示,翠玉白菜赴日期間,「清珊瑚魁星點斗盆景」、「清乾隆金甌永固杯及玉燭長調燭台」與「十七世紀西洋雕木高足套杯」,將輪流取代翠玉白菜的展櫃。

故宮共藏有三棵翠玉白菜。故宮器物處處長蔡玫芬指出,十多年前,這三棵白菜曾長期聯展,之後改動展櫃,才讓翠玉白菜「一枝獨秀」暴紅。許多觀眾建議「何不讓三顆白菜合體」?故宮順應民意,讓三棵白菜「大團圓」。

蔡玫芬說,許多人以為翠玉白菜只有一種,但其實故宮收藏的翠玉白菜形式多元。除展出三棵翠玉白菜,還加上一個以白菜為主題浮雕的筆筒「清園蔬圖玉筆筒」。

蔡玫芬說,這六件展品是以「觀眾緣」為優先考慮選出。如「珊瑚魁星點斗盆景」有「考運亨通」意涵,適合在七月考季前夕推出。

蔡玫芬還希望此次展品能「呈現最新研究成果」,如「十七世紀西洋雕木高足套杯」是神聖羅馬帝國紐倫堡地區的巧藝,透過中西文化交流而傳至中國。

套杯中有一百個杯子同放在一個杯徑不到六公分的高足杯裡,杯子口徑從小到大、層層疊放,每一件的杯壁都輕薄如紙。近年故宮的研究指出,這類歐洲的工藝技巧,影響了「象牙球」等清代工藝品。

【2014/03/26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翠玉白菜、肉形石出巡 故宮六大文物坐鎮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72061.shtml#ixzz2x5VqkdXP 
Power By udn.com 
樂聞樂思/晚安巴比倫
重要性: Angelina Lee 

【聯合晚報╱焦元溥】 2014.03.23 01:28 pm

周五,何其凶險的一天,我去聽了一場音樂會,而且還努力呼朋引伴去聽。

那場音樂會賣座高達九成八,實在無須推票。但我仍然希望能有更多人欣賞,因為演出的曲目,有我最喜愛的拉赫曼尼諾夫《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和《第三號交響曲》。

我常說,如果上天給我能力,讓我能把樂曲完美彈成我要的樣子的話,若我有兩首協奏曲配額,我要彈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和拉赫曼尼諾夫《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如果只能選一首,那就是拉赫曼尼諾夫第四。

為什麼我這樣喜愛這首作品?

對我而言,你可以從中聽到作曲家的所有痛苦。那是他自己的心魔,也是對時代的無奈控訴。作曲家以複雜巧妙的對位包裹曖昧又易碎的情感,段落對比千迴百折,明明是最沉重的話,卻用最輕柔的聲音說。好不容易說大聲了,卻又馬上換個話題。曲子裡面有新時代的聲音,像一個包裝華麗的盒子,打開來卻是虛無。

這首協奏曲不好理解,演奏的人也不多,但周五晚上演出的,可是齊柏絲坦(Lilya Zilberstein),是呂紹嘉和國家交響樂團,當然該去。

但在那麼凶險的一天,關心時事都來不及了,為何還要去聽音樂會?

湯姆克魯斯不是我最喜愛的演員,奧斯卡獎也不是我最欣賞的電影獎。但我永遠不會忘記,在2002年第7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湯姆克魯斯致詞時說:

「很多人問,九一一之後,為何你們還能繼續拍電影。我要說的,正是因為九一一,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電影。」

不只《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號交響曲》,那也是作曲家最深沉,對我而言也是最黑暗的作品之一。是作曲家生病靈魂的日記,也是對整個時代的悼念與眷戀。

每次聽這樣黑暗的作品,我總覺得自己被作曲家掏空了,掏空之後又被洗淨了—

那音樂裡的魔性最終沒有反噬它的創造者。走出音樂廳,世界雖然不見得改變,自己卻可以有不一樣的眼光。而我們的決策者,如果平常都能親近藝術,並真心探究那些最幽微模糊的光影與情感,將心比心,又是否會做出魯莽滅裂、愚蠢昏聵的舉動,一如我們現在所見?

本周五,國家交響樂團要演奏華爾頓的《伯沙撒王的盛宴》,一首得動用超大管弦樂團附加額外銅管隊,男中音獨唱與巨大混聲八部合唱團,還有管風琴的作品,上演毀天滅地的巴比倫滅亡史。我一樣要去聽,而音樂廳離立法院,不過十五分鐘的腳程。

【2014/03/23 聯合晚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樂聞樂思/晚安巴比倫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65753.shtml#ixzz2wm4X1S5T 
Power By udn.com 

聯副文訊/黃春明主講「2014台灣文學巡禮」
重要性: Angelina Lee 

【聯合報╱丹墀】2014.03.20 04:34 am

聯合文學基金會主辦「2014台灣文學巡禮──吟詠詩與土地」活動,3月22日(星期六)下午兩點,將邀請小說家黃春明演講,由詩人吳晟擔任引言人,地點在彰化縣溪州鄉吳晟家書屋(彰化縣溪州鄉圳寮村下樹巷3-1號),自由入場,詢問電話:02-2766-6759轉5104。

【2014/03/20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聯副文訊/黃春明主講「2014台灣文學巡禮」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8558587.shtml#ixzz2wZz9o342 
Power By udn.com 

優人神鼓變交響樂 德國柏林首演
重要性: Angelina Lee 

以深沉鼓聲著稱的優人神鼓,即將在音樂、肢體有大突破。

4月2日至5日,優人將首次嘗試東西融合,與德國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合作音樂劇場「Lover」,不但把鼓聲交響樂化,還將穿上古又文設計的服裝跳舞。

促發這場東西合作的,是德國作曲家佑斯特。

2年前佑斯特應邀為國家交響樂團寫曲,訪台時驚豔於優人表現,動念寫下混合東西詩篇的「Lover」。

優人藝術總監劉若瑀指出,「Lover」以詩經「關雎」開場,接續3首美國詩人康明思詩作等,再以漢代樂府詩「上邪」中「上邪/我欲與君相知/……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磅礡氣勢告終。

詩篇由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中英文並用歌詠,音樂與舞蹈由優人擔綱,另邀得一位大陸舞者獨舞。

優人向來打中國鼓,鼓聲強調沉緩入心,佑斯特卻以交響樂概念寫曲,大大考驗優人。過去只有舉手、轉身等簡單肢體的優人,此次還得翩翩起舞。

劉若瑀笑說,還好這幾年優人訓練出許多青年優人,不少有音樂或舞蹈背景,此次即選出5名生力軍為資深優人「上課」訓練,才成就跨界「Lover」。

「Lover」將在柏林Kraftwerk Mitte世界首演,之後來台演出。

【2014/03/19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優人神鼓變交響樂 德國柏林首演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56364.shtml#ixzz2wNohvhkb 
Power By udn.com 
誠品擬海內外同步擴展
重要性: UNITAS 

據香港《新報》2014-03-13消息報道:誠品於3月12日召開25周年記者會,副董事長吳旻潔表示,集團未來將會海內外同步擴展。去年於灣仔希慎廣場開設第一家香港誠品書店後,短短一年已經累計有2萬名會員,客單價乃台灣的兩倍有多,現正積極尋找香港第二個地點展店,繼續進行在地化經營方式。

除擴展香港店外,誠品亦繼續打開內地市場;吳旻潔表示,去年底試辦,今年正式開店的雲林虎尾店,其實際營運情況較當初預期好3倍。

該集團亦會於蘇州及上海開店,預期2015年第二季開幕,店鋪面積與台北信義誠品相當,約4.5萬至5萬平方公尺,目標每年於中國最少開設一間店。吳旻潔表示,選擇蘇州是因為是全中國最大的旅遊勝地,預計開店後能夠大大拓展誠品的牌品效應。

至於台灣書店的發展,集團表示每年仍會開設2至3家店,除書店發展外,集團亦宣布位於台灣松菸文創園區的誠品行旅將會於今年第二季試辦,行旅為一間集歷史、人文、藝術、創意、自然、體驗於一身的旅館,目前建設大致上完成。

誠品集團去年總營業額達到130億元(台幣.下同),董事長吳清友表示,預期2014年的營業額將會達至140億元,5年內營業額可望增長1%至15%,更表示下個25年誠品將以打造華人文化創意的領導品牌。目前於台灣有42間店,有會員98萬名,預期今年內會突破100萬名會員。

出處「出版之門」 :http://www.publishing.com.hk/pubnews/NewsDetail.asp?NewsID=20140313002

記錄二二八來台16天 白先勇寫父親白崇禧
重要性: Angelina Lee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03.18 03:58 am

二二八事件爆發後,時任國防部長的白崇禧將軍來台宣慰、發布「從寬免究」命令,救了許多人。白崇禧之子、作家白先勇昨出版「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記錄父親來台十六天的關鍵歷史。

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白崇禧奉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之命,來台宣慰二二八事件中飽受創傷的台灣人民。當晚他在台北中山堂向全台廣播,宣布政府對二二八善後從寬處理。昨天白先勇重回中山堂,舉行「止痛療傷」新書發表會。

白先勇指出,父親在台十六天密集旋風式的宣慰工作,穩定民心、恢復秩序,「有止痛療傷的正面巨大效果」。白崇禧反對警備總部參謀長柯遠芬濫殺鎮壓的主張,多次下令「禁止濫殺、公開審判」。

書中收錄白先勇對二二八見證人蕭錦文、受難家屬楊照等的口述訪談。其中蕭錦文因白崇禧一紙命令逃過死劫,昨天他親至發表會現場表達感謝。作家楊照外祖父許錫謙原為花蓮首富,遭處決後無人敢至靈堂祭拜;白崇禧登門上香後,親友才敢來致祭。

【2014/03/18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記錄二二八來台16天 白先勇寫父親白崇禧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54273.shtml#ixzz2wHERZEBL 
Power By udn.com 

巷弄裡的書店 永遠獨立的靈魂...
重要性: Angelina Lee 

【經濟日報╱文/蘇麗媚】2014.03.17 04:13 am

2012年開始,夢田文創以「閱讀」為主題,透過「說故事」傳遞台灣特有的獨立精神和文化個性,不論是獨立書店、獨立音樂、獨立出版社,「獨立」就代表著一種個性態度,把這樣的個性轉化為台灣文化符號,體現它的可能性與價值,成為台灣美好與溫度並具的軟實力。

除了製作戲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外,也邀請侯季然導演拍攝40家獨立書店紀錄短片,並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營運第一家以台灣獨立書店為策展主題的「閱樂書店」,將「獨立」的核心精神透過這樣的文化櫥窗展現,呈現台灣多樣的文化包容性。

在「微讀,巷弄裡的那家書店」專欄裡,我將會邀請許多好友來分享心目中的那家書店,那個「獨立」性格的價值辯證和記憶。

我的好友同時也是知名作家、社會觀察家楊照身兼《巷弄裡的那家書店》戲劇顧問,他和我分享了喧騰卻低調隱晦的報禁時代精采的閱讀故事,還有現在台灣幾乎已經消失的書報攤。

楊照說:「在重慶南路上已經消失的中華書局,現在還存在卻已半消失的商務書局都讓我印象深刻。我有位老同學張善穎,最近出了詩集《水星之歌》,他在書裡寫道,在他高中三年級有位L同學邀他一起去逛書店,L就領著他進入商務印書館,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書店讓他了解到人、書本與知識之間的關係,和他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那個L同學就是我(楊照)。我完全可以理解他當時的感動,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都是古書,千百年的學問知識都在那裡,光是進到那裡就被感動了。」

個性書報攤  文化補給站

那個「感動」在現今資訊碎片又凌亂的時代,似乎成為一種不再復返的想念,聽著楊照說得開心,我也漸漸感受到似曾參與的愉悅。

接著他說:「唸建中時,有個書報攤影響我極深,那兒有最齊全的雜誌、書籍,包括我們喜愛的冷門雜誌《文壇》、《軍中文藝》、《幼獅文藝》、《台灣文藝》,別的書報攤不一定會賣的,這攤上都有,但我們很恨那位中年老闆,因為我們老是佇足看免錢雜誌,老闆總是瞪著我們,還特意走過來把我們趕走。」

向威權挑戰  追求心自由

「有次翻閱起當時的黨外雜誌《八十年代》,那時候是黨外雜誌最熱鬧也最被禁止的時代,我看到一篇講述蔣渭水的文章,結果老闆走了過來,意外地,把《八十年代》放到我的書包說『不要花錢買,回去偷偷看就好』,我非常非常感動,完全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只感到不可思議。」

「大學時期,我眼睜睜看著新聞局的人到這攤上,把老闆押走,他滿臉淚痕看著我,真的很難形容那種感覺,但我想,當這位書報攤老闆看到我們這些建中學生在讀黨外雜誌的時候,他應該是覺得看到台灣未來的希望吧!」

聽著楊照說著這故事,我不免欣羨起那個隱晦的閱讀年代,存在著最渴求知識但卻不夠自由的美好。對比現在,身邊隨手可得的知識爆炸,但人卻也陷入資訊焦躁與迷失的不自由。

就像文化與資本的對話,一直是平行線,在矛盾的經濟市場體系下,要發展出獨立書店的價值,兩者之間要如何找尋平衡與出路?文創鑑價新聞吵鬧,金服公司可以成為鑑價單位嗎?以經濟資本邏輯的人現在開始了解文化有機會嗎?

楊照說:「我認為『文創鑑價』是荒謬的,因為對於文創產業不了解與不信任才會產生的問題,過去20年來創投最熱門的產業是生物科技產業,評估的方式就是看風險。文創在今天來看就是一個創投的概念,創投與買股票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沒有把握這家公司或這個idea與研究將來會有多少價值,但我選擇投資它。

在資本邏輯領域裡面看待『文創』這件事情都是愚蠢的,文創最大的特色是充滿活力、充滿可能性,如果文創是可以被鑑價的,那就變成傳統產業了。如果真的要做文創,就用創投的概念去實行,不是用鑑價的數據來評估。」

楊照的一席話,讓我更加深信「文化」不能被資本主義拿來做為包裝,國家要推動文創,在於文創在國家心目中被賦予什麼樣的定義與價值,唯一永遠不必討論的就是絕不能背離的文化性格。 (作者是夢田文創執行長)

【2014/03/17 經濟日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巷弄裡的書店 永遠獨立的靈魂...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51606.shtml#ixzz2wE5Gdq3M 
Power By udn.com 

大地出版社創辦人 姚宜瑛87歲辭世
重要性: Angelina Lee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03.15 04:30 am

大地出版社創辦人姚宜瑛,三月三日於台北辭世,享壽八十七歲。大地出版社是台灣出版界頗富盛名的「五小」之一,姚宜瑛也是繼林海音之後,台灣獨立經營文學出版社的女作家,並開創了台灣飲食文學的潮流。

姚宜瑛生於一九二七年,江蘇宜興人。她畢業於上海法學院新聞系,曾任「掃蕩報」、「經濟日報」記者,一九四九年來台,一九七二年創辦大地出版社。

大地和純文學、爾雅、洪範、九歌五家出版社,皆以文學作品見長、規模不大,卻能攜手開創台灣的文學黃金時代,並稱「五小」。其中創辦純文學出版社的林海音和姚宜瑛,是「五小」中的女豪傑。

爾雅出版社發行人隱地指出,姚宜瑛慧眼獨具。當時詩集被認為小眾、冷門,她卻看上席慕蓉的詩集「七里香」出版,造成轟動,一年之內再版七次。姚宜瑛出身世家,懂吃也燒得一手好菜,好品味讓她挖掘作家唐魯孫出版「談吃」系列文章,開創台灣飲食文學的風潮。

一九九九年姚宜瑛將「大地」轉讓給吳錫清經營,自己則重新提筆創作。隱地指出,姚宜瑛經營出版社前,便曾出版長篇小說「明天的陽光」與短篇小說集「煙」,未引起注意。她晚年重新出發寫散文卻大受好評,散文集「春來」被海內外媒體轉載,最後一本著作「十六棵玫瑰」,以散文串起姚宜瑛的一生,被認為是她最好的作品。

【2014/03/15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大地出版社創辦人 姚宜瑛87歲辭世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48754.shtml#ixzz2w8QofYao 

Power By udn.com 


礦工生活百態 李明吉用油畫說故事
重要性: Angelina Lee 

【聯合報╱記者許瀚分/基隆報導】2014.03.14 04:45 am

基隆市東信國小老師李明吉利用5年的時間,蒐集礦業的文史資料,實際走訪礦坑區、專訪礦工,創作22幅油畫記錄礦工的生活百態,並於文化中心開展,明天下午2點半將舉辦開幕茶會。

李明吉從事教職已20多年,目前仍就讀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班,「炭工群像」是他的首場個展。

李明吉表示,近幾年政府在東北角及平溪地區一帶,建設黃金博物館、礦業園區等,期望以礦業帶動觀光,李明吉希望能以藝術為礦工留下紀錄。

李明吉的母親出身礦工家庭,從小就聽母親講過許多關於礦工的故事,過去5年他也利用課餘的時間,蒐集照片、影像、文學創作等和礦業相關的文史資料,並實際走訪礦業區考察遺址,拜訪老礦工,聽他們講述工作情形和生活,再以油畫的形式畫出來。

從他200多張手稿及22幅油畫作品,可窺見礦工在黑暗坑道裡艱辛工作的情形。李明吉說,創作過程中,他看到男性的鐵漢柔情,他期望傳達出身為父親養家活口的堅忍形象。

【2014/03/14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礦工生活百態 李明吉用油畫說故事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46438.shtml#ixzz2vtxFJbpG 
Power By udn.com 

旅日作家溫又柔姓名發音 像日語包子
重要性: UNITAS 
旅日作家溫又柔姓名發音 像日語包子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作家溫又柔人如其名,說話時輕聲細語,表情溫柔。這個美麗的名字,卻曾在她的成長歲月投下巨大陰影。「『溫又柔』的中文發音聽起來像日語的『包子』!」原來,溫又柔是居住在日本、用日文寫作的台灣作家。
溫又柔是企業家溫世仁的侄女,一九八○年生於台北,三歲便隨父赴日定居。二○○九年以「好去好來歌」獲日本集英社「昴文學賞佳作」,是繼一九五五年邱永漢以「香港」得到直木獎後,第二個以日文寫作、獲日本文學獎的台灣作家。
她的第一本小說「來福之家」,中文版近日由聯合文學出版。書中以台語、日語、國語(台灣人說的中文)、普通話(大陸說的中文)交織,描述異鄉成長的台灣女子對家族的回憶。
語言隔閡和國籍認同的困惑陪著她長大。溫又柔祖父母長於日據時代、父母長於光復之後,兩代對「日本」態度的落差,對她來說也是一個謎。
五年前,她讀到在日本長大的韓國作家李良知,以生活在兩種語言中的困惑寫成小說。「我讀到欲罷不能,乾脆自己來寫!」她以自己的成長經驗寫成小說「好去好來歌」、「來福之家」,還自費出版期刊「擁抱『國語』」,討論「國語」和「國家」。
溫又柔寫完後發現,「過去最讓我煩惱的部分」變成「最棒的部分」。
溫又柔曾為如何回答「你是那裡人」困惑。四年前,她讀到日本出版的「中國新聲代」。書中,作家龍應台接受訪談時表示,「我的通行護照不是中國護照,而是中文。」如今溫又柔也能語氣堅定地說「我的護照是日語!」此後,「我也打算帶著我中華民國的護照與我的日語,繼續我的旅程。」


全文網址: 旅日作家溫又柔姓名發音 像日語包子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535314.shtml#ixzz2vkewlS6k
Power By udn.com

頁/共52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