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孩子們】
我們在雲南某個少數民族的村子用午餐。
午餐非常簡單,一盆水煮的馬鈴薯,一碗青綠色辣椒,因為我們來,主人還特別殺了隻雞,放入一只大黑鍋,底下添了點木材和炭,擺在屋子中央咕嚕嚕地煮。那鍋雞也是黑糊糊的,連雞頭和雞尾都分不太清楚。
雖然是仲夏,但山上的天氣卻很冷,並且起了大霧。我們坐在這間用黑色木瓦和泥巴牆砌起來的屋子中,裡面空蕩蕩的,只有幾張小板凳,環繞著一鍋雞。大家坐在板凳上,冷得猛搓起手。族中的長老坐在最裡面,他特別換上一襲盛裝:黑色布帶纏成的大盤帽,彷彿錫克教徒,再披上黑色的大長袍,直到腳踝。而這一身除了黑之外,也沒有別的顏色。
我坐在板凳上,看他們臉色不太對勁。長老終於忍不住指著我,說:女人是不可以坐在屋內的。我看了一圈,果然清一色是男人,趕緊訕訕地爬起身,到門邊踅了一會兒,就溜到戶外去了。外面的空氣倒是新鮮,幾隻黑色的小豬長得結實精瘦,在地上靈活地跑,簡直就像狗似的。
一個小女孩懷裡抱著不滿一歲的娃娃,好奇地瞅著我,但又不敢走近。我舉起相機來,為她拍了幾張照片,拿給她看。她羞澀地笑了。
這時一個穿迷彩軍服的男孩卻噠噠跑了過來,不吭一聲,就把女孩懷中的娃娃搶走。娃娃被這一驚,醒過來,嘴一癟,就要嚎啕大哭起來。男孩倒也不慌不忙,定定地看我,而這一回,他才是男主角。我趕緊拿起相機對準了他,娃娃也忘了哭,直盯著我瞧。相片出來,兩個孩子竟然是一模一樣的八字眉,滿臉愁容。我看了也是吃驚,從來沒拍過這麼憂愁的孩子。
下山時,同行的大陸朋友說,原來是沒有這個民族的,他們不像其他族有起源神話,所以就連自己是打哪兒來的?都說不清楚,只好說自己是從樹上掉下來的,而掉下來,就成了個人。朋友邊說邊笑。
但我想他是胡謅的,雲霧飄過來,車子轉過山腰,那房子就再也見不著了。我把相機裡的照片再按出來看,才發現娃娃身上裹著紅豔豔的被襖,就像在那黑色的世界中,開出了小小的花朵。在仲夏的寒冷冬日,孩子是永遠彩色的希望。
──本文刊載於《聯合文學》2011年1月號
◎作者簡介
郝譽翔
1969年生。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時報文學獎、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劇本獎等。著有短篇小說集《洗》、《逆旅》、《初戀安妮》、《幽冥物語》,長篇小說《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散文集《衣櫃裡的祕密旅行》,論著《目連戲中庶民文化之研究》、《情慾世紀末》、《中國儀式劇場之研究》、《大虛構時代》,劇本《松鼠自殺事件》等書。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